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食物残留和肠道软组织的肉食性恐龙
——王氏达斡尔龙
2023-12-14王旭日
王旭日
恐龙的食性包括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植食性恐龙一般体型较大,脑袋较小,牙齿多呈勺状、棒状或片状。我们熟悉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如梁龙类、腕龙类和巨龙类等都是植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的体型差异较大,小到几十厘米,大到十几米,牙齿多呈锋利的匕首状、边缘多发育小锯齿。肉食性恐龙除了凶猛的暴龙类,还有许多乖巧的小型兽脚类,如驰龙类和伤齿龙类。杂食性恐龙多具有像鸟类一样的喙部,有的仍保留牙齿,有的完全没有牙齿,如镰刀龙类和窃蛋龙类。
古生物学家如何判断恐龙吃什么呢?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远古时期恐龙的取食方式,研究者多是根据恐龙化石的骨骼形态,如体型大小、爪骨形态和牙齿结构等间接推测,偶尔可以通过食物残留和粪便化石直接判断。根据发现的化石材料,古生物学家已经证实恐龙除了捕食其他种的恐龙,还可以捕食水里的鱼类、陆地的哺乳动物和蜥蜴,以及会飞的鸟类。
王氏达斡尔龙模式标本及复原图
近期,笔者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和意大利的学者研究命名了一种新的恐龙——王氏达斡尔龙。王氏达斡尔龙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鸽子山化石点,生活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它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与辽西地区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两种体型较大、前肢较短的驰龙类(振元龙和天宇盗龙)非常相似。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小组发现王氏达斡尔龙的腹部保存了许多杂乱散布的细小骨骼,由于保存不完整,无法准确鉴定具体属种,仅能确定其与该化石点发现的无尾两栖类(青蛙)非常相似,但无疑是达斡尔龙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残留。
此外,王氏达斡尔龙第9节到第12节背椎下部的腹腔位置还保留了一团软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软组织是由直径1-3微米的微晶密集排列组成,表明其形成于由腐烂细菌活动导致的自生矿化过程。根据软组织保存位置并与其他保存消化道软组织的恐龙化石标本对比分析,研究小组确定其属于达斡尔龙胃肠道后部的肠道。
王氏达斡尔龙是大兴安岭地区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进一步丰富了莫旗热河生物群组合面貌,并为驰龙类的形态特征差异和生态位分异研究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其腹部保存的两栖类骨骼食物残留,首次证明恐龙可以取食两栖类,进一步扩展了恐龙的取食范围;特异保存的肠道软组织化石,是在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中首次发现,为非鸟类恐龙消化方式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