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改革策略研究
2023-12-15张杰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北京市
■ 张杰(北京景山学校朝阳学校/北京市)
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作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语文作业,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延伸与思考,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整体能力和素养的效果。
一、当代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尤其是该学科对于情感、思想的强调。基于这些特征,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的原则来进行展开:
(一)人文性原则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阶段应当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征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需要通过语文作业来推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鉴于此,降低死记硬背作业内容,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和名著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应当成为当代小学低段作业改革的核心原则之一,在这种方式之下,语文作业可以发挥滋养学生心灵和丰富学生情感的作用,确保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开放性原则
从既往的实践之中可以了解到,对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人会形成差异化的理解,而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尤为明显。确保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能够与语文学科的本身特征相契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延伸,并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个层面来看,在当代小学低段作业改革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这个方向出发,让学生的作业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摒弃以往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进行作业考核的方法和理念,让学生在作业之中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性原则
在当代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充分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以学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教师的创新意识灌输为导向形成的,为了保障这一教育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强化作业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作用。其次,通过多方面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形成较强创新力的目标。
(四)时代性原则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相较以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小学低段的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相关渠道进行利用的能力仍然较弱。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增加从互联网进行知识获取的频率,让学生充分地利用网络,丰富自身的作业内容,让作业摆脱传统单调的练习册和课后习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动性。
二、当代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不足
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不足是当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相关教师对作业设计创新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其在对应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作业创新行为。其次,部分教师本身具有正确的认识,也了解如何进行创新,但因为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没有展开创新过程。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小学低段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阶段仍然主要采用课后练习题作为配套作业,对于教师而言,这种作业设计和分配方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负担,而对于学生而言,这种作业设计方法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但在这种方法之下,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无法达到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的阶段,由于题目、答案固定,尽管可以极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但同时也与语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原则相违背。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这种作业设计方法之下,相关作业内容往往只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合作性特征显著削弱,难以让学生在这种作业形式下形成较强的合作意识。如前所述,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较为多样的,例如,当前部分学校在教学工作落实的阶段,整体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如果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追求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则将导致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无法完成,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程度又是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绩效的内容,所以导致部分教师在相应的作业设计过程中,舍弃更为复杂的合作作业形式。
(二)作业设计与学生的需求不契合
当代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下,语文作业的重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起对于语文本身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于整体的学习过程之中。在当前的教学阶段,部分教师和学校对于语文作业的核心目的并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认为作业设置是应对学校检查的一种形式,同时相关教师也并不认为作业能够对自身的教学成效形成直观的反应。实际上,作业具有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正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均对作业的作用存在误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规划语文学科作业的时候,盲目增加作业数量,导致学生难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而片面提升语文作业难度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也广泛存在,这种情况最终将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丧失兴趣,无法实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和作业设计工作之中,相关教师需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作业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当前的教学内容对相关的语文作业进行合理规划,从而实现提升语文作业完成质量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当前学生的兴趣动态,按照学生的兴趣来进行作业的合理配置,避免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倦情绪。
(三)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之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而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学工作的参与各方共同努力。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从既往的工作之中可以了解到,当前我国部分教师,特别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仍然没有形成充分的认识,甚至认为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在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不充分的情况下,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出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的现象,极大地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种现象,相关教师不仅需要从自身既往的工作之中进行研究与总结,同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与方法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提高,并以此为基础来优化语文作业的形式和目标,最终提升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低段语文作业改革方法
(一)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优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相关教师需要按照这一方向寻求激发学生思维的路径,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相应目标的实现:
1.形成具有较强实践性特征的作业
在小学低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实践性较强的作业类型,如通过部分益智游戏、制作活动等来让学生完成作业,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对应的学习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作业之后,对整个游戏、作业过程进行复述,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可布置让学生参与家庭活动的课后作业,如在学习关于家庭生活的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帮助父母完成家务,并采取作文、日记的方式将这些小事记录下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2.强化语言表达作业内容的设计
语文的学习并非是单一的书面练习过程,相关的口语交际、看图说话等作业形式相较于传统的抄写类作业更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对此,相关作业设计可以采取采访式、调查式等形式展开,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之中解脱出来,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自身的想法。
3.增加合作类作业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类作业的占比较低,为了扭转这一现状,相关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合作类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教学分组,部分学生制作手抄报、写文字,部分学生画图,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增强作业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首先,当代的小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可以获取的信息在数量和层次上更为丰富,但部分教师和家长反对学生接触互联网,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遭到阻碍,不利于教学工作整体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为了增强小学语文作业趣味性,相关教师有必要对互联网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发挥出增强作业趣味性的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的阶段需要考虑语文学科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所采取的作业设计方法往往是让学生对课文,尤其是古诗词进行抄写,或者是要求学生完成全文背诵。这种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直观的感受,反而可能因为背诵困难而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取学习分组的方法实施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例如,在进行《古诗二首》一课的教学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通过采取教学分组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两个小组分别进行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写作背景资料的收集,从而尽可能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揣摩,最后让不同小组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音乐开展朗诵比赛。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以往抄写背诵古诗词的作业形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分工合作的能力,也更能够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美好的体验。
(三)增强学生在作业中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
在小学低段学生作业设计过程中,通常是以教师作为核心进行相应的作业布置,学生的意愿往往是不被考虑的。在当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之下,部分学校开始尝试采取转变作业设计的方法,但由于设计过程中缺乏综合性的考量,因此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在面对相关问题的时候,学校和教师有必要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教师可以在对应的课程教学结束之后,通过课堂的观察、倾听与总结,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方法进行大致的评估。其次,教师可以提出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法,如绘画、唱歌、朗诵等,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作业完成途径的选择。最后,在作业的评价阶段教师也不宜“一刀切”,而是采取全班互评、自评等方式完成作业的评价,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诉求得到满足。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为例,这一课学生需要学习的课文共有《夜宿山寺》《敕勒歌》两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按照正常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完成教学,让学生对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作业设计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基于对学生以往学习情况和兴趣点的分析,形成朗诵、表演和写作三种作业形式,让全班学生在这一框架之下选择自身喜爱的作业完成方式。其次,教师对朗诵、表演和写作三种方法在推进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如写作需围绕作者李白在写作诗歌时可能存在的心境,为何会有如此心境等内容展开,并按照自身的想象,对“寺”的情况和周边环境进行详细描绘。而表演则需要选择以作者的第一视角或是第三视角进行,充分展现作者的形象以及处境。在这些框架之下,学生的作业将有比较明确的方向,从而有利于学生完成作业,同时,这些方法也保证了学生在作业完成阶段的充分自主权,最大程度减少了教师对学生的干预,有利于增强作业完成的效果,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在该过程中的形成。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当前我国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只需要从课本和校园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并培养适合自身在社会中发展的关键能力。要实现这些目标,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从小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及适应社会的各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