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夫茶当代保护的思考
2023-12-14吴淑梅
吴淑梅
(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福建 厦门 361008)
1 工夫茶的当代状况
工夫茶起源于福建,盛行于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是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茶艺术文化,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饮茶艺术、评品茶质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而这一过程与之产生关联的茶叶、茶器、茶水、茶艺、茶道以及生活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工夫茶文化体系。清康熙年间,厦门港成为福建出洋的重口岸,当时的茶叶出口主要在厦门港,工夫茶依托厦门港对外贸易平台而向外传播。明末清初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将厦门港作为与东南亚国家海外贸易中心港之一,在厦门设立“牙行”,大量出口茶叶。在众多的厦门文化中,茶文化是厦门文化的主梁和精髓。清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厦门“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琛杯。茶叶重一两,价有贵至四五钱者。文火煎之,如啜酒然,以饷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细啜之,否则相疗嗤笑,名曰工夫茶。”在悠长的饮茶历史中,茶传遍了世界。“茶”字也跟着走向世界,英语“tea”是闽南方言“茶”的音译。
厦门岛上虽然不产茶,但在水仙路一带,“茶庄”和“茶行”却有40多家,各货店和小摊贩也都有兼营茶叶的,这在解放前是很少见的。如今,茶叶店遍布厦门的大街小巷,除了上千家茶叶店外,凡是食杂店、连锁商场、小贩商铺等都有经营茶叶,茶叶与厦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喝工夫茶一直是老厦门人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必须,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和器具,客人来了以茶待客,没人来时自斟自饮。在厦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随便支起一张折叠的桌子,几张便携的椅子,三五好友散坐着泡茶“话仙”。中国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老厦门人来说茶是摆在首位,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茶,斟到茶杯里,慢慢品味,再开始一天的生活。
2 工夫茶的当代价值
2.1 促进健康,延年益寿
适量喝茶有益健康,千百年来在古籍中有不少茶之为药用的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药书》、《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药用功效。华佗《食论》书中“苦荼久食益意思。”指出茶味苦,饮茶益于振奋精神,可清心健脑。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具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消除疲劳等功效。茶叶中大量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抗菌杀菌、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的功效。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锌和硒,而这些元素都是医学上用来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物质。日本甚至将茶称之为“万寿之药”,药性的发掘让茶的功用得到拓展。
2.2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厦门工夫茶贴近生活,无需择时择地,无论价高价低,自斟自饮或集众品茶皆可。这种顺应自然、自在淡然的品茶态度,再现了道教思想中的人性美,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主茶者有条不紊地一遍又一遍地洗茶、烫怀、泡茶、分茶与敬茶,不厌其烦的续水、添茶,一边泡茶,一边谈天说地,一壶茶可以闲谈一下午。惬意享受一种沉浸式泡茶乐趣。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来自生活、工作、感情等等的各种压力和焦虑,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能让人在压力环境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缓,在喝茶中品味人生就像口中的茶,先苦后甜,苦乐交织,人的精神在安静品茶中升华。工夫茶汤里的醇香甜柔是抚慰压力生活的猛药,也是抚平当下时代急功近利、浮躁之心的良药。
2.3 情感沟通,促进和谐
工夫茶在厦门,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它既是修身养性之物,又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有了茶,就有了更多的沟通话题。慢品细饮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顺畅,距离更拉近,喝工夫茶成了大家社交和休闲的一种方式。在厦门做生意,可以不会喝酒,但一定要会喝茶。厦门的许多店铺里,即使不是茶叶店,也会设置一张泡茶桌,摆上工夫茶具,客人来了先坐下喝喝茶聊聊天。茶品即人品,安静的环境下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通过沏茶、倒茶、闻茶、饮茶等动作,往往就能体现出一个人待人接物的礼仪。“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是交流合作、互利共赢诚意的一种表达。谈判桌上保持头脑清醒不伤身的情况下把生意谈成,事半而功倍,这样的合作愉快且长久,可以保持长期的生意往来。
