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上的这些神秘建筑,至今仍存有未解之谜

2023-12-14丨朱七七丨李桂花

旅游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石缸黄泉斯塔尔

丨朱七七丨李桂花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旅游业的开发,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观赏这大千世界的美好,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神秘色彩的建筑,比如波黑的莫斯塔尔古桥、墨西哥境内的“黄泉大道”、约旦的佩特拉及老挝的石缸阵等,虽是人为建造却极富神秘气息,甚至至今都没有确切的解释。

约旦:迷失在石头里的佩特拉

佩特拉是约旦的一座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初是由纳巴泰人的沙漠商队建立的。整个古城一半向外突出,一半嵌入岩石中,周围群山环绕,山中道路蜿蜒,峡谷深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

相传这里曾是阿拉伯部落纳巴泰王国的都城,公元前1 世纪,纳巴泰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期极其繁荣,王国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来往于东西方的商旅驼队带着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羊毛制品等在佩特拉易货、歇脚。不过,古代这种以商业而勃兴的城市往往也很脆弱,一旦商贸路线更改,就面临着没落的困境,中国境内的楼兰古国如此,佩特拉亦无法逃脱同样的命运。当红海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中西方商贸往来的重任之后,公元6 世纪,佩特拉被时间暂时封尘。

直到19 世纪,一位西方旅行家再次发现了它。瑞士旅行家约翰·贝克哈特非常热衷于阿拉伯文明的研究,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1806 年一位德国学者因好奇溜进佩特拉而被杀害。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贝都因人,基本上没人进入这座古城。

想让传闻中的佩特拉重见天日,无疑是一场冒险。约翰·贝克哈特提前做了精心准备,他学会了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适应当地的饮食习俗,完善宗教知识。踏上路途时,约翰·贝克哈特把自己装扮成了阿拉伯人的样子,蓄长须、改名字,在向导的引领下,他穿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后,眼前出现了那座他朝思暮想的城市,为了不露出破绽,他强压内心的激动与狂喜,只在这里待了一天便离开了。这一天是1812 年8 月22 日,佩特拉从此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

西方人热烈地赞美这座古城的新生,佩特拉红色的沙砾与岩石征服了世人的审美,当晨曦的阳光没遮没拦地洒在佩特拉的山谷中,瞬间将这里染成了玫瑰红色。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人迷上了中东这块神奇的土地。1985 年,佩特拉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不过,佩特拉古城的起源和用途到今天仍然疑团重重,引起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旅游者的浓厚兴趣。一种观点认为,佩特拉古城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路线。城中精美的建筑和雕刻展示了昔日纳巴泰人的富裕和繁荣。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佩特拉古城是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佩特拉的建筑和雕刻是为了纪念纳巴泰人的神灵和英雄而建造的。在佩特拉的遗址中可以看到许多神庙和石碑,这些都是纳巴泰人供奉神灵和进行宗教仪式的地方。无论佩特拉古城的起源和用途如何,都不影响它是一个令人惊叹和神秘的地方。

除此之外,佩特拉古城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是个狭窄的峡谷。此峡谷最宽处约7 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峡谷蜿蜒曲折,时而开阔时而狭窄,时而阳光照耀,时而阴沉黑暗,宛如带我们进入历史长河,寻找遗失之城。

波黑:莫斯塔尔古城与老桥

李桂花

山西太原人、旅游摄影爱好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好上了用镜头去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也爱上了捕捉光的飞行痕迹带来的快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当下社会到处都是现代建筑,人们的步伐也来去匆匆。但长时间的居住,人们有时也会厌倦,便会想要感受一下缓慢的节奏,去一些古城,参观一些古建筑。莫斯塔尔古城便是不错的选择。

莫斯塔尔古城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南部,建造于十五世纪,现如今还保存着许多中世纪的罗马古建筑,是一座悠久的历史小城,拥有浓浓的人文气息。在这座小城里,有雷特瓦河从市区穿过。也正是因为这条河的经过,让它拥有了一座有故事的神秘石桥—莫斯塔尔古桥。

