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实验研究

2023-12-15陈丁文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笔迹西双版纳傣族

陈丁文 刘 咏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傣族群众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周边国家等地,总人口4000多万。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此外还散居于临沧、思茅、保山、楚雄、玉溪、红河等地。傣族人民使用的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语在历史上没有形成全民通用的共同语,只有各不统属的方言。一般认为傣语有两个主要方言: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也有学者将傣语划分为四种方言,即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红金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即傣文,属于拼音文字,它对傣族人民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傣族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在不同地区使用着不同形体的四种文字,即傣仂文(西双版纳)、傣哪文(德宏)、傣绷文(瑞丽、耿马、沧等地)和金平傣文(也称傣雅文、傣端文)(1)赵凤珠主编,景洪市嘎洒镇傣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进行了改进,就是现在西双版纳傣族和德宏傣族群众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新傣文。现通行的新傣文主要有两种,即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使用历史最为悠久、普遍的是西双版纳傣文(2)周耀文,方伯龙,孟尊贤.德宏傣文[J].民族语文,1981,(3).(3)张应钦,龙岗.傣文、纳西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概述(一)[J].云南档案,2000,(2).。

西双版纳傣文,又称傣仂文或傣泐文,使用该文字的傣族群众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孟连县、思茅区、西盟县、澜沧县、江城县、绿春县等地(4)傣文[EB/OL].https://baike.so.com/doc/6695443-6909352.html.,这些傣区的傣族群众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西双版纳方言的同时也利用西双版纳傣文记载重要祭祀、契约等信息。因此,他们在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及使用的文件材料经常出现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导致在当地的各类案件中的文书司法鉴定较多涉及西双版纳傣文(签名)笔迹检验与鉴定。另外,云南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等国接壤,毗邻泰国,这些地区的傣族群众在经济往来和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各类案件中也涉及到西双版纳傣文(签名)笔迹的检验与鉴定。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外涉及德宏傣文(签名)笔迹的检验鉴定的案件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为此,开展对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的实验研究,有助于系统建立西双版纳笔迹检验与鉴定技术与方法,完善笔迹检验鉴定理论,维护使用西双版纳傣文地区人民群众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即傣仂文)笔迹为研究对象,对西双版纳等地傣族群众使用傣仂文时书写形成的傣文字迹的笔迹特征开展实验研究,获得了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变化及其分布规律,为西双版纳傣文笔迹检验与鉴定打下坚实基础。

一、西双版纳傣文的形体和书写规则

(一)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母形体

由西双版纳傣文的组成形式与拼写规则可知,构成西双版纳傣文的主要有声母字母、元音字母、声调符号、数字字母等组成(5)新傣仂文[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傣仂文/12593322?fr=aladdin.,其字母形体如下:

(二)西双版纳傣文的基本书写规则

图1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举例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材料制作

通过咨询西双版纳傣语的语言专家,笔者以西双版纳傣族群众中流行的一首西双版纳傣文诗歌《宿舍》为例,设计制作傣文笔迹材料。

《宿舍》的中文内容为:“我们的宿舍真的很干净呀。 我们早上起床后,就打开窗户,各自整理床铺,整理枕头和床单,叠被子。大家每天都打扫宿舍。有的人洒水,有的人扫地,有的人擦窗户。大家高高兴兴地把宿舍打扫得很干净。”翻译成西双版纳傣文,如下图2所示。

图2 《宿舍》的西双版纳傣文

(二)实验对象

根据笔者在西双版纳傣语地区调查,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西双版纳傣文的人群分析,选取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人群共60人作为书写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研究对象,其构成如下表1所列。

(三)实验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首先,将实验材料打印出来,请当地从事西双版纳傣文教育的老师或大学生志愿者对实验对象进行傣文交流,让实验对象在熟悉这些傣文的基础上按照平常的书写习惯进行书写,按正常书写速度、较慢书写速度和加快书写速度各写三遍以上,在必要时有大学生志愿者给实验对象听写。

