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合作社产业转型的困境与路径创新

2023-12-14康红梅尹丹妮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合作社产业转型乡村振兴

康红梅 尹丹妮

摘要 要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精准扶贫阶段成立的农村产业合作社与农村社会联系密切,可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发挥特有的衔接功能。M合作社存在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型中出现了过渡性问题,即产业转型基础薄弱、生产要素支撑不足,产业转型人才资源缺失等。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旧政策的衔接不流畅、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的科技支撑不强。从增加资金投入增强合作社产业发展基础,整合多种资源完善合作社产业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立足本土资源培育合作社产业发展人才3个方面创新种养殖合作社转型路径,为促进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合作社;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 F 3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5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57

The Dilemma and Path Innovation of Cooperativ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necting fro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ANG Hong-mei,YIN Dan-ni

(School of Sociology,Guizhou Minz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rural industrial cooperatives established in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rural society and can play a unique connecting function for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 prosper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M cooperatives have transitional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o industrial prosperity,that is,weak foundation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production factors,and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above phenomenon are not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old and new policies,insufficient capital investment,and weak suppor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novate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breeding and breeding cooperatives from three aspects: Enhancing capital investment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basis of cooperative industry,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to improve various production factors of cooper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basing on local resources,and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cooper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so as to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cooperatives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Cooperatives;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基金項目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1GZYIB50)。

作者简介 康红梅(1974—),女,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从事城乡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12

我国精准扶贫在2020年完美“收官”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后续关于农村发展的系列文件中提出了“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增强脱贫效果及其内生发展能力,总结并推广脱贫攻坚中探索形成的成功的工作机制接续到乡村振兴工作中”[1]。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集合体能有效组织农民应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社会风险,防止企业形成市场垄断,提高农民尤其是脱贫农民的风险能力[2]。农民合作社在精准扶贫时期能帮助我国西南农村贫困地区村民应对“农民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摆脱绝对贫困作出贡献,在乡村振兴时期,仍然要发挥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功能,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目标的实现。

笔者以M合作社为调查对象,重点关注其从精准扶贫时期的扶贫产业向乡村振兴时期产业兴旺目标的转变所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分析其中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农村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衔接作用、实现产业转型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该研究的数据资料来自笔者于2022年5—6月对贵州省镇宁自治县扁担山乡镇M合作社所进行的实地调查。

1 M合作社及其产业转型概述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镇宁自治县依靠不同的地理环境,县政府一直在号召全县农民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种植产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M养殖有限公司就是在镇宁县政府的扶持下2014年成立的一家县内最大的种羊养殖公司,主要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共有33.33 hm2的养殖基地,养殖黑山羊350只。由政府统一供销,养殖有限公司以此可带动周边村寨的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从而脱贫致富。2017—2019年共盈余100.7万元,在帮助贫困户摆脱绝对贫困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镇宁县退出贫困县序后,乡村振兴成为当地重要的战略任务,M养殖有限公司也随之进行了产业转型与升级,更名为M合作社,23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加入该合作社,经营产业包括了果蔬种植、家禽、牲畜、水产品养殖销售、农产品销售和旅游观光等。其中新增的是种植果树与养殖鸡鸭等产业,主要种植各种品种的桃子和山地家禽,种养殖面积达到13.33 hm2,远销全国各地。

M合作社从精准扶贫阶段向乡村振兴阶段转型并不顺利,面临着一系列的过渡性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其在乡村振兴阶段的贡献度。由于M合作社属于产业扶贫的衍生物,主要项目是由政府来推动发展的,其处于有限公司阶段的时候,机构和管理人员无须操心供销环节。在其转为合作社,开始产业转型后,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快速适应现代市场,是一个需要集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2 M合作社产业转型面临的困境

