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2023-12-14蔡思路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教就业指导校企

文/蔡思路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愈加重要。然而,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打破高职院校与市场之间的壁垒,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出现,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产教融合模式概述

2020 年,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其中提到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基于此,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逐渐明确产教融合模式的核心即为实践教学,在该模式下,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这种模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和学院的壁垒,实现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综合运用。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相互融合,培养出具有实战能力和技术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同时也提升教育机构的知名度和学术水平。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多方合作形式,在该模式下,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其中,通过联合建立教学计划、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实践其所学;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企业还可以和高校共同编写教材,使教材紧贴实际,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使产教融合模式真正契合于市场实际,适应市场不同的职业需求。

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价值

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和行业实践锻炼后,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行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而增强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市场适应性”。同时,产教融合模式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

利于打破高职院校与市场之间的壁垒。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壁垒,这既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育内容无法完全适应企业需求,也由于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产教融合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通过产教融合,企业可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熟悉,了解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而更好地挖掘和培养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同时,企业也可以分享自身的资源和经验,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这种合作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好地搭建沟通平台,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

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越来越重要。通过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并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高职院校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就业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规划和就业指导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质量。比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双方可以设立学生信息平台和就业指导咨询中心等机制,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技术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向学校或企业咨询就业或技术方面的问题,以此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双导师”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双方可以成立校企合作部门或者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联系的日常机构。之后,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合作目标,明确校企合作的内容和方向。有了明确的校企合作目标,可以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计划,提高校企合作成效。在具体路径上,学校和企业可以各派出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构建“双导师”制度。尤其要重视企业导师的角色和职责,依据2019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方法(试行)》,明确指出企业是产教融合战略的重点,政府应当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这一政策,发挥企业导师的技术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提供一些就业需求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立足于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基地可以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践基地,也可以是学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设的科研基地。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可以更好地整合产学研三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创业支持。校企双方还可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或者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技术支持和就业资源,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为提高产学研的效益与质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或者联合申请科研项目等方式,促进学校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深度合作中,科研机构可以为学校提供科研支持和技术创新资源,学校可以为科研机构提供人才培养和实践机会,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共同建设职教集团模式。通过职教集团模式,多所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实践资源、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和就业服务。在职教集团模式下,各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将课程、实践和就业服务共享,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建设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在就业前期提供更加详尽的职业规划和咨询服务,在就业后期提供更加实用的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提升竞争力。此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交流,为学生的教育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建立项目制就业指导制度。基于产教合作平台和行业调研结果,学校可以制定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在指导方案中,要覆盖求职技巧、职业发展规划、行业动态等多方面内容,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前景。比如,某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认知不清等问题,学校根据项目制就业指导方案,帮助分析该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后,为该生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和职业规划支持。学校还可以通过联合企业共同举办招聘会、规划职业发展课程、开展实习和就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该生及同类学生了解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等信息。为了确保就业指导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学校可以建立就业质量跟踪评估机制,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就业情况跟踪、职业发展成果评估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优化方案,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产教融合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打破高职院校与市场之间的壁垒,使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双导师”制度建设、建立就业项目制度等实践策略,可以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就业质量。同时,该模式也有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在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紧密协作,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就业指导方案,实施培训计划等,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产教就业指导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