然后,将上述收集的傣文笔迹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职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并扫描存档。

其次,根据笔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参照笔迹特征的类型和特征分析方法,对实验材料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进行分析与标识特征。

最后,依据笔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对笔迹样本所反映出的概貌、布局、写法、笔顺、搭配比例、运笔等傣文笔迹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德宏傣族人群书写的傣文笔迹特征进行分类收集整理统计,找出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德宏傣文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概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概貌特征是指整篇傣文笔迹的整体风貌,是书写人书写西双版纳傣文的书写技能与书写动作习惯的综合表现形式。对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分析,发现其概貌特征主要包括文字的书写水平、字形和字的大小特征等。

1.书写水平特征判断依据及类型

西双版纳傣文的书写水平特征,指书写西双版纳傣文字母(含声调符号和数字)所表现出来的书写技能水平特征,它反映了书写人书写西双版纳傣文时书写动作的熟练程度和书写技能的高低。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书写水平高低没有明晰的界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衡量其书写水平高低:①笔迹是否符合西双版纳傣文的书写规范;②全篇西双版纳傣文的字大小、间隔、布局安排是否适当;③运笔是否流畅有力、自然;④单个词的字母(含声调符号和数字)之间结构是否严谨,搭配比例是否均匀、合理等。

书写水平特征类型分为书写水平高、书写水平低和书写水平中等三类。一般而言,书写水平较高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表现为:书写西双版纳傣文字母、词等符合其书写规范,运笔流利自然,单个词的西双版纳傣文字母之间结构严谨、搭配比例匀称,全篇西双版纳傣文的字大小、间隔、布局安排比较匀称、适当等,如上图1所示。反之,则为书写水平低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书写水平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

2.字形特征

西双版纳傣文的字形是指傣文字母外部轮廓的基本几何形态,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母呈圆形(7)中国境内傣族有四种文字[EB/OL].https://m.douban.com/note/40353933/.。根据笔者在傣族群众中收集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样本材料检验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形分为:正常圆形、扁圆形、折圆形、瘦圆形等。

3.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概貌特征变化或分布规律

(1)书写水平特征变化规律。书写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书写人书写西双版纳傣文的书写动作熟练程度。通过对傣文笔迹实验材料分析,发现:学习西双版纳傣语的在校大学生、从事傣语的教育工作者和从事服务窗口单位或行业的上班族书写水平较高,可能跟他们经常接触和运用西双版纳傣文有密切关系;少数年龄较大的农民因之前在小乘佛教寺庙里专门学习过西双版纳傣语和傣文,书写水平相对较高;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学习和使用傣文较少,西双版纳傣文书写水平较低。

(二)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文字布局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文字布局特征是指书写的傣文字迹在纸面上的安排特点,是从整篇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中体现出来的,由个人书写空间安排习惯和书写运动习惯决定(8)陈丁文.文件检验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文字布局特征主要包括字间和行间的距离、字行的方向与形态、字行与格线的位置关系、分段开头位置关系等。

1.字间和行间的距离类型及分布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字间和行间的距离是指傣文的字母(或字词)与字母(或字词)、行与行之间的相对距离。在书写傣文时,有些人喜欢将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母(或字词)与字母(或字词)之间距离、行间距离安排得较近,有些人则喜欢安排得较远。前者属于松散型笔迹,后者属于紧密型笔迹,介于二者之间的为字间距和行间距适中笔迹,即为正常间距类型笔迹。根据笔者对收集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分析,例举常见的几种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间距和行间距类型,如图3所示。

图3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间与行间的距离特征

根据笔者对收集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人(占76.7%)书写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间距和行间距较为适中,只有少数人出现较窄(占13.3%)或较宽(占10%)的字间距和行间距,这与汉字笔迹布局特征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2.字行的方向与形态及其分布规律

