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视域下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三大原则的应用和实践研究
——以E COLLEGE ENGLISH 英语教程第三单元为例

2023-12-15吴文娣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原则思政

吴文娣

引 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作为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立足前辈优秀研究的基础上,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纲领和核心,还需要将自己的研究和所学与平时的教学深入融合在一起。要融合,就要找到切入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将课程思政狭隘地局限在了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路径上,从而一味地挖掘甚至“生拉硬拽”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从Halliday(1990)的观点来看,语言不仅反映现实,而且还是构建现实这一理论基础的切入点,笔者认为,教师无论是课上课下抑或是线上所讲授给学生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

黄国文教授(2022)提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三个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原则、问题导向原则、语言文本原则。笔者立足于这三项基本原则,在以“产出导向法”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本文整合了从单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课后评价以及后续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希望能够运用到以后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去。

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原则

1.价值取向原则

价值取向(value-oriented)指一定的主体,如人,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应对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矛盾和关系时,所持有或表现出来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价值评估等。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价值引领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是必须坚持的。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必须要时刻牢记价值取向原则,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和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我们更应该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问题导向原则

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ed)指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思维过程和方法。人所生长的环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导向思维方法,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情景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问题导向原则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延展性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设计的。Halliday就从问题导向的视角得出结论:人类语言的研究有两个根本性问题,一个是内在,关于语言本身的问题;另一个是外在,也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问题。

3.语言为本原则

语言为本(language-based)旨在分析语言,语言使用是人类在生活中给予信息和索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作为一门专门教授语言的课程,大学英语必须秉持语言为本原则。从撰写教学大纲,到教师课堂引领和学生课堂输出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查语言的选择。教师需要逐字逐句地深挖,预设选择特定结构和词语可能会引发的学生反应和课堂效果。

案例分析和解释

单元内容的立足根本是英语课程思政的三项基本原则。主体部分Reading包含两篇课文。从价值取向原则看这两篇文章,Passage A 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分别描写了三种中国文化的代表作品,Passage B 对西方著名画作进行了另一视角的解读。让中国学生接触这样的话题,一是宣传中国文化和艺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之美;二是在文化和艺术层面提高学生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Passage B 回答了大家好奇的问题: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到底画了什么内容?答案就是千人千面,正如画作的作者Leonardo da Vinci 想要画出的是动态的表情。这恰恰就和我们课堂上想要给学生传递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同样一个问题,每个学生因为自己的经历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自然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回答。

问题导向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以及如何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主动思维模式。从问题导向原则的根本研究出发,教师在设定提问内容时必须考虑语言本身和社会属性问题。课堂中我们也设置了各种各样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紧密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从语言层面学习描绘中国文化之美,并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践行并弘扬中国文化之美。答案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相对应的回答刚好是第二篇文章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人的认知往往是思维模式的结果。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意义在于,外在环境之美是我们内在之美的体现。这进一步回应了价值取向原则: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都值得被发扬。

1.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思政务必有机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创新精神和成长教育,使大学英语课程力争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对高校培养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作为教材的根本教学目标,广泛而深刻地融入在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本次研究实践的第三单元主题由两篇文章和若干围绕两篇文章的音频、视频和书面题材组成。主要的教学目标从三个层面分别体现:一是知识层面: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学生基本能够使用新的词汇,在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翻译四个层面谈论、阅读和书写“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二是技能层面: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学生基本能够按照空间关系展开段落;三是道德或文化层面: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学生能够重视我国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从内心深处热爱中国文化,并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2.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内容和教学内容要做到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有序的调整重构,还需要适当补充课外材料,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学生,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第三单元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读(Reading)、语法(Grammar)、写作(Writing)和文化(Culture express)。Reading 部分作为讲授主题包含两篇文章。文章Cultural traditions in China 描述了三种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分别是玉、竹、龙,语言精练、用词优美。Passage B作为Passage A 的辅助阅读扩充教材,从西方美学的角度出发,点出中西方美学教育虽途径不同但目标都是引领学生发现文化和艺术之美。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通过lead-in 部分的学习和教师的“驱动”,从认知理解和判断的思维模式中,传递出了正直、向上、包容、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整体做到“基因式”的融合。

