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平果壮族嘹歌发展典型数据的分析

2023-12-14■李

创新 2023年6期
关键词:平果壮族少数民族

■李 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3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阐明了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为新时代我国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指明方向、提供科学指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上世界舞台,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夏康健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2];何得桂和宋依文对习近平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要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3];刘强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4];孙宜学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了思考[5];李倩岚和李资源强调要把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摆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提出构建创新平台、构建有效实现机制、拓宽渠道等思路[6];王校羽和王帣斐以翻译传播学作为理论框架,结合满族文化对外传播,尝试对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提出建议[7];等等。既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理支撑、视角启发和方法创见。但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学者主要聚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层面上的宏观讨论,以传播学、翻译学等为主要学科依托,对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行了路径与策略的分析论证,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研究相对单薄,因此探讨现代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壮族嘹歌为例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嘹歌”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古歌,于2008年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传统社会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壮族嘹歌文化有着相对稳定的流传空间,主要流行于右江中游的广西平果市①2019 年12 月26 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印发《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平果县设立县级平果市的批复》,同意撤销平果县,设立县级平果市。平果市由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其管辖行政区域及人民政府驻地维持不变。本文在有具体时间指向的行文中,对平果的行政区划称谓采用的是实时称谓;在没有具体时间指向的行文中,对平果的行政区划称谓采用的是现时称谓,即“平果市”。、田东县等地,以广西平果市为盛。此外,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和属邕江流域的武鸣区等地也有少量的嘹歌流行。2003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广西平果县开始着手策划和启动嘹歌文化保护和传录工作。在此背景下,嘹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变化很大,加速了壮族嘹歌文化的传播扩散,重构了嘹歌文化的生存空间。基于此,笔者以“歌者”“乐队”“节庆”“书籍”为线索,分析在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嘹歌文化的传播规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和过程,平果壮族嘹歌的发展也存在相应的阶段性过程,笔者在考察平果壮族嘹歌文化的传播规律时,考虑不同领域的发展阶段的典型性,分别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传播走向及规律的分析梳理,如选取2018—2019 年平果嘹歌协会的演出交流数据,考察近年民间歌者推动平果壮族嘹歌从乡土到国际的传播;选取哈嘹组合2005—2013 年演出交流数据,考察平果壮族嘹歌以乐队演出为路径从本土到国际的传播;选取2010 届、2011 届“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为案例,考察平果壮族嘹歌通过节庆“走出去”的传播形式;选取2004—2014 年出版的“嘹歌文化丛书”在国内外传播的情况,考察壮族嘹歌文化的学术传播。本文旨在以平果壮族嘹歌为案例探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

二、乡土传播:民间歌者的演出交流动态

为团结民间歌手力量、助力地方嘹歌文化品牌打造,2007 年平果县成立平果嘹歌协会。为进一步了解民间歌手推动下嘹歌文化从乡土到国际的传播走向,笔者以平果嘹歌协会2018 年和2019 年的演出交流活动为观照对象①2020年之后,受疫情影响,此类活动锐减。,对嘹歌民间歌者演出交流活动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表1 是根据内容形式及活动地域对平果嘹歌协会演出交流活动进行的整理。

表1 2018、2019年平果嘹歌协会演出交流活动一览表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和2019年平果嘹歌协会的演出交流动态大致趋同。其一,平果嘹歌协会的演出交流活动主要在平果本地开展,以民间娱乐、演出交流、参赛竞技、教学培训、座谈研讨为主要形式,活动范围辐射平果市所属乡镇、村屯,受众对象主要为平果本地的基层民众和学校师生及部分外地师生、学者;其二,平果嘹歌协会在平果周边地区的活动也比较频繁,以培训授课、交流演出、节目录制为主要形式,受众对象主要为百色市下辖其他市、县(区)及南宁市等地的师生、歌手、媒体行业工作者等;其三,跨省、跨国界的演出交流也是平果嘹歌协会的活动形式之一。因此,广西区外及国外的专家及民歌爱好者也是平果嘹歌协会交流、展示嘹歌文化的受众对象。

