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治淮历程中的红色精神探论

2023-12-15姜靓翎

治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历程

姜靓翎

(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1 前言

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主要集聚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内天气系统复杂多变,容易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上游河道比降大,中下游比降小,造成河流蓄排水非常困难。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始了70 余年光辉的治淮历程。治淮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挖掘好新中国治淮事业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对新时代涵养爱国主义情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2 淮河的治理历程

“淮河水患如何治理,汛期灾害怎么减轻,粮食产量怎样富足”是历任执政者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治理淮河的历史自然而然贯穿古今。晚清至民国,虽然也采取了导淮、泄淮等一些列措施,但在经济、政治、农业技术等方面受到限制,水患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根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 年夏淮河流域梅雨季节连降暴雨,两个月时间内毛主席就淮河水患问题先后作出4 次批示,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治淮的高潮。在当时国内经济状况尤为困难和国际局势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党中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于1950—1958 年间整治和修复淮河中游堤防,相继建成亚洲第一座混凝土连拱坝佛子岭水库和大别山水库群,兴建三河闸、苏北灌溉总渠入江入海工程,淮河流域洪水防御能力初步提升。1991 年11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以治淮19 项骨干工程的建设掀起了淮河治理的第二次高潮。2010 年6 月,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要求用5~10 年时间着力解决好淮河洪涝干旱等突出问题。2011 年3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部署38 项进一步治理淮河工程建设任务。经过近几十年治理,淮河流域水安全和水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开启治淮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淮河治理从洪水管理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深化转变,在为洪水谋出路、为江河腾空间中实现治淮水平和能力的持续迭代更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8 月18 日亲临淮河一线视察淮河水情,对淮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下一步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新时代淮河保护治理将始终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推进淮河沿岸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3 治淮历程中蕴含的红色精神

3.1 党的领导是治淮工作的根本保障

治淮事业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70 余年治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下的人民治淮实现了新中国治水史上不胜枚举的人工奇迹。党带领人民兴建完成了以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为代表的大别山水库群,创造性地实现了多项中国治水史上的首创成果,入海水道枢纽工程为淮河打通了入海出路,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党中央将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作为重大战略性工程,大力推动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进程,着眼于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极大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极不平衡的局面,南水已经成为很多北方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为缓解北方地区的供水、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坚实保障作用,彰显出党处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治淮工作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持续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入河排污源得到有效遏制,淮河水质明显好转,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保障能力大为改善。70 余年治淮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和科学指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彻底根治淮河水旱灾害,创造治淮新的历史辉煌。

3.2 治淮人的进取精神是治淮工作的不竭动力

为了将淮河治理成造福沿岸人民的幸福河,在七十余年治淮历程中,一代代治淮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发扬只争朝夕的斗争精神,前赴后继,奋勇争先,在治淮各条战线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了淮河流域的人民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治淮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导淮”到“治淮”,从单纯的河流治理到建设淮河流域的生态文明,治淮人一直在不断创新中成长,治淮工作一直在不断创新中进步。治淮人勇于创新、努力进取的精神不仅在淮河保护治理中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3.3 沿淮人民的奉献精神是治淮工作的成功之源

从古至今在和洪涝灾害的抗争中,沿淮人民经常失去自己的房屋和土地,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但沿淮人民并未因此怨天尤人,而是奋力抗争水患,在洪水退去后,重新建设家园。在应对未知的自然风险中,沿淮人民不惧困苦艰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治淮工作,其中涌现出如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被铭记,在淮河治理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4 结语

红色精神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有着极其丰富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引领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问题。党带领人民群众和治淮队伍在惊天动地的治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的崇高精神,是极为可贵的。新中国治淮历程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升华,是推动治淮事业胜利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璀璨而珍贵的瑰宝,值得我们重视和珍惜■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历程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淮河
淮河防总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