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多元智能发展与教学实践探索
2023-12-16刘凯良
刘凯良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而传统的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并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时,应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结构发展的必备条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自己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智能,补足劣势智能,倡导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立足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使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出具备多元智能的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 多元智能发展对学生的重要性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在1983年所著的《心智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概念。多元智能认为,智力并非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而是由多种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智力组合而成。多元智能理论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理解,传统智力观念主要关注语言和逻辑智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将智力领域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使人们客观认识和理解智力的多样性。同时,提供了适应多元智能的教育方法。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类型和优势都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设计和提供更具多样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发展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全面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社交能力与情商水平。通过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多元智能发展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类型的智能素质,通过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当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并愿意深入探索数学知识。第二,提高学习效果。多元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种智能。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教师可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第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性思维,在分析与讨论中提高学生应对挑战、问题的灵活性与创新性。第四,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与合作精神。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学生将学会有效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并尊重同学的特长,这种社交能力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获得,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第五,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多元智能理论鼓励学生自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理解自己在各个智能领域中的表现,有助于学生规划学习计划,并提高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 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数学课堂构建路径
(一)组织讨论分析,发展语言文字智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精讲的模式,而是通过突出学生主体的课堂讨论,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了解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切入点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无论学生是讲解自己的思路,深入分析问题,还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和解题方法,都要让学生捋顺整个解题的逻辑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或数学方法的理解,有效发展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实现语言文字智能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以一个具体的数学情景引入。教师:“两个小朋友约定每天一起练习打篮球。他们的训练计划是进行5天,每天练习2/3小时。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他们一共练习了多少小时?”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互相交流和分享思路,鼓励他们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解题方法。如有学生解释道:“每天训练2/3小时,总共训练5天,所以我们要计算2/3乘5,结果是10/3小时。”但学生的说法并没有涉及将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律过渡到分数乘法的过程,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做补充,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尽量言简意赅。
(二)质疑推理问题,发展数学逻辑智能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与判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对问题的质疑、推理与分析,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具体的问题,通过推理与论证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审视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在单纯解出一道题目,而是通过合理的质疑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深入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课本上的台风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推理与思考。学生可以尝试通过推理和判断来确定台风到达A市的时间。运用角度知识和位置信息来进行推理和分析,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那么移动距离和时间会受到该角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并判断台风的移动方向和路径。这道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缺一不可,在学生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方向、角度、速度、距离等关键词,使学生在论证时把握题目核心,可以有效推理出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提供视觉工具,发展视觉空间智能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领域。而在该领域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概念特点,具备一定的空间意识,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设法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除了常见的实物模型展示,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助力,借助软件展示平面图形的特点或立体图形的3D模型,以动画的方式呈现交互式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工具的引领下,认真分析抽象的几何图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
比如,在学习“圆”时,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来展示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包括圆、直线、三角形等。通过动画展示圆的定义、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内容,并在图形上进行标注和解释,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索圆不同于其他图形的特点。接着,借助数学软件,在电脑上使用相关的软件应用,如绘图工具、交互式教学软件等,组织学生在电子设备上进行操作,通过绘制、变换和测量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圆的周长这一概念,准备一些圆形物体,如圆环、硬币等,让学生通过使用软尺或绕线量度,测量物体的周长,并与圆的特征联系起来。同时,通过改变圆的半径或直径,学生可以看到周长是如何相应变化的,加深学生对圆周长的理解。
(四)组织实践操作,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数学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要善于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把抽象的概念与实物联系在一起,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而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越来越好,这时,教师就要善于通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实践操作来巩固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应用于问题解决中。无论是带领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探索数学概念的应用,还是借助数学模型的建构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独立理解。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把扇形统计图的特征与实际应用价值联系在一起,一直强调扇形统计图中各种数据与信息的真实性,因此,组织学生到校园进行数据收集,比如记录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水果等。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并使用调查表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数据整理成扇形统计图。通过实际的测量和数据整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在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互动游戏,安排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小组成员的投票数据。然后,与其他小组进行数据分享和交流,最后通过制作小组内的扇形统计图来展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纸板、彩色纸和其他材料制作扇形统计图模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在模板上绘制相应比例的扇形区域,并为每个扇形标注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动手制作这样的模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践中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五)合作解决难题,发展人际关系智能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鼓励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在划分小组时,要考虑到小组内成员的不同优势,如有的学生擅长实践操作,有的学生擅长人际沟通。不同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为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选择相应的问题时,教师要确定问题是具备一定挑战性的,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思考成果,并善于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和包容他人观点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比如,相比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圆形的面积计算更难,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存在误区,如混淆半径与直径的概念,混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还有学生只记住了公式而不理解推导过程,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人际关系智能时便选择圆的面积计算题目来发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共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其中,擅长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实际测量和图形构建来探究推导过程,而擅长理论思考的学生可以从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思考。小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一个集体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提出问题、解疑答疑,并根据小组的进展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思考、试错和验证来一步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遵循逻辑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相互合作、讨论、解释和互相学习。最后,小组可以汇报他们的推导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思考过程进行比较和总结,从中获得启发和新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共同努力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相互协作、交流和学习,在集体智慧的引导下,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智能。
(六)倡导自主学习,发展自我认知智能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以独立的思考分析数学概念,厘清数学逻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还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和评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管理学习时间,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准备学习工具、教学视频,或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在课下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等,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突破课堂教学的桎梏,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准备了圆柱的教具,以及丰富的参考素材,鼓励学生自行学习,探索圆柱的特点,通过观察实物、绘制图形、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圆柱表面积的构成。教师可以适时提问,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几个面构成的?”先确定学生已经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各个面的面积。教师:“要想将这三个面加起来,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鼓励学生分析圆柱体的特征,从这一点出发来计算表面积,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反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展,并指出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是否正确。最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和概括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描述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收获。此外,教师上传了完整的推理与分析过程,便于有需要的学生在课下复习与巩固。
(七)多元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内省智能
通过多元评价方法,学生可以有机会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订改进计划。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使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多元评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激励,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和进步。首先,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学习日志,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难、探索和思考等。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后进行口头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策略和结果,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增强自我评价和改进的意识。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如设置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检查,以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填写评估表格、问卷调查或使用评分标准来评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订改进计划。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术展示活动,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接收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激发内省思维。最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交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学习方法。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目的是启发学生多方面的智能,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公平看待每个学生的学习智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拥有不同的智能类型,要善于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带领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在质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为学生发展各种智能创造必要的环境,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丰富数学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