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机理、现实障碍与因应策略*

2023-12-14

图书馆 2023年11期
关键词:书屋助力全民

王 晴

(1.淮阴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2.淮阴工学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 江苏淮安 223003)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文化力量在推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内生价值愈发凸显,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战略助推作用。尽管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全民阅读作为促进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尚存在发展短板。根据2022 年4 月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1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均比上一年度略有提高,分别达到68.5%、50.0%,说明城乡差距明显,提升农村居民阅读率仍是推进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乡村阅读的提质增效是全民阅读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

自2014 年开始,“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已被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全民阅读“进村入户”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构成。2018 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乡村文化发展作出了部署,从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到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文化惠民力度、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不体现着“文化兴则乡村兴”的战略理念。同期内,中央层面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政策(见表1)。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要“倡导全民阅读”并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2019—2022年连续四年举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全国性系列活动已成为持续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2022 年4 月,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进论坛召开,充分体现了“送文化”和“种文化”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国家战略层面存在着有机关联[2]:全民阅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活动载体的动力支撑,让乡村文化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为乡村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表1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政策

1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机理

1.1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

1.1.1 全民阅读是乡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表明:乡村是文化的根源之一。优秀文化是乡村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决定乡村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全民阅读推广在广大乡村地区的长期探索与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助力良多。一方面,以阅读涵养乡村文化。乡风文明,从阅读开始。乡村形成阅读风尚、追求更高的文化品质与格调,能够通过阅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基因。在推广乡村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培育先进的阅读文化理念,让“乡村崇尚阅读、阅读改变乡村”“乡村因热爱读书而焕发新机”“实现乡村居民文化权利”等理念熔铸出新时代乡村群众振兴家园的精神与意志。另一方面,“以人为本”保障农民文化权利。文化权利与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是实现文化权利的最基本方式。持续推进以阅读为基础的农民文化权利,需要加强公共阅读设施建设,为农民享有、参与并创造文化成果提供机会,更好地满足乡村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1.1.2 全民阅读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

全民阅读绝不仅是某个领域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推进全民阅读进村入户更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首先,阅读传统是中华文明的传续基因。从古代圣人到当今贤达,无不提倡读书治学,不胜枚举的贤哲名言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学习传统。回顾百余年前,这些阅读基因无不根植于广大的乡村社会,而遗憾的是,阅读传统正在当今乡村弱化甚至消解。因此,继承并发扬阅读传统是振兴乡村文化的首要之举。其次,阅读是乡村文明传续的基本方式。文明往往以文字记载,但若无人阅读,文明岂不凋零?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就是要使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将阅读的能力和经验转化为思维、交际、力量,提高个体素质。最后,阅读能够为乡村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价值理念的支撑。具体来说,阅读为乡村文化创新提供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和路径,阅读为乡村文化创新提供全链条服务,乡村全民阅读的风气和氛围,为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软环境[3]。

1.1.3 全民阅读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性力量

文化不仅是一种软力量,更是一种根本性力量。文化素养能够改善乡村经营理念、促进发展方式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振兴可提高农村居民“应变、求变”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如定制化生产、智慧化作业、场景化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乡村思想观念的转变,全民阅读可以说是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高效且低成本的手段,让农村居民快速地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接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意义[4]7,特别是一些新型阅读方式,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和思考。一项基于中部某省130 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同全民阅读(服务)与乡村振兴存在较高关联度:全民阅读服务是数字乡村战略下信息惠民服务实践方式之一,全民阅读能够促进乡村(网络)文化发展与繁荣,全民阅读服务是乡村治理的具体表现,也能够间接地带动乡村经济和农业发展[5]。

1.2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分析

1.2.1 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发展理念相契合

与脱贫攻坚时期采用的“外源式”发展模式不同的是,乡村振兴采用“内源式”理念引领发展,注重激发农村居民的内生动力,强调乡村振兴进程中个体素质与能力的综合性提升[6]。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铸魂工程”。农村居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着振兴成效。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要义就是“扶志”“增智”,这样的“双兴”目标可以通过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7]。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发展理念是相契合的,重视提升“志·智”效能的全民阅读实践是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抓手。一方面,通过加强理念信念的力量赋能,提振精气神、增强“奋斗致富”的信心和意志,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文化心态。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学习的力量赋能,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得振兴乡村的文化基础更加稳固。

1.2.2 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发展目标相一致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通过建立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文化涵养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与脱贫攻坚时期聚焦政策保障、短期见效不同,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文化传播、文化涵养和文化传承,构建新时代乡风文明“铸魂”的连续有机体。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引领性的复兴措施,始终贯穿于乡村文化振兴实施过程,发挥着长效作用。除了通过提高乡村居民阅读应用能力,帮助劳动者短期内掌握知识技能、实践素养外,更着眼于长远目标,通过长期的阅读文化氛围营造,增强乡村居民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意志力。这与乡村文化振兴长效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因为纵深发展的全民阅读实践能够持续作用于农村居民阅读素养提升、农村文化价值塑造,成为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引擎。

