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及“菜篮子”基地建设经验分析

2023-12-15王茂宇周天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9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太仓市菜篮子

王茂宇,周天美,黄 懿

(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太仓 215400)

0 引言

“菜篮子”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是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等文件强调要强化地方首责,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稳定和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强化蔬菜供给应急能力建设。江苏省太仓市以宜机化、标准化、绿色化为导向,坚持“稳定基地、保供增收、提质增效、经营创新、产业升级”目标,强化技术支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模式实现全面升级,蔬菜生产能力和保供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自2017年开始规划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至2020年底,在全市6镇10村建设完成了10个“菜篮子”工程蔬菜保供基地和3个“菜篮子”工程社会化服务基地。

本文以江苏省太仓市“菜篮子”工程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为基础,分享“菜篮子”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的措施做法,分析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下阶段重点工作等内容,尝试探索“菜篮子”基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定位。

1 蔬菜基地发展问题

1.1 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出,营农劳动力劣化,农民的营农意愿降低。而现有传统的经验种植,生产规模小、标准化与机械化程度低,蔬菜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下。目前,蔬菜仍以传统田间地头的销售方式为主,蔬菜产品管理粗放,产业配套服务不足,导致蔬菜产品与市场脱节,降低了蔬菜经营效益。“由谁种菜?如何种菜?怎样经营?”等系列问题日渐凸显。蔬菜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亟需提档升级。

此外,蔬菜种植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发展不足,菜农分散经营、随意种植、跟风种植问题突出,而由此生产形成的不确定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蔬菜,很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菜农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这种无序的分散生产模式,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市场供应链,也就无法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改进生产技术、机械化应用和经营管理的提高,各种蔬菜市场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降低成本和参与市场竞争,难以分享蔬菜链条延伸的利益,影响蔬菜生产基地的稳定。

1.2 气象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

近年来,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气象灾害增多,给蔬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气象资料显示,江苏地区出现暖冬、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暴雨洪涝屡破历史极值,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台风高温突发频率加大。而目前,蔬菜基地现有生产设施年久老化、田间地貌差、环境调控能力差、塑料大棚保温和抗风雪以及抗暴雨能力差,由于温室综合技术集成差、能耗成本高等因素,增产效果不显著,效益偏低。综合而言,蔬菜生产不稳定性明显突出,受到气象灾害风险的制约。

另外,随着蔬菜市场流通性的不断加强,蔬菜总量趋于饱和。一方面,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蔬菜结构性、暂时性过剩;另一方面,蔬菜季节、品种、地区性差价明显,供求矛盾仍十分突出,其结果是造成卖菜难,市场无序竞争,相互间压价,实际收益率下降。种植蔬菜品种之多,一方面,繁荣丰富了市场;另一方面,蔬菜种植缺乏合理的区划和品种选择,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看则造成了生产成本提高,市场风险加大。

1.3 基础设施不配套,财政金融支持不足

蔬菜产品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技术。长期以来,蔬菜以鲜销为主,重视生产,基本上忽视了采后处理、保鲜、加工等环节,保鲜贮藏配送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多数是粗放式采收、运输和包装,增大了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和成本。据统计,我国蔬菜在采收、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0%~30%,尽管近年来蔬菜储藏保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储藏技术不完备,不能保证产地蔬菜能及时入储,储藏能力仅为25%左右。尽管蔬菜产品生产总量较大,但物流损耗大、附加值低,应有的效益难以发挥,阻碍了蔬菜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由于蔬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农民无力承担,财政资金又难以全面覆盖,投入不足给生产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较窄,融资困难。一方面,农业贷款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银行对农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物。此外,蔬菜具有生产季节性强,品种多样、供应不均衡,需求经常和新鲜易腐等特点,易形成生产和供应上的结构性、季节性、花色品种的短缺或过剩。在蔬菜生产、产品上市、收购和销售旺季时,短期内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生产经营者调控能力弱。

2 太仓市“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

2.1 突出“规划引领”,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2.1.1 坚持规划先行。2018年,太仓市将“菜篮子”工程列入政府投资项目,编制了《太仓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太仓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及管理工作方案》,致力建成“基地有规模、产业有基础、产品有特色、供给有保障、经营有效益”的蔬菜保供基地。