字行的方向与形态是指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一行的整体走向和整行字的形状。西双版纳傣文的书写规则是从左向右横行书写,行款为横款。在有格线的纸张上书写时,因格线的限定或“监督”下,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行的方向与形态基本上是呈现一条近似水平的直线。在无格线的纸张上书写时,个人的书写习惯得到充分体现,大部分人(占68.3%)书写字行基本呈水平直线,有一部分人则不同程度地出现向上扬起(占16.7%)或向下倾斜(占15.0%)的呈弧形或波浪形的字行。

3.字行与格线的关系及分布规律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的四通八达才能促进快速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运输和交流的不断加强对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路的舒适安全和畅通便捷,需要公路施工人员的不断维修。设备在投入使用时,很多时候不是专业人员进行跟踪使用的,而是公路施工人员进行的,因此在使用中就会出现不了解机械设备的情况,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自然也做不到。其次单位在购买设备后,对于设备精通的人员较为缺乏,以及重视重大型机械设备而轻视小型机械设备的思想,在对机械设备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弊端。

字行与格线的关系是指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字行与纸张格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按照西双版纳傣文书写规范,在有格线的信签纸上书写时,傣文字母主体部分沿着下格线书写,有些元音字母露出上端头的笔画并在两条格线之间,有些字母露出下端头的笔画并向下穿过下格线。笔者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占81.7%)都按书写规范书写,少数人则不按书写规范要求而在格线上随意书写。例如,有些人(占11.7%)在两条格线中间书写,与上格线或下格线保持一定间隔;极少数人(占6.6%)沿着上格线书写。字行与格线的关系特征也是书写人书写习惯的表现,一旦形成后比较稳定,即使在伪装笔迹中也不容易被注意,在西双版纳傣文笔迹检验中可以充分应用此特征。

4.分段开头的位置关系及分布规律

按西双版纳傣文书写规范的要求,段落首行应空出两个字位,即缩头两个字位。笔者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中发现:大多数人都按书写规范书写,分段开头位置缩头两个字母位;少数人则不按书写规范要求随意书写,分段开头位置要么分段缩进三个字母、要么缩进三个字母以上。常见的几种分段开头的位置关系,如图4和图7所示。

笔者在对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人(占76.7%)都按书写规范书写,分段开头位置缩头两个字母位;少部分人(占23.3%)则不按书写规范要求随意书写,分段开头位置或者分段不留缩头、或者缩进三个字母以上。这个实验结果与德宏傣文笔迹实验研究获得结果相似,说明国家实行新傣文以来对德宏、西双版纳等地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效果都较好。

(三)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写法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写法特征,是指书写傣文时一个傣文字母或数字、声调符号的基本构成形式。根据西双版纳傣语与傣文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前,西双版纳傣文为经书里记载的傣文称为老傣仂文,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当地傣族群众更好地学习、交流和使用西双版纳傣文,我国政府组织语言专家对老傣仂文进行改进,就是现在流行的新西双版纳傣文,简称新傣文(即傣仂文)。因此,目前大多数当地傣族群众(占86.7%)书写傣文笔迹时的写法遵循新傣文(即傣仂文)书写规则,极少数年龄较大或没有接受新傣文(即傣仂文)教育的中年人(占8.3%)、在当地小乘佛教学习老傣文的年轻人(占5.0%)等书写傣文时,出现一些经书里傣文字母的写法。现对某些傣文字母出现老傣文、新傣文写法举例如下:

(四)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笔顺特征及其变化和分布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笔顺特征是指书写傣文字母时笔画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书写顺序以及笔画之间的先后书写顺序。西双版纳傣文属于拼音文字,一个字或词组按正确拼音自左向右顺序书写,一般不存在字母书写先后颠倒现象。因此,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笔顺特征主要是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书写时笔顺特征。

图4 西双版纳傣文字母“”笔迹的笔顺特征

不规范笔顺在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中出现率较低,稳定性强,且不易被伪装或摹仿,是认识书写人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和区别他人傣文笔迹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搭配比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搭配比例特征是指单字母、拼音字或词、声调符号或数字等在笔画、字母之间的结构关系方面的特征。根据笔画、字母之间位置与比例关系,此特征分为搭配特征和比例特征。

