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2014-10-23徐瑞晗徐正平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产蛋期饲养管理蛋鸡

徐瑞晗 徐正平

[摘 要] 随着畜牧产业结构调整,蛋鸡养殖已逐步朝着集约化与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然而大部分蛋鸡养殖户缺乏科学有效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为此,本文就蛋鸡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三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 蛋鸡 饲养管理 育雏期 育成期 产蛋期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9-0242-01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加之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日趋严格,蛋鸡养殖已逐步朝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然而目前大部分养殖场管理过于依赖习惯和经验,缺乏动物安全防治工作的基本知识[1],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蛋鸡养殖管理技术,对提高蛋鸡养殖经济效益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蛋鸡品种简介

我国蛋鸡品种较多,根据蛋壳颜色划分,主要有白壳蛋鸡、褐壳蛋鸡、粉壳蛋鸡和绿壳蛋鸡四大类[2]。

白壳蛋鸡开产早,产蛋量较高,体型较小,采食量低,适合高密度饲养,缺点是神经质和易受应激影响,主要品种有单冠来航鸡、海蓝W-36白壳蛋鸡、海赛克斯白壳蛋鸡和罗曼白四种;褐壳蛋鸡属蛋肉兼用型鸡,体质量较大,性情温顺,管理方便,产蛋率较高[3],但耗料量多,主要品种包括海兰褐、尼克红、京红Ⅰ号和农大褐等;粉壳蛋鸡优点是产蛋量高、蛋重大、耗料少于褐壳鸡,抗应激能力较强,目前饲养的主要品种有尼克珊瑚粉、海兰灰、京粉Ⅰ号和罗曼粉四种;绿壳蛋鸡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但产蛋率低,属于蛋肉兼用型[4]。

三、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蛋鸡经过育雏、育成阶段后才能表现其经济效益,为确保鸡群的健康和高产、稳产以及维持其产蛋高峰的时间,因此各阶段的分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根据蛋鸡生产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培育目标,一般将蛋鸡饲养管理分为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产蛋期(18周龄~淘汰)三个阶段。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体温调节能力差的特点,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抗病性差,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感染疾病[5]。

1.2 温度控制

由于雏鸡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对环境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适宜的温度是雏鸡成败的关键。育雏鸡舍应提前升温,雏鸡的适宜温度在33~35℃,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鸡群的状态调整温度。如果雏鸡集聚在热源附近,并发出“叽叽”的叫声,说明鸡舍温度过低;如果雏鸡张翅、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则说明温度过高;温度适宜的判断标准是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面均匀,采食正常。

雏鸡鸡舍需保持温度适宜、均匀,舍内各处温度相差应≤1℃,特别注意温度不可忽高忽低。另外,温度过渡要平稳,基本按照每三天降1℃的规律进行。

1.3 密度控制

密度不仅关系雏鸡的活动、饮水和采食,而且关系到舍内气体的污染和交换、地面的污染程度与啄食癖、应激等问题。密度过小浪费地方,保温电力和设备费成本提高;密度过大雏鸡活动范围小,常互相践踏,食睡不安,弱雏争食不到,会引发啄癖。另外,密度大,雏鸡排出粪便多,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度过大,空气污染会影响雏鸡生长速度和群体均匀度。因此合理的密度是鸡群发育良好,整齐度高的重要条件,通常第1周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第2~3周龄,每平方米30~40只;第4~6周龄,每平方米20~30只。

1.4 光照控制

照明时间的长短对雏鸡采食量和体重增长有较大影响,一般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0勒克斯以上,使雏鸡适应环境,学会饮水和采食;2周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8~9小时或自然光照时,光照强度逐渐过渡到5~10勒克斯。

1.5 雏鸡免疫及环境消毒

鸡群的免疫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两部分。首次免疫时,应使用个体免疫的方法,以确保免疫质量,保证抗体的均匀度。二次免疫及之后的免疫可采用群体免疫,但也应注意根据雏鸡的健康状况来确定。免疫程序要科学合理,疫苗严格按照要求保存使用,消毒程序要规范化、制度化。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育成期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处于骨骼和体重的快速增长期,内脏器官增长和消化功能的增强使得鸡群的采食量迅速增加。转群及频繁的免疫接种会使鸡群长时间处于强应激状态,所以必须注重全面的营养供给。育成期的培育目标是鸡群体型发育良好,体重增长符合标准,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能适时开产[6]。

