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池塘健康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2023-12-16王兆平
王兆平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郑州 450044)
夏季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快,生长迅速,是水产养殖的高产期,也是一年中池塘管理最关键的时期。夏季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然而,夏季池塘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高温、水质恶化等。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夏季池塘管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水质调控
1.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是夏季池塘管理的首要任务,水质的稳定直接决定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夏季高温和大量的阳光可能导致池塘水体氧气含量降低,并且增加藻类的生长速率,造成蓝藻等有害物质的产生,损害水生环境。在水质监测方面,需定期检测水的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氮、总氮、氨氮等指标,及时预警池塘发生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定期加注新水
定期加注新水,更换池塘1/3的老水,加入1/2的新水,使池塘水体透明度保持在18~25 cm。
1.3 使用微生态制剂
科学施行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污水、投放有益菌等,每7~10 d用生物菌如EM菌调水;定期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消毒,可以有效改善池塘水质。
1.4 定期改良池底
定期清理底泥、增氧、投放底泥调理剂等方式改良池底,可以有效降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含量,防止有害物质的累积。
1.5 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
种植水草,或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吸收、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等,可以促进水体养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水质稳定性。
2 饲料管理
夏季是池塘水温升高、养殖动物需求增加的季节。科学投喂饲料对于维持池塘中生物群落平衡、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正确的投喂方式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鱼病发生等问题。
2.1 科学确定投喂量和频率
夏季池塘养殖动物的饲料需求增加,但过量投喂会引起饲料残留和营养浪费。因此,科学确定投喂量和频率是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关键。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数量和生长阶段,合理计算每次投喂的数量,并根据动物的进食规律,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保证饲料充分利用。
2.2 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方
夏季池塘中的饲料类型和配方也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对饲料的需求不同,合理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方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同时,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变化,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满足其营养需求。
2.3 观察饲料摄食情况和动物生长状态
通过观察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摄食情况和生长状况,可以及时调整投喂量和频率。若动物对饲料反应不佳,应及时检查池塘水质和环境,并调整饲料种类和配方。同时,定期测量养殖动物的体重和体长变化,以评估饲料的效果,作出相应调整。
3 加强日常管理
夏季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鱼类疾病的高发期。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坚持“四定”原则。做好池塘日志,坚持“三开两不开”,及时清除残饵,打捞池塘杂质,如发现鱼类患病,应采取隔离、药浴等措施,防止病菌在池塘中传播,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做好病害防治
4.1 病害预防措施
4.1.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鱼类的饵料配制和喂养方式,保持鱼类的健康状态。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或者不足。供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加鱼类的免疫力。
4.1.2 做好调水工作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位,有助于减少温度波动。定期进行池塘水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保持池塘水体的pH 值稳定,适当增加水体氧气含量,确保水质清洁。同时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避免造成鱼类的应激。同时,加强池塘的消毒和通风,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要注意鱼类的防暑降温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4.2 夏季常见几种鱼病防治
4.2.1 烂鳃病
又称乌头瘟,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乌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鳃呈暗红色或淡红色、出血或溃烂,鱼类摆尾不适等。病情严重的鱼类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迟缓以及死亡等症状。
防治方法:(1)鱼发生急性烂鳃病时,一定要减少投喂量,“猛堆料”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只会引发鱼类的急性烂鳃病的发生,发生时间短死亡率极高。(2)用10%的聚维酮碘和1 L中水华峰的特效烂鳃灵全池泼洒3遍。(3)合理选择和配制饲料,避免过量喂养和不合理的饲料投喂方式。(4)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品种和病原微生物特点,合理选择和接种疫苗,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烂鳃的发生。
4.2.2 出血病
夏季池塘出血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水产养殖疾病,水温在27℃以上最容易流行。常见症状为体表出血与肠道出血,肠道出血的鱼肠道有弹性,体色暗黑色,微红。与细菌性肠炎区别是,肠炎病肠道无弹性且肠道极薄,易断。
防治方法:(1)第一天每1334~2001 m2用100 mL的暴血停和350 g的硫酸铜全池泼洒,第二天用10%的聚维酮碘和中药制剂全池泼洒2~3遍,同时每袋饲料拌氟苯尼考和治出血病的中药。(2)注意鱼类的合理密度和适宜的饲喂量,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和适当的疫苗接种来提高鱼类的免疫功能。
4.2.3 肠炎
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消瘦,体表溃疡、鳃部发炎、白点状病变等。同时,患病鱼类还会出现食欲减退、运动能力下降、充血病变等明显临床表现。
防治方法:(1)内服诺氟沙星3 d。(2)合理控制饵料投放量和饵料种类,不能过度饮食,避免引发肠道问题。(3)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水质稳定,减少鱼类肠道菌群受到的影响。(4)减少池塘中无用鱼类和有害生物的数量,保持池塘生态平衡,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4.2.4 肝胆综合症
鱼体发黄,阳光照射下金黄色,解剖腹部有大量血水,肝脏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前肠发红,肠内有脓液,肛门处红肿;食欲减退甚至不食,行动迟缓、躲避光线、留在水面或底部,皮肤溃疡、腹胀、排泄物异常等症状。投喂饲料死亡率增大。
防治方法:(1)停食7 d左右,开始拌内服药肝胆康和Vc粉或多维,投喂量一般是原投喂量的1/10或者一天拌一袋40 kg的饲料。(2)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和科学养殖密度,控制池塘的养殖量。
5 绿色养殖
渔业发展进入绿色养殖时期,养鱼等于养水,要求水质肥活嫩爽,鱼池调水尽量使用微生物制剂,绿色环保,让老百姓都吃上放心的鱼产品。绿色健康水产养殖也秉持着循环利用、减量化的原则,通过藻类修复、生态除草、石英砂滤池等方式,将水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维持水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养殖鱼类排放的粪便可作为有机肥料,通过周转池和渗滤网的处理,将有机物转化为水稻田或其他农产品的肥料,既能保证水质清洁,有效利用养殖废弃物,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又减少了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