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穗当代艺术藏家的群聊
2023-12-15余一受访者提供
文:余一 图:受访者提供
南方收藏家联合会会长
分众传媒联合创始人/集团副总裁、时代美术馆理事
LEC 买手店创始人
ATTN:关注画廊联合创始人
12月的广州也在艺术圈里刷了一回存在感:“广美70年”、广州美术馆新馆启用、广州艺博会、“广州当代”“摩登当代”轮番上阵。每次在这种时候我们都想问:广州当代艺术藏家在哪?谁在买东西?
在国内当代艺术语境中,“南方”似乎是相对边缘的存在,其艺术机构的体量和艺术市场的活跃度都无法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较,广州这两年甚至被深圳抛在了身后。地处珠三角地区,我们切身感受到艺术生态共建的迫切需要。我们开始在这领域深挖,试图一探这个地区藏家群体的神秘面貌。
当确立这个选题方向后,我们对藏家采访人选迟迟定不下来,于是决定先和南方收藏家联合会(简称“南藏会”)的会长子静聊聊。与子静认识多年,知道她一直默默耕耘着“南藏会”(The Southern Collectors Club),为南方当代艺术生态做了很多搭建工作。这是最初由广东时代美术馆倡议发起,致力于积极参与并建设当代艺术生态的艺术组织。五年多以来,“南藏会”立足本土,持续探索不同的输出形式——调研、展览、论坛、艺游、艺术研修班等,成为不少藏家最初的引路人。与我们认知的很多组织不同,这并不是一个把现有的藏家聚拢在一起搞搞活动、买买艺术品的俱乐部。所以,“南藏会”的会员也不全是藏家,当中也有慈善买家、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媒体人、艺术爱好者等。
在子静看来,外界对“南方”,或者说以广东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的藏家似乎有所误解,认为他们“低调”“务实”“不抱团”。其实,几十年来,经过一批批人的努力,广州已经形成了有自身地域特点的艺术生态。很多画廊、博览会、拍卖行在南方扎不下根,原因还是太着急了。
“我们不能急切地去消费这个群体,因为一些新藏家还很脆弱,我们应该先给藏家们‘输血’,让他们先去学习、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而不是将他们当纯粹的消费者做‘一锤子’买卖。我们需要用更亲和的方式、更主动的姿态和更丰富的内容将这批人群慢慢地聚集起来,一同成长、孵化。这也是南藏会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最终遴选出四个不同年龄层的藏家个案,虽然都工作、生活在广州,但收藏视野却遍布全球,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南方收藏家的不同切面。
骆兰:美不是重点,价值观才是
在南方藏家群体中我们能发现不少企业家的身影,他们的收藏向人们展示了企业家的实力和品位。骆兰便是藏家里面身份较为多元的一位。职场上,她是上市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和精英论坛发起人;生活中,她又是母亲、妻子、女儿和朋友。因为时代美术馆资助人的身份,让她开始走近和收藏当代艺术。
从最初想着支持好姐妹的事业买了第一张作品开始,骆兰就凭借着单纯的热爱不断看展、购入作品,从门外汉到“买”成了圈内小有名气的资深藏家,至今已经收藏了100 多件作品。一路的收藏和学习,见证着她人生的思考轨迹。“当中也入了不少坑”,骆兰笑着说。
“南藏会”会员前往柏林拜访艺术家工作室
其实,出生于艺术世家、收藏世家的骆兰。喜欢艺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海外游学时也曾被欧洲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等所吸引,但最终被当代艺术俘获芳心,应该是受其母亲(将现代舞引入中国的舞蹈家)的影响。“现代舞相对于传统的舞蹈来说,完全是颠覆性的,可以说它是当代艺术的一种模型。当代艺术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所以相比于作品感官上的舒服,骆兰购藏时更重视作品背后传达的价值观和独创性。“买作品前可以跟艺术家沟通,了解背后创作的思考和观点,这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
对于骆兰而言,收藏当代艺术的乐趣,不是每天算价格、等升值,而是将当代艺术视作一扇窗,能够让她从不同维度观看生活和生命。“我觉得艺术不仅是爱好,它也带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当我带着这种方式去思考企业问题时,我发现我变得更开阔了。”受到当代艺术价值观的浸润,生活中,骆兰学会以包容、多元化的视角关注事物;工作上,她开始探索如何把当代艺术这种思考的方式融入项目和企业管理中,思考当代艺术如何赋能商业。
乔瓦尼·欧祖拉《在你的眼眸看见我》骆兰收藏
吕振光《山水第 D 三零零四号》 骆兰收藏
除了身体力行地购藏艺术品,骆兰这几年一直跟着“南藏会”会长子静学习参观也一起共创了不少项目去带动南方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这可能与我的社会职能有关,我一直关注搭建企业家和当代艺术之间的桥梁,希望影响更多有影响力、有审美、有能力的人。作为南藏会副会长,未来希望尝试更多方式去链接、策划,共创当代艺术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
