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探析
2023-12-14朱剑
朱 剑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图书馆,山东 泰安 271019)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瑰宝,凝聚着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对淬炼人们的人格品行有重要作用。图书馆除了基础的知识信息传导功能外,还与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茶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对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做出探索,既有利于充分图书馆具有的多元功能,也有利于推进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
1 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意义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在经久的发展与沉淀中成为了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珍贵的一部分,对茶文化进行传承以及推进茶文化得以创新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而图书馆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能够在推进茶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出重要作用[1]。具体而言,依托图书馆开展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茶文化传承创新是图书馆的职能所在。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的集载地,在茶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对茶文化进行传承以及推进茶文化得以创新发展,也是图书馆其与生俱来的职能所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输出者、建设者以及引领者,代表着公众利益,相关文献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仅能够为文化传播提供载体,并且配备了相对完整的组织结构、空间环境,能够让茶文化更好的在社会大众当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图书馆创造未来,铸就于文化遗产之上。在新形势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图书馆应当主动承担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精神感召力、影响力,从而谋求健康、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自信战略落地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全球一体化视域下,中国各领域的建设蒸蒸日上,但同时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保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领导力,提升社会大众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核心和基础[2]。茶文化孕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征程中,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因此,图书馆发挥出自身在茶文化传承以及创新发展中的功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图书馆应主动担负起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使之独有的气息普照大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图书馆驱动着茶文化现代化转型。“互联网+”驱动着整个时代的变革,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互日益频繁,加之我国高度的文化包容姿态,促使我国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虽然这对于文化交流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同时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了冲击。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茶文化在我国的传承面临着种种阻碍和挑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青年一代对茶文化的认知认识较为有限与片面,这则决定了图书馆不仅需要对茶文化进行传承,而且也需要对其进行创新,通过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茶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采,进一步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
2 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策略
2.1 明晰职能定位
茶文化传承是图书馆的使命责任,也是丰富其内涵意蕴的重要选择,对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积极意义。明晰图书馆在茶文化传承创新中的职能定位,提高全员重视程度和能动意识,是驱动该项工作持续、有效展开的基础,具体规划路径如下:
一是,将茶文化传承创新内嵌到图书馆核心职能体系中去。图书馆收录了丰富的文献资源,蕴藏着符合时代需求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这决定了图书馆有能力也有义务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发展[3]。简单来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是培养文化知识的传承人;科学研究即在充分吸收原有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创立新知;文化发展则是要将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某种维度意义上,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也可视作上述职能落实的过程。因此,图书馆应将茶文化传承创新内嵌到职能体系中去,并突出其核心站位,搭建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互通道,从而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贡献。
二是,将茶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展开。时至今日,图书馆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越来越多的创新科技应用进一步改良了图书馆工作模态。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唯有秉持文化传承创新的本心,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导入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只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够才能更为科学的发挥出先进理念以及先进技术具有的优势。在实践层次上,图书馆需要做到规划指导前行,有机地将图书馆发展战略与茶文化传承创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进一步驱动深化图书馆内涵式建设,并以此为基点打造特色文化体系,以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筑基。
三是,依据核心职能定位调整图书馆工作思路。茶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心是传承文化,在此过程中,图书馆要遵循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既要重视学术研究,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又要注重文化成果的再造与传承,促进读者与茶文化价值道德取向共鸣。为此,图书馆应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突破以往“坐等”服务的工作模式,组织成立专门的外联机构,了解读者的需求动态变化,针对性地输出茶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之充分体味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继而实现传承续接。
2.2 强化人才支撑