2.4 教化思想,传承美德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崇礼尚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厦门工夫茶历经发展,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崇“礼”“和”的精神。泡茶时无论亲疏生熟、男女老幼,均可入座品茗;斟茶时茶杯紧挨,主泡者提壶来回斟茶,直到每杯均达七分满,蕴含了儒家之平等、中庸之思想境界。看是随意的众人饮茶,亦有次序,分茶时须以长辈、客人优先,最后才是主泡者,受茶者以扣指代谢,一团和气。若熟人见了生客到来,则纷纷斜身让座,盛情邀请其同饮。工夫茶的这些礼节习俗虽不成文,但却成了代代相传,人人遵守的规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我们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挥工夫茶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升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5 文旅融合,促进发展
旅游是一种寻找差异文化的活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通常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传统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近年来,“非遗+旅游”逐渐成为了各地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工夫茶”作为厦门一种典型的区域特色文化,其独特的功夫茶技和茶艺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厦门一些企业对茶与旅游的融合有了初步的探索,厦门航空在厦门至北京航班上推出商务舱旅客可享受到厦航天际茶道“秋·韵浓”茶宴四道式服务的试运行服务。厦门茶产业领军企业华祥苑建设厦门市首个以“茶”为主题内容的公园,集珍贵茶种观赏、茶文化博览、茶知识科普、技术传承展示等功能于一体,于2022年5月对外开放,供市民游客参观学习。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工夫茶文化资源,把工夫茶文化的知识性、观赏性、可参与性很好地与旅游结合起来,既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又可弘扬茶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 工夫茶存续存在的问题
3.1 人群结构变化:
厦门是个移民城市,根据资料显示,1949年初,厦门本岛市区人口134903人,占岛内总人口的81.87%。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528万,全市户籍人口282.81万人。厦门常住人口中,拥有户籍的仅占53.56%,很大一半都是外来人口。这些移入的人口当中,包含了周边地区居民(闽南语系)和非闽南语系人口。而这些新厦门人当中,特别是非闽南语族群,对于闽南的在地文化、民风民俗并不熟悉。同时这些新厦门人,也带来了其原有的饮茶习惯,比如说饮用花茶、绿茶等,而这些茶文化和“功夫茶”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就是本地的新生代,因为工作和生活相对变得快节奏,而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到了各种新型软饮料,失去了对于工夫茶的感知。
3.2 居住环境变化:
原本厦门的老城区楼层不高,老城区居民密度大,居民之间的交流相对便利快捷,属于关联性相对密切的社区架构。大多数居民在街巷骑楼下就能够支起一张小小的“茶桌仔”围坐喝工夫茶。这种非常融洽的氛围,至今也是老厦门人深深怀念的生活场景。近年来,本地旧城区改造拆迁,原本群居在老城区的居民分散到新区居住,有些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而购房搬迁。这些情况导致原本居民之间的活动距离变得疏远了,也让原本“三不五时”很容易找得到喝茶聊天“有伴”的老居民,也逐渐改变了老城区天天相聚喝茶的生活习惯。
3.3 商品市场变化:
商业的繁荣,商品市场不断推陈出新,牛奶、可乐、咖啡、奶茶等新型饮料,在包装和销售方式,饮用方式上,极大便利了群众生活。吸引了更多的新生代群体。而传统的茶饮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流程才能饮用,因此在当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当中,就更多地被归类到需要时间、空间等耗用成本的“麻烦”理念。对于工夫茶的当代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了解,无法领略到喝工夫茶所带来的愉悦体验感。商家各种推广的文宣行为,更多的采取推出西式和快消文化的理念。在这种此消彼长的作用力的影响之下,也让“工夫茶”慢慢的淡出群众的视线,降低了工夫茶的可见度。
4 工夫茶当代保护建议