1.搭配特征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搭配特征是指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笔画或字母之间交接部位及相对位置间的高低、远近方面的特征,根据实验材料分析,它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1)字母或数字、声调符号的笔画交接部位和相邻笔画之间搭配距离因不同人书写习惯表现各异。不同人在书写西双版纳傣文笔迹时,傣文字母或声调符号的笔画交接部位交叉或相连接位置的高低、远近关系表现各异:大部分人(占63.3%)书写同一字母笔画距离远近适宜,少数人(占36.7%)笔画距离出现偏左或偏右、偏上或偏下;大部分人(占70.0%)书写傣文的相邻笔画之间距离表现为远近适中,少数人(占30.0%)书写傣文的相邻笔画之间距离则偏近或偏远,甚至出现相邻笔画该衔接却不衔接、不该交叉却交叉等现象,如图5所示。

图5 笔画交接部位和相邻笔画之间搭配距离

(2)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之间的搭配位置关系因不同书写人书写习惯发生变化。不同人在书写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或词时,西双版纳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的书写格式和搭配位置的配置方面,大部分人(占73.3%)较接近规范要求,少数人(占26.7%)不按书写规则要求,甚至明显地脱离规范要求而呈现出较高或较低、较远或较近的特殊搭配位置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之间的搭配位置关系

2.比例特征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比例特征是指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笔画或字母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关系。对收集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其比例特征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形。

(1)西双版纳傣文字母的笔画长短、大小、宽窄的比例关系因写法、书写多样性和书写速度不同存在明显的变化。如图7所示,不同人因写法、书写多样性和书写速度不同,在书写同一个西双版纳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时,对笔画的长短、大小、宽窄以及形成的相互关系有不同的表现。

图7 西双版纳傣文字母的笔画长短、大小、宽窄的比例关系

(2)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之间的大小、宽窄比例关系因书写习惯不同表现各异。在基本遵循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或词拼写规则和书写规范基础上,不同人在书写西双版纳傣文字母之间的大小、宽窄方面具有自己的书写习惯特点,出现不同比例特征,如图8所示。

(六)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错别字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是在熟悉或掌握西双版纳傣语的群众中使用的一种文字,由于他们明白西双版纳傣语的拼音规则和字母的含义,尤其明白很多相近或相似字母的多一笔、少一笔或方向相反、笔画之间位置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声母、韵母或数字,书写时会特别留意其写法,所以单个字母一般不会写错,不会出现多笔少笔而形成的错字和因结构错误出现错别字。即使有些傣文字母很相像,如声母与韵母;韵母与来自经书体的数字1的,韵母与数字3的等,熟悉并掌握西双版纳傣语的当地群众也不容易写错。笔者通过深入当地傣族群众中调查并对笔迹样本分析,发现不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读音不同,比如声母读[k]与韵母读[e];二是用途不同,有的是作声母,有的作韵母,有的作数字;三是书写规则也不同,相近或相似傣文字母书写式样举例如下:

同样,由字母按西双版纳傣文拼音规则组成的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或词也不容易出现错别字,笔者对收集的西双版纳傣文笔迹实验材料进行错别字特征分析中,未发现有错别字特征情况。只是在一些涉及西双版纳傣文笔迹鉴定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不是傣族群众,不懂西双版纳傣语,也不会书写西双版纳傣文,摹仿傣族群众书写傣文时会对仔细相近或相似的傣文字母书写出现错字特点。

(七)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运笔特征及其变化和分布规律

西双版纳笔迹的运笔特征是指书写人完成每一个傣文字母或词的笔画和连笔动作时,从起笔、运行到收笔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点。运笔动作是书写动作中最精细、最复杂的动作,它不但需要长期练习和反复的书写实践才能达到熟练,而且还是书写人最容易背离规范的书写动作而形成的个人书写习惯,是我们认识书写人书写习惯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笔迹检验中具有很高的鉴定价值。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母尤其元音字母书写时有很多回笔动作,其运笔特征表现得很丰富,主要包括起笔和收笔动作、行笔方向和形态,连笔的部位、方向形态和笔力分布等方面特征。

