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悲鸿的“猫”之艺术风格分析

2023-12-16严小蝶

河北画报 2023年24期
关键词:所藏徐悲鸿笔墨

严小蝶

(华东师范大学)

徐悲鸿因擅长画马而名满天下。马是徐悲鸿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现存徐悲鸿画马作品数量多、题材广、分布范围广,留下了很多广为流传的传世巨作。世人皆知徐悲鸿喜欢画马,殊不知徐悲鸿画的猫也是极好的。他的画猫作品色彩鲜明,风格稳定且极具有个人特色。本文将以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的徐悲鸿真迹为依据,综合分析徐悲鸿笔下关于猫的绘画作品,为以后鉴定徐悲鸿绘画作品提供鉴定思路,以点带面,辅助藏家鉴定其他徐悲鸿绘画作品;同时也能为有意收藏徐悲鸿绘画作品的藏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

一、徐悲鸿的“猫”的造型特点分析

徐悲鸿喜欢养猫,更喜欢画猫,相较于以其他飞禽走兽为题材的作品,他以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数量甚多。纵观徐悲鸿画猫的国画作品如《懒猫》(徐悲鸿纪念馆藏)、《母与子》(徐悲鸿纪念馆藏)、《猫竹》(徐悲鸿纪念馆藏)、《梧桐猫蝶图》(故宫博物院藏)、《猫石图》(故宫博物院藏)和《猫》(徐悲鸿纪念馆藏)等,这些绘猫作品的造型风格极具个人特色,特征鲜明。

(一)写实主义

徐悲鸿的“猫”强调写实,结构比例准确。徐悲鸿在法国学习绘画八年,深受法国学院派的影响,认为素描是一种科学。[1]徐悲鸿在他的绘画理论“新七法”中提出“比例准确”,[2]谢赫在六法中将其称为应物象形,意思是描绘物象时要遵循物象的本来面貌,画猫亦是如此。因此徐悲鸿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强调真实的表现绘画对象,追求如实的反映绘画对象的结构特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梧桐猫蝶图》(图1),一只活泼可爱的猫在梧桐树叶下嬉戏玩闹,画面生动自然,徐悲鸿用梧桐叶作为画的背景,挡在了猫的身前,梧桐叶与猫身体间的空间纵深处理自然,结构比例准确,画面情节生动。

图1 《梧桐猫蝶图》年代不详,故宫博物院藏

(二)形神兼备

徐悲鸿爱养猫,更爱画猫。徐伸年就曾写道:“悲鸿最爱猫,他的家里常常喂养各色各种的猫。中国猫、波斯猫、高丽猫、安南猫、金眼、银眼、雪里掩枪、乌云盖日……都有!都有!他爱画‘懒猫’,乃是团身而睡的猫,或睡足欠伸的猫。但也有扑蝶的猫,则强凌弱,自然神气活现矣!”[3]由此可见,徐悲鸿已经非常熟悉猫的形态与神态,所以在绘猫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助,不管是立猫、卧猫还是睡猫,他都能将其神态了然于胸,尤其是对猫眼部的描绘,也被细分为闭眼打哈欠、眯眼憨笑、怒目圆睁、侧目斜视、圆形瞳孔、扁圆形瞳孔、线形瞳孔。难怪王少陵赞其“绘猫更能手,妙处在神眸”。[4]如徐悲鸿在1944年创作的《母与子》(图2),在此幅画作中母猫与小猫紧凑在一起,子猫眼神中充满着恐惧与战栗,只能作躲闪和俯首状缓解恐惧,而母猫却眼神坚毅怒目圆整。又如,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懒猫》(图3),画中两只猫一动一静:黑白斑纹猫前爪伏地、后爪立起,背部舒展、臀部紧张,充满了运动感和力量感;黑黄斑纹猫则缩成一团,正在酣睡,恬静怡然。

图2 《母与子》1944 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图3 《懒猫》1943 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二、徐悲鸿的“猫”的画面布局分析

徐悲鸿的绘猫作品注重表现猫机灵可爱的形象,多将猫放置在画面一隅,虽没有占据画面中心,但仍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着力表现猫的机灵可爱的形象。此类作品主要有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的《树上》《猫竹》《母与子》《猫》和故宫博物院藏的《梧桐猫蝶图》《猫石图》等作品。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梧桐猫蝶图》(图1)中画的猫,梧桐虽占据画面中心,但猫仍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让人一眼便能找到它的位置。

另外,画中的“猫”与背景统筹兼顾,画面背景多绘有植物,且植物描绘精致。鲜有人知,徐悲鸿所画的猫并不是独立存在于画面之中,而是背后多绘植物装点。徐悲鸿绘猫作品喜欢将猫绘于巨石之上,周围有竹林、松柏等植物相伴,并且对这些植物的刻画完全可以与他对“猫”的刻画相媲美。这与徐悲鸿崇尚唐宋绘画是分不开的。他曾说:“吾国自唐迄宋,为自然主义在艺术上最昌盛时期”。所以,徐悲鸿在绘动物画时除了注意主题物象的刻画外,也非常重视背景的描绘。从表中所列举的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绘猫真迹中可以看出,徐悲鸿绘猫作品多画植物与岩石作背景,以此来丰富画面。

