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阳市践行“两山论”现状及优化策略

2023-12-15栾晓丽刘亦明

乡村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两山论莱阳市绿水青山

栾晓丽 刘亦明

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山东 烟台 264000

0 引言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论”)。“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高度凝练,即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开始推进“两山论”实践,并启动了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全国通过创新实现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3]。

山东省莱阳市位于胶东屋脊中南部,东南隅靠丁字湾濒临黄海,属半封闭海湾,风浪较小,潮滩平坦,有“半岛陆路旱码头”之称[4]。该区域属低山丘陵区,矿产资源丰富,五龙河沿岸属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平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于温带东亚季风区[5]。莱阳市河网水系众多,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属季风雨源性河流;土地类型多样,以园地、耕地和林地为主,资源结构相对完整。莱阳市全域整体呈现出“山、水、文化、田园”四大资源类型,构成全域绿色发展的资源基底,是莱阳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绿色之基、引领绿色发展的重要条件[6]。现阶段,莱阳市坚持“两山论”,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契机,以“工匠之心”铸就和提升生态文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要素的积极作用,走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打响绿色品牌,实现生态价值[7]。

1 莱阳市践行“两山论”现状

1.1 加强污染防治,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1.1 扎实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

一是莱阳市稳步推进水生态治理,设置监测断面,加强重点企业监管,组织实施全面排查治理,全面强化“飞行督查”模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8]。二是全力推进“四个断面、八种植物”的湿地工程建设,打造74.63 hm2生态湿地,实现生态自然修复长效化。同时,积极推进人工湿地建设工作,初步构建“三大尾水+四个断面+三种模式”的生态修复框架。三是加快推进入海排污口的全面综合整治,整治率和销号率均达到100%。此外,莱阳市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并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其中,五龙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不仅提升了莱阳市宜居宜业指数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而且在承载该市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2 逐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莱阳市印发实施了《莱阳市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建立起有毒有害污染管理制度和土壤隐患排查制度。同时,莱阳市各部门协同,依法依规做好建设用地管理,对拟开发利用地块开展土壤调查及专家评审。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莱阳市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耕地安全利用率在96%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90%。

1.1.3 强化空气质量综合整治

一是莱阳市持续开展锅炉综合整治,推广应用天然气锅炉。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并进行信息公开,实施“一企一策”整治,从“源头控制、生产监管、末端治理”3 个层面进行治理。二是充分发挥联动机制整治扬尘污染,重点抓好污染源的治理工作,组织专班工作组深入现场,对发现问题限期办结并定期“回头看”。三是启动空气环境治理智慧运营,由专业机构全面参与大气治理。

1.2 保护自然生态,实现资源本底可持续发展

1.2.1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

一是莱阳市开展了创建森林城市大绿化工作和国土绿化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自2017 年以来,莱阳市完成防护林建设、退化林修复等各项造林3 573.33 hm2。二是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林木生长量,维护了生态平衡。莱阳市积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村居创建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格落实林地占用许可制度,制订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三是全面落实林长制。自2020 年以来,莱阳市逐步建立起市、镇、村三级林长制网络,林长制网格化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1.2.2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莱阳市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且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方案已基本确定。同时,不断强化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

1.2.3 推进地质环境治理

莱阳市编制了《莱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0—2025)》《莱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 年)》,持续整顿当地矿山企业,规范执行审批制度,限期关停不达标的开采建筑石材的矿山企业。截至2021 年,莱阳市共完成8 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其中东林废弃采石场矿山复绿项目通过治理新增耕地16.27 hm2,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作为“莱阳经验”被媒体报道,并作为典型案例报送自然资源部。

1.3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产业富民惠民

1.3.1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莱阳市农业“新六产”快速发展,2019 年莱阳市荣获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近年来,莱阳市持续实施高效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例如,2012 年,莱阳梨成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 年,莱阳梨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 年,莱阳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此外,莱阳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大力推广花生节水灌溉技术、莱阳梨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和采用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1.3.2 发展绿色科技工业

莱阳市以促进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为着力点,强化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食品加工”向“食品制造”转型。当地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场实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既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又产生了电力能源,有效提升了垃圾处理的无害化水平,对节省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垃圾资源化处理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春雪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羽毛综合利用加工厂,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加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推动绿色化技术改造工程,大力推广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节能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等,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9]。

2 莱阳市“两山论”实践优化对策

莱阳市应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人为目标,以“胶东农村革命的发祥地”党建为引领,把守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巩固生态环境基础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拓宽转化通道,打造文化品牌,保障成果转化,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1 加强生态保护,重塑“绿水青山”

2.1.1 持续实施蓝天保卫战

莱阳市应持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一是禁止露天焚烧各类废物,落实街道、建制村监管责任,建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二是深化扬尘综合整治,全面推行“绿色施工”,在建设工地全部安装扬尘在线监控系统,推广使用自动冲洗、雾炮等扬尘防控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和洒水抑尘,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城乡接合部裸露地面绿化。

