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文脉传承与艺术再现记“中国画·画文物
2023-12-13金新宁召勇李振伟
金新 宁召勇 李振伟
艳阳高照的金秋时节,天空湛蓝,故宫太和殿金黄色的琉璃瓦格外明亮,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大殿台阶下、御花园的角落里,在影影绰绰的人群中时而见到三五画家挥洒画笔,对景写生。这是“中国画·画文物”项目的艺术家在此现场作画,画家们热情饱满,泼墨挥毫,努力将故宫数百年来的文化魅力展示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和时代意境之中。
记者了解到,“中国画·画文物”项目是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由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以“让文物活起来”为目标联合开展的。自2023年5月以来,已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5月18日,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画·画文物——北京中轴线写生采风启动仪式”在北京北大红楼举行;6月28日和10月11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出版集团承办的“中国画·画文物——2023北京中轴线主题采风写生活动”先后在永定门公园和故宫进行实地写生创作。三次活动聚集了以中国国家画院专业艺术家为基础的全国知名画家,总计150余人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也为“中国画·画文物”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北京中轴线是彰显新时代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典型代表,被赞誉为“天下无双之壮观”。它在古都北京的中心,犹如一条书脊,呈现着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规划理念,也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文脉链接。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这条中轴线不仅串联起正阳门、天安门、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等历史文化遗存,更书写着这座城市深厚绚烂的文化底蕴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这些古代建筑与收藏于其中的诸多文物珍品,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并使之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与文化课题。
激活文物 开启中国画表现的新方式
据了解,全国77.1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其中就有历代卓越的中国画艺术品陈列于各大博物馆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中说道,“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文物工作、守护文化遗产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更是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要求。通过中国画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段来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是践行新时代“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方针的创新方式,也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效助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画·画文物”作为国家文物局和中國国家画院长期合作项目,由项目专项团队执行。项目以三年为一期进行,对国家文物指定区域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重点文物进行写生创作、创作人才培训和成果宣传推广。
首期“中国画·画文物”项目计划于2023年至2025年实施。2023年度以北京及华北地区为主,配合“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将“北京中轴线”作为本年度重点主题进行,2024年至2025年以西北、华东、华南、东北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重点文物为主进行写生创作和成果宣传推广。计划最后累计完成“中国画·画文物”写生作品900幅,创作作品600幅;培训“中国画·画文物”中国画创作人才100名,成立省级“中国画·画文物”创作团队3—55支;完成“中国画·画文物成果系列展”全国巡回展15—20场,全国观展人次不少于5000万,开展各类展览公教活动不少于30场,项目纪录片播放次数不少于1亿次,出版成果集不少于1万册。
项目内容包括写生创作、宣传推广和人才培训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组织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家进行以北京中轴线、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以及古城、古遗址、石窟寺、革命文物、馆藏文物等为主要写生创作方向,进行现场考察、采风写生、收集资料、综合创作。其次,将每年写生创作的成果通过在各省博物馆或美术馆举办全国巡回展览、开展展览公教活动、出版相关成果作品集、拍摄相关纪录片,与全国各大媒体深度合作,开设“中国画·画文物”宣传专题进行宣传推广,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讲述文物的故事,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来。最后,开展“中国画·画文物”主题培训班,鼓励更多中国画家参与本项目,构建后备创作力量。
契阔相与 再现北京中轴线的人文之光
用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描绘我们的文物,引领和推广以“画文物”为主题的创作方向,以中国画的艺术视角、艺术语言展现文物的魅力,以作品展示、创作历程、公教活动融入文物的历史故事,更利于引导和鼓励更多中国画从业者、爱好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来,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解冰在“中国画·画文物——北京中轴线写生采风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通过中国画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段,来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是践行新时代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方式,也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有效助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以北京中轴线写生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契阔相与,共同努力,在‘中国画·画文物的助力下,更好地让以中轴线为依托的礼序乐和、壮美开阔的中国传统营造智慧和人文思想意蕴光彩再现,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画·画文物”项目在促使中国画创新的同时,也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宣传文化遗产。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在“中国画·画文物——2023北京中轴线主题采风写生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中国画·画文物”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用中国画这种传统的艺术方式来表现中国文物,意义重大,发挥出1+1>2的效应,它会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文物、关注中国画、关注中国的文脉。因此,开展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它将传承中华文脉,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机关服务中心主任陈红认为,“中国画·画文物”存在着文明载体的功能,以中国画的水晕墨章来表现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体现了文明传承载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同时也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活动之一。