如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猫竹图》(图4),画中绘一只猫坐卧在巨石之上,在猫的背后装饰了大片竹叶为景,竹叶与猫相得益彰。又如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树上》绘一只猫立于枝干之上,俏皮可爱趣味十足,徐悲鸿在绘猫的同时并没有忽略辅助景物的描绘,反而运用自己深厚的绘画功力将辅助景物描绘的栩栩如生。这一特点在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懒猫》(图3)上更是体现的淋淋尽致,画家绘两只憨状可掬的猫立于岩石之上,但对猫背后的向日葵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以中锋淡墨勾勒出向日葵的形态,占据了画面最主要的位置,向日葵与猫相映成趣极具艺术特色。如在《狮子猫》(图5)中,一只黑白相间的猫站立在巨石之上,眼神敏锐、行为机智,对于主题“猫”背后巨石和植物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其中巨石的线条既雄浑苍劲又流畅婉转,其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体/面关系的转折,画山石花木时,也不用传统的皴法,而是用苍厚雄浑的线条勾勒,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又如徐悲鸿1944所作的《母与子》(图2),他在巨石的刻画上的上先以浓墨勾勒又以淡渲染,画面右下方绘一株植物枝干清晰,一片生机盎然之姿。

图4 《猫竹图》1942 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图5 《狮子猫》个人收藏

三、徐悲鸿“猫”的笔墨特点分析

徐邦达的《古书画鉴定概论》中提到“在辨别书画作品的真伪时,首先应该从作品的艺术形式手法如用笔、用色、用墨章法(构图)等最基本的东西上手,捨此别无它途”。[5]徐悲鸿晚年的绘画艺术已经趋于成熟稳定,所画的猫更是独树一帜,姿态天然。代表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梧桐猫蝶图》和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猫》《猫竹图》《懒猫》和《母与子》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观察到徐悲鸿画的猫在笔墨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特色。

(一)中西融合,笔墨与造型结合

徐悲鸿虽对笔墨持否定态度,很少提及笔墨,但作为中国画的主要形式语言,“笔墨是研究徐悲鸿绘画所不能回避的话题。”[6]徐悲鸿的动物画,不像宋代工笔院体画,也不像宋代民间写意画,而是属于严谨的形似和程式化笔墨风格相结合的绘画风格。徐悲鸿曾有言:“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但草草了事,仍无功效,必须有十分严格之韻练,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7]徐悲鸿强调绘画的造型基础,所以他所绘的猫也强调体面造型变化与结构轮廓准确。例如《徐悲鸿课徒画稿》(图6)中记述了对猫形体的研究,在书稿中他详细分解了猫足、猫头、猫身甚至猫眼的画法。他把猫爪的动态分解为站立时、行走时、抬足放足时等姿态。他还在画稿旁细致标注道:“画动物需熟悉其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8]对于猫眼睛的描绘,徐悲鸿爱用“藤黄染金眼,花青染银眼”。[9]如在1938年所赠予友人的《狮子猫》中,徐悲鸿绘猫时以体面转折处的线条变化来表现猫的体积感和结构,他用淡墨勾勒轮廓和五官,淡墨画出四肢,浓墨表现猫身花斑和尾巴,焦墨点眼珠;以笔须画毛发,落笔于大块肌肉的起始处,线条流畅各有特点,身体比例准确结构清晰,以此达到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科学严谨的造型方法是徐悲鸿画猫惯用的绘画方法。

图6 《徐悲鸿课徒画稿》

在徐悲鸿所画的《猫石图》中,石块转折处没有运用点苔的画法。点苔是中国画常用的绘画技法,以此来表现山石树木中的杂草。但徐悲鸿倡导中西结合的新画风,他在作画时并不使用点苔法来装饰画面。徐悲鸿所画之石线条圆润浑厚,笔墨雄健浑厚有士气,且随着晚年书法的成熟,能够以篆书用笔入画,中锋用笔,准确的塑造出石块的体积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他的猫石代表作品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梧桐猫蝶图》和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猫》《猫竹图》《懒猫》和《母与子》等。

(二)浓淡墨并用,画面黑白分明

西方绘画要求表现绘画对象的黑白关系,国画中同样讲究焦墨、淡墨和留白的使用。[10]徐悲鸿画猫浓淡墨并用,用浓墨表现猫尾部的绒毛感与头部的空间感,用淡墨勾勒猫的形体结构与颈部翎毛,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染力。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枫叶狸奴图》(图7)中所描绘的猫,徐悲鸿凭借其锐利的洞察力、扎实的绘画基础和浑厚的笔墨功力,描绘出狸猫嬉闹玩乐的场景,画面中猫的黑色斑点与白色翎毛相辉映,生动和谐,有趣的是徐悲鸿刻意将猫后腿与猫尾巴绘成一黑一白之态,既强调了画面的黑白对比又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可谓意趣盎然。又如《猫竹图》(图4)中对猫尾巴和后腿部的刻画,徐悲鸿将猫的尾巴用墨色点染为黑色,又将猫的后腿部作留白处理,其目的就是为了加深画面的黑白对比,赋予画面更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图7 《枫叶狸奴图》局部1942 年,故宫博物院藏

四、结语

徐悲鸿的绘画既讲究中国画笔墨,又注重写实写生;既注重造型和光影明暗,又汲取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特点,属于严谨的形似和程式化笔墨风格相结合的绘画风格。通过总结和分析其画猫作品的艺术风格特点,不仅可以丰富对徐悲鸿动物画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也可以为其艺术品的鉴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所藏徐悲鸿笔墨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笔墨童年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徐世昌家祠所藏唐人墓志初探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
关于域外所藏中国古文献的若干思考
黄裳所藏天一阁藏书考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