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人才发展协同机制探析

2023-12-14陈以狄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政策人才

文/陈以狄

人才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高校的人才队伍是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自“双一流”建设方案颁布以来,各级各类高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高校人才竞争越发激烈,而由此带来的高校高层次人才迁徙流动成为影响地方发展、教育科研创新的关键因素。如何规范地区间正常的人才流动,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人才激励方式,为地方高校留住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为了留住人才,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协同配合,加强顶层设计,规范人才流动,采取多样化激励方式,改革人才考评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当前人才队伍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助力高校教学科研质量向更高水平跃进。

地方高校人才发展存在的不足

地方政府对所属高校扶持力度略显不足。虽然各省市非常重视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为高校提供了许多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也构建了许多人才工程和科研申报平台,但部分地方政府人才引育观念有待改变,人才制度探索方面创新不足,在制定人才政策时略显保守,旧有的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有待打破。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策影响高校对高层次人才及高水平团队的延揽和聘用。例如,高层次人才进编手续办理比较繁琐,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在购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方面欠缺优先政策等。地方政府对高校财政投入的强度和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地方高校的数量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众多,容易稀释财政投入,高校自身又欠缺造血营收能力,在人才引育的经费方面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对所在地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使得当地高校在人才引育经费方面欠缺,也间接造成高校本身对人才流转的无所适从。一些顶尖的部属高校,地方政府不直管,地方的人才支持政策无法充分渗透进部属高校,部属高校也无法充分享受所在地市的人才优惠政策。部属高校人才聚集,资源不足将产生一定的内耗,学校的支持政策和待遇一旦跟不上,会造成人才资源的耗损,而部属高校人才队伍众多的科研产出也较难很好地融入地方发展,地方政府受惠少。地方上未能有效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校人才高地、重点支持的人才特区以及海内外闻名的人才工程品牌,人才引育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因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育工作中易陷入单打独斗,人才资源散落,各校无法形成合力,造成一定的人才流动困局。海内外的高端人才也对各地人才品牌形象及人才政策缺乏了解,地方高校的引才难度越来越大。

高校人才治理水平有待改进提升。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前期引进异常重视,为引才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但对人才引进后所需实验条件、科研平台、成长环境等缺少一定的规划,引进人才未能充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人才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较难体现。高校出台各类政策引育高层次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学校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学校未能有效形成共同引才育才的氛围。此外,部分高校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人才考核方式与人才的个人发展需求不匹配,人才未能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尊重。还有部分学校的人才服务未能及时跟进,存在一些高层次人才合同资金落实不到位、配偶子女安置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跟不上、考核指标脱离现实状况、薪酬待遇偏低、人际关系及学术环境不理想的问题,造成人才资源的再度损耗。高校对人才缺乏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高层次人才均注重所在学校是否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一般高校往往在人才管理、激励政策等方面较难突破现有框架,收入提升方式单一,职务职称晋升空间狭小,奖惩机制不清,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高层次人才自身的不足。随着时代变迁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不断延伸,高校高层次人才的个性追求也不断增强,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与职业发展,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高层次人才愈加追求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寻求更好的平台实现自我增值。面对全国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高校纷纷拿出优厚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部分高层次人才逐利心态较重。

地方高校人才发展治理对策

地方政府支持对策。为引进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地方经济发展、城市文明改善、社会物质条件提升均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领先发展的地区更能筑巢引凤,吸引优秀人才的到来。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高水平的人才既是高校提升自身水平的重要资源,也是所在地政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有地方政府在政策和制度层面的支持,地方环境的改善提升可以促进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保证高校人才工作长期稳定、颇有成效展开,进而实现地方建设与高校发展的叠加功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政策方面做好地方高校人才工作的后勤保障,特别是在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对顶尖人才在住房、户籍、配偶安置及子女教育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照顾。进一步加强对地方部属高校人才引育工作的财政支持,切实加强待遇提升,有效助力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还须突破地方与高校间的行政边界,充分实现人才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全方位覆盖与渗透,也让高校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在地方与高校间建立灵活的人才服务机制,让地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实惠,让人才产出更好地为地方实现经济价值,人才自身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提升自我价值。提升对高校的指导和政策扶持,对地方高校在申报各类国家级高层次项目时提供充分且必要的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方面引领高校开展技术创新,实现科研发展,要集中力量在有发展前景、有学科特色的地方高校打造一批人才高地,再通过实行各类人才工程,拓展高校教师的研修及成才渠道,全面有效地推进高校的人才资源整合,提升高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对部分高校在国家级的人才工程、奖项、重点科研项目申报时应重点扶持,集中力量帮助高校在申报时有所突破。还应做好高校的后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时充分利用政策做好服务。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完善自身管理水平,打造凝心聚力的人才生存空间。高校首先应当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真正构建“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结合自身现状及发展规律,客观评估、激励并保护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科学管理与人本思想相互结合,尊重人才,给予高层次人才充分关爱,切实保障他们的利益,为他们创造科研发展及自身成长条件,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高层次人才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建立良性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薪酬水平。在人才管理、激励政策等方面突破现有框架,创造性、多角度地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在自我发展、个人升职、待遇提升等方面探索不同的支持路径。对高层次人才,打破传统的薪酬分配机制,创造更多元的收入提升路径。积极做好人才服务,解决住房、户籍、配偶安置及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提升内涵建设,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做好外引人才和内培人才的平衡,在现有人才队伍基础上打造人才“高峰”。此外,还应当建立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做好人才的管理,对违反合同、不遵守服务期规定的人才流动,必要时借助法律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政策人才
政策
政策
人才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助企政策
政策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