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2-14黄影秋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实训

黄影秋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数字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开发线上办公模式,由此产生大量数字化就业需求。会计岗位因其特殊性与重要性,对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当下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复合化,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会计人才具备数字化、信息化思维,能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摆脱落后的实物记账模式,引入数字化理念、技术全面革新企业会计工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背景下数字化就业形势、就业需求的转变,认识到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基于新环境、新就业需求积极探索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以此为企业培养出同时具备会计专业技能与数字化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

数字化背景下,各行各业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其中包括会计岗位。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数据报告,2023 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1.5%,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高达93.6%。会计专业就业率出现的大幅下滑正是数字化就业需求下一种新的变革趋势,企业不再需要仅具备单一技能的会计岗位人才,而是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需要同时具备财务会计、信息化、大数据、业财融合等各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1]。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呈现出适应性、整合性两种全新趋势,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一)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调整

高职院校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分别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会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调整。

1.教学要求

新就业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需要适应并满足数字化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培养中也提出复合化、多元化教学要求,表示对于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科专业,更需要与时俱进,去学习、了解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岗位新的制度、要求与职责[2]。

2.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基于全新的教学要求,对课程结构、课程设计等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早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选修课会设置成本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都是在财务会计应用领域开发设计的同领域选修课程。但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开始设置信息化、大数据、数智学习等课程为选修课,让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够以选修的形式多了解数字化相关的知识、技能,为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做好教学铺垫。

3.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才的教学培养模式仍然是以第一专业为主,以理论为主。课程结构编排上仍是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纳业务等为主课,虽然明确数字化教学要求,但数字化相关的课程都以选修课为主,而选修教学多为理论授课。选修课教师受限于课时、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匆匆向学生灌输、传授理论知识,讲解观点要义,是一种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4.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虽然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明确了数字化教学要求,但教学方法并没有转变。高职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知识讲解,课下练习巩固,课后总结反思。这样的教学方法适用于财务、会计等常规学科,但对于求新、求变的数字化类课程不一定适用,整体契合度不高。

(二)数字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整合性调整

高职院校基于数字化要求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不仅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去调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科学配置,最大化发挥教学资源、师资资源的作用。

1.资源整合与配置

财务会计虽然是具体的岗位,但实际工作中涉及业务多且杂,因此高职院校前期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内容也相对广泛。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还需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中丰富信息化、大数据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基于全局视角更好地服务于学生[3]。

高职院校目前在资源整合工作中采用的统筹协调,从校内校外、课上与课下两个方面去整理会计学科、数字信息化学科涉及到的各类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整合,以发挥教育教学资源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最大效能。

2.师资队伍建设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专业的重要性,并申报数字化相关的学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数字化领域的大学生人才。由此,高职院校基于未来日趋强烈的数字化就业需求开始组建师资队伍,招聘数字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随着数字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完成,在会计专业大学生的选修教学方面也就配备有相对完善的师资资源,为会计专业大学生提供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教学指导意见。

3.证书培养体系

作为未来会计岗位的从业者,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就业前需要考取会计相关的执业证书与等级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但未来考虑到强烈的数字化就业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教学期间,也会引导、要求大学生考取数字信息领域的专业证书,比如TOGAF、DAMA 等证书。这样同时考取会计专业与数字信息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才能成为未来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4]。

4.机制资源(校企合作)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确立了会计专业与数字信息专业一体化培养的教学理念,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开发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机制资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是以传统财会单位、财务管理类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通过校企合作在大三期间为会计专业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而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能够与数字信息领域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一方面的机制资源相对缺乏。

二、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积极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优化,并从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证书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提供了相应保障,但结合数字化时代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整体较少,并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及不足。

(一)会计人才的数字化教学转变难以满足实际就业所需

高职院校适应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用人需求,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但整改力度有限,并不能真正满足新时代企业对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1.教学要求形式主义

目前高职院校提出的会计人才培养教学要求更像是一种口号,虽然强调了当前形势下数字化、信息化技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培养教学中帮助学生去认知、了解数字化之于传统会计工作的变革影响,以及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去适应这种变化,更好地胜任未来会计工作。但高职院校并没有设定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当前提出的教学要求并没有真正纳入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制度性、规范性。这样在教师的授课以及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等环节就难以保障数字化教学理念、教学要求的有效落实。