“南方企业家的实力是很好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也会买作品。南方藏家不是务实,而是缺乏艺术土壤和生态,如果有像北京、上海的艺术生态,他们会很快成长起来,他们对喜欢的东西很舍得花钱的。在广州,我们明显感受到差距,如果广州好画廊、好作品云集,谁不愿意在家门口买东西呢?哪怕有好的画廊在广州开个分部,整个艺术生态也会被带动起来,这样我们藏家跟艺术家、画廊的关系也就近了。”
在骆兰看来,藏家是需要被培养和教育的。南方需要搭建更多桥梁和交流平台,引领更多头部企业家融入当代艺术的审美和收藏,当他们热爱且真的懂艺术的时候,总有一天,他们就会想在这个领域做一些事情了。
这两年,骆兰放慢了收藏的步伐,开始更多系统性的研究学习,她开始思考:我到底要成为怎样的收藏家。“如果是投资,就必须去思考作品的流通性,如果是纯喜欢,就无所谓”骆兰开始了新一轮感性与理性的博弈。
韩滨:收藏既是兴趣,也是生活方式
相比于本文采访的其他个案,“80 后”韩滨的收藏经历或许更有普适性。因为喜欢,而开始接触艺术并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接受甚至收藏作品,成为美术馆的赞助者。韩滨拥有超过20 年时尚品牌ODM/OEM 的管理经验,曾为50 多个一线时尚服饰品牌设计、研发、生产产品,现在创立了自己的LEC 买手店。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如何将爱好、生意与生活融合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韩滨收藏的第一张作品是在米兰买的。“我一直从事服装行业,经常会去不同国家旅游与逛街,欣赏与挑选各种大牌、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里的商品,逛街的时候也会去美术馆和画廊。有一天,我在米兰很小的里画廊里遇到了一张特别喜欢的作品,当时大概是以1500 欧元的价格买下来的。”
韩滨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消费者,而不是专业藏家。“我只是出于个人的喜爱,站在自己的审美上,去选一些我自己觉得好的艺术家,所以大多时候还是在为感性买单。我身边很多人都是这么开始的。我也只是这些作品暂时的拥有者,到了下一代,它们未必会继续保留在手上。目前一直在买,我觉得有买的动力就很开心了。”
在收藏的100 多件作品里,有一件很特殊。“那时本来想邀请艺术家过来玩一玩,结果人家在花鸟集拍卖上直接拍了一个作品送给我,特别感动。我很珍惜和享受跟这些艺术家之间的互动跟交流,这是收藏的其中一个乐趣,无形之中也会汲取更多养分。”
“我觉得当代艺术也给予了我灵感和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源自某些艺术作品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在工作中时刻充满多巴胺的感觉。也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在时尚和艺术方面吸收更多的灵感,在一个具有当代艺术感的空间中,帮人们挑选一件好衣服。”
对于现阶段的韩滨而言,收藏还是一个个人的行为。“收藏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很多分享交流也只能在圈子里,很难影响到他人,当然也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人。”面对质疑,韩滨很多时候都不解释,一句“别管我”便依然我行我素。或许收藏就应该有这样“任性”的勇气。
文妙:收藏得先相信艺术的价值
大家常常把设计和艺术的关系视为“近亲”,因为审美有着相通之处,所以不少设计师自己就是收藏家。ARTSUMMM 设计顾问公司创始人文妙进入艺术收藏领域的十多年时间,便已从收藏的一百多件作品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收藏经”。从她的收藏系统中能列出非常耀眼的中国影像、装置艺术家名单。文妙以中国青年艺术家为主要关注对象,同时她也是多年的艺术赞助人和艺术影片“失语症”的出品人。
向振华 《DAN》 韩滨收藏
谢少亚 《片段自画像》 韩滨收藏
阳江组 《称美国绝不会债务违约》(走廊尽头)文妙收藏
恩佐·库奇《光》 文妙收藏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办公室,文妙的藏品都随处可见。比如一进入她公司就能看到恩佐·库奇、厉槟源、阳江组、何岸、曹雨、王思顺、李明、胡为一等艺术家的作品。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文妙,不仅在设计领域中独具特点,在艺术收藏领域也有着独特的审美和个人偏好,这点从空间陈设中就可以感受到。
在文妙看来,做收藏首先得相信艺术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指向金钱那么简单。“艺术是奢侈品里最无使用价值的东西,但它带来的精神满足感却是很高级的,如果你不相信艺术,不能认可其文化价值,那么每收藏一件作品你都会犹豫不决,矛盾的忧愁远远多过获得感。当你还不能正视艺术的价值时,那我建议把艺术品当作高级空间装饰来收藏,至少这是对生活品位和审美的一种滋养。”
