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春油菜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2023-12-15李晓竹周超由美霞严伟强杨光伟岳斌张宏斌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1期
关键词:角果叶面积单株

李晓竹,周超,由美霞,严伟强,杨光伟,岳斌,张宏斌

(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 022250)

油菜是指以收籽榨油为主要目的的一年生或多年生十字花科芸薹属草本作物[1-3]。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产量约占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15%[4-6]。我国油菜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7-8]。品种区域试验是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其目的是筛选和鉴定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新品种。对适宜呼伦贝尔地区的新品种在产量、品种、相关性状间关系变化进行研究,明确油菜育种改良重点,对下一步油菜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双低油菜青杂6 号、秦杂油19、三丰66、陇油10、青杂2 号为参试品种,青杂5 号为对照品种。

试验肥料有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持力硼。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2018 年在呼伦贝尔拉布大林农牧场农业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为夏翻地,地势平坦,整地质量良好。0~20 cm 土壤养分含量:全氮2.43 g/kg,有机质含量48.6 g/kg,碱解氮188 mg/kg,有效磷20.6 mg/kg,速效钾137 mg/kg,有效硼0.89 mg/kg,pH=7.4。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 次重复,行长10 m,行距30 cm,5 行区,小区面积15 m2。油菜栽植密度为90 万株/hm2,重复间设观察走道1.0 m。施磷酸二铵187.5 kg/hm2+硫酸钾30 kg/hm2+尿素75 kg/hm2+基施硼3 kg/hm2。

1.4 田间管理

5 月9 日播种,采用小型播种机播种1 d 完成。由于出苗期间天气低温、干旱,5 月25 日和6 月29 日喷灌2次,管理期间锄草2 次,拔大草多次,保持田间清洁无杂草。3叶期定苗1 次,5 月24 日、6 月4 日用氯氰菊酯450 mL/hm2+有机硅30 mL/hm2防治跳甲2 次,角果期防治小菜蛾、蚜虫、角野螟采用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吡虫啉300 g/hm2+有机硅30 mL/hm2。生育期内认真做好各项观察记载,按成熟先后依次收获。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播前土壤养分测定。播种施肥前在每个小区取0~20 cm 土层土样2 个点混合成1 个土样,经自然风干后用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等基础养分测定。

1.5.2 生育期植株干物质、叶面积测定。于油菜蕾薹期、初花期、盛花期、绿熟期、成熟期取样5 次,每次取有代表性的10 株,分叶(含叶片和叶柄)、茎、花序、角果、籽粒测定鲜重、干重。

在测定鲜干重的同时,取上中下不同部位叶片50 片,用已知直径的打孔器在50 片叶上打孔2 次,取出园叶(100 片)称鲜重,用同样方法烘干计干重,通过100 片园叶的总面积、总干重和所有叶片的总干重换算出全部叶片的总面积。

1.5.3 测产与考种。成熟时按小区全部收获测产,并调查实际收获株数。

每个小区取10 株考种,考种指标有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每株上中下均匀取20 个角果测定)、千粒重。

1.5.4 品质性状测定。取各小区籽粒样品,测定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粗蛋白质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春油菜品种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由图1 可知,不同品种的春油菜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生育时期变化规律不同,青杂5 号、陇油10、青杂2 号的叶面积指数初花期最高,陇油10、三丰66、青杂6 号的叶面积指数在盛花期最高。在初花期陇油10 号叶面积指数最高,显著高于品种秦杂油19、三丰66、青杂6 号,在盛花期叶面积指数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图1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2.2 不同春油菜品种各器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比较

由表1 可知,不同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差异,在初花期陇油10 号叶片及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在初花期青杂5 号、三丰66 花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显著高于除陇油10 外的其他品种;在盛花期三丰66 和陇油10 号的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绿熟期青杂5号的茎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在黄熟期三丰66 的茎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除青杂6 号外的其他品种,秦杂油19 号的角果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除陇油10 外的其他品种;在成熟期角果干物质积累量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含量的比较

各品种的春油菜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三丰66 在绿熟期增加的幅度较大,陇油10 号单株干物质量在黄熟期增加的幅度较大。在盛花期秦杂油19 号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绿熟期青杂5 号、秦杂油19 号、三丰66 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黄熟期春油菜陇油10 号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可达50%。

2.3 不同春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由表2 可知,不同品种的油菜各项农艺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青杂2 号的株高显著高于秦杂油19、陇油10 号;秦杂油19、青杂2 号的分枝起点高度及一次有效分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除陇油10,各春油菜品种间的主花序长度在0.05 水平下差异不显著;青杂5 号的每角果粒数显著高于除青杂2 号外的其他品种(P<0.05)。

表2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

2.4 不同春油菜品种产量的比较

由表3 可知,秦杂油19 的单株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青杂2 号的单株产量最低。折合每公顷产量陇油10 号>青杂6>三丰66>青杂5 号>秦杂油19>青杂2 号,陇油10、青杂6 号较对照品种青杂5 号分别增产9.81%、8.29%。

表3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产量的比较

2.5 不同春油菜品种籽粒品质的影响

由表4 可知,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表现为三丰66>陇油10>青杂6 号>青杂5 号>秦杂油19>青杂2 号;籽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表现为青杂6 号>青杂2 号>三丰66>秦杂油19>陇油10>青杂5 号;籽粒中硫苷含量青杂6 号>青杂2 号>秦杂油19>三丰66>陇油10>青杂5号,青杂5 号籽粒中硫苷含量仅为24.71 μmol/g 饼,在0.05 水平下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表4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籽粒品质的比较

2.6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油脂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由表5 可知,秦杂油19 和青杂6 号的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品种青杂5 号和三丰66;青杂5 号、青杂2 号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秦杂油19、青杂6 号、青杂2号的硬脂酸含量较高,均与品种陇油10 呈显著差异;各春油菜品种的芥酸含量表现为青杂2 号>三丰66>秦杂油19>青杂6 号>陇油10>青杂5 号。

表5 不同双低春油菜品种油脂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2.7 不同春油菜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不同春油菜品种处理下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硫苷含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硬脂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含油率与硫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硫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硫苷呈极显著负相关。亚麻酸与硫苷呈显著负相关。

3 结论

在参试的5 个品种中,通过对抗逆性、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品质、产量等进行比较评价,陇油10 的叶面积指数在花期最高;秦杂油19 的角果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秦杂油19的分枝能力强、单株产量最高;青杂5 号的每角果粒数最多;陇油10、青杂6 号分别较对照青杂5 号增产9.81%、8.29%。

陇油10 生长特性整齐度好,长势强,主序结果密度大;青杂6 号幼苗长势强、苗壮,叶色深绿,株高适中,主花序长;秦杂油19 生长势强,苗齐、苗壮,抗倒伏性强,综合表现最好。

由于试验期间5 月气温较常年偏低,出现干旱,在油菜出苗至幼苗生长期持续低温、干旱,喷灌后低温、土壤湿度大,幼苗感霜霉病较重,6 月15 日防治霜霉病1 次,个别参试品种没有达到保苗株数,从而影响产量。

该试验是在呼伦贝尔拉布大林农牧场试验站进行的2 年数据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筛选出的秦杂油19、陇油10 是否适宜呼伦贝尔其他地区生长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角果叶面积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重点分析和突破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