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3-12-15程海雨陈建帮
□ 文/李 擎 孙 铁 程海雨 陈建帮
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 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2]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借助新媒体实现关工委工作的模式创新、健全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是推动新时代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见效、助力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校关工委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是创新形式。新媒体为大学生与老同志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受限制的平台,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互动,增加了关工委活动的互动性、实效性、趣味性。其次,是丰富内容。运用新媒体不仅能够将主题内容做得更加深入,而且还能吸引青年学生作为主创者、参与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最后,是扩大传播。通过新媒体平台用户互动、转发和分享等间接传播,使得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扩大关工委工作的受众范围。
高校关工委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建设
1.形成“有队伍、有平台、有制度”的工作体系
一是统筹规划,建设骨干队伍。邀请老党务工作者、老专家教授以及掌握新媒体运营、熟悉大学生偏好的年青生力军,形成育人合力。[3]二是整合资源,优化平台配置。以“凝聚建设合力、提升宣传质量、传播主流思想”为中心目标,整合宣传平台,强化平台建设。三是分工协作,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平台定位,做好工作规划,细化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证思政育人实效。
2.构建“信息化、项目化、精品化、特色化”的工作格局
一是利用信息化拓展工作途径。拓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会议等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思政育人,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二是实施项目化规范工作方式。通过分类管理、立项推进等方式对关工委工作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使整个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三是追求精品化深化工作内容。重点打造校院特色典型品牌,丰富思政内容,创新传播形式,强化育人实效;四是突出特色化创新工作实践。深入挖掘“五史”以及校史、院史,将历史元素、精神符号、专业属性等与新媒体元素相结合,彰显特色、以文化人。
3.强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工作效果
一是政治引领有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让思想引领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二是主流声音有亮度。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流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文化输出有温度。发掘历史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的内在动力。四是标杆展示有力度。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风貌。五是育人效果有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关工委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关工委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引领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关工委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政体系建设,组建一支骨干队伍、建设两类宣传平台、打造三个精品项目、推进四项主题教育,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递,使新媒体成为关工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1.加强组织建设,组建一支骨干队伍
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形成“学院、团学、年级、党班团”四级工作矩阵,打造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宣传工作格局。邀请“五老”作为核心工作资源,由学院一把手担任学院关工委主任,组建以“学生工作副书记+专项辅导员+团委新闻宣传部+年级宣传委员+党团支部宣传委员”为合力的新媒体骨干队伍。建立健全“每周一例会一周报、每月一总结一月刊、每学期一述职一表彰”的“六个一”工作制度,形成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有改进的闭环工作模式。
2.强化阵地管理,建设两类宣传平台
加强网络新媒体阵地管理,做好媒体平台的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统一管理、协调,实时监督、检查,实施内容发布四级审核制度,全面保证校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以学院网站、关工委网站为主体的官方网站建设和以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为主体的官方新媒体矩阵两类宣传平台建设,全面覆盖青年大学生关注较高的新媒体平台。明确各平台的定位,清晰各平台的运营目标、宣传范围、服务对象,分群体、精准化传播主流思想。
3.重视品牌孵化,打造三个精品项目
一是打造学院历史文化品牌项目。深挖细找院史中的“育人富矿”,邀请老同志担任创作顾问,创作原创话剧、视频、歌曲等文化精品,通过新媒体矩阵全面展播,弘扬“五老”勇担科技报国重任的奋斗精神,让学院师生不断赓续“科技报国、拼搏奉献”的红色血脉。二是打造学院特色形象品牌项目。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自主设计极具辨识度的吉祥物形象,将吉祥物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中,设计制作系列周边文化作品,以“生动有趣”的形象开展“言之有物”的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三是打造学院榜样宣传品牌项目。举办优秀学生表彰大会,邀请老同志为获奖学生隆重颁奖表彰,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系列宣传,讲好榜样故事、弘扬榜样力量,展示青年大学生的接力传承,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4.坚持内容创新,推进四项主题教育
遵循“内容为王”的新媒体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贴近学生的内容 “强理论教化、重观念内化”,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主题教育,做到形式上吸引人、理性上说服人,以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的多维交互,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一是通过邀请老同志参与入党启蒙教育、党校培训、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邀请革命前辈宣讲,开展“铭记伟大胜利、学习伟大精神”系列讲座、“不忘入党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专题党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活动。二是通过邀请老同志参与学生学业发展、创新创业、毕业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强化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开展“银龄讲学”学风建设计划,邀请老教师讲授“新生第一课”“成长对话课”等系列课程,并担任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以及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教师;聘请老教师担任教学督导,深入课堂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充分发挥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培养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三是通过邀请老同志参加学生主题班团日、班团特色活动,提升活动质量和吸引力,强化班团主题教育。将学院“五学五讲”特色理论学习模式中的“荣休教师讲奉献”有机融入“学回信精神、铸钢筋铁骨”等主题班团日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和老同志近距离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悟责任与担当。四是通过邀请老同志针对学生成长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困惑给予解答和辅导,强化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开展“心向阳光、护航成长”心理服务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缓解焦虑症状,以积极心态学习生活。
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成效
1.集体建设效果显著,思政工作成绩优异
2021年12 月,教育部召开关工委第六次工作会议暨成立30 周年纪念大会,对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突出贡献者进行了集中表彰,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学院二级关工委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20 年6 月,学院党委获评“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2022 年1 月,学院获评“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近三年,学院学生党支部获评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市级奖项5 项。
2.学生培养成效明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是学生理论素养不断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近三年,学院高质量发展学生党员305 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720 人,本科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超过80%;84 人次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省部级以上荣誉;83 人次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1,000 余人次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获表扬信、感谢信近二十封。二是学生学习动力持续增强、学业成绩保持进步。近三年,本科生课程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位于学校工科学院前列;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其中,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100%,一百余名毕业生选择参军入伍或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岗位建功立业。三是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近三年,二百余名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涌现出“AeroBand 空气拨片”“CalmSpoon睿羹防抖餐具”“VisEar 听见助盲仪”等多支学生科创团队,以科技服务社会,斩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高水平竞赛奖项,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学院“守望者”科技创新实践团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十佳社会实践团队,“子归”科技创新实践团开发的“视译”App 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