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古城临汾变迁发展历程探析

2023-12-16王晨辰

新楚文化 2023年26期
关键词:古代发展

【摘要】临汾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十六国的平阳城,还是南北朝时期修建并一直留存的白马城,都是晋南乃至山西地区的重要城市。在整个古代,临汾城经历了数十次地震,屡经修缮。影响临汾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理、自然灾害、国家政策以及文化等。如今,古城全貌虽已很难窥见,但留存的部分古代建筑和传世文献资料的记载对解析复原古代临汾城的发展变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临汾城;古代;发展

【中图分类号】K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6-0007-03

临汾历史悠久,在古时候被叫做平阳。之所以被称为平阳,是因为建城于平水之阳。临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尧在此建都,故被称为“华夏第一都”。唐代以前的平阳城位于平山以东、汾河以西、平水以北的地方,即现今的尧都区金殿镇一带。此处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十六国,皆为平阳县治,成为平阳郡治是在曹魏以后。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平阳城便被汾河东岸的白马城所取代,临汾盆地的政治中心也随之转移到白马城。这里在东魏、北齐时期都是重镇。隋朝把平阳改为临汾,唐朝称县为临汾,称郡为平阳。唐朝初年地震之后平阳故城被毁,虽然白马城是临汾县治,但人们在口头上仍把它叫做平阳城。自此以后,临汾城无论是郡治、州治、府治还是路治,一直在晋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發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

若要追溯平阳一名的来源,可参见《春秋》,当时是晋大夫羊舌氏的采邑。“杨舌肸之子杨食我与祁盈结党乱晋,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遂灭祁氏、羊舌氏,分祁氏、羊舌氏田为十县,其中分羊舌氏田为三县之中,有平阳县,以赵朝为大夫”[1]704。平阳从此时开始建县,其第一任县宰就是赵朝。

到了战国时期,平阳地属韩国。“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2]88。关于韩国定都于平阳的时间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但如今人们普遍认为,韩都于平阳的时间大约是在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到晋烈公元年(前415年),时长共有八十二年。但在此期间,韩氏并没有被封为诸侯,所以平阳并不能被当作是韩都,只能被视为其政治中心。

(二)秦汉时期

秦王朝建立后将原先实行于秦国的郡县制推广到整个国家,平阳属于河东郡。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此地为平阳县,所以秦朝依然在此设置平阳县。其治所在现今的尧都区金殿镇。

秦王朝二世而亡,秦汉之际,平阳县曾是项羽所封魏王豹的国都。汉高祖二年(前204年),曹参、韩信在刘邦的命令下率兵攻占平阳,平定魏地。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曹参被封为平阳侯,治今尧都区金殿镇。曹参的后代包括其子、孙、曾孙都承袭了这个爵位。按照《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全国总人口与总户数进行计算,西汉时平均每户有4.87人。因此可以推算,西汉时期平阳县的总人口大约为5.2万,可以算是大县。

王莽时期,平阳县改称为香平县。东汉沿袭西汉的制度,“将新莽所改郡县名恢复”[3]109,因此恢复平阳旧称。东汉中后期,山西境内杂居民族众多。“东汉末年,曹操将内附的南匈奴部众分为5部,其南部都尉居蒲子,并命匈奴右贤王为监国者,居平阳”[3]109。由此可以看出平阳在当时所处的重要地位,它成为曹操处理南匈奴事务的中心地点。东汉时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隐匿人口,再加上自然灾害,市域人口与西汉时期相比大大减少。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平阳地属曹魏。邓哀王曹冲无子,朝廷为了延续其香火,就将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过继给他,魏黄初四年(223年)被封为己氏公,正始七年(246年)转而又被封为平阳公。从此以后,平阳成为公国。次年,又升为郡,这与前文提到的匈奴监国者居平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晋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之后沿置平阳县,是侯国,治所在今尧都区金殿镇。平阳县属于平阳郡管辖。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平阳郡共有四万二千户,市域有三万一千五百户。当时平均每户有6.5人,按此计算,市域范围内约有二十万四千七百五十人。由于从东汉末年开始,南匈奴部众南迁,所以戎狄与晋人杂居,他们合法居住在这里。正是如此,揭开了另一段历史的篇章,平阳也成了这段历史的中心。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刘渊宣布起事,定都在离石。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攻占了平阳城,并称帝于蒲子(现在的隰县)。第二年,统治集团内部认为“蒲子崎岖,非可久安,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4]87,遂把平阳定为国都。平阳作为国都的时长前后共十年,在此之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平阳县地属平阳郡。

