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财富》世界500强看头部企业发展态势及中美对比

2023-12-14胡燕妮姜颖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5期
关键词:财富制造业企业

胡燕妮 姜颖

提 要:《财富》世界500强是评估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权威、最知名的榜单,这一排名已成世界知名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显示世界经济状况的极具权威性的晴雨表。对上榜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发现,中美上榜企业在数量、营收、利润等方面呈现分化发展。通过对内外部因素分析,中美上榜企业发展差异主要受到内外部需求同步疲软、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和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严重落后三重因素影响。

8月2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约为41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8.4%。进入榜单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从286亿美元跃升至309亿美元。但是,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今年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同比减少6.5%,约为2.9万亿美元。世界500强国家格局发生重要变化。

从《财富》世界500强国家格局演变来看,《财富》世界500强榜单首次公布时间为1995年,榜单中美国占151家(占比30.2%),日本占140家(占比29.8%),仅次于美国,而中国仅有3家企业进入榜单,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和中粮集团。美日领先格局延续多年,1995-2005年,美日两国上榜企业合计一直占榜单超半数。2011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过日本,并于2019年首次超过美国。2023年榜单中,上榜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中国(142家,其中台湾地区7家)、美国(136家)、日本(41家)、法国(30家)和德国(24家),中国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国家。

从中国上榜企业看,中国142家上榜公司2022年营收总额超11.7万亿美元,相比去年145家上榜公司,营收总额提升1.7%。榜单前十名中,有3家企业来自中国,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位居第三名、第五名、第六名。从排名变化情况来看,能源矿产、化工企业排名总体增长较大。能源矿产企业中,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分别上升72和40位,目前排名分别为359和169位;另有6家企业排名上升或保持不变。通威集团有限公司首次上榜,成为全球首家跨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光伏企业。在化工领域的5家企业中,除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排名小幅下滑7位外,其余企业大多实现了20位以上提高。汽车企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有9家中国汽车企业上榜,较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没有汽车企业达到上榜标准实现重大突破。此外,中国企业实现新能源车技术创新与突破,出现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匹黑马,2022年,比亚迪以其新能源技术优势,销售收入达到630亿美元,从榜单第436位跃升到第212位,是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国公司。而宁德时代以48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292位。

(一) 从总体看,中美上榜企业数量差距稍有拉大

从企业上榜情况看,今年我国①共有7家企业新上榜或重新上榜,分别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美团、通威集团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8家企业掉出世界500强榜单,分别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从企业数量看,我国上榜企业数量增长停滞,出现近15年来首次下滑;其中,制造企业数量不变(68家),占比50%。美国共有136家企业上榜,较上年增加12家,反超我国;其中制造企业49家,较上年增加3家,占比36%。整体上,中美仍然呈现双头并进局面,在大企业数量上共同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世界500强前100名企业中,中美企业数量呈“K型”变化,我国企业从34家减少至30家,而美国企业从34家增加至36家,双方头部企业差距拉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上榜企业多数排位下滑,位次出现变动的124家企业中,71%排名下降。其中,在过去一年消费电子市场较为低迷影响下,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主要终端产品出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仁宝电脑、小米集团排名下滑100位左右,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排名也不同程度下滑。此外,银行、保险、航天军工、家用电器和建材行业,上榜企业排名均有下滑。

(二)从收入看,我国企业营业收入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今年世界500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为41.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6%,达到1995年以来高峰。我国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1.2万亿美元,企均营业收入为833亿美元,略高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819亿美元),但仍低于美国(959亿美元);我国企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增速跑输美国(6.1%),规模差距或将进一步扩大。其中,我国制造企业成长更加缓慢,制造业上榜企均营业收入为800亿美元,低于非制造业水平(867亿美元);企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仅为美国制造企业的1/5(20.7%)。此外,企業经营状况的改善带动上榜门槛(最低营业收入)进一步提高,从286亿美元跃升至309亿美元。进入“千亿俱乐部”(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美元)的中国企业为30家,较五年前翻倍(2018年为14家),美国企业38家,较五年前增加13家。

