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知识壁垒:中共建党前后对工农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

2023-12-14商建辉朱家琪

新闻爱好者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

商建辉 朱家琪

【摘要】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传播对象的工农群众却因文化水平以及阅读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加入这场声势浩大的传播浪潮。以“宣传立党”的中共在诞生之前就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启蒙与动员工农群众的不二之选,马克思主义如何突破知识壁垒,实现其在“下层”的扩散?建党前后的中共提供了解决方案:利用口语媒介,深入工农群众;组织谈话、会议、演讲和纪念活动;利用印刷和电子媒介创新传播方式;成立学校、俱乐部等专门的平民教育机构,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知识壁垒;工农群众;传播方式

以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为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早期译介阶段”跨入“广泛传播阶段”已成为学界的共识①。当“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步接受并向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②,但彼时他们所用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介。众所周知,大众传播单向性强,需要受众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早期阶段,大众媒介只起到了“传”的中介作用,未能发挥“播”的“扎根”作用。“播”即马克思主义从小众(先进分子)走向大众、从知识精英到社会中下层民众的“落地”过程③。建党前后的中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案。

一、“针对性”交流:角色融入与深入工农的交谈

中国共产党人发现,在中国“用文字宣传社会革命,只能宣传到一般学生,多数无产阶级还是宣传不到的”。因此,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号召青年学生要走进工农生活,用“口”的宣传和“身”的行动影响工农④,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扩散。在马克思主义对工农的“面对面”传播过程中,能否在语言和行为上融入工农群众、使其认可传播者的角色,对传播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如法国学者德布雷认为,身体作为一种实践介入与具身交往的物质性媒介,能够在共识达成、关系转圜与行动促发中发挥重要的中介化功能⑤。

对工农群众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需要消除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之间的隔阂,取得他们的信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青年》提出,“对什么样的人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令他信服为止”⑥。此外,通过“学生生活工人化”,发起普遍访问工区与工人交朋友的运动,并学习工人熟悉的语言和口音,在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融入工人群体;李大钊也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本着主义做实际的运动⑦。

其次,在与工农群众进行人际传播时也摸索出了一些技巧。在传播方式上,“先问后答”“多讲有趣的故事和笑话”。在受众心理的把握上,《怎样和农民谈话?》建议,“与农民谈话要注意农民的心理,但是又不能完全迎合他们的心理,而要设法开导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⑧,即通过关注农民的心理状况,依靠对受众的心理分析促进观念的传播和态度的改变,保证谈话的效果。

再次,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播实践中探索出在语言、服装等方面融入工农的方法。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虽然在《赤心周刊》发表了《告农民的话》,但对农民的影响不大,所以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工作伊始,彭湃在农村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对农民说的话太过文雅,不通俗易懂;二是他的面貌、服装与农民不同”,农民将他怀疑成敌人。此后彭湃改变了自己的形象和语言,穿上粗布衣、戴上斗笠等,宣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⑨。

人際传播作为各类传播活动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向工农传播的第一步,无论是群体活动的开展,还是平民教育机构的运行,都离不开人际传播的铺垫。在与工农交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逐步落地生根,为之后更大规模的组织和群体传播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传播活动储备了人才,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二、“规模化”传播:群体活动的开展与教育机构的建立

人际传播在促进态度改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更大范围的传播需要借助群体和组织的力量。会议、演讲等传播活动覆盖面更加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人际传播双向交流、感染力强等特点,是面向工农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正如李大钊所说,中国革命运动不能“只是三五文人的运动”“纸面上的笔墨运动”,而应当是“街市上的群众运动”⑩。

(一)在会议、演讲、纪念活动中实现向“下层”的扩散

为学生和工人间的对接而召开的工学座谈会,是工人会议的一种形式;讨论和演讲是向工农传播马克思主义另一种常用的方式。座谈会“或是邀请工人到北京,或是由学生到工厂所在地,邀集当地工人参加”,会上就工人和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论之后“一些误解得以澄清,感情日见接近”?輥?輯?訛。革命活动家杨明斋经常深入工人群众组织工会,发动工人,进行斗争。1920年10月召开的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有七八十位工人代表参加,杨明斋在会上进行了演讲,表示要解放就得团结起来同剥削制度进行斗争?輥?輰?訛。陈独秀到上海后,在各种工人集会上频频发表演讲,如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劳动者的觉悟》的演说,工人阶级受到极大震动?輥?輱?訛。

演讲不仅作为会议上的传播手段,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安源工人协会发展出多种集会讲演的类型,包括“会议讲演”“普通定期讲演”“房子里讲演”(即到工人住处讲演)、各种“临时讲演会”,以及一种类似戏剧表演的“化装讲演”?輥?輲?訛。通过经常性的演讲开展日常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展工人教育。为提升讲演的吸引力,安源工人俱乐部“组织了一个化装讲演团,每月化装讲演七次,所收效果很好”,化装讲演的题目包括《觉悟之路》《卖国贼》《我们的胜利》等,讲演内容大多契合工人思想状况和当时的斗争需要。除讲演会外,俱乐部还经常举行辩论会、时事讨论会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会,辩论会作为一种“向工友和外界宣传”的方法,“引起听众的一种狂热”?輥?輳?訛。