北方地区经历数十年混战,北魏开始崛起。在平阳一带,北魏和后秦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争,叫做“柴壁之战”,双方僵持了大约二十年。就在这段时间里,一座新的城堡出现在现今的临汾盆地中央,它就是白马城。据考证,白马城就是如今的尧都区临汾城。它始建于魏正始八年(247年),到目前为止走过了一千七百多年。从白马城建成到如今,这座古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沧桑演变,这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四)隋唐五代时期

北周外戚杨坚于开皇元年(581年)建立隋王朝,并在开皇九年(589年)灭掉陈,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因为“平阳”的读音类似于“平杨”,对隋王朝不利,所以杨坚将平阳县改称为平河县,并用平河郡来代替原先的晋州。之后,杨坚把平河县改为临汾县,把平河郡改为临汾郡。平阳这一县名从出现到被改为临汾县,共经历了一千零九十四年之久,自隋朝始不再出现于山西的历史上。根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推算,隋朝时期市域共有十四万一千七百九十二户,总人口大约为七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八人,与北魏时期相比,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王朝。“隋临汾郡,义宁元年(617年)改为平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晋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平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晋州”[5]52。它的治所最初是在白马城,“贞观十二年(638年)移往‘平阳古城即今尧都区金殿镇”[5]52。之后其治所什么时候迁回白马城,并没有准确的记载。唐朝初年经过隋末的农民起义与一系列战争,城内人口数量急剧减少,土地被荒废者数不胜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对租庸调制度进行调整,使得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大为增长。安史之乱爆发后,晋、绛几百里范围之内,州中没有刺史,县里没有县令,土地大多荒芜,粮食颗粒无收,城中不见人烟,市域人口大幅度减少。

唐王朝覆灭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临汾县沿置,治所在今临汾市区。

(五)宋辽夏金元时期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建立了宋王朝。在这段时间内,临汾县属平阳府,治今临汾市区。北宋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所以人口也稳定增长。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下攻入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徽宗和钦宗,北宋王朝宣告结束。之后赵构建立起南宋王朝,与金国对峙了一百零八年。在这段时期,平阳大地属金管辖,仍置临汾县,治今临汾市区。在金朝统治后期,蒙古与金国在平阳一带持续了十几年拉锯战,使得平阳地区民不聊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金朝末年,元兵大举入侵,兵烽所至,万不存一,白骨遍野,人口锐减”[3]353。元代时临汾县地属晋宁路,治所在如今临汾市区。

(六)明清时期

明朝一代皆设临汾县,属平阳府管辖,治今临汾市区。“明朝兴修水利,减轻赋役,社会经济得以发展”[3]353。与此同时,朝廷对人口也加强了管理。到了明代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动荡不安,临汾人口有所减少。清代沿袭明代的制度,临汾县仍治今临汾市区。在清代初期和中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并没有留存准确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发生了一次地震,波及八个省,而震中就在临汾城附近。“初六日戌时,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舍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各州县一时俱震,临汾、襄陵、洪洞、浮山尤甚”[6]922。此次地震使得平阳府城、东关城、西北关城全部坍塌。城中的大型建筑,例如平阳府署、县署、文庙、尧庙等全部遭到毁坏。在此次地震中,臨汾城阵亡人数为两万人,阵亡率高达50%,死伤最为严重的地区在东关。地震发生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尧庙庙会,所以外地商人的死伤人数也不少。

这次自然灾害给临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经济发展进程受到阻碍。震后康熙帝立即下令赈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灾后重建,但其进程却十分缓慢。临汾城内重新建楼是在地震之后十八年,一些有名的建筑大部分经过数十年才被修复完成。

二、经济发达,文化繁盛

平阳自古以来就是尧都古城,毫无疑问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平阳还是金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所以,到了清代,这里走出的商家更是层出不穷。他们西进陕甘宁、东抵冀鲁豫、南下江淮、北上京城,只要有一人在当地站稳脚跟,就会带动一大群。这个群体被人们称为“平阳商帮”。清朝中期,宁夏银川的太平一条街名声大噪。太平县属于现今的临汾管辖,这条街上的所有商铺都是由太平商人开办经营的,各种货品应有尽有。“平阳商帮”中南下经营的人也很多,并且颇具规模。其中,油漆业属于经营规模最大的行业之一。据《临汾市志》记载,“从南京到上海沿途360公里,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等大城市,及江阴、溧阳、宜兴、丹阳、金坛、兴化、泰兴、高邮、李家桥、卜义桥、胡塘桥、魏村、埠头、戚壑堰、奔牛儿等几十个县镇,都有襄陵人开的油漆行,占到当地油漆行的一半。常州城内通顺、义兴升、协兴义、德兴泰、裕兴泰、德丰泰、天兴泰、德聚泰、祥丰、宏昌、正大、大隆、万顺、钦记公和协记公等十几家漆行,都是襄陵人开办”[7]198。