4.1 列入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众多的饮料中,真正能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的只有茶饮料。工夫茶作为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份子,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当代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工夫茶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或者族群的特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发展的。茶艺(潮州工夫茶艺)2008年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闽南工夫茶习俗2020年列入漳州市工夫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厦门作为“工夫茶”发祥地之一,也应启动申遗,让工夫茶能有系统、专业、有效的保护,而且能确保在传承的过程中不出现偏差,保持它原有的文化底蕴,在社会生活中发扬光大,创造更和谐幸福的氛围,对厦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良好作用。
4.2 创新消费方式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当代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工夫茶”遭受到不同领域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吸引新生态的消费者、让“工夫茶”重新走进厦门的大街小巷。我们必须专注于洞察新生代消费群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做到创新的有效性和持续发展性。厦门区域内的茶室茶馆,大多数装修格调比较高端典雅,功能也比较单一,大多就提供泡茶、打牌、打麻将服务,这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点和娱乐方式,当下凸显精致、国潮、多元的茶文创空间,更能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茶室、茶院可以拓展年轻人喜欢的健康、简约、时尚的茶生活方式。比如开设茶艺、插花等课程,给爱游戏者提供剧本杀、桌游等设备,给爱好电影者提供投影仪,给爱好者拍照录视频者提供服装道具,给爱好美食者准备精致的茶配。还可以推出更多共享茶室,让年轻人自助选茶、泡茶,环境更安静、私密,消费全程无人打扰,迎合年轻人审美和消费习惯。茶企应不断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吸引新厦门人和新生代的人群,在品饮加娱乐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工夫茶所营造出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美感,因此也会不断的通过自己方式和渠道,影响带动身边更多的人选择工夫茶,从而促进工夫茶的传承与发展。
4.3 促进茶旅融合发展
厦门是风景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的美誉,吸引八方游客。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旅融合前景广阔。厦门工夫茶可依托厦门旅游城市的优势,根据厦门的实际地理状况与文化氛围,设计厦门特色的工夫茶文化旅游路线,打造富有厦门特色、独具魅力风情的工夫茶文化之旅。厦门华祥苑主题公园仅有10亩,面积太小,可在厦门择址另建茶主题公园,丰富茶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文化内涵,比如建设茶博物馆、建立工夫茶文化研学基地、设立茶叶交易所等,并与厦门美食、地方文艺展演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茶文化旅游路线,给游客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既增长了知识,也能让其参与其中体验厦门茶文化的美妙,达到了探奇求知的目的。游客往往还会被工夫茶所带来的仪式感所吸引,为茶健康理念所倾倒,不仅仅是购买了茶叶,而且也会购买功夫茶具、茶配、茶周边自用或者馈赠亲友,对厦门经济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达到实质性的双贏。还可以把茶文化旅游项目融入到厦门一些比较成熟,发展比较好的旅游景点中,比如鼓浪屿、胡里山炮台、观音山等地,带动新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环保健康的理念意识更加强化,厦门工夫茶文化更要走在前头引领产业发展,鼓励厦门铁路、航空、游轮全线推出工夫茶服务项目,融入现代商务度假和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达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状态,进一步促进茶旅产业发展。
4.4 加大宣传力度
在网络上搜索厦门茶文化的文章,寥寥无几,厦门“工夫茶”文化方面理论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加大厦门“工夫茶”宣传力度已是刻不容缓。文旅部门要策划制作工夫茶专题宣传片、宣传册,编制《厦门工夫茶科普读本》;组织多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及各类茶事、茶艺、茶旅游等活动。宣传部门要制定工夫茶文化宣传方案的“组合拳”,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充分发挥网站、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的作用,制作出活泼新颖的新媒体产品,适时推出厦门“工夫茶”专栏、专题节目,提高厦门“工夫茶”的知名度。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厦门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要担当起自身使命,加大厦门“工夫茶”宣传推介力度。另外茶叶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之下,有关部门与境外主流媒体传播合作、走出国门交流展示等方式积极、全方位展示厦门“工夫茶”的魅力,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传播和影响,努力打造厦门“工夫茶”文化品牌,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