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3-12-13刘琴兰管红福凌立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1期
关键词:失血性奥美拉唑清除率

刘琴兰 管红福 凌立民

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其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后, 由于失血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无氧代谢增加, 这时会产生大量的乳酸, 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增加致死率[1]。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施以液体复苏治疗, 能有效恢复器官供血, 但易出现并发症, 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 需选择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选取62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1 年5 月~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1 例。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6.52±10.71)岁;男16 例, 女15 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7.01±11.35)岁;男17 例, 女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循环休克与血流动力学监测最新共识》确诊, 且为胃溃疡所致失血性休克;②失血至就诊时间<6 h;③休克指数>1;④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者;②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③精神、智力障碍者;④药物过敏史者;⑤其他原因所致休克者;⑥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 早期评估病情, 及时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于锁骨下静脉、颈深静脉处置管, 建立静脉通路, 若患者疼痛明显,则予以镇痛。体表活动性出血者进行止血加压包扎。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即将奥美拉唑4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 中静脉滴注, 1~2 次/d。试验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 奥美拉唑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将参附注射液100 ml 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 1 次/d, 滴注速度不可过快,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并做好保温干预, 防止因体温降低过快影响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1 周内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 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有效:治疗1 周内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减轻, 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无效:治疗1 周内患者的呕血、黑便等症状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8 h 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NR、APTT、TT、PT、FIB 水平。正常参考值:INR 0.8~1.2,APTT 23~37 s, TT 16~18 s, PT 11~13 s, FIB 2~4 g/L。

1.3.3 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10、IL-6 水平。

1.3.4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3.5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记录治疗后3、6、12、24 h 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INR、APTT、TT、PT、FIB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INR、APTT、TT、PT 均优于对照组,FIB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INR APTT(s)TT(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311.30±0.39 0.64±0.12a38.75±5.21 24.32±4.20a18.23±1.54 15.11±2.35a对照组311.29±0.400.90±0.3238.81±4.8729.70±4.8518.16±1.2619.83±2.79 t 0.1004.2360.0474.6690.1967.204 P 0.9210.0000.9630.0000.8450.000组别例数PT(s)FIB(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3114.23±2.30 12.11±2.14a1.53±0.25 2.17±0.13a对照组3114.17±3.0228.32±4.451.49±0.290.82±0.31 t 0.08818.2780.58222.360 P 0.9300.0000.5630.000

2.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TNF-α、IL-10、IL-6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TNF-α、IL-10、IL-6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pg/ml)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TNF-α IL-10 IL-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31145.62±35.82 226.32±80.45ab60.35±25.44 85.64±46.58ab 172.14±13.80 327.51±19.78ab对照组31147.20±23.79297.73±46.92a59.40±31.79125.29±34.73a173.02±22.74365.45±23.19a t 0.2054.2690.1303.8000.1846.931 P 0.8390.0000.8970.0000.8550.000

2.4 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 治疗后3 h, 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24 h, 试验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 ±s, %)

表4 两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比较( ±s,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 治疗后3 h治疗后6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试验组3121.23±5.02a 34.62±5.44a 45.79±5.30a 68.75±4.59a对照组3120.39±4.8028.15±6.3236.45±4.4955.38±5.40 t 0.6734.3207.48610.504 P 0.5030.0000.0000.000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过多等有关, 病情易反复发作, 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症状[2]。经调查显示, 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的死亡率较高, 在10%左右。消化性溃疡具有疾病进展慢的特点, 主要与胃酸消化作用、胃蛋白酶等有关, 长时间处于溃疡状态会破坏黏膜, 出现出血情况, 其发病较为突然, 且会反复发作[3]。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 上腹部疼痛也随之加重, 造成消化道穿孔出血, 应及时施以针对性的治疗, 否则易发生失血性休克, 威胁生命安全[4]。

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INR、APTT、TT、PT 均优于对照组, FIB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TNF-α、IL-10、IL-6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24 h, 试验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奥美拉唑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维持凝血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稳定性, 提高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且可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失血性休克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 主要是因为机体在失血的状态下, 凝血酶原大量被激活, 生成凝血酶, 凝血酶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 从而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凝血因子(Ⅴ、WX)蛋白 C 水解FIB 以及活化纤溶酶原。大量的 FIB 在血液系统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下转化成纤维蛋白;与此同时, 由于创伤刺激肝脏合成分泌FIB 等急性期蛋白, 导致PT、APTT 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 随着患者休克时间的延长和进程加重, 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 尤其以外源性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减少为甚, 导致患者PT 或APTT 延长,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大量出血。随着休克的加重,患者的凝血因子严重消耗, 代偿能力丧失, 导致血液系统由高凝转向低凝直至不凝期, 最后造成纤溶亢进。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 可在患者的胃黏膜壁细胞处发挥特异性的作用, 抑制胃酸分泌, 创造局部血凝块形成的条件, 保持血痂稳定性, 以此发挥止血作用, 但是药物与质子泵的结合并不可逆, 若长时间单独应用则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降低治疗效果[5]。中医将失血性休克分为脱证、厥证等范畴, 是大量失血引发阳气和阴血大伤、脏腑失于濡养等所致, 可出现脉微欲绝、张口闭目、心慌气短、手足厥冷等症状[6]。参附注射液中的附子、人参可固元止脱, 回阳益气, 在元气大伤等所致脱证、厥证治疗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7]。现代研究显示, 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等参附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可增强心功能, 提高血压水平, 改善微循环和机体免疫力, 提高组织细胞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8]。研究表明, 在凝血过程中,结合型凝血酶调节蛋白(TM)是连接凝血与抗凝途径的桥梁, 具有抗凝和促纤溶的单相作用[9,10]。TM 与凝血酶有高度亲和性, 有激活凝血酶、促进血小板活化转变为促蛋白 C 和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的作用。参附注射液通过降低结合型 TM 损伤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 逆转凝血酶的活性, 从而达到抗凝溶栓的作用。此外, 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血管间粘附分子- 1(ICAM-1)、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 减轻内皮细胞损伤, 还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表达, 同时上调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 抑制细胞调亡, 从而保护内皮细胞, 发挥抗凝溶栓作用[11,12]。

综上所述, 失血性休克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效果及动脉血乳酸清除率, 更好地控制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的稳定性, 且患者并发症少, 临床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失血性奥美拉唑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