三、乐队传播:哈嘹组合的演出交流动态

2005年,在平果县打造嘹歌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的推动下,以壮族嘹歌和流行音乐元素的结合为创作风格、由当地爱好音乐的年轻人组建的哈嘹组合在平果诞生。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的音乐,民族与流行水乳交融的作品,再加上青年歌手的全新演绎和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哈嘹组合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闪耀新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走红,将壮族嘹歌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基于哈嘹组合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社会影响力,笔者以该组合2005—2013 年①2013年后,哈嘹组合因人员结构有较大变动,演出活动明显减少。的代表性演出交流活动为例(见表2),分析嘹歌文化的传播走向。

表2 哈嘹组合代表性演出交流活动区域分布统计表(2005—2013年)

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哈嘹组合以参加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为主要形式,在平果本地及平果周边田东、田林等地区的活动较为密集,再扩展至如南宁、崇左、桂林等地。与此同时,还以节目录播、交流演出、参赛竞演为主要形式,在北京、广东、江西、甘肃、宁夏、台湾等地表演。此外,还多次应邀赴国外演出,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越南、美国等。可以看出,哈嘹组合不仅推动着嘹歌文化走出平果、迈出壮乡,而且不断走向全国并开始迈向世界,使壮族嘹歌文化空间得以不断扩大、延伸。

四、节庆传播:嘹歌节庆活动参与群体的区域分布

“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自2008 年到2011年在平果举办,每年一届,共举办了四届。该节庆以“到平果,赶歌圩,唱嘹歌,听音乐”为宣传口号。从首届起,基本坚持四个板块办节模式,即节庆活动由“音乐盛典”“文化论坛”“歌圩活动”“旅游经贸”等相关内容组成。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宣传下,该节庆活动备受社会各界人士及各类媒体的关注。基于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嘹歌文化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鉴于“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笔者以2010届、2011 届歌圩音乐节的举办为观照对象,对嘹歌节庆活动受众群体(即办节主体与媒体、嘉宾人员、演出人员)的区域分布进行分析,以此梳理嘹歌文化以现代节庆为依托的传播走向。

(一)办节主体与媒体组成

为提高节庆活动质量、扩大节庆活动影响,平果在筹办活动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吸纳广西区内外专家及相关单位、机构的参与。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日报社、广西新闻网、新华网广西频道等多家单位参与了2010 届“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的组织策划与宣传工作。2011 届“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与2010届相比,其活动主办单位在2010 届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协办单位由2010 届的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平果电视台调整为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百色学院等单位;宣传媒体在2010 届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广播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刊物《中国广播》。

(二)嘉宾人员组成

2010届“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总共邀请了41名嘉宾①信息来源:平果市打造嘹歌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其中,广西区外专家学者4人,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广西区内(不包括百色市)专家学者26 人,分别来自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艺术研究院、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三月三》杂志社等单位;百色市内专家学者6 人,分别来自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和百色学院、百色市文化局、百色市旅游局、百色市右江民族歌舞团、百色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广西媒体工作者5 人,分别来自《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易传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和广西亿东集团。

2011 届歌圩音乐节不仅邀请了广西区内的专家领导,还邀请了广西区外如北京市、上海市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的学者,另外还包括一些东盟国家的学者、演员等。受邀出席2011届歌圩音乐节的嘉宾共600余人,主要来自广西区内的一些单位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以及泰国玛希隆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高平省文工团、越南河江省文工团等国内外机构、单位和学校。

(三)演出人员组成

2010 届歌圩音乐节的“音乐盛典”环节主要由《壮族故事》群星演唱会和哈嘹组合专场演唱会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群星演唱会既有广西平果本地的乐队,也有来自北京、广东深圳和广州、广西南宁的知名歌手。在哈嘹组合专场演唱会中,除了有哈嘹组合带来的《月亮》《赶圩乐》《思念歌》《夜了天》《乐逍遥》《故乡》《表哥》《山中画眉》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多位国内知名歌手也演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兄弟》等歌曲。