1.2.3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框架关系逻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全民阅读进村入户,必须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阅读服务。全民阅读的惯习养成、氛围营造,公共阅读设施(包括农家书屋、公共图书馆等)义不容辞、重任在肩[8]。公共阅读服务机构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不断创新公共阅读服务方式方法,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吸引力和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明支撑。

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定位:文化传递、文化引领和文化阵地,在政策赋权的驱动下发挥着阅读资源“供给—管理—使用”的可持续机制作用。农家书屋通过政策读物强化思政建设,推动全民阅读进村入户,提高基层群众科技文化素养、形塑乡规民约、培育优良家风,已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精神阵地和社会教育的普惠场所(第二课堂)[9]。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中,倡导公益、公平等服务理念的公共图书馆无疑是最合适的平台之一。公共图书馆理应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粮仓,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阅读载体为农村居民提供知识引导。公共图书馆还应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媒介,搭建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播载体和精神摇篮的支撑基础[10],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和阅读推广工作,使文化惠民政策和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优秀文化成果普惠共享。

阅读可以“扶志·增智”,源自阅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源自阅读与人的能动性和实践性的密切关系。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进程中,全民阅读通过文明传续、乡风塑造来提升新时代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保障他们公平地享受普惠性文化成果的权利,帮助他们通过阅读进一步坚定投身于乡村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大潮的信心。全民阅读不仅可以从内源上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也能够从外源上构建乡村阅读与文化振兴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将全民阅读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厘清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及运行机理,能够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路,也是有效发挥全民阅读赋能作用的前提,具体的作用机制见图1。

图1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机制

2 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障碍

2.1 农村居民阅读知识贫困,阅读文化欠发达

之所以要重视农村居民的阅读知识问题,主要是因为阅读知识是影响阅读服务利用效能的基础性因素(即内因问题)。阅读知识涉及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以及怎样阅读等核心要义,具体体现在阅读的意识、认知、理念、意愿等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一项深入黑、吉、辽、蒙71 个村庄的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基础阅读知识贫困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阅读认知浅陋与意识淡薄、阅读观念扭曲与意愿低、阅读情感转变与行动不足、阅读理念错位与意愿薄弱[11]。可见,阅读知识等素养不足,是农村居民阅读不积极的重要原因,也是乡村阅读服务研究不可忽视的切入视角。从文化视域来说,造成农村居民阅读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有两点:一是根植于农村传统生存环境中的文化模式,这种封闭式、经验性的生存文化模式决定了农村居民的阅读认知、态度以及行为表现等;二是农村阅读服务缺乏针对性的阅读素养提升策略。

长期积淀形成的生存文化模式缺少阅读文化价值的支撑作用,容易带来农村阅读文化困惑,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阅读的观念文化浮浅甚至迷茫,阅读的物态文化(对阅读设施、环境、资料等的建设、管理和利用)认识模糊,阅读行为文化(活动、方式、习惯等)狭隘,阅读制度文化失范[12]。导致农村阅读文化困惑的因素除了贫困文化的深刻桎梏外,农村阅读文化建设薄弱问题也不容忽视。农村阅读服务主体容易固化城市公共阅读服务理念与模式,而对乡村“场域”中的阅读知识贫困、阅读文化困惑等实际问题存在认知偏差。城乡阅读生态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决定人们阅读动机、态度、需求等的要素上,这种差距的形成除了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还与阅读知识与文化境界等因素不无关系,而提升文化精神境界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之一。应当看到,阅读(知识)素养和阅读文化的贫弱已成为乡村阅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也是制约乡村(阅读)文化振兴的现实因素。

2.2 农家书屋持续发展乏力,图书馆服务不畅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之一,农家书屋自2005年试点以来已走过18 个年头,就现阶段而言,其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其中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家书屋普遍存在“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农家书屋提供的图书借阅等服务未能有效对接当地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而这些需求又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色有关。部分乡村的农家书屋存在图书资源配置不合理、图书使用率较低、村民借阅参与度较低等问题。二是农家书屋的可持续运营保障不足,用于服务创新、功能延伸等转型升级的经费投入吃紧。现实中的农家书屋财政补助有限、社会力量参与有限,在兼顾公益的前提下实现多方共赢是个难题,加之人力、场地、维护等成本不断上升,影响了农家书屋助力文化振兴的发展使命[13]。三是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在有关政策缺位、财政支持乏力、管理者技能跟不上等背景下,虽然农家书屋的数字化转型是一种趋势,但全面推广开来压力不小。