2.1.2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莱阳市应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工作,统筹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10]。一是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以水系贯通、护坡绿化为重点,让莱阳市“水更清、岸更绿”。二是推进道路、河流和农田“三网”建设,建成一个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管理先进、内涵丰富的现代农业体系。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把美丽河湖建设纳入公益宣传范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充分发动社会参与,不断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风尚。

2.1.3 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

莱阳市要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管控与防治修复,稳步推进,提高耕地土壤质量。一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基本建成覆盖莱阳市耕地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动态化管理,定期动态优化调整点位。二是推行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依托国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实现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资源共享[11]。三是保障受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以耕地为重点,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莱阳市可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情况,制订并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风险。四是加强“清废净土”执法监督,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认真履行“治土治废”的职责,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切实承担起各自领域的污染土壤治理、固废监管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部门联动,开展不定期、双随机专项执法行动。

释意理论诞生于口译实践初期,解决的是尚不成熟的口译实践首先要面临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意义的理解与传递。彼时少量的口译工作,仅需要少数在双语/多语言环境中生活的译员即可完成。随着口译实践的丰富,人们对口译效果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更好地理解与传递意义,同时,对口译量上的需求增加,又要求培养更多专业的口译译员,这两方面需求都最终指向技术层面对语言形式的重视。

2.2 拓宽转化通道,焕活“金山银山”

2.2.1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莱阳市应积极建设彰显胶东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独具梨乡魅力的乡村振兴样板和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规划“梨心一带四区”的旅游空间布局结构。一是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推出全面优质的旅游服务,从硬件、软件上为游客打造一个优良的旅游环境[12]。二是充分利用莱阳市的生态优势,运用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和现代运营理念,依托“绿水青山”生态本底,进一步焕活“绿水青山”的经济能量。三是转换“绿水青山”营销思路,打造“绿水青山”产地市场,变“产地”为“销地”,提升“绿水青山”原产地附加值。四是畅通三产融合的公众参与渠道,为莱阳市“两山论”转化提供高水平涉农人才。

2.2.2 打造跨越式发展更强支撑

莱阳市应大力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不断健全绿色产品供给机制[13]。一是将莱阳市“梨乡”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的品牌优势,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产品向品牌”转变和“品牌向名牌”转变。二是强化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深入推广“梨+N”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绿色有机产品生产技术,对绿色有机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规范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行为,保障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强化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大力推进“三新技术+农业”,引进“新农人”,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三新”工程,创新探索农业发展激励机制,实现农民共享产业增值。

2.3 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惠民富民

2.3.1 保护与传承传统生态文化

莱阳市可根植于地方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最美风尚,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围绕“查清资源,保护传承”的目标,建立档案,研究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计划,建立保护机制。二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为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度融合,保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维护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让美丽乡村、绿色田园成为莱阳市的底色。

莱阳市应积极向上争取省、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着力增强辖区群众在文化生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14]。一是强化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二是开展企业生态文明教育,明确企业负责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培训。三是推进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搭建面向网民的宣传和互动平台,加强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广,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四是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贤文化、传统美德等融入“美丽庭院”的创建,推进“美丽庭院”与和谐家风相融合。

2.3.3 培育与优化“旅游+”引擎

莱阳市可以生态旅游为旗帜,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综合环境,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要素健全的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城市。一是有序推进建设“一心一带五区”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以“旅游+品牌”引领发展,培育形成主题旅游项目,带动产业升级,拓展城乡旅游空间。二是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推动农旅融合,提高惠民含金量。发展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探索长效机制,保障成果转化

2.4.1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莱阳市应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创造机制,形成可供消费的生态产品,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实现经济价值。例如,莱阳市可借鉴濯村让“绿水青山”成为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因地制宜开发优质生态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具备的生态、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产业功能,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生态产业经营模式,探索多种途径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莱阳市也可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例如,莱阳市可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三农一体”“三产共融”“三生互促”,同时要构建绿色产业扶持机制,加大对生态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价值转化示范企业支持体系,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并规范有效使用区域品牌。

2.4.2 构建绿色惠民富民共享机制

莱阳市应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促进全民参与,利用融媒体强化“两山论”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两山论”意识。一是探索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新途径、扶持新模式和运行新体制,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支持鼓励多村联合或抱团发展,以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共同发展,创新利益分享模式[15]。二是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旗帜鲜明突出政治标准,着力培育“讲政治”的农村“头雁”队伍。三是不断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力度,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惠农强农政策在农村基层充分落实,主动帮助农民寻求发展路径,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雁头”。

3 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莱阳市仍须坚守“两山论”,筑牢生态环境基础,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持续“治山理水”,擘画全域绿;做优“显山露水”,实现全域美;增值“远山近水”,逐梦全境富,进而推进探索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双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两山论莱阳市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踢毽子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1981—2010年冬季莱阳市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