2011 届歌圩音乐节,平果立足更高站位,提出了“打造文化强县,让壮族嘹歌走向世界”的目标。与此相应,“音乐盛典”环节的策划安排也融入了更丰富的资源。2011 届“音乐盛典”环节中的“八面来风”主题晚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杂志社负责编导,邀请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艺术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的土风艺术团、哈嘹组合、广西区内外一线明星歌手,以及越南高平、河江两地民歌歌手等参与演出;“七彩百色”主题民歌晚会由百色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负责编导,邀请百色市下辖其他市、县(区)及河池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歌歌手参与演出;“壮族故事”时尚音乐会以哈嘹组合为主,并邀请广西区内兄弟乐队、优秀歌手登台助阵。

综上所述,歌圩音乐节的组织策划人员、宣传媒体、嘉宾和演出人员,分别来自中国广西、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不可否认,地方节庆活动的举办,受众人群主要还是当地民众。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平果县举办的以歌圩音乐节为主的节庆活动,从节庆参与人员的区域分布上看,与全国接轨、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且会加速嘹歌文化的传播。

五、学术传播:嘹歌文化丛书收藏单位的区域分布

2004—2014 年,由平果县牵头组织撰稿、立项研究、资助出版了多部嘹歌文集和著作(以下简称“嘹歌文化丛书”)。其中包括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壮族民歌文化丛书·平果嘹歌》(五册);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平果壮族嘹歌》丛书(五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平果壮族嘹歌(英文版)》丛书(五册);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壮族嘹歌研究》《嘹歌嘹亮》,以及《壮族嘹歌·平果卷》(上、下卷)。笔者于2023年6月通过“超星百链云图书馆”对上述文集和著作的收藏情况进行了检索(见表3)。

表3 嘹歌文化丛书收藏单位分布一览表

笔者在“超星百链云图书馆”上并未检索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果壮族嘹歌(英文版)》丛书(五册)的纸本收藏单位信息,但根据平果打造嘹歌文化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材料,2014 年和2015 年,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图书馆先后对该书进行收藏,并向作者颁发了收藏证书。

根据表3 可以看出,广西是嘹歌文化丛书收藏的主要区域。在收藏嘹歌文化丛书的相关单位中,分布在广西的单位数量最多。此外,丛书收藏单位还辐射我国的江苏、上海、云南、浙江、陕西、四川、广东、贵州、湖北、辽宁、重庆、北京、吉林、河南、山东、内蒙古等。另外,除了国内相关图书馆,美国的耶鲁大学图书馆和密苏里大学图书馆也对嘹歌文化丛书进行了收藏。由此可知,嘹歌文化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嘹歌文化的传播空间。以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为媒介,嘹歌文化初步形成了以广西为主要平台,不断向我国各地及国外扩散的传播格局。

