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3-12-13崔朕嘉
崔朕嘉
NSCLC 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1], 发现时只有30%患者存在手术治疗机会, 而其余70%患者则处于晚期或局部晚期, 此时只能选择化疗和放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研究显示[2], 对于晚期EGFR 基因突变的NSCLC 患者,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71%甚至更高, 进而使晚期NSCLC 治疗效果发生了跨时代飞跃。基于此, 本次研究分析了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 患者的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院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60 例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 患者进行研究,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晚期NSCLC 的诊断标准。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分成A 组和B 组, 每组30 例。A 组男女比为17∶13;年龄37~64 岁, 平均年龄(52.65±5.22)岁;其中25 例腺癌, 5 例鳞癌。B 组男女比为18∶12;年龄39~64 岁, 平均年龄(52.82±4.61)岁;其中23 例腺癌, 7 例鳞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开展常规化疗治疗, 第1 天静脉滴注75 mg/m2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357), 第1 天与第8 天静脉滴注1000 mg/m2吉西他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85], 28 d 为1 个周期, 共治疗4 个周期。
B 组患者在A 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日本Kagamiishi Plant, Nipro Pharma Corporation, 国药准字J20180014)靶向治疗, 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0~24 天早餐后1 h 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1 次/d, 28 d 为1 个周期,共治疗4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胸腔积液EGFR 水平、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胸腔积液中EGFR 水平。②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IgG、IgM 水平。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④疗效判定标准:以原发灶及转移灶在影像学检查下全部消失为显效;以病灶减少>30%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胸腔积液EGFR 水平对比治疗前, A 组血清EGFR(21.24±2.19)ng/L 与B 组的(21.21±2.17)ng/L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3,P=0.958>0.05);治疗后, B 组血清EGFR(15.48±1.28)ng/L显著低于A 组的(18.71±1.51)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37, P=0.000<0.05)。治疗前, A 组胸腔积液EGFR(7.38±0.71)ng/L 与B 组的(7.32±0.74)ng/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 P=0.750>0.05);治疗后,B 组胸腔积液EGFR(5.00±0.52)ng/L 显著低于A 组的(6.37±0.59)n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41,P=0.000<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胸腔积液EGFR 水平对比( x-±s, ng/L)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IgA、IgG、IgM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 组IgA、IgG、IgM 水平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 ±s, 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对比( ±s, g/L)
注:与A 组对比, aP<0.05
组别例数IgA IgG Ig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组301.42±0.141.56±0.577.34±2.695.07±0.541.79±0.171.46±0.15 B 组301.41±0.14 1.88±0.31a7.41±2.68 5.57±0.49a1.78±0.15 1.64±0.17a t 0.2772.7010.1013.7560.2424.349 P 0.7830.0090.9200.0000.810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B 组显效9 例, 有效16 例,无效5 例;A 组显效4 例, 有效14 例, 无效12 例;B 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A 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 P=0.045<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B 组发生白细胞减少、腹泻、贫血各1 例, 血小板减少2 例, 恶心呕吐3 例;A 组发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各1 例, 恶心呕吐、腹泻各2 例;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高于A 组的20.0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542>0.05)。
3 讨论
EGFR 基因突变是指EGFR 基因序列发生改变, 进而导致基因活性出现异常, 从而引起疾病发生和进展。EGFR 基因突变常发生在NSCLC 患者中, 且以腺癌患者发生率最高, 主要是因为在NSCLC 患者中EGFR 基因容易发生缺失、突变或者点突变[3]。而针对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 以往主要采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理念被逐渐应用到肺癌治疗中[4]。但治疗对象特定, 只有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专门基因突变时靶向药物才能发挥作用。目前发现的肺癌靶点有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 原癌基因1(ROS1)、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5], 因此, 靶向药物不可盲目使用, 否则不仅无法发挥治疗作用, 还延误治疗。
晚期NSCLC 患者已无手术指征, 需要多学科综合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6]。研究显示[7], 若患者体力状况评分量表(PS)评分在0~1 级, 可接受放疗、化疗、放化疗相结合治疗, 或者分子靶向治疗, 其5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5%左右。如果放弃治疗, 其生存时间则≤7 个月。而在NSCLC 患者中有将近50%的患者携带有EGFR 基因突变[8], 该基因的突变导致其酪氨酸激酶活性明显增加, 从而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获得了无限增殖、侵袭性生长、远处转移等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吉非替尼作为治疗EGFR 基因突变NSCLC 靶向药物, 其属于小分子化学物质, 因此被称为分子靶向药物[9], 能够对人EGFR 酪氨酸激酶进行抑制, 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 改变靶点信号通路, 消灭病灶组织;同时还可以减少肿瘤细胞, 使肿瘤细胞自动凋亡,实现肿瘤细胞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使其不再快速生长, 进而起到延长总生存期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10], 晚期EGFR基因突变NSCLC 患者服用吉非替尼后, 可发现癌细胞对内脏损害程度明显减少, 稳定病情;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因此治疗安全性也得以保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血清及胸腔积液EGFR水平均低于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吉非替尼可起到降低EGFR 水平的作用。治疗后,B 组IgA、IgG、IgM 水平均高于A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吉非替尼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B 组临床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A 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 的疗效更为显著。B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A 组患者,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吉非替尼治疗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EGFR 基因突变NSCLC 的疗效确切,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具有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