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舆论监督如何更好地发挥正能量

2023-12-17刘杰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众监督

在当今时代中,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舆论监督作为公民对政府和社会进行监督的主要方式,在对不良现象进行监督以及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不受控制的舆论监督也经常会给社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等,这就需要我们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加强引导。

在我们日益重视当前舆论监督所具有的正面引导功能的同时,更要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本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到舆论监督的“有的放矢”,以及在新时代新媒体舆论监督如何健康发展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和探讨。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监督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权利行使方式。社会媒体、平台的持续发展,也给受众群体舆论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网络舆论监督对一些负面现象进行了及时曝光,并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切。然而,舆论监督的误用也屡见不鲜,侵犯了个人隐私,发表了与现实不符的言论,所以,公众舆论监督的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才能使公众舆论的正常监督功能得以实现。

新媒体环境中新闻舆论

监督的社会价值

媒体肩负着舆论的监督和引导职责。目前,信息传播的方式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价值观也趋于多样化,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覆盖面也变得更广,影响的受众也变得更多,各种思想观念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大。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的新形势下,应该怎样加强舆论监督,就成了新闻媒体的一项重大工作。

新闻传媒应承担及时发现不良现象和问题的责任

主流媒体的传播活动对大众行为和思维方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新闻媒体,进行社会舆论监督是职责所在。把眼光放到社会每一个层面,把重点放在公正上,放在一些热门话题上,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建设“情理法”和谐共存的公共政策环境对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公众的监督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资讯,这对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十分有利。由于新闻媒介本身所具备的“平台”特性,使得其可以作为一个收集和整合大众声音的平台,这对于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对公众的舆论展开积极、正面的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解读和诠释,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积极的能量。

增进社会和谐,应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

目前,我国的发展还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我们要更多地利用新闻媒介来维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总开关”。媒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好地解决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闻媒介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应当是一种具有正确意识形态、正确价值观的“和而不同”,应当与中国国情和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特征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方式,是基于新型民主政治而出现的,其产生是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发挥社会和人民的监督权利,是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在传统媒体发展阶段,人们一般都把电视、报纸、杂志等作为载体,通过公民发表言论和公示进行监督,使语言文字的威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产生最大的监督效应。公众可以借助舆论监督,更好地对一件事情、一个人甚至一个群体发表、分享和传播自己的意见,并且还可以借助媒介,把意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引发人们的普遍关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新媒体环境中舆论

监督的表现特征

公众的监督手段更加多样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依赖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对自己生存环境进行舆论监督。互联网的时效性、无国界性和便捷性为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

扩大社会公众监督的范围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资讯,使得人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上可以随时发布信息,而且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新闻传播的主体、传播的渠道和传播的范围都在扩展,新闻传播的速度也在加快。

加强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媒体主角的今天,许多人会自觉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来进行社会舆论的监督。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群体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的传播能力非常强,能够对有关的民生和重要的事情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舆论监督氛围,公众的监督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向纵深发展。

新媒体形势下新闻

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以“敢”为先导,以深度调研为重点

进入全媒体的新时期,我国的舆论环境、媒体布局和传播方式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对重大新闻和重要消息进行隐瞒和拖延发布都是不明智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很可能造成公众的误解并带来更大的风险。但是,一味地为了博取眼球、引发关注去歪曲报道,同样会对媒体的声誉和可信度造成巨大伤害。

主流新闻媒介要敢于做“顺风耳”和“千里眼”,加强对公众的舆论监督,挑选出受各界关注、群众关注的话题,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讨论,防止夸张和哗众取宠,确保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要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开展聯合报道,并对各大网络新闻媒体客户端、微博、微信等进行有序的追踪报道,对事件进行有效监督。

客观公正、坚持原则

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力量,进行相互的监管,达到横向的连接。一方面,由于社会舆论的覆盖面很广,要增强其科学性,要积极构建新闻媒体与12345公共服务热线、纪检监察、群众来信来访等部门的内部联系网,加强党内监督、纪律监督、法治监督等,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公众监督信息平台的作用,增加对公共事务的满意程度。坚持原则,遵守纪律。新闻工作者要让自己的行为准确地与社会舆论管理工作的各种规范要求相匹配,保持专业素质,发挥敬业精神,有效地开展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新闻报道,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始终坚守政治纪律,用高质量的政治素养来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的客观、正确导向;要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新闻工作队伍,要对媒体的监督时机和效果进行准确把握,做到恰到好处;必须致力于打造一批有纪律性、有责任感的新闻采编队伍,要一直坚守着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和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歪曲新闻真相,要做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引导社会舆论。

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进行

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

强调联结,打通监督与执行之间的联系

媒体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手段,也是一种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新闻媒体要切实地承担起社会监督责任,建立内部信息报送机制,构建并健全内部咨询平台,使负面社会舆论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保持一定的政治定力,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的根本原则,将中央及省委、市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相关重大决策部署和指导文件的精神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联系,找到定位,确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目标和任务,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党的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强调目的性,建立职责和责任感闭环

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和报道,既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又有很强的专业性。政府部门要主动引导新闻记者改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惯性,将工作重心由传统向新兴转变,通过构建快速响应的新闻工作机制,使其能够以移动优先的方式快速发布新闻,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新闻的制高点。持续保持着以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的优越性,着重于提高内容的品质,对内部的引导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维持了其在主流媒体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让主流声音变得更响亮。

为了保证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新闻传媒机构都严格落实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并对各种工作机制、工作程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辟了相关的宣传栏目,对宣传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规范,并对宣传内容进行了分类审核。比如《安阳日报》的“民生关注”栏目,就是以此为中心,对民意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回应群众的关切,及时解答群众的疑惑。如今,《安阳日报》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宣传工具,也是一種宣传方式,是一种以“文明城市”为核心,以“反不良”为主题的“反腐倡廉”活动,促进了“反不良、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强调针对性,把重点和应对措施结合起来

要以改进工作、克服困难、打消顾虑为出发点,从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引领社会三个方面来谋划工作的选题。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要及时发现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发现有可能产生的问题。要关心群众,尊重群众意见,以群众满意为首要衡量标准,要从群众的关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舆论导向上,要注意充分利用主流新闻媒介的支柱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加强传统和新兴媒介的互动、沟通和融合。在企业经营方面,如行政审批、行政监督、政务服务等,对服务规范、政府失信行为等进行监督,对正面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对反面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强调推理和验证的逻辑思维

新闻媒体要积极推动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平台的互动。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自主的平台,巧妙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传播平台的渠道优势,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实现传播渠道的全面开花,从而达到受众的全覆盖。并且按照一定的传播规律,在表达方式、呈现形式以及话语体系方面进行持续革新,强化受众的服务感受,利用线下的活动来达到积极的互动效果,有效提高受众的黏性。

此外,媒体也应该积极探索“媒体+服务”的模式,将单方面的宣传拓展到多种形式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事实,理顺思维逻辑,加强分析研判,做好实例论证。在报道中,将“时间”和“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还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甄别、分析、归纳、提炼的逻辑框架,将热点新闻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让大众“心中有数”,了解事情的真相,从而真正做好观念的解构、观点的阐释、事例的解读、道理的解惑,真正发挥好舆论监督“激浊扬清”和“弘扬正气”的功能。

作者简介:

刘杰(1976—),男,汉,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发展室主任,中级职称,在读本科,研究方向:县级融媒体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公众监督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公众号5月热榜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