六、结论与启发

综上所述,笔者对以平果嘹歌协会为代表的民间歌者的演出交流动态、以哈嘹组合为代表的现代乐队的演出交流动态及平果“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参与群体的区域分布、嘹歌文化丛书收藏单位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梳理,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推动有效促进了嘹歌文化的跨界传播,依托民间歌者的演出交流活动、嘹歌作品的现代演绎、现代节庆活动的举办、专家学者学术成果的出版发行,平果嘹歌文化的传播较快突破了传统的地理空间,初步形成了以平果为中心,以平果周边地区为文化活跃地带,不断扩大到我国其他省份及地区,再向国外扩散的传播格局。与此相应,壮族嘹歌形成了新的文化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论及的“文化空间”是基于文化动态性的描述,空间边界既包括文化类型的相同或相近,也包括对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或者对文化的欣赏与消费。笔者认为,嘹歌的现代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对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乡土—世界”与少数民族文化新空间的构建。嘹歌的传播发展路径表明,少数民族文化的地方化和全球化是同步的。嘹歌文化以“歌者”“乐队”“节庆”“书籍”为依托形成的文化新空间,蕴含“乡土交流”与“世界共享”的双重内涵特质。从政府到社会各界,从学者到民众,从歌手到游客,从艺人到媒体,不同身份的人员群体都为壮族嘹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做出了努力,既使嘹歌文化能更进一步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又让其成功进入了全国和世界人民的视野,被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度的民众所了解、认同与享有。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乡土传播发挥着核心枢纽的作用,其传播主体、客体和媒介,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传播形式的推进;另一方面,乐队传播、学术传播、节庆传播等其他传播形式的推进亦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嘹歌文化的受众群体,也同时活跃了乡土传播。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不仅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享受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还可以活跃少数民族文化的在地传承与乡土传播,从而更好地延续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从这一角度看,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需要正视以往所强调的全球化给民族文化生存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弊端,还应着手优化少数民族文化“乡土交流”与“世界共享”的对话互动,加强乡土文化在地化和全球化共赢发展机制的研究。这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其二,“内生—外活”与少数民族文化新空间的拓展。动态性是文化空间持续生命力的重要彰显。我们该如何去界定文化空间的动态性?结合嘹歌传播发展的特征来看,笔者认为所谓的“动态性”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首先,对内而言,这一文化要被当地人高度认同,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态化地应用和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对外而言,这一文化的了解、认同、欣赏、消费人员群体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处于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正如我们在分析嘹歌传播发展时所看到的,一方面,嘹歌传唱人是嘹歌文化传播的主体,嘹歌与当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在民间节庆、娱乐、乔迁、待客及学校教育、政策宣传、文化交流等情境场合,都会自发自觉融入与嘹歌相关的歌唱活动。另一方面,嘹歌文化的认同与消费主体,包括从事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创作的艺人作家、采风的师生、观光的游客等,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人员规模。前者从纵向延续了嘹歌文化的生命力,后者从横向扩大了嘹歌文化的影响力。两者交错影响、相互促进,有效拓展了嘹歌文化空间。因此,笔者认为可考虑将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加以统筹,与文化惠民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联合起来,将推动文化“走出去”与解决文化“活下来”联动布局与系统实施,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民族文化的同时,推动民族文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被更多的受众群体所认同、接纳与享有。

其三,“自我—他者”与少数民族文化新空间的巩固。文化空间,在纵向上囊括了古往今来的历史,在横向上指向了文化的传播范围。一个稳定文化空间的形成,首先需要具备相对稳定的文化持有者群体,这一群体掌握着相对完整的仪式活动,影响着文化的纵向传承,是文化空间的核心部分,即“自我”。其次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外来人员群体对该文化了解、认同、欣赏和消费,这一群体与文化的横向扩展密切相关,是文化空间的外延要素,即“他者”。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文化空间中,不同人员群体对文化的认同方式和认同程度带有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壮族嘹歌,当地人以歌代言、借歌传情,将之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外来人员,人们把它当作艺术作品、学术资料、旅游产品和教育媒介,既可以用来欣赏和消费,也可以用来教学和研究,具有“他者”的属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各类群体在文化认同上的差异点,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在强化民族文化在地传承的同时,不断完善、优化、密切“文化”与“他者”的对话互动,以此巩固日益拓展的民族文化新空间。壮族嘹歌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向世界舞台、进入国际视野,是因为以活跃的乡土传播为基础。此外,依托学术研究、乐队演出、节庆活动等路径对传播方式的开拓和对传播内容的创新,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际传播成为嘹歌文化现代发展的一种常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乡土交流”与“世界共享”、“在地传承”与“跨界传播”、“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三重关系。这三重关系分别与传播环境、传播机制、传播方式三个层面的内容相对应。换言之,传播环境的优化、传播机制的构建、传播方式的选择,是当下我们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密切关注和优化解决的三大问题。

猜你喜欢

平果壮族少数民族
平果800 kt/a再生铝项目投产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壮族民歌“喜”的情感表达
广西平果:油茶“加油”绿色发展
百色平果规划新建多所中小学校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请来平果唱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