(三)从盈利看,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上榜企业盈利能力仍需提升

今年世界500强企业总利润为2.9万亿美元,较上年同比下降6.4%,但依然是有史以来第二高峰。我国上榜企业总利润为5280亿美元,较去年同比下降三成(32.3%);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39.1亿美元,不足美国一半(80亿美元),也未达到58亿美元的世界500强平均水平。其中,制造业大幅拉低我国企业整体表现。我国制造业上榜企业平均利润为16.3亿美元,较去年下降一半(54.6%),仅为美国制造业上榜企业平均利润的15%;我国上榜企业利润率为4.7%,而制造业上榜企业利润率仅为2.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制造业上榜企业利润率高达12.5%,远高于美国上榜企业总体水平(8.3%),成为美经济抵御风险冲击的“压舱石”。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从数量到质量都出现负面发展还是第一次,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 短期看需求:外需不振持续传导,内需恢复相对不足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减弱抑制外部需求,制约供给对我国企业经营形成钳制效应。发达经济体在滞胀背景下叠加开启去库存周期,对其进口需求形成显著冲击。我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出口规模为1.95万亿元,下降0.8%,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全面回落,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5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速为-15.1%,较4月大幅回落20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延续负增长,降幅走扩11.7个百分点至-18.2%;对欧盟、日本出口再次落入负增长区间,同比增速分别为-7%、-13.3%,较4月分别回落10.8、24.8个百分点。除汽车外,我国各类产品出口增速全面回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减少2.1%,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减少25%、25.8%,分别拉低机电出口1.6、2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全面回落,纺织、鞋靴、服装同比增速分别为-14.3%、-9.8%、-12.5%,增速较4月下降18.2、23.2、26.5个百分点。

我国内需遭遇去年疫情散发和地产走弱冲击。在消费方面,2023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48亿元,同比增长7.3%,但同时,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低迷,预防性储蓄和去杠杆动机增强,居民提前还贷比重上升。在投资方面,投资需求低迷,表现为企业经营困难和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调研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和实际投资额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领域,投资意愿和实际投资额均出现下降。内需不足对企业预期和信心产生根本性压制,前期多种因素叠加的消极影响尚未有效缓解,私人部门对生产经营扩张和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不稳、信心不足。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自2022年2月高位下滑,于2022年11月创年内新低,其后有所回升,2023年7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高于50%,分别为55.9%、54.4%和54.3%。内外需不足导致“供大于求”。截至2022年底,我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处于供给侧改革以来高位,高库存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压力,生产经营风险增大。

(二)中期看结构:传统产业盈利受限,新兴动能尚未成势

我国经济结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特征愈加明显,榜单显示,我国上榜企业超半数集中在能源、材料、工程建设、工业制造、车辆与零部件等五大传统产业(68家),而美国在这五个领域的上榜企业只有25家,我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新动能规模相对较小”和“新旧动能转换速度相对缓慢”现象,极大程度上拉大中美差距。

传统动力日渐疲软。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支撑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相继弱化,基础性制度供给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突出,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性成本与显性隐性费用仍较高,对传统企业经营、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构成制约。榜单显示,代表传统动能的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不高。超过上榜制造企业半数的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化学品与纺织等传统制造企业2018-2022年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呈负增长,且这些领域的企业销售收益率都不高,往往只有1%至3%。如,化学品行业主要原材料原油价格受俄乌冲突影响波动较大,下游产品受疫情反复、需求等因素影响,产品价差缩窄,利润下降。银行业进一步压缩传统产业利润空间。我国上榜9家银行利润高达2347亿美元,占我国全部上榜企业利润的44%。2022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和存款准备金率之和高于美国上市银行约8个百分点,中国上市银行从中间商角色中获取收益的能力远远高于美国上市银行,存在较大利息差,严重压缩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提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新动力尚未成势。受供需两侧结构性失衡影响,新旧增长动力难以有效接续;此外,由于民间科技创新不足,影响新增长动力的形成。多种因素导致新兴产业不能及时填补传统、低端产业快速衰退留下的产业空间,形成了经济增长的“空心区”。榜单显示,我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动能领域头部企业数量仅有7家,占上榜企业的5.1%,仅为美国的一半(10.3%),收入占比仅为4.4%。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导致新动能头部企业难以拉动我国上榜企业总体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车虽在国家政策拉动下取得较快发展,但仍难以弥补传统企业收入和利润占比下降带来的空心区。

关键战略领域突围受阻。半导体领域,我国仅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公司上榜,而五年来美国半导体上榜企业从1家增加至4家,利润率从15.3%提高至19.2%,高于美国上榜制造企业6.7个百分点。2022年,从“芯片四方联盟”、《芯片和科学法案》,到半导体设备和先进芯片出口管制,美国不断加剧产业主导权争夺,阻碍我国半导体企业在“先进制程”上的扩张和芯片国产化进程。

