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奶奶”手工缝汉服,惊艳了全世界
2023-12-16默冉
2023年10月初,央视报道了“六旬奶奶做出五朝汉服复刻历史”的消息。从秦汉曲裾,到南北朝的木兰战甲,再到唐制缺胯袍等。退休后的马琳为孙女缝制出五个朝代的华服,惊艳国人。她还在网上发起“汉服打卡全世界”活动,把自己制作的几十套汉服,漂洋过海寄到国外,号召海外华人一起弘扬中华传统服饰之美。
就这样,马琳和她的汉服一起火了,她也因此被网友称为“硬核奶奶”。
中国“马面裙”被剽窃,
退休奶奶出手了
今年60岁的马琳出生于湖南衡阳。因家里兄弟姐妹多,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一家人的衣服都是由母亲亲手裁剪缝制的,马琳自幼看着妈妈穿针引线,也对缝纫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她跟着母亲边学边练,很快也练就了一手好手艺。
2022年退休后,马琳开始了自己的养老生活:每天接送上幼儿园的孙女,没事练练瑜伽、去公园散散步……日复一日,马琳感到越来越无聊,她不喜欢这样的晚年生活,没有目标,很空虚。恰在这时,迪奥“马面裙”新闻冲上了热搜。
当年7月,有网友发文质疑法国奢侈品牌Dior(迪奥)的一款新品——售价近3万元的黑色半身裙,高度“撞款”中国传统的马面裙。其采用的“前后开衩”“侧边打褶”“前后裙门重叠”等细节,一看就源于马面裙。但其品牌的介绍里只字未提与马面裙的关系,而是称其款式为“标志性的Dior廓形”。
一时间,义愤填膺的网友纷纷指责迪奥抄袭,为中国传统服饰维权,马琳也加入了网上维权行列。但与此同时,她也发现,很多年轻网友并未真正了解马面裙。一直喜欢汉服文化的马琳,就在网上给大家普及相关知识: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是明清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其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但它的“马面”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马琳觉得,发帖科普还远远不够,她希望人们亲眼看到真正的汉服是什么样子的。平时,马琳常给3岁的小孙女缝制可爱的童装,她决定亲手做几套小孩穿的汉服,让小孙女穿出去,给大家看看中国古代服饰有多美!
虽然马琳心灵手巧,不比专业裁缝逊色,但古装不同于现代服饰,设计和制作都极其复杂。为了继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马琳告诉自己:要做就做好,马虎不得。于是,她买了许多汉服方面的书籍,并在网上查询制作方法。
2022年10月下旬,马琳准备就绪,开始给孙女制作汉服。她的第一件作品是晋制的半袖襦裙,袖口宽大,非常适合小孩子玩耍打闹。为了避免浪费布料,马琳采取最传统的制衣方式:先在纸上画出样式,反复推敲确定无误后,再根据样式在布料上裁剪。为此,她在家中的案台前一坐就是半晌,老伴调侃马琳说:“你做衣服比搞科研都认真。”
因为是第一次做汉服,没有经验,马琳做得很艰难,花了一周时间才制作出衣服的几个部分:衫子、襦、半袖。还有下身的“间色裙”没做,马琳却被选择什么面料、怎样高度还原古时“间色裙”的样貌难住了。她又反复翻找资料、对比图片,并请教懂行的人,终于解开了心头困惑。
最终,马琳历时半个多月,给孙女做出了一件别致的半袖襦裙。“事实上,襦与裙是两种独立的概念,上襦下裙。”马琳介绍说,“而且穿汉服时,一定要注意交领右衽——右领在下面,这样才是正确的穿法。因为古人认为左侧为阳,右侧为阴,阳一定要在阴的上面,绝不能搞反。”
这种晋制汉服典雅清新、衣袂翩翩,尽显魏晋风流。粉嘟嘟的小孙女啾咪穿上后,开心地在镜子前转着圈,说:“太漂亮了!奶奶真厉害!”
寓教于“衣”,
用汉服传扬历史故事
马琳的作品不但让家人赞不绝口,当啾咪穿着这件汉服走上街头时,回头率更是一路飙升。有人问啾咪:“你这衣服是在哪里买的呀?”啾咪骄傲地说:“这是我奶奶亲手做的!”路人惊讶不已,纷纷赞叹马琳手艺高超!