1.起笔和收笔动作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1)起笔动作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西双版纳傣文中处韵母外的字母(含数字)的起笔动作,主要有直起笔、侧起笔和回转起笔。在书写西双版纳傣文字母时,书写规则要求有回笔,多数人(占78.3%)遵循书写规范在西双版纳傣文字母的起笔处出现回转起笔或侧起笔,少数人(占21.7%)不遵循书写规范将傣文字母的起笔直接使用直起笔,如图9所示。

图9 起笔动作

(2)收笔动作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和汉字笔迹收笔动作一样,西双版纳傣文字母(含数字)的收笔动作包括直收笔、顿压收笔和回转收笔。由于顿压收笔的笔画末端为钝圆或斜方形、回转收笔带有反射钩,与傣文的书法追求“牵、卷、弯、漂”的书法风格相符,所以顿压收笔和回转收笔在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中较为常见(占81.7%),收笔动作举例如图10所示。

图10 收笔动作

2.行笔方向与形态特征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字母的行笔方向与形态是指书写傣文字母的单一笔画运行方向和笔画的形态特征。傣文字母的运笔因不同人的书写习惯不同而形成各自特色的运笔方向与形态特点,如图11所示。

图11 行笔方向与形态

3.连笔动作特征变化规律

(1)连笔部位特征变化规律。西双版纳傣文笔迹中连笔部位的多少与书写速度、书写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书写水平相对较高的书写人在慢速书写时连笔的部位较少,在快速书写时连笔的部位就会增多。不同人快速书写傣文字母时连笔部位举例如图12所示。

图12 连笔部位

(2)连笔方向与形态特征变化规律。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连笔方向与形态指书写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时,从上一笔过渡到下一笔的连接运行方向和笔画连接处所构成的具体形状。笔者从收集的实验材料研究发现:因个人书写动作习惯不同,有的连写笔画环绕转折是顺时针方向运行,有的则成逆时针方向运行;不同人行笔路线也会有区别,主要表现为连笔所构成的角度、弧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如图13所示。

图13 连笔方向与形态

4.笔力分布特征变化规律

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笔力特征是指个人书写傣文时用笔的压力大小。笔力的反映易受书写工具、纸张、衬垫物等书写条件的影响,在分析笔力时要特别注意在书写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两份笔迹间进行比较。在书写条件差别较大的笔迹之间,一般不适宜比较笔力特征。笔力在笔迹中的表现比较细微,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前面的图11至图13所示,不同人连笔书写同一个西双版纳傣文字母时,其压力大小和分布也不同:有的压力在前一笔的落笔处,有的压力在后一笔的起笔处;有的人连笔时重时轻、节奏感较强,有的人连笔时笔力均匀平缓、节奏感不明显;有的人运笔喜欢重拖、有的人运笔偏向于轻带等。

四、结语

通过以上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的实验研究,可知: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特征主要是傣文字母特征为主,其笔迹特征主要有概貌特征、布局特征、写法特征、笔顺特征、搭配比例特征、错别字特征和运笔特征等。这些特征变化规律表现为:有些具有拼音文字特征相似的特征,也有西双版纳傣文的字母带来的一些区别于拼音文字的特殊特征。在熟悉西双版纳傣文字母(含数字、声调符号)及其书写规则和字词拼音规则基础上,仔细分析傣文笔迹的概貌特征、布局特征、写法特征、笔顺特征、搭配比例特征、错别字特征和运笔特征等及其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是认识西双版纳傣文书写人笔迹并区别于他人笔迹的重要基础,为西双版纳傣语地区公检法机关处理涉及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的各类诉讼及相关纠纷案件中进行西双版纳傣文笔迹真伪鉴别的司法鉴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笔迹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巧克力能否去除桌上的油性笔笔迹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笔迹泄露大秘密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笔迹不说谎
笔迹鉴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及其控制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