(三)长期看要素:劳动与资本要素投入产出效率落后

榜单数据显示,头部制造企业数字经济发展相关要素的比较优势丧失导致中美差距进一步拉大。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显著,人才技能水平亟待提升。一方面,总就业人口中,我国制造业就业规模和占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劳动力投入比重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条件变化对制造业发展的约束也更加明显。而同期,美国发布《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强调高技能的人才储备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培养壮大先进制造业劳动力队伍作为三大目标之一,全面提升制造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榜单数据显示,今年美国上榜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89.2万美元/人,2018-2022年五年复合增长5.4%;而同期,我国上榜制造企业生产率为50.9万美元/人,仅为美国的57%,且比全球上榜企业平均水平低11.1万美元/人。尽管五年来我国上榜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复合增速高达8.9%,但仍难以达到产业国际竞争的效率要求。

资本使用效率持续走低,生产经营能力亟需优化。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将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以及在脱碳、半导体、生物经济、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作为首要任务。此外,《通胀削减法案》的发布大力支持美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制造业、建筑业等发展,为制造业和建筑业带来较大投资增长。今年上榜的制造企业中,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达10.4%,是非制造业的6.3倍,在政策红利下更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向制造业。而我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仅为美国的1/10(1.1%),且五年来复合下降了0.3%。资本使用效率低折射出我头部企业经营效率低、获利能力弱。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丧失将进一步拉大中美头部企业差距。

中美世界500强上榜企业差距虽然是一个量的问题,但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内外需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效率差距凸显的重大结构性问题,难以通过经济刺激措施短期弥补。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响应。

(一)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引导企业稳定预期

一是扩大有效需求,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需求侧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着力提高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尽快消除内外需求收缩制约。供给侧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应用场景,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鼓励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二是持续降本增效,推动各类助企纾困举措落实落细,形成政策合力与红利,推动税收征管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更顺畅衔接,避免出现错配,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三是优化市场环境,大力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障碍和壁垒,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策稳定性,切实缓解企业预期转弱压力。四是完善工商联法律服务体系,继续推动清理和修订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持续跟踪推动有关立法进展,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二)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打造非对称竞争优势

一是坚持国家战略性需求导向,注重提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光子与微纳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领域开展研究突破,培育企业非对称优势;布局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二是构建融通创新平台,鼓励、引导行业协会推动构建产业联盟;支持风险投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创新平台等生态主体发展;实施国家层面“创新公地建设战略”,加快建设央地互补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關键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提高企业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能力和参与度。三是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持续培训和教育机制,促进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积累,推动企业灵活构建组织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薪酬激励等,对重点创新团队以更大力度给予资源支持,激发人才活力。

(三)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探索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扩面,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着力支持传统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通过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形成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技术应用。二是加大传统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协助推进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三是鼓励企业探索丰富和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应用场景,加速产业规模扩容和技术迭代;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若干主导产业生态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库,形成“一企一策”工作台账,强化“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四是加快引导、构建和创新适应传统企业数字化的体制机制,适应数字技术发展特点,畅通企业信息和数据流通渠道,消除管理冗余,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四)畅通企业资金周转,加大产融协同力度

一是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健全制造业企业续贷转贷机制,鼓励银行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比例还贷、结售汇汇率让利、免收抵押物评估费和登记费、免收结算特定服务收费等服务,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缓解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难题。二是畅通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商贸流通企业产销对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进一步缩短产销周期,提高企业资产周转率,拓宽盈利空间。三是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持续推进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做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工作,充分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加强项目融资保障。四是完善资本市场上市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对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Fortune (2023). Methodology for Global 500[EB/OL]. https://fortune.com/franchise-list-page/ global-500-methodology-2023/

[2] 中国政府网.中国银保监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民银行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 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的通知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 zhengceku/2020-05/25/content_5514874.htm

[3] 中国政府网.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EB/OL]. https://www.gov.cn/ xinwen/2022-04/28/content_5687673.htm

[4]中国政府网.加速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 [EB/OL]. https://www.gov.cn/ xinwen/2016-07/30/content_5096000.htm

[5]蔡昉.生产率、新动能与制造业——中国经济如何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21(05):5-18.DOI:10.19581/j.cnki. ciejournal.2021.05.012.

[6]黄群慧,霍景东.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4,36(01):1-11.DOI:10.19616/ j.cnki.bmj.2014.01.003.

[7]江小涓.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J].管理世界,2010(06):1-7. 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0.06.001.

(胡燕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姜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师)

猜你喜欢

财富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