推进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图书馆的新时代使命,但在实际运行中,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仍面临现实困境,主要问题有:一是服务形式传统且单一,多数基层图书馆的功能仅限于借阅服务,而农村留守群体(特别是老人、儿童)的阅读需求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和满足,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基层政府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文化建设。二是服务效能不足已成为基层图书馆普遍面临的现实窘境,部分偏远或欠发达地区虽有馆舍而无读者,未能真正发挥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服务机构的助力效能。三是运营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基层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当然这可能受限于基层阅读服务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等原因[14]。四是与农家书屋面临同样的发展桎梏,即缺乏可持续输入的优质资源。

2.3 公共阅读服务生态欠佳,数智化水平不高

乡村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系统性和生态性的鲜明特点,生态性主要体现为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全民阅读实践是一个连续有机体。从生态观来看,当前我国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公共阅读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村民有效阅读难以实现,阅读实效有待增强[15]。农村居民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都不够高,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亟须转型升级、打破当前面临的困局[4]10。其次,公共阅读服务的普惠性有待改善,通过惠民文化工程推进的公共阅读服务的全民可达性不高,少数乡村的实践“亮点”在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而对于大多数的行政村来说,很难争取到“自上而下”的专项建设机会。最后,公共阅读服务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度有待加强,这里主要是指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是乡村全民阅读服务的年龄起点,也是实现全民“悦读”的希望所在,与之相联系的是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有的是跨代的老年人,有的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一方(另一方长期外出务工)。对于留守群体的阅读关怀尚且不够聚焦、不够全面,通过阅读学习阻断精神(文化)贫困的代际循环,任重道远。

数智化带来的数字鸿沟缩小、国民阅读率提升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数智化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阅读便利化方面(例如手机阅读),而借助数智科技来提高信息分析、知识性阅读和学习能力,其成效仍显不足。在阅读服务的数智化建设方面,现有的发展模式、运营思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智化建设缺乏联通机制,由于资源禀赋、重视程度的不同,不同乡村的数智阅读服务规划部署和进展差异较大;数字内容的供给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或缺乏兼容共享性,或更新不及时,或偏离多样化的客观需求。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人员配备及统一部署等,乡村公共阅读服务生态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比较缓慢。

3 高效实现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因应策略

3.1 强化思想引领,共筑多元阅读文化价值体系

基层群众是乡村阅读的主体,更是文化振兴的力量之本。但是受限于传统文化的根植性、生产生活惯习等,乡村阅读尚未形成浓郁氛围,不利于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不能缺席”的下沉战略推进,阻碍了乡村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改善乡村阅读文化环境,是国家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进村入户、助力乡村文化现代化发展的题中之义。破解意识问题当从思想层面抓起,做好乡村阅读的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造势、动员功能,突出全民阅读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考核的重要性,将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纳入乡情培育范畴。通过价值引导机制强化阅读意识,评选乡村阅读的优秀代表(村组/家庭/个人),或开展主题阅读比赛,引领乡村阅读新风尚,让农村居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中获得激励,通过全民阅读助推乡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在政策传递方面,为保障政策向下解释和传达的及时性,要加强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渠道建设,积极营造书香乡村文化氛围,加大对全民阅读必要性、重要性与价值性的宣传推广力度。一方面,借助“O2O”(线上到线下)跨渠道或融媒体途径宣传。例如,制作全民阅读进村入户的小视频、公益短片,或将政策文件以图文并茂的数字化方式在村组群里分享,或在主题节日开展阅读价值理念传递活动,以新时代阅读价值观刷新村舍墙体、电线杆等粗俗广告占位。另一方面,营造乡村阅读新环境及其配套设施(包括相关政策),提升基层群众对阅读服务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可将乡村日常生活与阅读场景进行创新融合,吸纳“新农人”、新乡贤等参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拉近与群众的阅读心理距离,建立阅读服务信任。根据乡村分众分类群体的阅读认知水平,以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实效、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尚阅读文化,共同培育乡村多元阅读文化认同氛围。

3.2 推进资源整合,提升阅读服务协同治理能力

从服务宗旨、功能定位等角度考虑,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与农家书屋具有内在的连通性,为方便民众阅读同时避免阅读资源的重复建设,两者的融合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政策的规范指引下,两者通过技术互联、功能互通、管理互动等途径,可以形成基层全民阅读服务的融生力量。例如,2015 年1 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2019 年2 月中宣部等十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基层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的共建共享,实现互联互通[16]。推进图书馆与农家书屋融合发展,有助于整合并高效利用阅读资源,更好地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激发农村居民参与阅读、乐于阅读的意愿,为基层群众通过文化致富提供内生动力。

