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12-16李贺
李 贺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经济状况,有效辅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证监会等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根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调整决策,优化资源配置。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越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因此,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经营者和管理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1]。受历史因素和市场客观条件的影响,一些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担忧。导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外界市场环境、内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力等。外因只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影响,而内因才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因素。鉴于此,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联性进行探究,测算股权激励在二者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比重,对如何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能够为国家监管机构制定政策,优化监管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1 文献综述
国内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从内部控制角度探究会计信息质量的文献并不多,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简要综述。吴秋生等[2]使用2014—2016 年我国上市国有企业数据,探究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度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同时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越高。栗娟等[3]使用2017 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从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角度探究内部控制、高管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高管股权激励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能够强化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促进作用。王素玲等[4]从企业管理者变更角度探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管理者变更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王建琼等[5]使用2012—2017 年A 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内部控制、高管兼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内部控制和高管兼任都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不同股权形式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股权制衡程度越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叶邦银等[6]基于2008—2018 年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也表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而董事会断裂对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负向影响。
现有学者使用的研究数据多为上市公司,但研究数据时间跨度和样本量相对较少,并且很少有学者注意到股权激励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在研究数据和实证机制分析上进行研究,使用了2010—2021 年沪深两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个体的覆盖面广、数据的时间跨度长,弥补了以往研究样本不足的缺点。此外,本文在实证模型构建上不仅研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也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股权激励的中介效应,以分析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间接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治理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企业的财务、行政等制度严谨,公司的决策都有规章制度依据,公司运行不完全受制于企业管理者个人意志,则公司管理者以及董事都难以利用自己的经营权利谋取私利,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也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各种瞒报、漏报、虚报的行为发生概率会明显下降,会计信息质量会明显提升[7]。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1: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 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股权结构是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对公司的高级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能够破除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8]。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经营者逆向选择行为,使各类虚假公司经营活动可能性显著降低,从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同时,股权激励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经营者的股权占比过大,则经营者对公司的控制程度会过大[9],经营者个人的意志将越过制度约束,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2: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3 内部控制对股权激励影响的理论分析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手段多种多样,股权激励是其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对经营者进行适当的股权激励,减少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让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保持一致[10],能够减少所有者的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3:内部控制与股权激励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4 股权激励的中介作用
激励是内部控制的手段之一,企业所有者通常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会采取此措施,给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因此内部控制能够促进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能够提升经营者的利益,当企业获取利益的同时,经营者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11],能够激励其尽心经营企业,从而避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
假设4:股权激励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
3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内部控制、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参考现有学者们的研究,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盈余管理,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并对所有数据取绝对值,该值越大表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使用jones表示。内部控制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参考内部人控制制度的概念,使用内部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成员人数的比值衡量,使用nb表示。股权激励作为中介变量,使用经营者持股比重衡量[12],用gq表示。为了保障模型的精准,本文设置了若干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使用企业资产总额的对数衡量,用size表示;企业绩效,使用企业利润总额的对数表示,用lev表示;董事会规模,使用董事会总人数的对数衡量,用ds表示;监事会规模,使用企业监事会的总人数衡量,用js表示;财务状况,使用资产负债率衡量[13],用roa表示;独立董事比重,使用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比重衡量,用dl表示。数据时间跨度为2010—2021 年,个体为沪深两市的所有上市公司,排除了数据不全的样本,剔除了金融公司。为避免异常数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回归之前对样本进行了缩尾处理。表1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Obs为样本数,Mean为平均数,Std.Dev为标准差,Min为最小值,Max为最大值。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jones的均值为3.100×10-2,最大值为0.197,最小值为2.000×10-3,标准差为3.400×10-2,说明样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不高,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nb的均值为0.212,标准差为0.143,最小值为2.200×10-2,最大值为0.695,说明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gq的均值为5.300×10-2,标准差为5.600×10-2,最小值为8.300×10-2,最大值为0.256,说明样本企业的股权激励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是特别大,这符合经营者股权占比相对较小的现实情况。被解释变量以及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存在明显差异性,说明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是合理的。
3.2 实证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中介效应3 步法探究内部控制、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联性,模型设置如下所示:
式(1)中的方程主要探究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式(2)中的方程主要探究内部控制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式(3)中的方程主要探究股权激励的中介作用,其中c为常数项,β1-8均为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误差项。
3.3 相关性检验
本文对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能够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联状况,能够协助剔除掉相关性较弱的变量,便于回归模型的构建,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
nb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2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gq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7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控制变量中,size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1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lev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6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绩效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ds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6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董事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js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30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监事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roa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2.600×10-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资产负债率扩大会抑制会计信息质量提升;dl与jone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2.200×10-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独立董事规模扩大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3.4 回归结果分析
基于中介效应3 步法,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即同时控制个体和时间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模型1 中nb与jones的回归系数为2.900×1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能够明显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内部控制提升1个单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高2.900×10-2个单位,由此说明本文的假设1 成立。模型2 中nb与gq的回归系数为6.900×1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内部控制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能够明显促进股权激励提升,具体而言就是内部控制提升1 个单位,能够促进股权激励提升6.900×10-2个单位,由此说明本文的假设2 成立。模型3 中,nb与jones的回归系数为2.200×1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gq与jones的回归系数为9.800×10-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根据3 步法中介效应原理,第3步中的解释变量以及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均显著,模型2 中的解释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也显著,说明股权激励的中介效应成立。进一步探究可知,模型2中的nb与gq的回归系数为6.900×10-2,模型3 中gq与jones的回归系数为9.800×10-2,二者乘积为中介效应值,即6.762×10-3,直接效应值为模型3 中的nb与jones的回归系数,即2.200×10-2,总效应为模型1 中的nb与jones的回归系数值,即2.900×10-2,由此可以测算出股权激励的中介效应为24.000%。这也证明了本文的假设2 和假设4 成立。
3.5 稳健性检验
为保障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使用资信评级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替代上文的被解释变量,依然按照3 步法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表明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仍为正相关关系,股权激励对会计信息质量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股权激励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承担部分中介作用[14]。由此,说明本文的回归结果稳健。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上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提升1 个单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2.900×10-2个单位;2)内部控制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提升1 个单位,能够促进股权激励提升6.900×10-2个单位;3)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激励提升1 个单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9.800×10-2个单位;4)股权激励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股权激励的中介效应为24.000%。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可以采取出台详细规章制度,推动企业走向自动化、精细化管理的阶段;跟随时代的潮流,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符合员工利益的管理制度[15],实现全体员工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公司价值。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2 个方面入手,在宏观方面企业要积极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积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对企业会计部门的内部监督,使企业各项行为合法合规。微观方面,企业要强化内部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结合自身行业经营特点,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要进行具体化和精细化管理。
4.2 积极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股权激励能够避免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可以采取改变出资者与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全流通、企业整体上市等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首先,企业可以逐步调整股权结构,引导第一大股东逐步降低持股比例,扩大中层管理者的持股比重[16]。其次,企业可以积极地引入发展机构投资者,使企业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特别是要积极引入金融、基金等行业的战略投资者,使其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凭借个人股本与机构股本的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17]。最后,企业可以实行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给予总经理一定的非投票股权,从而维护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4.3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者和监管者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而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可以倒逼企业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减少虚假信息的概率。首先,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按照法律法规强化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并严格把关[18]。其次,国家管理部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审计的信息负责,对违规披露信息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罚。最后,企业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认清违规披露信息的危害,督促其遵守规则,按照规定处理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