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2023-12-14林大汕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童谣双减

林大汕

(福州市鼓山苑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想要真正实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目标,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学有所得,发展学科素养,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真正将更多课余时间用于休息、发展个人兴趣或特长等活动中。美术学科是开展美育工作的学科,是有助于让学生学会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学科,为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立足生本的“提质增效”行动研究,形成“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提质增效的研究意义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美术教师需要认真展开课堂提质增效的研究,其主要意义如下: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层次的良好契机。[1]为在避免为学生施加过大学习压力的同时保障课堂教学取得实效,首先要让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内化相关知识,保持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探究兴趣。这不仅对教师的艺术修养提出了一定要求,还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课堂作业设计等能力。可见,开展课堂提质增效相关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2.发展学生艺术修养

“双减”背景下,学生无需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巩固课堂所学。然而,想要发展学生的艺术修养,需要学生经过有效的艺术欣赏、艺术实践、创意表达等活动。若教师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则很难让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探索更加科学的实践策略,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全面欣赏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展开美术创作活动,提升美育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

1.精心开展课前准备工作,保障美术教学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实现让小学美术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需要精心组织课前准备工作,提升备课深度,并保障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同时,避免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业负担。以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童谣童画”教学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以“寻谣计划”为主线,实施项目化学习。以师生共同创作《“虎纠”童谣童画集》作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童谣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领会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备课要“深”。《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艺术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并指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可见,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本次备课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寻谣计划”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通过对童谣童画的赏析,了解和认识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感受从文学形象到绘画形式的转变,提升审美情趣。

艺术表现:把童谣里的文字通过绘画表现形式变得可视化,完成从童谣美到童画美的结合与升华。提升艺术表现技能,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创意实践:以创作《“虎纠”童谣童画集》为项目化主题,营造氛围,合作开展一系列的项目化探究活动,将美术与文学、音乐、劳动、德育、生命教育等相结合,激发灵感,为童谣创作童画。

文化理解:了解童谣的历史及特点,感受不同地区童谣童画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领会所承载的价值与意义,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2)学生负担要“轻”。“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探索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但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教师依然要注意“减负”这一关键词。因此,虽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期间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却需要通过补充教学资源、提供细节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减轻课堂学习和实践负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备课环节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单,收集童谣文本、音频;童画创作元素等,让学生在了解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感受从文学形象到绘画形式的转变。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又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经验。

(3)教学手段要“新”。教师要认识到:“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氛围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2]《新课标》提出“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等课程理念。为让这些课程理念落于实处,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手段,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次课备课期间,教师可以将“吟唱祖孙情,童谣寄相思”作为导入,哼唱祖辈们口口相传的童谣,共同走进那段记忆里的童谣故事为主线。将学带入特定情境,激活学生创作童画作品的情感,并注重学科融合,将音乐、劳育、德育等融入课堂,以更多元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童谣的声音、语言、韵律之美。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借助电子白板记录学生学习困惑、借助多媒体灵活展示学生课堂作业作品等环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活动。

2.科学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提升美术课堂吸引力

想要让课堂教学取得实效,教师需要在组织深度备课的基础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升美术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做到“实”“活”“细”“勤”四字,即帮助学生扎实完成基础学习活动,夯实基础、关注学生课堂动态,灵活调整教学细节、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细致提供辅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反馈并给予学生反馈,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浙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眼镜的设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美术课堂的吸引力:

(1)上课要“实”。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美术教师都习惯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但在运用新颖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让教学取得实效,即做到“上课要‘实’”。本次教学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分析眼镜的结构、造型、主题等,并借助电子白板记录关键词,将关键词进行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便可以有效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便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美术学习活动中都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点,并在教师的辅助下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保持参与美术课堂活动的热情。

(2)教学要“活”。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期间,经常会参考教案。但“参考”并不等同于“照搬”。在教案设计期间,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美术教学基础判断学生学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难题,并规划教学时间和教学流程。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学习实际与教师预设情况不符的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本课内容探究的关注点不同、一些学生未能快速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灵活调整教学细节。本次教学活动中,若多数学生对同一主题的眼镜产生深度探究兴趣,教师则可以组织班级讨论活动,请学生细致分析该主题眼镜的特点;若不同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眼镜产生兴趣,教师则可以灵活调整学生座位,为对同一眼镜设计作品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小范围讨论的条件。

(3)辅导要“细”。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可能会遇到对某一知识点掌握深度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为其提供恰当的辅导。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到“细心”“细致”。如很多学生在自主设计眼镜期间,可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此时,教师要细心对其展开辅导。首先,教师要请其分析眼镜主题,即探索眼镜运用场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围绕主题展开思考,分析某一活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辅导下,很多学生便可以顺利展开眼镜设计工作。最后,教师要走近学生,分析各个学生的实践过程,灵活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

(4)反馈要“勤”。学生给予教师反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信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强化“反馈要‘勤’”的意识。本次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归纳眼镜的结构、造型、主题等,并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行为进行肯定,使其强化参与师生活动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表情、神态等,若学生出现“困惑”的表情后,教师可以与其进行对话,了解其未能解决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其困惑。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未能解决的问题,并提供反馈。这样,结合有效的课堂反馈,师生之间便可以更好地进行配合,有助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细节,为学生提供细致辅导,帮助学生扎实完成课堂学习活动。

3.优化课堂作业指导设计,提升课堂学习深入性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双减”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为抓手,进一步活化美术作业设计。[3]教师需要注意:作业要“精”、考查要“严”、评价要“公”。以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手绘校园招贴”教学为例,为有效结合学生的课堂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入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1)作业要“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想要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作业,教师要精简作业数量。同时,为保障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教师也要精心提升课堂作业质量。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作业内容:迅速手绘一张校园招贴,标记出招贴的构成要素,并简要说明自己制作的招贴有哪些细节值得注意。

在这一作业中,教师即引入了创意实践、艺术表现项目(手绘一张校园招贴),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标记出招贴的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设计细节)。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学生可以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先复习教材中的招贴作品,找出其中的精彩元素,并迅速进行构思,合理将构成招贴的元素融入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中,最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习深度,发展艺术核心素养。

(2)考查要“严”。作业完成成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堂作业期间,要做到严格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判断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本课重点知识。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教师需要随机抽查部分学生作品,先对照教材中的信息,指出该学生绘制的招贴中是否具备“标题”“内容”“插图”等要素,判断学生的编排、文字内容、花边和装饰等是否具有独特特点,并借助多媒体对其进行点评,使学生明确作业检查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换作品,模仿教师的作业检查流程,考查同学是否内化了本课所学知识,并展开科学的点评活动。

(3)评价要“公”。完成学生作业考查活动后,教师要在课堂结束前展开评价活动。美术课堂的评价几乎都是随作业展示或作业评析开展的,应该是指向学生学业能力的发展性评价[4]。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关注评价的公平性。如部分学生虽然作业完成质量不佳,但其能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进行思考,欣赏教师分享的美术作品,获取美术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让该学生获得积极的评语。同时,即便部分学生能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顺利完成艺术创作活动,但却存在课堂学习期间注意力分散、未能与同学配合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对其进行肯定的同时,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自评量表(如表1)。这样,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便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升作业评价的公平性。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发展自身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艺术修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科学开展教学设计,从而奠定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优化课堂作业设计、考查与评价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其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童谣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童谣里的童年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乐童谣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