2.1 产业转型基础薄弱

2.1.1 产业缺乏布局,发展优势不明显。

就目前M合作社产业发展状况而言,其发展计划不但没有整体的统筹和调整,在对于自身的發展蓝图的展示上也有所欠缺,从而导致了对种养殖产业的协作共赢,对先导性产业融合产生了阻碍,合作社在产业方面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效果不佳,如果以此作为产业之间协作的行动指南,将会缺乏种养殖生产功能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动力。且对于M合作社而言,其选择了养殖和种植果树的产业扶贫方式,但这些产业在脱贫期间贵州省内各地均出现雷同的分布状态,同质性偏重,埋没了自身的发展优势。此外之前这些扶贫产业主要依赖政府出力,通过现有资源进行宣传推销,主导了当地的产业,且部分投资项目因无法抵御新冠疫情的风险而夭折和中断。

M合作社在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转型过程中,需要其改变原来的产业布局状况,主抓优势产业,发展其他产业,如蔬菜种植和销售、黑山羊等的养殖和销售一直是该合作社的主导产业,要继续发扬,同时要发展周期短、盈利高的水产业,以及较少受生产周期影响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观光等产业,尽量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使合作社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同时,在产业发展中需要合作社转变产业经营理念,从“服务社员”转型为“服务市场”,从而使优势型主导产业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赢得市场竞争的主体性地位。

2.1.2 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弱。

M合作社处于前期“有限公司”阶段时,是政府扶持和主导阶段,其产品和销售都由政府来指导和承担,M公司就是一个市场交易的中介和平台,不要担心产品的收集和销售问题,所有的风险由政府来承担。在其转型为合作社后,作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主体,M合作社需要准确把握市场的规律,要分析所种植和经营的农产品的市场现状,寻找农产品的市场空间。这就需要M合作社具备一定的市场调研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机构,了解各类农产品的价格、销售渠道、消费者的体验和意见反馈。而目前M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只有 5人,这些成员既要管经营、销售,还要管理财务、沟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其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

此外,M合作社不仅存在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弱问题,而且存在和其他主体的合作能力不强的问题。首先,M合作社缺乏与相应企业的合作能力。M合作社独自应对产品市场,没有与类似企业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导致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交易中的不稳定性,导致合作社的收益不稳定,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和分红。同时,合作社也缺乏吸纳村庄精英群体进入管理层,提高专业管理的能力。M合作社一直保持5位管理人员,没有新增,参加合作社的社员也保持着32户的规模,也没有新增,这些导致M合作社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产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得不到缓解。

2.2 生产要素支撑不足

2.2.1 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M合作社所处地域以丘陵山区为主,多为岩溶石山,并且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重要。因其自然环境脆弱以及资源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凸显,土地用地审批受限,项目征地落地困难,其经营规模就受到限制。除此之外,M合作社受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运输系统、排污系统、种植养殖条件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其中交通设施建设滞后,道路崎岖,使货车的运载能力被大大削弱,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对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原材料运输以及产品的外运都有一定的限制。

2.2.2 产业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强。

M合作社虽曾为县内最大的龙头种养殖企业,但其总体规模不太大,难以带动周围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所经营的大部分产业还停留在农产品现货销售和初级产品的加工阶段,高附加值产品的后续加工及精深加工发展严重不足。大量农产品的销售仅进入当地市场,且附加值低、品牌价值不足。M合作社的营销范围较小、知名度不高、在市场交易的份额占比较小,目前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购买黑山羊或桃子的农户或经销商较少,导致种养殖规模始终不能扩大,工人的积极性较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合作社的盈亏,导致合作社无法快速建立起卓有成效的种养殖品牌营销策略。此外,M合作社管理层虽然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构建品牌的认知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合作社面对市场竞争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性的较弱。

2.2.3 没有建立现代化销售模式。

M合作社侧重于传统的交易模式,交易规模有限,因而很难辐射到周边产业。家禽养殖类与红桃的销售渠道仍是通过线下批发零售,且没有与稳定而统一的供销商长期合作入驻。合作社更没有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如没有拓展网络直播带货、线上商城等多种网络销售模式,没有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品牌效应,拓展营销途径,扩大商品销售市场。M合作社发展还停留在依赖政府提供的销售配套和支持阶段,缺乏经营的主体性视角和意识,更缺乏品牌化经营意识。这些导致了M合作社很难跟上时代步伐,面临发展困境。