2.1.2 落实统筹分工。市级层面成立太仓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立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建设任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将“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列入市政府对各镇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2.1.3 注重产业转型。“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项目涉及6镇10村,涵盖基础设施、机械装备、蔬菜科技、蔬菜产业化、质量品牌、服务能力6大重点建设工程,以提升蔬菜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实现保供增收、提质增效。

2.2 突出“机艺结合”,实现生产方式新转变

2.2.1 加快机械换人。积极开展基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引进应用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等先进设施装备,补齐设施农业机械化短板,建成“菜篮子”工程蔬菜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设施化蔬菜面积占比达75%,蔬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56%。

2.2.2 推广数字农业。以标准化连栋大棚、超宽体塑料大棚为依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技术应用,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合作,建立蔬菜流通信息网络平台,推动蔬菜产销衔接。

2.2.3 深化技术应用。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高标准菜地2253.33 hm2,建成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5个、绿叶菜生产核心基地7个,面积共166.67 hm2。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蔬菜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实现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零增长,主要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率和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

2.3 突出“产业融合”,链条延伸激发新潜能

2.3.1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布局,推行蔬菜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建立蔬菜全产业链。以镇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完善蔬菜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合作联盟,实现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市场、消费等环节有机结合、串点成链。

2.3.2 促进全产业链减损增效。优化加工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建设冷链设施6个,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流通环节损耗有效。

2.3.3 促进产销紧密对接。大力发展蔬菜农资服务、农事服务、产品加工、仓储配送等商业化与市场化服务,促进产销对接,产业贯通,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2.4 突出“绿色生态”,品牌发展催生新动能

2.4.1 完善追溯体系。建立蔬菜安全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以“三品一标”以及名优产品创建为重点,构建蔬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全市蔬菜基地产品实现全程质量安全追溯。

2.4.2 促进绿色循环。建设尾菜废弃物发酵罐处置中心,将主要农作物秸秆与禽畜粪便、蔬菜残体等进行快速无害化处理,通过科学配方和发酵工艺,将基质、菜田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实现“菜篮子”工程的绿色循环、高效集约、零排放目标。

2.4.3 注重品牌推广。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农村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申报“二品一标”农产品,太仓白蒜、新毛芋艿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强化“二品一标”农产品证后监管,规范质量控制措施和生产操作规程,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蔬菜产业发展对策探索

通过“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太仓市在蔬菜基地提档升级、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到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下一步,蔬菜产业将重点围绕农业供给侧深化改革,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运用工业化和市场化思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打造“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3.1 大力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升级

探索“露地蔬菜规模化生产+设施蔬菜高效发展”路径。一方面,针对露地蔬菜,要加快高标准菜地宜机化改造,针对不同蔬菜生产操作因地制宜制定地方规范,构建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交流对接,引导企业根据作业规范进行机具适配,解决蔬菜生产“无机可用”困境。通过破除露地蔬菜标准化制定、机械化生产桎梏,形成规模化生产效应,建设一批高标准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针对设施蔬菜,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新一代先进实用配套技术,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单位面积内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探索智能温室内绿叶菜工厂化生产路线,实现设施农业全链条开发,推动设施农业产业集约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3.2 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进一步优化全市蔬菜品种布局,筹备种子种苗社会化服务基地建设,提高种苗繁育与农机化操作对接能力。大力发展采后冷链加工,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尤其是蔬菜精深加工平台的扶持力度,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加工企业与蔬菜基地结成经济共同体,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临沪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上海、苏州等主要长三角城市果蔬批发市场的对接。帮助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完善“互联网+”、订单配送等多种线上线下销售形式,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商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产品销售环节,让蔬菜供需对接更加紧密。

3.3 加快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力

主动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加大专家团队对接力度,建设培养知农爱农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培养一批懂技术生产、懂机械操作、懂基地运营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探索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运作模式,集中推广绿色蔬菜产业高效发展,建立健全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太仓市菜篮子
供应足 需求旺 老百姓“菜篮子”拎得很舒心
太仓市摸清底数管风险 带着问题去执法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首都“菜篮子”装满“科技果”
大爱有光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夏天的菜篮子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