在传播过程中,演讲者可以凭借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增强感染力,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王尽美在群众中演讲时,为了烘托气氛,“经常借着肢体语言来感染听众,并不时攥起拳头,挥动手臂,以表达心头的激愤”,听众“时而感动得落泪,时而群情振奋”。中共二大后,他经常深入工人中间进行即兴演说,到场的工人“无不被他的言语所打动”?輥?輴?訛。在北山药王庙会上,吉林最早的共产党员马骏带领“讲演团”向群众募捐,演说五卅惨案的惨状,“游人无不感动”,马骏感情奔放、富有魅力的讲演,使听众“时而悲痛欲绝,时而义愤填膺”,群众围在讲演团前,“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輥?輵?訛。王尽美和马骏的演讲不仅利用了口语表达简洁灵活的特点,还发挥了演讲者声调节奏、神情动作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传播中的“多媒体”表达。

纪念活动是影响范围更大的一种传播方式,集会、演讲和游行都是活动中的重要传播手段。1920年的五一劳动纪念活动规模空前,上海、北京等数十个城市举行集会、讲演或示威游行,参加活动的工人有五六万人。在北京,工读互助团出动了两辆汽车,车上插着“劳工神圣”“资本家末日”等字样的旗帜,沿街散发《五一劳动宣言》。“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的50名学生沿街宣讲“劳动纪念日与中国劳工界”“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一劳动节”和“五一劳动节的历史”?輥?輶?訛。传单和小册子是纪念活动中重要的媒介形式,1922年1月举办的新年宣传活动,在上海的党团员几乎全部出动,散发了8万份传单,“一种是新年贺卡,一面印有老一套的贺词,一面印有告工人书;另一种是号召为建立统一的中国而与苏俄携手战斗的呼吁书”;1922年5月马克思诞辰日,“全国共产党所在地都开马克思纪念会,分发马克思纪念册两万本”?輥?輷?訛。

(二)工农教育机构的传播贡献

面向工农的平民学校是组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提到,“凡有可能的地方,都应建立工人俱乐部、阅览室,即使十分简陋的也行:有一个固定的地点,由党组织指定的人读报讲报,宣读和讲解党的号召书、小册子等等”?輦?輮?訛。邓中夏曾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輦?輯?訛

夜校是针对工农群众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平台。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以后,纷纷举办工人夜校和文化补习班,把它们作为同工农相结合,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工人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办了工人夜校,并且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办了平民夜校和失学工农子弟补习班,招收附近工厂的工人和失学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工人识字班、夜校办得很广泛,不仅在纱厂、烟厂,甚至连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工厂里,都办了识字班和夜校”?輦?輰?訛。此外,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济南等地,也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

建党后,中共高度重视在劳动群众中灌输马克思主义,众多中国共产党人都曾深入工人集中的地区,通过平民学校、劳动补习学校、识字班等业余学校,对劳动者进行文化普及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向工人群众灌输,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輦?輱?訛。1921年秋毛泽东开始在安源工人中间进行最早的宣传活动,开了我党领导工会进行工人教育的先河,“几乎采用了当时条件下所能采用的所有教育方式和手段”?輦?輲?訛。1921年12月和1922年1月举办了安源工人子弟学校和工人补习学校,奠定了安源工人学校教育的最初基础。到1922年年底,补习学校“每夜上課的计百余人甚至二百余人”,为了能就近招收工人专门进行识字教育,在此基础上又设立了工人读书处,“最盛的时代,共计有十三处至十六处之多”?輦?輳?訛。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在1926年5月通过的《职工运动中之宣传问题草案》指出,“按区在工会之下或工人平民学校之中分设工人俱乐部”,只要能引起群众的兴趣,在俱乐部中时常开会,在娱乐之外做政治的时事的职工运动的各地消息之报告,以达到“使一般普通工人,甚至于没有加入工会,比较消极的,也都能感受我们的宣传”的目的;此外,理论宣传工作当用极通俗的方法去做,“根据已有的报刊等材料,用说书、说大鼓、讲故事的方式去讲”?輦?輴?訛。

中共不仅创办了针对工人的学校,也在农村办学并开展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衙前农村小学设在中共党员沈定一家中,学校注重教师与农民的沟通,要求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家庭访问,待家访结束后举行“恳亲会”,与家长交流、座谈。学校还举行“谈话会”,邀请当地知名人士加入谈话,宣传革命道理。此外,沈定一等在动员农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小学读书的过程中,访贫问苦,并对农民进行革命启蒙。为了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衙前农村小学还开办成人班,利用晚上、雨雪天和农闲时间教农民识字,宣传世界劳工运动和阶级斗争的革命道理?輦?輵?訛。