这座古桥呈拱形,4 米宽,29 米长,使用了1088 块长方形巨石,均采自附近采石场,施工历时九年之久,于1566 年完成,堪称建筑史上一大奇观。有关古桥建筑的技术问题,例如如何把石块从河的一侧运到另一侧、如何架设脚手架、如何在这么长的建设周期内保持脚手架稳定可靠等问题,至今都是谜。

据说,奥斯曼苏丹修建石桥的本意是取代原来河上的一座木制吊桥,以便大军从桥上通过,远征维也纳,开疆拓土,但400 多年来,桥上从未走过奥斯曼的军队。每到夏天,年轻的小伙子们会站在高高的老桥中央,然后纵身跳入内雷特瓦河,展示他们矫健的身姿,聚集在河岸众多的享受阳光浴的外国游客和本地人则会为年轻人的壮举赞叹、欢呼。这成了老桥的一项独特的运动项目,也是莫斯塔尔老城的名片和标识。2005 年,古城及古桥全部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波黑最重要的一项遗产。

到了波黑,你也许会到它的首都萨拉热窝走一走。在这里也有一座桥值得你一看,那就是拉定桥。拉丁桥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在1914年6 月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一世与夫人索菲亚就是在此桥上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的,此次暗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现在,我们漫步在这座桥上,丝毫看不见硝烟的痕迹,只有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的“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概念,相传为通向死后世界的道路。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黄泉大道”仅限于想象中,而在南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奥蒂瓦坎真的有一条黄泉大道。到底咋回事呢?

先了解一下特奥蒂瓦坎古城(Teotihuacan),该古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处,建于公元1 世纪至7 世纪,其建筑物按照几何图形和象征意义布局,以建筑物(特别是羽蛇神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庞大气势而闻名于世。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特奥蒂瓦坎古城曾是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光辉灿烂的印第安文化之一。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座城市的历史至今仍笼罩在一片迷雾中。当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黄泉大道就是纵贯特奥蒂瓦坎古城南北的宽阔大道。它之所以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传说是因为公元10 世纪时,阿兹特克人来到这里,沿着这条大道进入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空无一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于是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

黄泉大道全长4 千米,宽45 米,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设计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

其实,不光黄泉大道是神秘的,整个特奥蒂瓦坎古城都是神秘的。昔日是怎样的灿烂繁华,又是如何变成废墟的,至今没有结论。

老挝:石缸阵的谜团

虽然如今科技已经相当地发达,但世界很大,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常识无法解释的谜团,老挝石缸阵就是其一。

老挝石缸阵,与英国的巨石阵、智利的巨石人像和南美洲的石人圈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石器之谜”,而老挝石缸阵比其它三个石器之谜更为扑朔迷离。

石缸阵位于老挝北部偏远的川圹省的丰沙湾查尔平原上。“查尔”在老挝语中就是“石缸”的意思,而这个平原得以出名,正是靠着一大片神奇的石缸阵。

那里错落无序地放置着上千个石缸,每个缸都由整块坚硬的花岗岩雕成,虽然大小不一,有圆有方,但都经过精细的加工,里面平坦光滑、空无一物。据专家测量,这些缸小的有1 吨来重,大的则重达5 吨以上。它们成年躺在这片孤寂的平原上,就像是在等待什么人的光临。如此多的石缸从何而来,放在那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此,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有人是“石棺”,有人说是“贮酒、贮水”,也有人说是“记录天象”,等等。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还在争论不休。

据考证,这些石缸雕凿的年代距今约在2500年-3500 年之间,所用的石料为花岗岩、大理石、砂岩石和石灰石,但川圹省当地不出产这些石料。于是,考古专家认定这些石缸的原料是从外地运来的,也许是在外地雕凿好石缸后运来的。但在几千年前,当时的人类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将这些巨石运来的呢?这又是一个谜团。2006 年,石缸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石缸黄泉斯塔尔
戴着“面具”的女博士命丧黄泉
神秘石缸,因何而建
神秘的石缸阵
神秘的石缸阵
这9个护肤常识害人不浅
神秘的石缸阵
毛泽东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四重着力点与启示——基于斯塔尔的《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的政治学解读与反思
骇图
美国内战老枪:斯塔尔卡宾枪
黄泉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