3.教学方法

具体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法有产出导向教学法和交际型课堂。

产出导向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在教学流程中,教师作为中介,课堂需要灵活涵盖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驱动”中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引领。在实际的教学步骤中则体现在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同时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从而调动学生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尝试完成交际活动。教师为学生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同时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交际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注重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交际教学法以口语交际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交际活动展示重难点,组织学生将听到的要点信息进行讨论和总结。在交际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激发,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4.教学实践

(1)驱动(Motivating)

本单元Lead-in 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旨在创造真实的情境,强化功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过程。包括Pronunciation and listening skills,News report,Conversation,Passage四部分。Conversation部分可作为第一个课堂活动:学生在做完Conversation 听力练习以后,将学生两两分组进行Roleplay 练习,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一段对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在听到别人发表观点后给予回应。Passage 作为第二个课堂活动:在做完Passage 听力练习以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Group work 练习,小组内就Chinese painting 这一话题进行口头训练,组内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对其他组内成员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自己关于Chinese painting的观点和语言。

Lead-in 阶段还包括了Overview 部分,课文导读引入单元主题,教师可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深度阅读和讨论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读前活动,包括思考题、图片、音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理解文章内容和后面的产出步骤做好铺垫。

(2)促成(Enabling)

本单元最终的产出任务是每位学生拍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的英文报道视频。因为工程量较大,在具体课堂实践中笔者又将其划分为三个子任务:①了解如何选择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事物;②将自己已知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语言翻译成英语;③学习使用描述中国文化的相关语句。将这些子任务对应到教材中去,子任务①②和③对应的是对文章Passage A语言内容的整体学习。文章中提到Confucius said that jade has 11 virtues,which include loyalty and sincerity.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jade,“玉”,is often used in names and sayings to reflect these qualities.这两句话在学生中的反响最为热烈,大家都在自己和家人身上找到了与“玉”相关的知识和品德。“竹”作为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To Chinese people, bamboo is a symbol of integrity,resolution, and modesty.学生看到bamboo这个单词,第一反应是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不畏逆境、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竹的品质。学生对于这些具体文化意象的理解可以引领并指导他们自己选择其他的能够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事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完成子任务③时教师的“脚手架”作用非常必要。要引领学生使用正确的词汇语法,就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研读和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具体英文能力,教师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词汇学习技巧和方法,通过对词汇和结构的专项练习、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学习重点难点词汇、词语搭配和重点难点句式的语法结构,同时分析题目、讲解课文内容框架和文章语言特色。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基础来判断是否完成所有的子任务还是选择性地完成合适自己的任务。文秋芳教授指出,促成与评价并不是依次而下的顺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开展双人或小组练习。最终的产出任务则需要教师作出具体的书面延时评价。

(3)评价(Assessing)

延时评价的产出结果有两类,分别是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除了上述的最终产出任务(迁移性产出任务)和其子任务,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复习性产出。例如单元课后题完形填空(Banked cloze)、翻译(Translation)以及语法(Grammar)。教师讲解重点单词的用法,并完成完形填空练习,从结构层面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在复习语篇的内容和重难点词汇的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并为学业考试做准备。翻译(Translation)包含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教师选取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翻译,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复盘。汉译英作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必须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选取合适的内容并加强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习得重要的语法规则,并通过专项练习巩固学生语法基础,使学生触类旁通、学用相成。

文化(Culture express)模块作为本书的特色,凸显了中国元素。精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当代先进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通过文本阅读和视频体验等形式,配合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本单元的文化模块是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Kong Rong leaving bigger pears to brothers)。作为中国经典故事的代表,是学生小时候的必读故事,“孔融让梨”能唤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教师很容易就能把学生引入本单元的讨论——文化自信,学生需要对照这个模块自行搜集、整理并写出一篇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符号,并符合语法规范要求的作文或者一篇口语演讲稿。而这篇文章就可以作为单元产出作业的主题模块,这将作为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评价的成果。视频提交以后,评价方式主要是课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主要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以及视频整体呈现给教师带来的感染力。

结 语

本文通过如何立足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三大原则,在产出导向教学法的框架下实施具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程,并在此过程中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做”以及“如何落实基本原则”等问题。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并且适当补充外部材料。在促成和延时评价环节,教师要发挥“脚手架”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外语课程思政元素的三个基础原则指引下具体而系统地指导引领学生,进一步提升和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原则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