2.教学内容主次失衡

高职院校虽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加入了数字信息类课程,但课程结构编排中明显区分主次,会计人才培养教学的主体课程仍然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类课程,而互联网信息、大数据、数智学习等课程都设置为选修课。选修课的课时少,且结课形式简单、不规范,以这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数字化相关知识、技能,一方面受限于课时学生能够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技能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选修课缺乏足够重视,通常会应付完成结课作业以获取学分,并不能通过选修课学习真正掌握数字化知识、技能。由此可知,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主次失衡,会计专业大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形式掌握数字化知识与技能。

3.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数字化对于会计岗位工作的影响体现在实务问题处理上,未来大学生走入工作岗位,需要能够运用大数据处理复杂的财务账目,需要以电子记账、数据库存储替代传统的纸质记账、账本管理,但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却以理论教学为主,特别是引入数字化教学内容后,较少为学生提供、设置相关实训类课程。这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大学生即便通过选修课了解到数字化、信息化之于会计岗位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掌握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能手段,但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的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无法将学习掌握的知识转化应用于工作岗位,无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4.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具有时代变革意义的技术,其不仅对社会经济、企业创新发展有影响,对于高职教育也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虽然明确了教学要求、优化了教学内容,但教学方法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引入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来丰富教学形式,革新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学生对于数字信息类课程的理解、应用。

(二)会计人才培养配套资源条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所需

高职院校基于革新调整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整合、配备了教学、师资、证书培养等各方面资源,但远不能满足会计专业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实际需求,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1.资源整合内容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会面临更加新颖、复杂的会计类工作,比如远程办公、线上账务统计、财务数据库管理等,这不仅要求会计从业者具备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技能,同时在工作中也会更加注重效率、效能。但从高职院校资源整合工作现状来看,多数学校都是从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去整合教学资源,并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资源整合中存在局限性,局限于校内外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互联网线上空间更加广泛、多元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会计专业教师去选择、配置教学资源,资源利用、传播效率低下,应引入数字化手段从线上配置教学资源,显著提高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

2.师资队伍建设出现误区

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误区,学校配置的师资队伍应是为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服务,主要应教导学生如何在会计工作中科学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数据库管理等技术解决会计实务问题,而不是脱离会计岗位去单方面向学生传授数字化知识、技能。所以高职院校不需要单独组建数字化专业的优秀师资队伍,这样不仅投入成本大,数字化专业的教师也不一定能够胜任复合型、实务类会计人才培养所需。高职院校应将目标定位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帮助高职会计教师深入了解数字化知识,掌握数字化技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应用形式、应用内容、应用方法。通过组建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满足数字化就业需求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发展所需。

3.证书培养体系不科学

高职院校目前为会计专业学生构建的证书培养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虽然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会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具备未来岗位工作所需的数字化知识、技能,但数字化只是辅助会计实务工作的手段,学生不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也不需要考取专业度较高的证书。高职院校如果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为学生设置较高的数字化专业考证难度,学生就会面临过大的学习、就业压力,反而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材。

4.缺乏数字信息领域的校企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机制资源保障方面,虽然有着长期合作的企业单位,但这些企业少有从事数字信息、数字科技等业务,即便能够为会计专业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学生在实习期间也不太能够接触到数字信息高度相关的会计类工作,对于实习大学生更好地熟悉、理解数字化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应用起不到有效帮助。由此可知,高职院校缺乏数字信息领域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一方面的机制资源的不完善会阻碍数字化就业需求下会计人才的培养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就业需求导向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数字化背景下,社会、企业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趋于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5]。而高职院校迎合数字化就业需求,虽然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度调整,但一方面对于会计人才的数字化教学转变难以满足实际就业所需;另一方面为会计人才培养配套的资源条件也难以满足实际教学所需,存在一定问题及不足。由此,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自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以数字化就业需求为导向,分别从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1.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数字化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不应只提出简单的教学要求,而应具体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入数字化教育理念,全面升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社会、企业培养出专业化、数字化的复合型会计人才[6]。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打造数字化教育理念的优化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数字化教育理念的优化路径

