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的现状及思考

2023-12-17彭文绣韩宁宁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蛋期氟苯尼兽用

彭文绣,韩宁宁,王 轩,李 璇,成 昕

(1.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100081;2.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 100041;3.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北京 100020)

氟苯尼考,又名氟甲砜霉素,是新型动物专用酰胺醇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猪、鸡及鱼的细菌性疾病,尤其对呼吸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效果显著。与同类的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相比,氟苯尼考具有抗菌活性强、无潜在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优点,是氯霉素禁用后的主要替代药物,在兽医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2]。除用于疾病防治,低剂量的氟苯尼考还具有一定的促生长效果[3],在肉鸡养殖场的使用率已高达78%[4],是国内畜禽养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因此,氟苯尼考在动物源性食品,尤其是鸡蛋中残留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为规范氟苯尼考的使用,提升鸡蛋产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将从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现状、原因分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部门监管执法的开展、鸡蛋中氟苯尼考药物残留的质量安全标准和评定程序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参考。

1 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禽蛋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2019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禽蛋产品的监督抽查中[5],共检出不合格禽蛋样品17个,有4个为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超标,占不合格样品总量的23.5%(4/17),检出的含量分别为0.257、0.592、0.241、0.284 μg/kg。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全年共发布关于鸡蛋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通报累计33次,其中不合格样品77批次,有45批次鸡蛋因检出氟苯尼考而判定不合格,所占比例高达58.4%(45/77),相应的检测值范围为0.2~930 μg/kg,其中0.2~1 μg/kg、1~10 μg/kg 和10~100 μg/kg的样品分别有13 批次、10 批次和14 批次,各占28.9%、22.2%和31.1%,另有2 批次鸡蛋氟苯尼考含量超过500 μg/kg,分别为614 μg/kg 和930 μg/kg[6]。

2019年山东省鸡蛋风险监测结果数据显示,氟苯尼考是鸡蛋中检出批数最多的药物,检出率约为5%,检测值大多在0.5~1.0 μg/kg之间,残留量较低[7]。边文文等[8]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地区所采集的鸡蛋样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后得出,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安全隐患较大,所采5个地区的156份样品有7批次鸡蛋检出氟苯尼考,不合格率为4.5%(7/156)。

上述研究说明,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问题较为突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应继续加强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的检控。

2 残留原因分析

2.1 效果显著,应用广泛 氟苯尼考抗菌谱广,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酶的增长受阻,抑制了肽链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抑菌和杀菌作用,不易与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9],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都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性疾病。该药对耐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的细菌仍然敏感,对许多耐药菌株如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仍有疗效,且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泛、价格低廉的特点,在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10]。有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年兽用抗菌药物的总用量为8.4万吨,其中氟苯尼考即高达1万吨,排在所有兽用抗菌药物用量的前列[11]。

2.2 添加处方外其他兽用化学药物 部分兽药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疗效,增加客户依赖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常在制剂中添加疗效确切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兽用化学药品,其中就包括氟苯尼考[12]。养殖场(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不仅增加了食品动物饲养的不可控性,还会为动物源性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埋下隐患。

2.3 交叉污染 粉剂、预混剂是市售氟苯尼考最常用剂型。粉剂推荐的用法是混饮,但也有部分养殖场将其同预混剂一样,与饲料进行混合后给药。若饲料加工车间不及时清洁处理,搅拌机内残留的饲料、搅拌机临近墙体吸附的粉尘都会对下次拌料产生影响,极易造成交叉污染[13]。

2.4 贩卖产蛋前期鸡蛋 生产上往往以鸡蛋产出体外为产蛋期开启的标记,当群体产蛋率达到5%时正式开产[14]。但禽类在产蛋开始前,卵巢中已有卵母细胞,后者通过自身分泌合成营养物质和吸收外源细胞(如肝脏细胞)供给的物质逐步形成小卵黄。按照相关规定该阶段可以对鸡使用氟苯尼考,此时卵黄中必然会有药物残留[14]。根据柏雪等建立的预测模型[14],在国家规定的氟苯尼考给药剂量范围内(40~60 mg/kg BW·d-1),需休药21 d才不能在卵黄中检测出该药物,但在8~14 d之间,卵黄已逐步发育成熟,包裹蛋清、形成蛋壳产出体外[15],卵黄里残留的氟苯尼考亦随之转移到鸡蛋中。监督抽检中有鸡蛋检出氟苯尼考或许就与产蛋前期用药相关。

2.5 违法违规滥用药物 氟苯尼考对防治鸡常见细菌性疾病,如鸡白痢、禽霍乱、大肠杆菌病等均有显著疗效[16-17],且相关研究表明,该药对禽霍乱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18],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和治愈率则明显高于硫酸阿米卡星和头孢噻呋钠[19]。此外,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还可治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20]。出于对氟苯尼考抗菌覆盖面广、抗菌力强、性价比高等优势的肯定[9],一些养殖场(户)为提高患病鸡群的治愈率,无视产蛋期禁用的相关规定,仍使用氟苯尼考作为治疗药物,甚至因急于求成而超剂量用药,都是造成鸡蛋中药物残留的原因之一。

3 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未明确鸡蛋中氟苯尼考的残留限量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中规定,氟苯尼考日允许摄入量为0~3 μg/kg体重,家禽肌肉、皮肤+脂肪、肝脏和肾脏中残留限量分别为100、200、2500和750 μg/kg[21],与欧盟和美国相当[22],但未对鸡蛋的残留限量作出规定,仅由家禽产蛋期禁用氟苯尼考来进行规范。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往往将“产蛋期禁用”理解为鸡蛋中不得检测出氟苯尼考。

