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2-15徐蕊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专业

□ 文/徐蕊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群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缺乏整体统筹设计。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专业群在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时,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训资源的共享整合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安排,还没有形成整体统筹设计,没有形成促进学生多元递进成长的路径。

2.专业群课程思政内容深度广度不够。专业群课程教学内容内涵不突出,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价值引领元素挖掘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深度挖掘不够,缺乏针对性、深入性和时代性。思政内容虽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了不同的遴选和研究,但存在思政课程与时事热点联系不够、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度不足、专业群内思政内容关联度较松等问题。

3.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较滞后。群内不同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有所不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也有很大不同。总体来讲,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较单一、教学方法较机械,有的课程存在“硬植入”思政点,讲得过多,效果却难以达到预期值。

4.专业群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有待提高。部分专业教师片面认为思政教育和自己关系不大,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在引导教师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锤炼和学生政治素质引导方面还没有达到应有效果。

5.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没完全建立起来。目前,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存在重视对专业标准的评价,忽视或忽略对思政标准的评价,对是否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和组织课程思政公开观摩课等缺乏规范、标准和奖惩措施。

专业群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的路径

1.“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探索专业群课程思政模式。专业群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加强课内外阵地建设为重点,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对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进行系统化思考,做好整体规划、立体设计,探索思政要素如何在专业群课程之间贯通,在课程前后纵向衔接,形成以“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为模式,“基层共享课、中层分设课、高层互选课”三位一体的专业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2.“润物无声”,甄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在甄选课程思政内容时,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五大重点”开发课程思政内容,即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重点,进行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

第一,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提高站位、拓展视野。要站在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结合专业群特点充分挖掘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传承师范精神,在理性学习中散发人文光彩,促进学生由“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第二,通过专业群知识找到有效载体,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中。挖掘基层共享课、中层分设课、高层互选课中的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以融合教育为特色,专业课程和专业群课程紧密结合达成思政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

第三,熟悉专业和行业背景,结合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挖掘专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内容。例如:在写作课的课程思政设计上,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水平和写作实践能力。

第四,实现在课程中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优秀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和教育”课程中,增加课前5 分钟的育人环节,通过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重走红军路”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让正能量根植于心。

3.“多管齐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上,突破单一的讲授、提问和讨论的硬融入的形式,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4.“各尽其能”,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课程思政的实施,教师队伍是关键力量。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群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方面做到各尽其能、人人都是课程思政的掌舵人。

第一,充分发挥专业党员教师队伍的先进性。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落实学校“精品课堂”建设工程,全面开展党员教师讲“示范课”活动,在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起到带头作用。

第二,打造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工教师协同育人教师队伍。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群聘请思政教师担任专业群科任教师和班级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搭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多学科背景互相交叉、良性互动的教学团队。

第三,充分利用“校地校”合作资源,打造专业群实践课校内外教师发展共同体。专业群在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地方政府、幼儿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打造校内外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大力开展名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幼儿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名师承担课程教学、为师范生做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参与专业群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发展。

5.“奖惩分明”,建立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近年来,在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课程思政的基础上,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本着真评价、真激励、见真成效的原则,对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第一,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和专业群从教学设计、课堂反馈、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举行课程思政公开观摩课,促进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第二,形成多维度评价体系。教学与学习评价体系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向着职业道德与精神、人文素养与关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延伸和拓展,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渗透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各个环节。

第三,完善教学效果考核标准。将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纳入到常规教育教学考核,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考核专业群中各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教师评奖评优的依据。

第四,建立完备的奖惩机制。对于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工作积极主动、成效突出显著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鼓励专业群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程思政比赛。

专业群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实践

1.有序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最终要达到全覆盖的目标,但是需要细致有序地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不能一哄而上。课程思政建设的很多现有经验来源于高职院校的案例并不多,所以要发挥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工教师三个团队的协同力量,在基层共享课、中层分设课和高层互选课体系里重点选择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贯穿“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课程思政模式,在注意各课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关联性的同时,更应关注思政亮点前后的贯通和衔接,逐步实现课程思政内容、各类师资、多样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协同的局面。

2.开展课程思政集体研讨、备课活动。专业群内搭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交流平台。思政课教师和群内各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交叉,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在探讨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对专业群培养卓越高素质融合教育教师的目标有了更多理解,明确和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有助于专业群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辩证对待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真正达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横向贯通、纵向衔接”。

3.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听课活动。专业群遵循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发动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工教师三个团队进行随堂听课和专门听课,对课程思政提炼要点和专业的结合度、课程思政的融合渗透形式、学生对思政提炼要点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思政亮点的前后贯穿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统筹规划、精细打磨、示范带动、优中选优,助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最终通过学校验收,为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范本。

专业群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管理,全过程跟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过程管理。专业群对课程思政融入课程体系做了统筹规划,由各级督导作为管理团队,由学校出台管理制度、由教务科进行课程思政材料管理和教学管理,各基层党支部参与指导和讨论,由思政课程专家和各研究室主任进行教学指导。

2.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可行的思政评价。特殊教育专业群核心团队细致研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选拔专业群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有效方法,借助规范的专业群评价标准,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助力校级示范课程的选育,为储备专业群中省级和国家级课程示范课程打好基础。

3.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督导,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质量。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起步晚于本科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也是一条新路,所以课程思政在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作为督导听课的重要内容,并且要全过程跟踪指导,长期推进,保障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