但马琳总觉得这件作品还不够完美,她决定挑战“马面裙”。买不到合适做裙下摆的布料,马琳就从柜子里翻出旧窗帘。做汉服很考验剪裁手法,马面裙的四个裙门两两重合,裙侧边还需要打裥,从裁剪到计算裥间距,再到手工熨烫,都非常费工、费时。马琳却像小学生做手工一般,边学边做,乐在其中。
红蓝白配色素雅的窗帘布,制作春日穿着的马面裙特别合适。而给小孙女做贴身上衣时,马琳则采用了质地柔软的旧蒸笼布,这样穿起来更舒服。她的一双巧手变废为宝,家中尘封多年的旧窗帘和蒸笼布,最后真的变成了惊艳众人的马面裙。当小孙女穿上奶奶做的衣服,毫无意外地又收获了人们艳羡的目光。
马琳越战越勇,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她,随后又给孙女制作出了秦汉曲裾、南北朝木兰战甲、唐制缺胯袍……一套套精美的汉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夸赞,马琳也从中收获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每做一件汉服,从布料、配饰的选择,到款型的还原等,马琳都要请教不少人。其中有网上的资深汉服爱好者,也有马琳托朋友找到的古文化专家,此外,她还查阅了很多文献和图片,力求做出的每一件汉服都“原汁原味”。“否则你做的时候变一点,他做的时候变一点,慢慢就找不到中国汉服的原貌了呀!”马琳说。在她看来,较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2023年春节前夕,马琳为了庆祝新年,特意为孙女赶制了一套拜年服:上衣是明制方领对襟短袄,下裙则是明制马面裙。为了保暖,她还搭配了一件连帽斗篷。在家人的建议下,马琳还把制作汉服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到了网上,意在传播汉服文化,分享汉服制作方法。
没想到,马琳的作品迅速吸引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粉丝。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量身定做,每件汉服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我也想要这样一位巧手奶奶!”“飘逸汉服,穿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给奶奶点赞!”
看到这些留言,马琳很高兴,不但因为网友的夸赞,也因为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汉服。从那以后,马琳每次制作汉服时,都会让家人在旁边拍摄视频并传上网。
马琳发现,小孙女喜欢穿汉服,仅仅是因为汉服漂亮。为了让孙女了解汉服文化,她抓住一切机会,给孙女讲与汉服相关的历史故事。在制作南北朝的木兰战甲时,她给孙女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并让啾咪自己动手,加入盔甲的制作过程中。
马琳先是从网上买来了边角圆滑的炼铁盔甲片,再用红绳将带孔的盔甲片一一串联。孙女看到闪闪发光的甲片,很好奇,主动帮奶奶递甲片、记数量。看着小孙女在自己身边忙得不亦乐乎,嘴里还不时念着她教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马琳既欣慰又感慨。在一个视频里,她对网友说:“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不仅能让更多人喜欢上汉服,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让她把汉服穿在身上,把家国情怀刻在骨子里。”
央视点赞:
硬核老太“打卡”全世界
在给孙女制作“唐朝背带裤”时,马琳的老伴和儿媳看到她参考的资料——《双童图》里的背带裤,都觉得这件衣服不会好看。对此,马琳只回应了一句话:“要相信老祖宗的审美。”
果然,这套衣服做出来,就让人眼前一亮:不但颜色鲜艳、款型别致,穿上身行动也很方便。小区里的家长们见了,纷纷请求马琳帮忙给自家孩子做一件。
这时,马琳已经做了不少汉服。于是,她在社区里策划了多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公益活动,免费提供自己做的汉服给孩子们试穿。
元宵节时,马琳一家人到古镇逛庙会看花灯。小啾咪穿着奶奶新制作的“唐制圆领大襟袄裙”,在造型各异的花灯映衬下,仿佛从唐代穿越而来的萌娃,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路人纷纷跑过来跟啾咪合影。
2023年夏天,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马琳又着手复刻影片里的衣服。她不仅制作出了唐代圆领袍衫,更是一家人齐齐上阵Cosplay(角色扮演):儿媳和孙女身着白衣,分别扮演电影里豪放洒脱的李白和机灵可爱的小杜甫;儿子身穿宽袍大袖的汉服,更显得温文尔雅,像极了盛唐时期的风流才子。
一家人把他们穿着汉服的生活照和短视频发到网上,又大火了一把,马奶奶的粉丝量突破了50万!其中有不少在华的外籍留学生、务工人员,也都被这位中国老太太精湛的复古手艺圈了粉。
2023年8月,马琳听说长沙铜官窑古镇要举办汉服节活动,便主动报名参与。活动当天,她带上自己制作的汉服,招呼过往游客:“这里有免费的汉服试穿,喜欢的大小朋友都可以来看看!”