2.3 懂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缺乏

我国中西部农村由于大量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化和人才资源储备不足的现象特别明显。M合作社所在乡镇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也尤其突出,村庄90%以上的年轻人在外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匮乏,无法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后备军。M合作社所在的镇宁为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当地的农民以少数民族为主,且受教育程度偏低,由于劳动力文化层次较低,其获取新知识较慢,对新事物的接受也比较慢。其中部分农民过于依靠政府的经济扶持,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其主动学习科技、发展产业的意愿不足。M合作社有5名管理人员,社长是高中学历,曾经从事水利水电基础工程项目,参加过市里和省里的畜牧局培训和贵州大学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另外4名分别是兽医师、农业种植技术人员以及2名总经理。成员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初中或职高学历。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来自工作总结,缺乏专业性的管理技能。除了2名懂种养的专业技术人员外,缺乏对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了解的专业人员,能够对市场经营有专业知识的能人就更少。上述问题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合作社种养殖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高,导致一些新型的产业发展技术难以推广。

3 影响M合作社产业转型升级困境的原因分析

3.1 新旧政策衔接不紧密

脱贫攻坚阶段的政策目标主要是破解农村绝对贫困的藩篱,因而很难做到彻底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乡村振兴是从整体性视角对乡村建设和发展所做的一个规划,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和消除城乡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在前期扶贫过程中,政府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采用了一些超常规帮扶举措,给予M公司的优惠政策倾斜,这些帮扶举措让M公司能够有效地解决当时贫困户经济发展困境问题。但自镇宁县脱贫摘帽以后,有关乡村振兴的具体产业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完整的顶层设计和切实可行的衔接措施、方案来帮助M合作社完成产业的转型。政策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M合作社产业项目转型速度。由于此前的优惠政策十不存一,M合作社前期因政策优惠而投入的项目因政策及资金断裂而停工,新的融资方案、政策的缺位使其出现了转型困境。

3.2 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M合作社成立之初属于扶贫企业,享受了政府财政的红利补贴,拥有政府的项目扶持,有专项经费进行兜底,如今已没有专项经费,全由合作社先行垫付资金;其次,由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昂,资源要素也无法资本化,当地并不能建立较大型的销售市场,而相关的地方政府资金的支持也相對很少,使得产业发展的资金非常紧张;最后,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合作社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改造技术和开拓市场,加上税费种类多、负担重,农业企业利润微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产业兴起和转型资金缺乏,产业转型进程缓慢。

3.3 科技支撑不足,现代化程度较低

科技已然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力军,M合作社种养殖产业要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其转型是否能成功,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农业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等,这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但是目前合作社M种养殖产业智能化技术、智慧农业的应用率和推广率较低,而且合作社的管理者和农户等的科技水平较低,其对科学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差别,如对高效栽培养殖技术模式不够重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应用于种养殖产业各环节的普及程度不强等。这与“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的有效载体”[3]、“合作社所提供的技术服务有助于农户增收”[4]的功能定位不符,M合作社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种养殖手段,简单依靠人力、老式的农用机械和经验来进行产业生产和加工,这些都不利于M合作社的转型发展。

4 种养殖合作社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创新

通过上文研究发现,M合作社产业转型过程出现了系列困境,可以从政府、合作社两个角度去提出应对策略。

4.1 政策方面

4.1.1 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衔接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5]。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产业转型需要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优化环境,县政府应根据指示,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操作指引,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将之前有关的扶贫产业项目管理、资金投入、产业资产资源管理等政策纳入总体产业转型振兴政策体系中[6]。

4.1.2 健全财税扶持政策。

当前,国家财政政策框架体系采取政府融资整合、税费优惠、抵免返还等方法,通过政府直接支付、补助间接采购、贴息投资、奖补弥补、企业融资参股等优惠政策,继续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可以在政策上对农村一般公共预算的投入进行适当倾斜,并且针对涉农资金的使用,需要有长期、完善的统筹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着重支持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建设,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生活的条件水平;三是要不断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当地政府可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按市场化方法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基金,并着重进行对农村主导产业的技术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财政政策对重点产业和项目的支持,以“多点开花”促进乡村产业全面发展。

4.2 合作社方面

4.2.1 建设“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的品牌化成为农业生产者赢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学者指出,“树立高端品牌、完美企业形象,懂得运用战略规划来参与市场经济”[7]是对未来农业企业的新要求。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建立品牌的合作化能赢得顾客的青睐,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8]。