2.2育成鸡体型均匀度管理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基础上的正常体重,是骨架和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高产性能和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均匀度反应育成鸡的质量,如果性成熟时,鸡群达到标准体重且均匀度良好,则开产整齐、产蛋高峰高,维持时间长。

体型和均匀度的管理目标是体重周周达标,为产蛋储备体能;鸡群每周均匀度达到85%以上;8周龄骨骼发育完成80%,13~14周龄发育成熟。鸡群体重不达标时,应确保环境稳定、饲养密度适宜;适当增加饲喂量,同时增加饲料中粗蛋白、能力、微量元素含量;采取分群管理,体重超标的限制饲喂,体重低的增加营养。

3.产蛋期饲养管理

3.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前期的管理目标为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储备体能,适时开产,具体措施如下。

换料:产蛋5%以上时,更换高峰期饲料,以确保早熟的鸡能摄取到充足的钙质,有利于其骨骼的发育及顺利开产。

体重:每周监测体重,及时分群管理,确保体重达标。

光照:从18周龄开始,每天供给13h光照,以刺激产蛋,之后每周增加30min,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6小时为止。期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若体重不达标,可延迟增加光照;若体重超标,则可提前增加光照。

3.2 高峰期饲养管理

高峰期饲养管理目标是鸡群产蛋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喂料管理:饲料质量稳定,不随意更换饲料,饲料的营养水平要符合品种要求,特别注重各种营养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光照管理:产蛋率与光照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光照程序对产蛋率、蛋重及产蛋期的死淘率有着极大影响。总体原则是确保16小时的光照时间,不能随意减少。光照强度褐壳鸡每平方米3瓦,粉壳鸡每平方米2~2.5瓦。

温湿度管理: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宜湿度50~60%左右,温度高于25℃或低于5℃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

环境:产蛋期一定要给鸡群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产生存环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消毒和防疫管理:做好定期环境、带鸡消毒工作,并关注鸡群抗体水平,及时补免。

3.3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基本与产蛋高峰期相同,其中关键点分别是根据产蛋率变化调整饲料营养、适时淘汰低产鸡和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三种措施。

3.4 环境控制

规模化养殖的禽舍环境控制目标包括光照、空气、水、噪声以及有害气体的控制,因此需要标准化、现代化的鸡舍设计来满足当前的环境控制目标。其中,鸡舍规范化选址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宜建在地势高燥平坦、采光足、排水好、隔离好的地区;距离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化工厂、矿场、屠宰场及其他畜牧场至少3公里;距离城市、居民区至少1公里以上,且位于下风向[7]。

四、小结

蛋鸡是生产鸡蛋的唯一途径,做好蛋鸡的养殖饲养管理,增加产蛋量是目前许多国家研究的重点课题。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不仅为我国蛋鸡养殖业的绿色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利于推进产业化经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确保蛋鸡养殖业向着高产优质、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远春.浅析蛋鸡养殖和疫病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5:32.

[2]赵一夫, 马骥, 曹光乔等.中国蛋鸡产业发展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家禽, 2012, 34(12): 6-10.

[3]罗锐, 张彬, 宋虎威.褐壳蛋鸡生产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J].家禽科学, 2011, 6: 41-43.

[4]沈浩铎,蔡瑞权, 张飞珊等.优质绿壳蛋鸡的引进及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0: 68-169.

[5]陈浩.雏鸡日常饲养管理的要点[J].畜禽饲养, 2014, 3: 19.

[6]王学启.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培育标准和限饲方法[J].畜禽饲养, 2013, 11: 39.

[7]宋天明,钱续.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中的鸡场建设 标准[J].畜禽养殖, 2010(3):60- 61.

猜你喜欢

产蛋期饲养管理蛋鸡
播恩补钙技术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新兴麻鸡父母代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浅谈肉牛养殖技术
蛋鸡和肉鸡
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