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探讨

2023-12-13潘妹子曾丽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1期
关键词:心肺外科康复

潘妹子 曾丽秋

心脏大血管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心脏结构畸形手术及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 但是由于患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卧床休养, 长期卧床对于心肺及呼吸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加之手术本身属于一类较为特殊的刺激源, 对于患者心肺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而诱发氧合功能减弱[2], 因此对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是目前心脏大血管外科护理方案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内容[3]。研究认为, 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4]。随着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步应用于术后康复中, 其为一种全新的围手术期管理理念, 为传统外科学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本文为验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本院接受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观察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本院65 例接受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患者, 根据指导呼吸功能训练理念不同分为对照组(32 例)和研究组(33 例)。对照组男18 例, 女14 例;年龄35.0~79.0 岁,平均年龄(51.75±10.75)岁。研究组男19 例, 女14 例;年龄37.0~72.0 岁, 平均年龄(50.52±8.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因相关疾病需要接受心脏大血管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可接受呼吸功能训练的患者[5];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神经功能障碍;因其他疾病因素或自身因素影响下无法配合呼吸训练[6]。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并批准下进行。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在常规理念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术前给患者讲解术后呼吸功能训练的相关知识、方法及训练的重要性, 以此提升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开展深呼吸训练, 进阶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搭配缩唇呼吸训练:取平卧位, 一手置于腹部, 另一置于胸部, 用力吸气, 感受腹部上抬, 屏住呼吸, 坚持2 s, 将口唇缩成圆形, 缓慢呼气, 呼气和吸气时长相等, 3~5 次/min。膈肌阻力:患者取仰卧位, 头稍抬高, 双手置于腹部, 进行3 次深呼吸。腹式呼吸训练:双手置于前肋骨下方, 肩部和胸廓保持放松, 平静状态下用鼻缓慢深吸气, 感受到腹部凸起, 然后再呼气, 腹部凹入, 5 min/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上述训练。

1.3.2 研究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 具体如下。①组成加速康复外科小组,查阅相关文献, 制定加速康复外科康复模式。②术前确保每日有氧运动如慢走等, 并配合深呼吸, 以提升心肺功能。术前3 d 指导其掌握腹式呼吸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 强化心肺功能。③术中行通气方案, 6 ml/kg潮气量及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末正压,根据手术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差异, 维持术中正常血容量, 为维持术中正常灌注压需配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④术后需指导患者尽早开展综合性呼吸功能训练,10 次/d;同时增加呼吸器训练, 为保障患者掌握训练的方式与能力, 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做示范, 并要求患者正确掌握, 用口含呼吸器的软管完成缓慢吸气过程,待看到呼吸器上的白色活塞在吸气过程中被慢慢提升并且到达目标刻度时为呼吸到位, 需要保持2~3 s 后再呼气。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心电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6 min 步行距离。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胀/胃肠功能紊乱、肺不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6 min 步行距离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训练前, 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训练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 bP<0.05

6 min 步行距离(m)研究组 33训练前80.96±9.7623.95±2.2792.75±2.5283.22±5.4273.79±6.19 89.34±32.58训练后 89.86±3.22ab 19.79±1.31ab 98.49±0.45ab 92.32±2.38ab 85.58±6.73ab 235.27±34.01ab对照组 32训练前80.71±9.8823.63±1.2493.01±2.4784.57±5.3873.15±6.33 88.03±27.56训练后 86.17±7.55a 22.38±2.38a 95.18±1.31a 87.64±3.71a 80.42±7.91a208.54±30.11a t训练前组间0.1030.7020.4201.0080.4120.746 P训练前组间0.9190.4850.6760.3170.6820.458 t训练后组间2.5775.45813.7086.0722.8368.797 P训练后组间0.0120.0000.0000.0000.0060.000 t研究组训练前后4.9759.11812.8818.8317.40717.799 P研究组训练前后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t对照组训练前后2.4842.6354.3912.6574.05916.701 P对照组训练前后0.0160.0110.0000.0100.0000.000组别例数时间心率(次/min)呼吸频率(次/min)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mm Hg)最大通气量(L/min)

2.2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x-±s)

2.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临床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治疗仅针对疾病程度较轻的患者, 在用药后可减轻病情, 改善生活质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常实施手术治疗, 虽目前医疗技术显著提升, 但手术仍为创伤性治疗手段, 由此其在围手术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而由于手术流程的复杂性, 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直接决定了患者的康复效果[7]。由于手术操作易对呼吸道及肺部产生刺激, 引起分泌物异常增多, 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术后康复中需在更重视心肺功能恢复同时, 更要完善呼吸功能训练。相关研究中认为, 常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 而加速康复外科作为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将加速康复理念用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 尤期是目前微创手术的开展与进步下, 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短,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相对于常规护理更注重人文关怀干预, 以保障持续性优化术后康复效果[8-10]。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支持下, 针对术前、术中、术后予以循证护理支持, 从而缓解机体在手术操作下的应激反应, 提升康复效果, 减少相关并发症[11]。相对于传统护理, 患者仅在术后康复到一定时间后才开展呼吸功能训练, 而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在术前及术后早期开展呼吸功能训练,从而降低了心脏大血管手术中对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手术创伤产生的相关应激反应, 从而提升治疗结果[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训练后,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最大通气量、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训练前, 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的3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可显著改善心肺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肺外科康复
骨外科知多少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