“中国画·画文物”活动是中国画家和中国文物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这里的“文物”应当是更广义的内涵,不仅有书画、器物、建筑,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历史也要被囊括其中。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表示,这个活动是通过美术的表现方式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的一个过程。此次活动从长远上看,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次简单的写生活动,而是有意识地打造精品力作,只有真正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的作品,才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无论是建筑、文物还是自然景观,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中轴线的思想内涵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国画·画文物”活动是通过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讲好中国文物故事,画的不仅仅是一幅插图、一个解说,甚至是对某件文物的再现,而是要表现,要有自己的情感,真正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参与活动的画家们也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重要的跨界,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把文物的内涵更好地发掘出来,为这个时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强强合作 让文化遗产走近人民大众
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画文物”项目以“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用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描绘我们的文物,引领和推广以“画文物”为主题的创作方向,以中国画的艺术视角、艺术语言展现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标准、中国气派,引导和鼓励更多中国画从业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来,努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这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国家画院联手,代表了文化遗产领域的最高水平和绘画领域的最高水平之间的强强合作。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认为,通过专业画家创作的方式,把他们心目中的中轴线形象用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和感知我们的文化遗产,化厚重为灵巧、化古老为时尚、化小众为大众,厚重的文物用灵巧的表达,古老的历史用时尚化的表达,让我们的文化遗产走出小众的专业圈,走向人民大众,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国画·画文物”的意义所在。
故宫是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体现中轴线精神最重要的建筑物,以美术表现故宫是中轴线思想内涵的艺术化呈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在的核心价值。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文物上更加深刻。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表示,“中国画·画文物”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形成了一个新的拓展点。活动致力于以美术的形式深入挖掘中国文物的文化内涵,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美术表现文物,是对文物思想内涵层面上的深入挖掘,同时这也起到了提升人民群众审美趣味与艺术修养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中国画·画文物”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的创作从创新和发展层面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这次活动对文物的活化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方式,通过对北京中轴线这一历史文化的认知,让艺术家们在直接面对这些文物的时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挖掘其潜在魅力。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认为,“这次活动通过艺术再创作的方式,阐释文物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赓续文脉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通过参与此次活动,画家们在展现故宫风貌的同时,也对故宫建筑以及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识都得到了更直接、更深刻的体验。”
文物是国家瑰宝,用中国画的形式去表现文物,是非常有意义的。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高潮表示,“中国画·畫文物”项目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尤其能够激发我们保护文物的意识。因此,让画家用画笔去感受中国的文物,去表达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披图可鉴 体会历史的温度和厚度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制的核心,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早在周代已形成制度。《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中国先人构建的理想国都模式,是城市营建中彰显传统礼仪的规整公式,体现了古老民族对秩序之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天人合一”的无限向往。
北京中轴线具有博大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理念,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中正和谐的哲学观念和对称均衡的美学思想,是以城市空间营造对中国古代“居中”理念、国家礼仪制度、自然山水观念的集中展现,表现出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对社会秩序的极致追求,及其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持续影响。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则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的都城营建原则建造,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姚兆表示,相信艺术家在此次的写生活动中,能够更深刻感受到故宫数百年来的建筑魅力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中国画·画文物”文明载体的功能。
参加写生活动的画家代表、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也表示,“中国画·画文物”活动给画家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创作路径和契机。故宫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代表性建筑,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象征,在中国人的心中非常重要。故宫的艺术形式表达确实给了画家一个很大的挑战,其场景的恢宏、庄重及其历史的厚度和文化的承载,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历史的温度和厚度。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中国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是最朴素的具有民族魅力的绘画语言,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中国画·画文物”项目从描绘北京中轴线出发,将中国数千年的文物遗存以中国画的形式进行艺术性表现,是中国画与中国文物两大传统文化载体,在新时代有意义的一次碰撞。正如项目负责人之一、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袁学君所言:5000年的中华文明拥有大量的文物遗存,这些文物遗存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记忆和对天地人的认知,而如何保护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中国画·画文物”活动是在新的文物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世人去了解中国更多的文物遗存,体现中国人的思想、精神和理念,让文物通过中国画的形式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