收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满足早期的空间装饰需求后,对艺术品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她会和画廊、艺术家有更紧密的交流,会去看各种展览和博览会,这几乎填补了她所有的闲暇时间。“最开始买东西体现的是审美眼光,更进一步就是价值观,再往深处走,体现的就是与艺术家世界观的趋同。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无论是做事业、交朋友,还是培育下一代。艺术收藏也是一样,在不断收藏的过程中去了解自己。”
“艺术收藏带给我的情绪价值很重要,如果自己收藏的作品获得了市场的验证,那当然会更开心。”文妙对艺术品价值验证的时间是认为比较长的,“起码是20年吧!我希望收藏的艺术品在20 年之后能证明它在艺术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谈到如何聚焦收藏体系,她说:“我是做收藏,而不是做艺术创作的,不需要那么专一。通过收藏认识有不同创作理念的艺术家,进入他们独特的思想世界,会极大地丰富我的人生体验。因此我会抱着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来看待收藏。”
关注画廊空间
杨心广 《漂亮的植物 No.3》 Ryan 收藏
对于南方艺术生态现状,文妙认为 :“生态里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额外的付出,不要期待能有一个短期性的回报,大家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共同努力多做一些事情,相信能为南方的艺术生态慢慢形成一定的聚合效应。”
从艺术品欣赏到艺术品收藏,这是一个过程,当你感兴趣时,你就会尽可能地去了解、多看,才有底气去判断哪些作品值得收藏。文妙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收藏经验:第一,开始的时候跟着感觉走,从审美上就能看到每个藏家不同的喜好;第二,多看展,个展是给你深入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机会,博览会则是横向比较、帮助藏家擦亮眼睛的重要媒介;第三,多看书,多学习,可以避坑那些低级的简单抄袭历史的艺术品,尤其能帮助我们高效地建立起对艺术史的系统性认知。
Ryan Wang:推荐的都不喜欢,不如自己开画廊
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很多画廊主,在创办画廊之前都自己收藏了很久的作品,新生代画廊主Ryan 也一样。
“90 后”的Ryan 并不似那些有着深厚家庭渊源的藏家打小就在艺术环境中成长,他对当代艺术的激情是偶然间的天意造化。早在伦敦留学时,曾受在皇家艺术学院(RCA)读纯艺术专业的挚友影响,他长期和艺术生们混迹在一起,成为泰特美术馆、蛇形画廊、白立方等全球顶级艺术机构的常客,将艺术纳为了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留学回国后,Ryan 一直从事金融行业,其间,也陆续买了不少作品。他笑着描述道:“当以新晋藏家身份出去的时候,有些画廊工作人员以为你是刚入局不懂行的小年轻,想教育你该怎么看画,又给你推荐一些不入流的东西,我有种‘美商’被侮辱的感觉。我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我读过的艺术史,全世界看过的展也胜过很多从业者。”
“那不如就让自己成为从业者吧。”2022 年,Ryan 决定开创一家画廊——ATTN:GALLERY,取“attention”的缩写,为“关注”之意,代表以新生代视角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致力于推荐国内外具备先锋型格的新兴艺术家,也为年轻一代藏家群体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藏家与画廊合伙人的双重身份也让他在多重位置上进行思考。“借由收藏经历和画廊合伙人身份所带来的经验,能够影响画廊呈现出一种更多元、更包容的审美趣味,以更多地激起同辈间的共鸣。”
从个体藏家到如今的画廊主,尤其是在广州开画廊,于Ryan 本人而言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在艺术生态构建中发挥了更大的能量。他开始带着身边商界的朋友逛画展、博览会,参加论坛并通过自身跨学科的视角,跟大家分享对艺术收藏、另类投资的认识。例如当他和身边的金融同行们聊艺术时,会把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和资本一二级市场去做类比,时常使原本看不懂艺术的人对这套市场体系茅塞顿开。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对待收藏,“从商业常识的视角切入去看看共性”,这或许是他想在另一条赛道上为艺术收藏带来的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