首先,对种养殖产业的农产品销售进行品牌规划与设计,努力提高产品的品牌质量,可先在全市、全省范围内打造出一个有影响力、消费者认可的种养殖产业的品牌商标;其次,以发展现代化智慧型的种养殖企业为目标导向,使用标准、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可聘请技术专家驻村指导,保证科学种植与养殖,提供现代化有机农产品的安全认证,全方位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4.2.2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M合作社可加大对有关产业的科技投入、推动初级生产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的价值,拓展市场空间,要重视科技在种养殖产业转型中的重要性,加强科技支撑产业的观念,充分发挥科技对扶贫产业转型的支撑作用,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合作社可依托产业专家服务团队,从培育、种植、养殖等方面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科技,应用高端智能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也可借鉴品牌树立的方法,通过包装技术的应用,建设特色绿色农产品网店,把当地生产产品与旅游业生成名片,通过直播带货和电商平台把M合作社的产品带进用户的生活中。同时加快科技运用于合作社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改造,把M合作社升级为“电商合作社”,发挥其为“原子化”农民提供组织载体,把处于“市场边缘”的农村区域变成“市场场域营销中心”的功能[9]。

4.2.3 完善“城乡一体”,打造转型示范区。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的时期,合作社的种养殖产业也应乘势而上,尽力缩小农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不均衡与不完善之间的距离,以弥补传统农业经济的缺陷,打破产业投资基地和设施的界限,树立种养殖产业成功转型的榜样。可以以现代种养殖体系品牌化为指向,提升合作社招商引资的能力,拓宽产业销售的渠道,提高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打通农村生产、城市销售的供销一体化平台。在合作社产业的特色种养殖区域,积极引入现代化配套种养殖设施,打造种养殖全产业链,并通过资源再开发途径挖掘产品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把现代化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到城乡之间,建立独具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

4.3.4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

合作社要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挖掘“知农业、爱农业、懂农民”[10]的乡土人才。这些人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掌握现代农业经营技术,懂得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既能发挥其在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特长,又有良好政策素养和捕捉政策有利条件的眼光,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带动合作社顺利完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转型。

因此,合作社应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充分保障回乡就业青年及人才享受到一定的福利待遇,调动他们的回乡积极性,发挥乡贤人才回归振兴的作用。在政府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整合农村农民培训计划,加强对农业生产主体、产业经营主体的素质教育,加快形成全面储备各项技能如知識、经验等的乡村产业经营管理队伍的同时,合作社可通过薪酬吸引人才入企;鼓励科研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合作社,通过强化激励实现“人尽其才”。

5 结语

乡村振兴是脱贫胜利的延续,作为农业农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产业是增强乡村经济发展动力的着力点,通过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的经济性、社会发展效果、生态建设效果的同时提高,回应了乡村振兴五大发展主题。对于M合作社现阶段来说,以扶贫产业转型为契机,做好产业规划、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来提高产业的提质效应,充分释放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的活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各种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01).

[2] 向德平,刘风.农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发展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5):120-124.

[3] 梁红卫.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科技创新及转化[J].社会科学家,2009(2):69-72.

[4] 肖云,陈涛,朱治菊.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搭便车”现象探究: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2(5):47-53,95.

[5]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11-28].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6] 牟秋菊.产业扶贫衔接乡村产业振兴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5):237-239.

[7] MILES M P,WHITE J B,MUNILLA L S.Strategic planning and agribusines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adoption of strategic planning techniques by co-operatives[J].British food journal,1997,99(11):401-408.

[8] BEVERLAND M.Can cooperatives brand? Explo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operative structure and sustained brand marketing success[J].Food poli-cy,2007,32(4):480-495.

[9] 朱婷,夏英,孙东升.“数字下乡”:农民合作社电商化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11):52-59.

[10] 周博,邱志斌.发挥“头雁效应”,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基于南宁市上林县“两培两带两促”模式的思考[J].人民论坛,2021(1):118-121.

猜你喜欢

合作社产业转型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烟农专业合作社用工管理探析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