北京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善于经商的平阳商人早就将之视为最大的市场。清代,临汾人开设在北京店号有五六十家,赴京作为学徒从业的有上千人之多。熟悉北京小吃的人对六必居酱园都不陌生,它就是由明代平阳府杜村的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三人在前门大街开办的。“六必居”店名的由来还颇有一番说法: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店里出售的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可唯独没有茶,一共算作是六样,因此就叫成了六必居。这家酱菜园的原料都经过精心比较,选定专门产地,形成固定的加工工序。因此,它的名气越来越大,从明代一直开到今天,成为京城名店。平阳商人懂经营、善管理,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可见其经济之发达。

中华文明灿烂夺目,平阳也创造了自身璀璨的文化。从《古诗源》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古老的诗歌《击壤歌》诞生于此。这种文化一脉相承,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启发引导之用。《诗经》中的唐风雅句脍炙人口,春秋时期的音乐家师旷创新了音律发展,唐宋时代河东大地诗文名家更是层出不穷。

在金代时,平阳是北方地区的戏曲中心。除此之外,雕版印刷在这里发展也很繁盛。现存《赵城金藏》就是金代平阳府地区刊刻的佛教大藏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也有不少金元时期平阳府刻印的书籍。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北宋末年。当时金人占领北宋都城汴梁,掳走徽宗和钦宗,还有一大批艺人、手工业者。这些被掳迁到平阳的刻工和书版为平阳地区的雕版印刷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大批艺人在路过河东路时逃亡,他们为这一地区的杂剧及其他戏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金代末年蒙古军在攻占平阳的过程中使这里的文化发展遭到摧残。后来,平阳由李守贤父子治理,时间长达三十四年。在这段时期内,平阳城内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成为元大都以外文化发展最为兴盛的地区。

三、影响临汾城发展及地位的因素

(一)地理因素

临汾的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这里发生过许多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正因为如此,临汾在中国古代史上三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即春秋戰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金时期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军事格局中更是如此。

当然,北魏时期建筑在今临汾城位置上的白马城是我们探讨的重点。白马城最初的修建是作为军事城堡,因为此地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站在白马城的城头上观望,汾河就在脚下,吕梁山脉遥远却清晰,这种居高临下之感确实十分有益于军事战斗。到了五代十国辽宋金时期,临汾城仍然是战争中争夺的重要地点。金代末年,蒙古与金在此进行了十几年的拉锯战,虽然凸显了临汾的战略地位,但战争也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临汾城在全国的重要性就会下降。

(二)自然灾害因素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的记述,白马城自从北魏时期建成之后遭受过大大小小数十次地震的打击,这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元大德七年(1303年)八月初六的深夜,临汾城发生过一次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平阳路人口死亡176365人,涉及54650个家庭,他们占平阳路总人口的33%,总户数的45%”[5]155。地震之后余震不断,一直持续了四年,使得原先繁华无比的临汾城遭受重创,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三十年以后才弥补回来。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月初六的夜晚,临汾城一带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此次地震是中国古代死亡人数超过五万人的八大地震之一。这次地震使得城内许多设施、建筑遭受毁灭,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作用。震后还发生了火灾,城市满目疮痍。至于灾后重建工作,其速度十分缓慢,这对临汾城文物古迹的保留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国家政策因素

对于一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而言,国家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明朝建立之后对临汾城进行了重修,其主要推动力量是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对城池进行重修。重修之前的临汾城只是土城,之前还经历过地震,并且很长时间没有修缮。重修之后的临汾城壮丽无比,能够与平阳府城的地位相称。

综上所述,临汾历史悠久,历朝都是重镇。经济的发展使临汾人掌握了经商之法,构建起自己的商业网络。悠久的历史为临汾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尧庙、尧陵、大云寺等,这些古代建筑都闪耀着先辈们智慧的光辉,引领着我们继续探索这座古城的奥秘。

参考文献:

[1]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方诗铭,王修龄,辑证.古本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临汾市志编纂委员会,编.临汾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房玄龄,监修.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王汝雕,编.临汾建置沿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6]孔尚任.平阳府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

[7]阎爱英,主编.晋商史料全览:临汾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晨辰(1994.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古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初探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论中国古代人事档案的伦理构建及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