在资源集成方面,可将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的电子资源以及数字阅读平台集成到统一框架内,实现“集中化建库、分布式服务”的运营思路,发布联合目录,统一检索入口,避免资源重复供给。在管理机制上,提供乡村阅读服务的各类机构应当在各自系统内实现管理职能的上下协同,从而更便捷地将阅读资源下沉到农村需求终端。同时,还应建立跨组织的运营协调机制,在各方之间达成利益均衡。保障人、财、物等资源投入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在经费来源方面,可以组建联合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阅读服务共同体,加强专业人才、志愿者以及其他“柔性引进”人员的组织培养。在融合发展与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上,突出阅读主体的需求导向作用,吸纳农村读者开展主题学社、研讨班、阅读竞赛等活动,提升阅读服务协同治理实践中的农民主体性,增强其阅读自组织能力建设,这既是对村民自治原则的理性回归,也是对乡村阅读服务公益性、全民性和引领性的深刻实践。

3.3 拥抱数智技术,增进全民阅读文化实践效能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数智技术的应用普及,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的全民阅读实践拥抱数智技术,促进服务方式、渠道等全方位的变革与效能提升已是必然。数智技术深度融入全民阅读实践,能够实现乡村阅读资源的数字化扩容,提升全民阅读内容供给和基层推广的可达性;通过媒介的跨平台合作,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普及率和覆盖面;通过内容的智能化调节,推动全民阅读的服务适配性与文化普惠性[17]。利用数智技术,场景化阅读的沉浸式体验,能够激发乡村群众参与阅读实践的能动性,推动阅读产业化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让阅读成为集视听、娱乐、教育等要素于一体的全新交互式群众性文化活动。

数智赋能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难点与重点是推进平台建设及数字化应用,战略目标是以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服务全民阅读,缩小阅读鸿沟,同时也要加强网络(阅读生态)内容的综合治理。首先,数智“新基建”是推进数智技术在全民阅读领域应用的着力点,需要建设全覆盖、有效可达(如“15 分钟”乡村阅读圈)的信息无障碍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体系,注重数字乡村阅读服务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其次,不断完善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等传统公共阅读设施的一体化数字化改造、转型与升级,包括数智终端配置、主题阅读App 研发及应用、管理架构互联互通、开放式的智慧阅读互动等,凸显数字服务的社交化、移动化和本地化实践取向,提升阅读服务效能。再次,积极推广数字阅读的全民行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阅读内容供给渠道,同时加强数字阅读素养教育,保障农村居民个性化阅读需求。最后,借助数智技术强化乡村文化治理,建立健全数字阅读推广效能的评估体系或技术标准,为做好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4 细化业务规程,培育新型公共阅读服务业态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行方案。未来要深化乡村全民阅读实践,细分阅读服务是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18]。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细分阅读服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着力解决新时代乡村阅读推广、精准阅读指导与咨询等实际问题,把阅读的助力赋能实践放在全民参与的全流程视角下考察。探究如何使特殊群体(如留守老人与儿童、残障人士)更便捷、有效地触及公共阅读服务,在细分阅读资源、阅读方式、阅读空间、阅读人群、服务环节等方面增进公共阅读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推动者,图书馆、农家书屋以及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如民宿+阅读、书店+阅读)要将细分理念嵌入阅读服务全过程,着力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的规范性、专业化和个性化水平。

积极探索并构建乡村公共阅读新模式新业态,既是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亦是推进细分阅读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的应然举措。一方面,培育“阅读+”新型服务业态,应分析乡村读者群、区位、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性,将新型业态的建设理念嵌入当地乡村文化发展取向。为体现乡村文化的原生态特质,培育新型阅读业态需要注重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例如,积极打造“阅读+”主题培训、研学、读书会、红色教育、非遗传艺等多种阅读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打通阅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渠道,构建互动、互惠、价值共创的城乡公共阅读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依托乡村的空间资源优势,科学论证,合理开发“阅读小镇”“阅读民宿”“书店+”等新型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用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反哺乡村,逐步培育形成与书香社会、文化强村等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19]。可以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历史文脉、人文特色等情况,建设“一村一品”文化地标,旨在建构阅读社交场景、文化体验场景并营造乡村精神场域。

4 结语

阅读是获取知识、启智培德、涵养浩气的重要途径。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具有“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以文强智”的社会功能,倡导阅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进程中,特别需要文化涵养的精神联动作用,树立新时代阅读价值观、构建乡村精神文明新秩序。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支持下,全民阅读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载体支撑,已成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源泉、基础工程和根本力量。但就目前来看,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任务繁巨,仍面临诸多现实障碍,主要集中于阅读主体、服务机构和服务生态等方面,需要在思想、资源、技术和规程等领域进一步优化策略。

(来稿时间:2023 年3 月)

猜你喜欢

书屋助力全民
助力成功七件事
全民·爱·阅读
篽箖·上野书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梦幻书屋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