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真实和媒介素养

2023-12-17完颜梦凡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真实性媒介时代

完颜梦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所有因素都要经得起核对,要與事实相符合。新闻不仅要关注新闻要素的真实,而且要关注整体事件的真实,报道的侧重点也要客观、全面,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客观、公正,不掺杂自身的喜好、利益和自己的主观意见,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受网络思潮和流量至上的影响,新闻真实发生了偏移,虚假新闻、“标题党”严重扰乱了新闻秩序,新闻真实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怎样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呢?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因此,如何加强新闻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并且将这种素养普及到公民之中成为当前媒体人亟需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进一步提升媒体人媒介素养的同时向公众普及一定的媒介知识,提高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对我国媒体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新闻真实与媒介素养的发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从古至今,新闻从一出现就没有停下变革发展的步伐。真实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新闻不真则非新闻。“新闻真实”作为新闻学的规范性原则,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也应当经得起考验,一方面,新闻真实是新闻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新闻的真实性和记者的职业道德息息相关,当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时,记者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谴责。但新闻真实的初衷并非新闻从业者给新闻和自身强加的道德枷锁,而是整个行业得以维系的根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新闻真实的研究却越来越少,新闻真实在互联网时代仿佛是一个“古老的新问题”,每一个新闻人都明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更像一个首要却令人困惑的新闻原则。从学术层面看,新闻真实关乎新闻业的发展和演化规律,是至关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从实践层面看,新闻真实注重对新闻从业者进行道德要求,从业者必须在这样的约束下开展新闻工作。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发布门槛降低,自媒体行业欣欣向荣,传统新闻媒体发布新闻的“垄断性”也几乎不存在了。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尽管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但真实仍旧是新闻的生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媒体行业仍然需要设置一些“门槛”,这一门槛并不是为了阻碍人们发声,而是为了更好地区别“新闻”和“非新闻”,让新闻的真实性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业的挑战

如今已然到了“后新闻业时代”,信息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参与对话的主体发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在传统新闻业中,新闻真实主要是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源主体、控制主体、影响主体、传受主体之间对话的结果。而在新媒体时代,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变成了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民众个体、脱媒主体共在的结构。但不管新闻传播主体发生怎样的变化,新闻真实性始终是新闻的核心,在它的内涵中,可以由两个概念构成——“整体真实”和“具体真实”,这对新闻从业者的期望会更高,整体真实需要新闻人真正看透事情的本质,顾及到每一个细小处,让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真实。

新媒体时代,我们不断强调的新闻真实,并不是用来衡量新闻的标尺,在互联网海量的新闻内容中,我们也无法做到用新闻真实去衡量每一则新闻。事实上,新闻报道离不开新闻人对于整个新闻内容的框架构建、对事实过程的塑造,但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在潜移默化中受记者新闻价值取向和自身认识框架的影响,从而有可能出现虚假新闻或者不客观的报道。然而,每一则假新闻的传播都是伤害新闻真实性的一把利刃,也是对媒体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信任的一种消减。因此,新闻道德的存在最重要的是让新闻从业者能够以此为标杆,审视自己的新闻作品,尊重事实和自我。

如今,自媒体时代已然到来,受众可以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和平台来表达个人意见,并且成为新的传播者,具有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重身份。在流量至上时代,依靠一些低成本、博眼球内容盈利的假新闻就像浇了酒精的火焰,快速的信息传播机制使得假新闻的热度超乎人们的想象,对媒体及受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内容的虚假会造成新闻失实,片面的报道也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新闻素材不规范的剪切、剪辑也是造成虚假新闻大范围生产传播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除了真实性以外,新闻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客观,做到没有偏见的报道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一些有失偏颇的新闻也同样会损害主流媒体的声誉,长此以往公众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会不堪一击,一则假新闻就可能会使一个主流媒体失去公信力,记者的职业道德也会受到质疑。

