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
——忆贵老二三事
2023-12-15陈昇徽
文/图:陈昇徽
可居读书砚拓片
近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可居室藏文献资料捐赠仪式暨《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首发式”上见到了许多王贵忱先生的生前好友和学生。贵老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在学界及艺术界有口皆碑,所以来者是多个不同领域的,大家聚首畅谈起各自与贵老相处的回忆。笔者有幸求学于可居室,在多年的问学中获益良多,此篇小文择其二三事分享,共缅王贵忱先生逝世一周年。
“穷什么都不能穷眼睛”
贵老学问渊博,著述宏富,与他谈论书法时,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一次我拿临摹的《北魏人写经》卷请教贵老,在阳光明媚的可居室中,贵老缓缓地展卷细读,多有勉励语并请我写一卷给他收藏,这是贵老对后学的一种鼓励。我请求赐题跋语,他欣然动毫,边思考边写成半文半白,优雅简练的跋文。
我请教贵老:“您读书多,做学问,书法中蕴含着书卷气,很耐人寻味。而平时未见您临习金石碑版,何以点划中有浓厚的金石味?”
他沉思了许久说:“我喜欢金石拓片,常观摩,于汉镜、宋砖、篆刻等多有把玩、题跋,久而久之腕底就融合了金石之味。”诚然,耳濡目染,虽未刻意临摹,但心向往之,对其艺术特征了然于胸,在以后书写时,不知不觉地金石味奔临笔下。
贵老常说:“穷什么都不能穷眼睛。”又说:“书法多练不如多看,多看碑帖还要多读书。”这话千真万确,阅读的实质是心摹,它与手临相辅相成,属于临摹的另一种功夫。欣赏贵老书法,先品读其文,再观赏其字,特别是贵老以经体题写在古书上的眉批小字,与古籍气息融和。中国书法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艺术,而是综合性的,要有文脉才具文气。在书法评论家眼中,书法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得书卷气,碑学书家的字有金石味,帖学书家的字有滋润丰膄肌理。但唯有贵老的字兼而有之,独擅其美。贵老常用清李瑞清论书语写成条幅:“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成其技,不足贵矣。”跟随贵老既久,了解也深,于贵老博大之学问未窥一二,常自愧恧。私衷常以贵老道德学问为楷则,但未及万一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书艺之妙趣是玩出来的
贵老曾赠我端溪宋坑可居读书砚,这方读书砚之右上镌“可居读书砚。沈津题”并镌贵老读书小像,容止端详,手不释卷之态显于石中。砚底镌“予自幼喜读书,缘以家贫仅至初小肄业。从军南下,寓居岭东,喜金石目录版本古化诸学,有幸得周叔弢、容希白、于思泊、商锡永、潘景郑丈指授,略有所成。友人黄尔焜先生倩人制砚,沈津先生题写砚名,雅事也,不可不记。乙未大寒,铁岭王贵忱谨书。”我请友人精拓此砚并以写经体小字写下《跋可居读书砚》作为对贵老的纪念。
贵老是位有妙趣的人,写字对他来说是“好玩”的事。可居室收藏丰富,翰墨飘香,在书斋的墙上挂着罗振玉先生的小字横幅,贵老景仰罗振玉,凡罗振玉遗墨见无不收。在谈及罗书深得董其昌的淡雅韵味时,他冷不丁取出一个手卷,展开竟是董其昌的绫本小草书。观者眼福,过目终生难忘。记得董其昌曾言:“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可以说这正是贵老的学问写照。
在可居室感受到书艺之妙趣,书艺仿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个人的艺术天分生发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贵老的书法很难说是宗哪家法、哪家体的,更多可以从他所收藏的书迹来感受其脉络。同时,贵老乐意将自己的学问和收藏与同好分享,鼓励后学,传承文化。在贵老写怀念他的前辈学者、艺术家的文章中用常用到“诱学”“奖掖”等词,而我在他言行中感受最深的也是对后学的无私关怀、诱学不倦。
贵老还赠我一本明末黄君蒨刻的《陈老莲水浒叶子》。在后来的阅读中,我慢慢了解到这是贵老于20 世纪60年代得于顺德严氏,先后请卢子枢、赖少其先生题跋于书后。贵老自己两次将研究文章题跋其后,可见对其珍视有加。20 世纪70 年代初,贵老去京拜访李一氓先生并出示此本《陈老莲水浒叶子》。李一氓先生乃版本学之专家,一见到便爱不释手,贵老见状,二话不说,即持以相赠。李一氓先生先后请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美术史家金维诺题跋研究论述并请著名画家吴作人,王个簃题写书签。李一氓先生将此珍本捐赠给四川省图书馆收藏,后由华宝斋制版、四川省图书馆出版,宣纸精印版刊行于世。从这本书的递藏刊行过程,体现出老辈学人的大智慧、大胸怀,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自觉责任,真是君子之风“留艺千古,德劭后人。”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贵老虽已远行,但他的光明之心始终照亮着大家。
王贵忱先生的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