如图2所示,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呈现三个特点,分别是单一化、专业化、职业化,培养内容聚焦会计专业,围绕企业会计实务,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型人才。但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需要迎合新形势下企业会计岗位的数字化用人需求,打造数字化教育理念。数字化主张突破学科、专业的局限性,利用互联网、信息化逐步消除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并在立足会计岗位专业性工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高效、快捷的数字化办公手段,以及跨学科的多元化业务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应由单一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变为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以此培养岗位胜任力、综合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2.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重新定义并设计教学内容,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关注两方面要素:一是课程设置不区分主次,将数字专业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均衡分配课程比例;二是课程教学加强实践,增加实训类课程,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如表1所示为高职院校重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列表:

表1 高职院校数字化背景下重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的课程体系涉及三部分内容:一是学科基础课,包含理论课与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既包含基础会计、税务统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又包含大数据分析专业课程;实训课对应为会计实训、纳税实训、统计实训、财务报表编制、数据思维与数据技术应用;二是专业教育课,同样包含理论与实训课两部分内容。理论课分别为数字化领域的智能会计、财会大数据建模分析、会计电算化与数据库管理;对应的实训课分别为智能财会实训、Python 会计数据分析与应用、远程记账、信息录入、财务数据库管理实训;三是其他实训类课程,包括会计岗位处理数字化、信息化业务的综合实训、会计岗位处理国际化、多元化业务的跨专业实训、数字化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训训练三部分内容。高职院校重构的课程体系,会计专业课程与数字化专业课程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更符合新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数字化用人需求。

3.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高职院校打造数字化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丰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教学资源,不能局限于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线下渠道,应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从线上渠道去开发财务会计、数字信息应用等领域的教学资源,并加强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会计人才培养之间的协同作用,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的效率。

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相互协作、相互作用的机制图如下所示:

如图3所示,高职院校首先可以通过线上开发会计专业、数字信息专业的APP,方便大学生随时登录APP查阅财务会计、数字化相关的知识信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可以多开发、提供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会计实务的案例,理论联系实践;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开发线上教学的讨论平台,允许学生在平台意见分享、讨论交流,更好地促进知识融通,促进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理解与技能应用。

图3 高职院校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4.优化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引入数字化创新技术

高职院校基于未来日趋强烈的数字化就业需求,积极打造数字教育理念,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而在教学方法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数字化技术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数字化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在贯通融合会计专业知识与数字化理念、技术的目标下,应通过大数据调研精准捕捉新时代企业对于会计岗位多方面职业诉求,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数字化教学中,会计专业教师不再借助于板书进行教学,而是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去运用数字思维、信息化技术解决会计实务问题,比如运用电子扫描快速录入会计账目,并将财务数据按照不同年份、不同科目进行数据模块的分类、打包与管理。通过这种现代化、数字化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应对大数据、信息化对传统会计业务带来的变化,成为后疫情时代企业所需的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

5.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经验

高职院校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资源,不是要招聘、组建数字化专业领域的师资队伍,关键是要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进行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能的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数字化教学经验。

高职院校应挖掘机制资源,拓宽校企合作的范畴,不再局限于制造业、零售业、电子技术等传统行业,应多发展数字科技、数字信息等新兴领域的企业,与这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习数字科技类企业更加高效、先进的会计记账、财务管理模式。这样基于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去合作的数字企业进行实习与学习,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会计实务的各类问题及处理方法,与自身教学理论贯通结合;另一方面学习数字化企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开展的会计工作,为日后教学提供实践素材。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师资队伍培养,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经验,能够更加显著的提升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成效。

6.构建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人才岗位胜任力

高职院校数字化背景下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配套构建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从理论课、实训课、证书培养三个方面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教学评估,考量会计专业学生是否成为能够胜任数字化背景下的会计工作岗位,是否成为了数字化、多元化的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构建的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如表2所示,高职院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评估:一是评估学生会计专业、数字化专业,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三方面的理论课程成绩;二是评估学生会计实务、数字化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以及会计岗位中处理数字化业务三方面的实训课成绩;三是从证书培养方面对学生设定考核指标,不要求学生考取数字化专业的高级证书,而是考取会计业务与数字化业务相结合的初级证书,除了会计专业登记证书外,需要考取财务数字化应用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证书、数字化管理会计证书、业财融合应用证书等。通过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考核与评估的大学生,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表2 高职院校构建的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