在数字流量时代,公众对一部分内容持有怀疑态度。一些公众开始自主寻求自己想要的真相,受众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人,并且也是最好的新闻把关人,他们的意见决定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对新闻传播者传播的信息进行取舍,全部或者部分接收,或者根本不接收,有的公众甚至不再信任媒体发布的新闻内容,而是自己去搜寻线索,监督追求事实真相。

对媒介素养的新要求

媒介素养被定义为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公民了解、使用、判断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一个拥有媒介素养的人大抵需要六种能力:第一,媒介技术的基础接触和使用技能;第二,对于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第三,快速有效地查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第四,在信息洪流中有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第五,对于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第六,信息的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媒介素养的定义考虑了人在大众传播时代所需的技能,也考虑了技术演进对媒体内容产生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传受关系都发生了改变,与个体交往与互动的平台也由此重建,共享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素养其实并不是少数人的必需品,更是社会中每个公民需要提高的一项素质,只有掌握相关技能,才能在生活中及时辨别出真假信息,更好地使用各种媒介产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也展现出一些当代困境。媒介素养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大多被用作“能力说”,它是新闻从业者在撰写新闻时需要拥有的职业素养,但这种定义是有缺陷的,它混淆了素养和能力的差别;与之对应的“过程说”则更注重在新闻学习过程中媒介素养的养成性,它将素养划分为一个个阶段,看到了一个人在学习新闻时媒介素养能力的进步和调整。将两种对于媒介素养的学术定义相结合,那便是兼顾过程和能力,陈德昌2011年提出的新媒介素养理论框架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动态的定义,由过程和能力组成四个象限,横坐标是消费和产销合一,以区分处理文本和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媒介内容的“能力”;纵坐标是功能的到批判的,以区分不同“过程”的媒介素养学习活动,这种简单的框架对于帮助人们快速理解媒介素养及其内涵很有帮助。

媒介素养对新闻工作者的必要性是不容质疑的。新闻工作者开始撰写新闻前,就必须掌握相关的技能,接受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时刻谨记新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以如今微信公众号为例,许多账号借中老年人对健康的注重,捏造、编撰虚假的养生文章,甚至随意搬弄“养生大师”“医学专家”的名号,利用夸张博眼球的文字收获不小的流量,而中老年人的媒介素养不足,就导致他们轻信这些公众号文章,不仅为他们贡献了流量,更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不仅是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普通群众也要注意培养自身辨别真假信息、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

02严守新闻真实和媒介素养

在新闻的发布过程中,要调查真实的情况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拨开混淆视听的信息找到事实的真相,新闻不只要注重事件真实,也要注重新闻的呈现方式与发布者动机是否正确,不仅要注重新闻当下内容真实,并且要尽量调查真相,在了解全方位的内容后再进行新闻报道。

在后真相时代,媒体未经全面调查便急于报道而导致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媒体人媒介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网民的“意见领袖”,媒体及媒体人应当认真对待新闻事件,不被流量蒙蔽双眼。社会需要新闻,但更需要真实的新闻。新闻从业者应当严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盡己所能地遵守新闻原则,撰写高质量的新闻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相关部门也不能放任互联网环境野蛮生长,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制。

当前,人们对于“假新闻”的忧虑和敏感折射出的更是他们对“真新闻”的渴求,而这背后是媒介素养和道德规范的缺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如今需要融合新的时代内涵,但它所包含的底蕴是永不过时的,如何使新闻真实在媒体环境如此复杂的当下焕发生机活力,需要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将其从概念落实到新闻实践中去。在未来的新闻发展中,要尽量形成以新闻真实为核心的良性竞争,而非以流量为中心的恶性竞争。

新闻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一切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应当自觉围绕人的需求、人的发展来衡量信息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但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人却被媒介技术困住了脚步,这就需要每一个数字时代的公民积极地丰富自身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掌握在新媒体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关注到数字时代的信息鸿沟,不放弃信息弱势群体,培养公民媒介素养,提升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水平,从而推进数字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真实性媒介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广告的真实性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