APP下载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3-12-17康瑞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康瑞兰

【摘要】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而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也需要围绕生活进行.这与当今时代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不仅可以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也可以进一步落实新课改任务.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深入探讨了对应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希望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关键部分,指的是生活中本就蕴含着教育的根本意义.陶行知认为这是由于生活中存在着多种矛盾,也正是这随处可见的矛盾使教育的作用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经常通过制造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生动化、形象化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感知学习,这一感知过程可以使其对知识进行内化理解,最终形成的知识一定是有意义且有实际经验作为支撑的知识内容.这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空洞无味,反而可以产生深刻印象.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有意义的知识,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知识延伸,增强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思想难以转变

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广大教育者.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且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这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更多教师开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如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虽然一些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新的先进的教学策略,但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时仍然不能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导致学生主体性地位不够明显,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二)没有与生活相联系

顾名思义,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深入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拉近学生和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切实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但是,对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他们有着较重的教学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很多知识,这导致教师只能利用简单的教学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开展后续教学环节.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没有借助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与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进而造成知识掌握“表面化”的现象出现.

(三)忽略了“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实现对知识的深入吸收,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目标.然而,当下许多数学教学计划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例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间都比较长,学生真正“做”的时间较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做”的具体作用,学生也不能够借助实践教学活动掌握相关知识,学会知识的具体运用方法.

三、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是其主要部分.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与其他教育政策,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跟随时代发展,将生活教育理念深入融入实际教学活动中,然后根据教学反馈、总结与反思及时改进教学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只作为引导者,使自己的“教”能够为学生的“学”服务,并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与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获得情况等开展对应的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例如,在進行“轴对称再认识”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对其进行背诵,会导致教学过于枯燥、无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七巧板为学生构建游戏情境,通过对以往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这一游戏化、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增强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通过自主拼图、小组讨论等对轴对称图形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应转变教学思想,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物品,如奔驰的车标、红领巾等,让学生分辨其中是否存在轴对称图形.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思想的转变可以帮助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率,而这也是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表现.

(二)加强生活化教学

1.课堂导入

要想在导入环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导入,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教学开始之前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统计”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人口普查、社区人口统计等事件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具体概念,使其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形成直观、形象的初始印象.在正式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实时与脑海中形成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从而使学习事半功倍.

2.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问题进行引导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相应的递进式问题,学生在其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式教学.问题:观察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平行四边形可以由哪些图形组成?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下所学图形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引导式问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其学习能力.

3.教学语言

教师可以利用更为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相关知识概念与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陌生且复杂的数学术语进行深入理解,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例如,在进行关于“利息”的教学时,存款利息的定义对于学生而言过于陌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定义以及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情境:小明现在有3万元钱,暂时不想使用,只能将其放在家里,但是,小明考虑到这么多钱放在家里是不安全的.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思考对应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这3万元钱?用什么方式可以更好、更安全地将其保存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可以将钱放在金融机构里?将3万元钱放在金融机构里,经过一年或者两年之后还是3万元吗?在经过热烈讨论之后,学生可以认识到存款利息指的就是在金融机构存一笔资金,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储存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多,而多出来的这笔钱是根据每个人在金融机构存钱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增加的,这一比例就称为存款利息.这样利用生活化情境可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氛围中理解更为抽象的术语和概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情境

要想让教学情境趋于生活化,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历,能够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持下联系生活与数学,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渠道,并通过对应教学情境的建立,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周长计算”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先了解什么是周长.举个例子,绕操场跑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叫作操场的周长;围着花坛走一圈,这一圈的长度也是花坛的周长.这样,学生就对周长的概念形成了初步理解.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思考和研究,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从具象思考走向抽象思维,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快速融入数学课堂.

(三)增强课堂趣味性

課堂教学趣味性的增加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得到有效激发,真正对学生思维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生活化资源进行熟练运用,使学生可以从中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实现自我发展.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放对应的调查表,让学生写下他们每一天的作息时间,如起床、进入学校、放学、睡觉等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对他们的日常作息形成直观且形象的时间概念,激发他们想深入了解时间概念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着将钟表调整为调查表中的时间,鼓励学生利用钟表呈现时间.最后,教师选择其中一份学生调查表,引导其他学生指出其中对应的时间,并在钟表上进行表示.

(四)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个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且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其重难点知识较多,且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在生活教育理论思想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能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

例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其具体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加深对角的认知,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生活与这一章节内容的实际联系,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这一教学目标可以看出,教师需要让学生先认识角,再感受角的大小,最后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拼出各种角.教师可以以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剪刀和纸张拼出钝角,看谁拼得又快又好.教师借助比赛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还能实现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持下,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五)科学设计作业

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与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相互适应,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利用课堂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所学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使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其深层学习能力,利用自主学习对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千克和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请你与父母在放学后去超市购买一些需要称重的物品,并在称重时仔细观察物品质量和标价.这样让作业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可为学生构建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进一步呈现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起到方向指导作用.教师对其要进行深入运用,将其与实际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生活教育理论贯串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教学质量综合性、全面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金瑞.基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亚太教育,2022(18):107-109.

[2]徐善存.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5):218-220.

[3]苏航.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知识教育的渗透: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J].中国教育学刊,2022(2):118.

[4]许荣良.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21(6):18-22.

[5]许相菊,董洪樟.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论的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9(25):47-48.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小学数学
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解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修订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