影响力更大的是革命时期遍布全国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其所选拔的学员包括农民协会会员和工农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广州农讲所曾开设《共产主义与共产党》《马列主义浅说》《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课程,武昌中央农讲所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社会进化史》,极大提高了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除课程教学外,农讲所也经常组织理论讨论会、研究会等课外学术活动,紧密结合农村革命实际,采取多样化与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转化为日常话语和大众话语,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农讲所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回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再传播的主力军”?輦?輶?訛。工农教育机构在马克思主义对工农传播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促使其由精英向大众、由城市向乡村加速普及。

三、“融合式”创新:读报活动与大众化的视听媒介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刊物“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专栏”?輦?輷?訛,以不同的文体尽量使刊物大众化。即使如此,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工农群众仍无法阅读和理解报刊内容。

(一)报刊阅读困境与读报活动的开展

“在施行数千年的愚民政策下,国内文盲率高达80%以上,即便在国家文化中心北京,工人群众没有知识,不认识字,十人当中只有一人能看报”?輧?輮?訛。因此,即使早期工农报刊已经尽量口语化和生活化,马克思主义仍只能在有一定文化知识、有阅读能力的人群中传播,超出这一范围,报刊的作用相当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共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对工人“努力从事于识字教育和阶级争斗的教育运动,普遍地启发一般青年工人阶级觉悟和斗争能力”;对农民主要“以农暇时授以文字及世界大势”?輧?輯?訛。教授文字从长期看有利于工农群众自主阅读书报,但针对短期内急迫的宣传需求和文盲率较高的现实,面向工农群众的读报活动是更加高效的宣传方式。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成立了读报小组,通过集体读报、听报进行新闻传播、文化学习和政治宣教。1928年后,读报小组“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基层部队和群众中逐步推广”?輧?輰?訛,成为政治学习、文化教育的重要組织。读报组的建立有利于针对组员理解困难之处展开讨论和交流,这种方式结合了印刷媒介和口语媒介的优势,将单向传播转化为双向传播。

(二)寓教于乐的视听媒介

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歌谣、戏剧等视听媒介寓教于乐,激发工农群众学习兴趣,更加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其中视觉媒介主要包括壁画和画报;听觉媒介则主要包括歌谣、口号等。

“从前刊印了十二种壁画,三十多种标语。在乡村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为我们农友还有很多不能直接读书,故此一张画可以抵得住十本书的力量”?輧?輱?訛。壁画无法携带,难以进行二次传播,画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1926年5月,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提出“各地应尽可能地创办如上海的画报”“为不识字的工人出版图画宣传品”?輧?輲?訛。大革命时期,各地的工人运动非常重视美术工作,很多省市的工会都自己办起了画报,如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创办的《罢工画报》《工人之路》,上海总工会的《工人画报》等。此外,漫画传单也具有相当的传播效果,如《工人画报》上的《上海和大连日本工厂工人的大罢工》、广东省农民协会印刷的《快乐的聚宴呵!》,借用农民熟悉的图景将深奥的道理变得浅近,充分利用了图像的表意能力。“很多工会、农会都绘制、印刷了大批漫画传单,到处散发和张贴,在广大工农民众中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輧?輳?訛。

口号简洁有力,短小的句子蕴含丰富的时代主题,“使群众的精神特别振作、特别一致,发动强有力的行动”,不仅全国的口号是如此,“即在一个工厂或乡村中小争斗的口号亦是如此”?輧?輴?訛。关于口号的应用范围,刘少奇指出,要明确了解工人、农民的生活与心理,“将群众的痛苦与要求变成简明的口号,作经常普遍的宣传鼓动,使群众渐渐在这些口号之下团结起来,活跃起来”?輧?輵?訛。由此可见,口号对于帮助工农群众理解和强化马克思主义认知,并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歌谣因其独特的旋律,易于被人们记忆和传唱。唱革命歌谣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人的动作”,将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引起听众共鸣”。彭湃曾携带留声机播放音乐吸引农民,还撰写一些歌谣,自己唱或教附近的牧童唱,如《田仔骂田公》,在与农民一起劳动的过程中,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輧?輶?訛。

四、结语

早年,一方面,绝大多数工农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仅有少部分具有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具备一定的识字和理解能力,“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晦涩”?輧?輷?訛,仅凭书报便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理论,对于工农群众而言是不可能的。因此,组织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集会演讲、平民教育等活动,才是向下层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不二之选。在交流讨论中化解疑难问题,减少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有助于形成深度传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在当下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界限逐渐模糊,各种传播形式彼此融合,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早年在工农群众中的传播实践,探究面向工农群众的传播渠道、所用媒介形式和传播方法,可以为面向工农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简介:商建辉,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保定 071002);朱家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生(保定 071002)。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现代木刻与中国艺术传播方式的革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