3.2 对产蛋期的理解存在歧义 现有标准对产蛋期缺少具体规定。生产中对产蛋期的理解一般以鸡蛋排出体外为产蛋期开启的时间,而这一时间往往滞后于鸡蛋实际在鸡体内开始形成的时间,这就导致养殖场(户)即使严格按照产蛋期禁用的规定执行,成鸡早期所产的鸡蛋中仍可能残留少量氟苯尼考的现象发生。

3.3 标准检测方法不全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氟苯尼考最高残留限量以氟苯尼考与主要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之和计算[21],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 22338-2008)只适用于畜禽副产品中氟甲砜霉素残留的定性确证和定量测定[23],《鸡蛋中氟苯尼考的残留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DB34/T 1376-2011)[24]、《禽蛋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DB37/T 3118-2018)[25]等地方标准也只适用于鸡蛋中氟苯尼考药物残留量的检测,而《出口动物源食品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SN/T 1865-2016)只适用于猪肉、鸡肉、鱼、虾、猪肝、猪肾、肠衣、蜂蜜和牛奶中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胺测定[26]。目前,尚缺乏能在鸡蛋中同时检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标准方法。

4 对策建议

4.1 完善氟苯尼考兽药残留标准及限量规定 从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来看,家禽产蛋期禁用的规定并不能与最高残留限量的规定相提并论。目前,氟苯尼考在家禽食品中有明确最高残留限量标准的靶组织只限于肌肉、皮肤+脂肪、肝脏和肾脏,而对禽蛋中到底是不得检出还是有限量规定则语焉不详。但从实际的检测结果来看,大多数检出氟苯尼考残留的鸡蛋,其量值较低[6-7],若以500 μg/kg浓度为例进行计算,不考虑其他膳食中氟苯尼考的摄入,60 kg体重成年人需每天吃5~6个这样的鸡蛋,摄入的氟苯尼考才会达到日允许摄入量的上限,而事实上,每日食用如此大量鸡蛋的情况很难出现。因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鸡蛋中氟苯尼考的残留限量,只要其检测值不高于所参照的鸡组织体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值且符合日允许摄入量的区间值,建议可属合格鸡蛋[27]。

4.2 增设休药期或弃蛋期 增加的休药期的规定不是从停止给药到鸡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28],而是产蛋期之前的一个拟制期间。陈大伟等[29]研究发现,在按照拌料投喂氟苯尼考,给药剂量1 g/kg,连续拌料喂药5 d的方式下,开产前23 d使用氟苯尼考,开产后所产鸡蛋对成人和婴儿都是安全的,与前述柏雪等[14]提出的在国家规定的给药剂量范围内,卵黄中未检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需休药21 d的结论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在鸡蛋产蛋期开启前一个月停用氟苯尼考,以减少鸡蛋残留风险,便于生产者贯彻执行。设置弃蛋期的目的则在于,在鸡蛋开产前仍不得不使用氟苯尼考时,可以把从开始到结束用药之后一段时间内产的鸡蛋弃去,以防止残留氟苯尼考的鸡蛋流入市场。

4.3 加强兽用处方药监管,发挥执业兽医的指导作用 氟苯尼考为兽用处方药,要严格按照《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凭兽医处方笺购买和使用,并妥善保存相应的处方笺和购销记录,方便查验。加强兽用处方药监管,一方面是保证生产者购买的药品来源正规,质量可靠,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便于追溯、取证;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执业兽医的指导作用,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并叮嘱氟苯尼考用药的注意事项,减少养殖场(户)凭自己的经验自行购买,随意用药的情况发生。

4.4 规范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加快新标准的颁布速度 兽药残留标准繁多,根据标准类别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出口标准及地方标准等,由于制定标准的部门不完全相同,难免出现部分标准相互重叠、难以统一的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加以整合,减少检测者在标准选择上的困惑,减轻检验工作量[30]。同时,还应当跟踪评价已发布的兽药残留标准,建立定期评估验证制度,对不适用于实际工作情况的标准要及时修订,并加快新标准的颁布速度。

4.5 抓好源头、多措并举,切实强化监管责任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补贴奖励扶持,推进养殖场(户)改建新建养殖场所,促进基层养殖经营方式的转变[31];组织养殖技术培训班,突出强调安全合理用药,提升养殖户业务能力,督导蛋禽养殖场(户)科学规范用药,落实兽药休药期规定,深化农产品安全意识[32];采取“拉网式排查”、“网格化监管”等全覆盖的方式,监督养殖场(户)建立并完善养殖档案、进药用药记录,检查兽药库存情况,及时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强化执法力度,对使用违禁药物、不执行安全休药期的蛋禽养殖场(户),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有效惩治违法行为,提高核查处置效果,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此外,还可依托大型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将用药期生产的不合格鸡蛋产品纳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范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适当补贴,并鼓励兽药科研机构研制高效低毒的兽药品种,利用科技手段,消除药物残留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32]。

5 小 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和消费的国家,鸡蛋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33],保障鸡蛋产品质量安全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年监督抽检结果可知,氟苯尼考在鸡蛋中残留的问题较为突出,其膳食暴露风险虽然不高,消费者虽不必对此过分担心,但此现象背后的企业生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仍需引起警惕和重视。减少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需要多方协调、通力合作,在生产养殖方面,要合理合规使用药物,定期对饲料加工车间进行清洁处理;在兽用处方药管理方面,要严格实行凭兽医处方购买和使用的规定,在执业兽医指导下正确使用氟苯尼考;在监管执法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氟苯尼考相关的兽药残留标准,明确监管权责,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生产、流通、经营、使用过程中实行有效监管。

猜你喜欢

产蛋期氟苯尼兽用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兽用芬苯达唑粉的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鹅PRL基因克隆及在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兽用B超在母猪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