宏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价值日臻突出,优质的人才逐渐成为了是驱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馆员作为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强化自身文化传承意识,主动担负起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以专业化的知识技能与优良的服务品质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为茶文化更为广泛的传承筑基[4]。在人力资源建设工作中,图书馆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丰富馆员配置结构。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到文献采集、数据建设、活动策划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工作都对从业者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岗位要求。对此,以茶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图书馆需加强统筹规划,结合实际业务需求,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整人才结构,关注馆员的专业学科背景、服务水平等,择优录取。基于此,图书馆还应当设立茶文化传承创新主题工作组,由其负责茶文化专题研究、资料采集、参考咨询以及宣传推广等系列工作。同时,配置茶文化数字化开发及建设队伍,主要负责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存储、网站平台维护等工作,主动迎合新时代发展潮流,协同茶文化传承创新发挥效能,对于推进茶文化传承创新得以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重视馆员培训教育。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重视员工的持续教育与成长,为茶文化传承创新铺垫扎实的人才保障基础。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需要根据茶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明确、细化岗位职责,梳理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培训教育工作规划。基于此,图书馆有必要围绕培训教育工作规划,不定期组织茶文化学习活动,不断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确保馆员能够深刻把握茶文化的价值内涵,强化其责任意识、能动意识。另外,在培训过程中,为了能够推进培训工作得以专业化、规范化的开展,图书馆有必要主动寻求高等院校支持,与高校图书馆携手并进,认真总结茶文化传承创新的有益经验和科学方法,鼓励馆员创新创造,以保障该项工作落地。
最后,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能动性、积极性,使之在茶文化传承创新领域有所建树,图书馆应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鼓舞馆员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在此过程中,图书馆需要结合馆员的实际工作表现,充分利用激励理论,有机地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鼓励馆员工作积极性,树立榜样典范,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吸引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在激励策略的选择方面,图书馆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图书馆能够重视做好馆员需求调研工作,确保激励政策的供给与馆员需求得以有效对接,而且要求图书馆能够关注、尊重馆员专业化发展需求,为馆员的持续成长、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3 完善保障机制
茶文化传承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实践的工作,各方主体应当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予以保障,打通各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共享链路,实现更大的成果产出。在此方面,各方主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完善投入机制。根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相关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据此,各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住“文化自信”的战略要义,结合实际情况适度加大在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并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共建,改善图书馆运营环境,强化发展引领作用,推动完善的茶文化传承机制体系结构建设,促进图书馆职能发挥[5]。
其二,完善合作机制。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需做强做大公共服务平台,联系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茶文化共享共建,扩大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辐射范围,势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图书馆要加强平台渠道建设,与其他图书馆保持良好的共享共建关系,合作对象包括又不限于社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从而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将有限资源集中到茶文化传承创新中去,让更多人体味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基于上述工作,多方合作主体应当致力于创新茶文化传承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采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他们广泛参与到茶文化传承活动中去,推动茶文化的泛在化、平民化发展。
其三,完善评价机制。图书馆茶文化传承创新并非一蹴而就,亦非天马行空,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需不断总结既往有效经验,认真反思实践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有的放矢地调整茶文化传承工作规划,为更深层次的茶文化传承创新指引方向。图书馆完善的茶文化传承创新评价机制建构,应当覆盖方案设计、活动组织、对外合作、创新成本分析等相关工作,并注重引导受众参与,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茶文化传承实际,充分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要考量受众的满意度,形成有效的评价结论,进而为下一步的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部署指明方向。
2.4 丰富组织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的文字都活起来。”[6]图书馆茶文化传承需有机地融入到丰富的组织活动中去,从而增强茶文化对受众的感染力,提振受众参与茶文化活动的兴趣,促使茶文化传承创新能够得以有效延续。具体而言,依托丰富的组织活动开展茶文化传承创新,主要要求图书馆能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推进茶文化数字化建设。所谓茶文化数字化,是指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图文、视频、动画等方式再现茶文化的博大内涵,并供读者在线查阅和使用。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数字故宫”,将珍贵的文物转化为数字资源,并针对性地展开研究、保护和利用,让公众可以跨越时空感受文物的魅力,相关工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相关方面的经验也值得图书馆在开展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借鉴。对此,图书馆可广泛吸纳数字化领域优秀人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任茶文化传承创新“参谋官”,依托数字化技术,系统梳理茶文化的历史脉络、种类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结合清晰的受众定位、国民生活需求等,明确茶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目标,进而建立数据库。同时,针对不同的文献类型或文化形式,如拓片、纸质文献、纹绣艺术等,按照多媒体格式要求进行加工,充分利用三维动态技术进行还原和演绎,并配备强大的搜索引擎,方便受众对其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感知。另外,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服务平台,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有效提升茶文化数字资源利用率。
其次,设计系列茶文化活动。茶文化是茶道、茶德、茶诗、茶艺等的总称,在品茶过程中凝聚形成的文化个性和创造精神,拥有不同的民族风情和审美情趣,在我国传统文化架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馆应当深刻把握茶文化的精深内涵,以受众的兴趣偏好为导向,设计系列组织活动,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引领受众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图书馆可组织茶文化周特色活动,邀请茶艺大师坐镇,现实演绎茶文化的历史脉络,解读其背后意蕴的人生哲学、道德典范,指引受众精神境界的升华,促进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对茶文化的个性化窥视,从而唤起茶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回归。如此一来,通过特色茶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进而为茶文化的悠久传承与图书馆的持续发展铺垫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创新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职能所在,在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是图书馆落实国家“文化自信”战略规划的积极表现,对实现茶文化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决定了图书馆应当对茶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图书馆要明确茶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依托人才队伍支撑,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体系,将相关工作有机地融入到系列组织活动中去,从而增强茶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以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