很多小朋友都是第一次穿上这么精致的古装,家长们赞叹之余,纷纷拍照。有的家长向马琳询问汉服的制式,以及相关的文化传统,而马琳也十分热心地现场传播起了汉服文化。
那段时间,马琳的老伴迷上了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看着节目里,段奕宏饰演的陈济身着直缀中衣、手持长卷的样子,他心驰神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马琳:“你说我如果穿上这衣服,是不是也很帅呢?”
马琳心领神会,几天后就为丈夫做出了一套直缀中衣。黑色外套搭配白色内衬,将老伴衬得风度翩翩。这一次,老伴作为模特,出现在马琳的短视频里,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一天,一位身在法国的华人女粉丝发私信给马琳,说自己被她制作的汉服惊艳到了。“您能否在法国做一个汉服展,让法国人和海外华人都见识一下中国古代服装的大气和华美?”
这个建议令马琳激动不已。她反复思量,心中有了一个“汉服全球打卡”计划。计划分为“打卡历史”和“打卡潮流”两部分,由马琳分别做出复古和时尚的汉服,让国内外的网友穿在身上走向街头,拍照留影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为此,她加班加点,又专门制作了近30套汉服。
“打卡历史”部分,是由马琳与汉服圈中有名的陈士龙和符南君联手,推出了王阳明、班昭两个人物的造型,还原不同时期的文化大家;而在“打卡潮流”的部分,马琳更是花了不少心思。为了让追赶时尚的年轻人也喜欢汉服,她从抖音、微博、电视剧中寻找灵感,亲手缝制了多套热播剧中的经典人物服装。
服装完成后,她首先在长沙试水,找了一些年轻人,身穿汉服现身街头。这次活动赢得了很多关注,马琳有了信心,决定开始“汉服全球打卡计划”。
马琳通过网络,联系了很多身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新加坡的华人博主与粉丝。这些朋友都是马琳从网上认识的,他们志同道合,都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当听说马琳的打卡计划后,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参与。于是,马琳把自己制作的几十套汉服,漂洋过海寄到了国外,由朋友们组织当地华人穿上身走向闹市,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明朝的立领琵琶袖和马面裙、宋朝的对襟百迭裙、汉朝的直裾……2023年9月,当身着这些中国传统服饰的大小朋友们出现在澳大利亚、美国、法国、新加坡街头时,立刻引来了无数当地人围观和拍照。除了汉服,马琳还在寄出国的包裹里放了很多中国结。在活动现场,身穿汉服的华人一边将中国结赠送给围观路人,一边向他们解释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和祝福。这一举动,更让活动现场掀起一波波热潮。
围观的人群不断发出惊叹声,人们纷纷赞叹:“色彩鲜亮、款式飘逸、细节考究,不愧是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经典服饰!”“我也想拥有一套汉服,能找中国的马奶奶私人定制吗?”
马琳制作的汉服,令许多异国男女一见倾心。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大力弘扬汉服文化,马琳与国内一家汉服品牌店合作,成为他们高薪特邀的“私人定制设计师”。此后,她开始为法国、新加坡等地的汉服爱好者量身定做汉服。马琳制作的汉服精美细致,用料考究,往往售价不菲,这让退休在家的她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不过,比赚钱更令她感到自豪的是,通过她的努力,让海外不少地方都掀起了一股汉服热!
在退休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马琳已经先后为家人和客户制作出100多套汉服,其风格和款式横跨了魏晋、汉、唐、明、清五个朝代,各国网友们看了直呼“厉害”。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是马琳社交平台上的签名。在万千网友的助力下,2023年10月初,“六旬奶奶做出五朝汉服复刻历史”的消息,还登上了央视《午间新闻》频道。马琳火了,可她初心不变,面对采访,她说:“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透露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我想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汉服的魅力!”
编"辑/朱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