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联动 共筑科创新高地
2023-12-13郑友王婉玲
郑友 王婉玲
“运筹学算法在生产排程中的应用,能帮助你们提升生产效率。”2023年4月3日,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来到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专题研讨会,围绕企业需求确定下一步的产研合作内容。
让基础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难题,让应用数学研究围绕企业需求服务,作为应用数学科学家的杨新民,现在与成渝两地企业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
近年来,成渝两地围绕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出双核联动,发挥叠加优势,相向而行、大步朝前,迸发出“1+1>2”的活力,奋力书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金凤实验室赋能高质量发展
“金凤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平台,特别有利于我们进行基础研究,产出更多的原创成果。”
2023年3月28日,第十一届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暨首届金凤肿瘤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在参观考察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后,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教授许川欣然决定带领团队入驻,将在这里从事肿瘤诊断新技术的研发。
尽管正式揭牌运行还不到一年时间,但金凤实验室重点围绕恶性肿瘤、脑疾病这两种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已在平台建设、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引进多位院士领衔的20余个科研团队,着力从关键技术上突破,推动我国肿瘤研究和诊疗技术的进步。
2023年11月6日,作为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未来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在交流发言时认为,智慧诊断将建立统一标准的疾病表型大数据库,创新AI辅助诊断新策略和技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
同时,现场发布2023年度川渝生物医药领域“揭榜挂帅”榜单。“通过制定任务清单,实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实验室已在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原创性研究、智慧病理诊断‘卡脖子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标志性进展。”金凤实验室副主任徐辉表示。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金凤实验室寄予厚望,将其作为重庆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点工程,明确其目标定位为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创新地,建设重庆实验室“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生力军”。
把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作为核心任务,金凤实验室已在平台建设、人才集聚、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实验室众多科研团队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前不久,实验室发布7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免疫病理基础研究、数字病理设备、病理人工智能诊断等方面,多项成果为全国首创。
当下,金凤实验室正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打造重要的生命健康创新策源地。
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智能终端3个1000亿级主导产业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2个500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AI及机器人等3个100亿级未来产业集群和汽车电子等8个高成长性细分产业赛道……西部科学城作为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金凤实验室只是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正通过做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等举措,赋能成渝两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润微电子强化“极核引领力”
“哪怕技术领先一小步,或许都将成为推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坚实的内核,成都与重庆强化双核联动联建成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以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部金融中心等为重点突破口,两地正开启一场热烈的双向奔赴。
华润微电子(重慶)有限公司与成都某芯片设计公司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新开发出一款芯片,想在你们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上尝试量产。”几年前,成都某芯片设计公司找到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提出合作想法。
面对这家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热情地伸出双手予以回应。
事实上,成渝“牵手”并非一帆风顺。“对我们来说,当时最大的困难是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爆满,要量产芯片,意味着要从其他产品上挤出产能。”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而且这种芯片的量产规模并不大,对公司商业价值不是太高。
“但我们了解到,当时正是成都这家公司发展的战略关键期。”该负责人回忆。
彼时,全国稳定运行的规模化专业化8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很少,仅有的几家企业也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同时,突破并发挥8英寸生产线技术优势将显著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是企业提升技术储备、抢跑市场的关键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大做强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打造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是两地共同的目标。
该负责人坦言,重庆和成都上下游企业理应相互扶持、携手共进,“最终,芯片成功量产,帮助成都这家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正是在双城联动合作的思维下,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正全面成型起势。
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两地电子信息产业1700余家规上企业营收规模近8000亿元。
此外,成渝两地正谋划启动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三年提升行动,共同争取获得金融机构超3000亿元整体授信,推广“主承载+协同地”“研发+制造”“终端+配套”等模式,共建14个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助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提质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子信息产业,成渝两地还将在汽车、装备、医药、消费品、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等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协作,共抓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育高成长性未来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极核引领力”。
应用数学助力科技转型升级
“数学具有一种超越的力量、一种升华的意义,是探索未知领域强而有力的工具。”
2023年4月27日,“科普赋能,智创未来”成渝科学教育论坛暨南渝中学第三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包括杨新民等在内的院士专家和一线教师们针对科普教育前瞻性、战略性议题进行交流。
其间,杨新民以《大哉,数学之为用》为题,从数学之趣和数学之美的独特视角,阐释了数学到底是什么,并结合实例展示了数学在增强国家实力、支撑国防安全、促进企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数学强则国家强”,杨新民强调,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同呼吸、共命运。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用数学,大有可为。
作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重庆市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获得者,重庆市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主持人,杨新民用数学语言搭建起了重庆基础学科的第一个国家级平台。
2020年2月,科技部公布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名单,重庆市依托重庆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为其中之一。
目前,围绕数学和智能制造的交叉、数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数学和生物医学的交叉、数学和智能交通的交叉研究四大领域,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运用数学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落地,为成渝两地的科技项目转型升级提供“源动力”,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砥礪前行。2023年2月,该中心被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
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4名博士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研究所进行需求对接与技术研讨,当下,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正在进行相关项目的进一步梳理凝练。
成渝两地在科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上的携手并肩远不止如此。
2021年12月,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10方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正式运行。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间匆匆向前。成渝合作的路越走越宽,联动节奏愈发合拍。随着两地联动形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成渝在收获更多机遇的同时,双城也将迎来更广前景。
(《当代党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