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与理论特征

2023-12-13沈伟鹏王晓云

先锋 2023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沈伟鹏 王晓云

【专家简介】

沈伟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新闻传播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期跟踪研究世界主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和策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独立或参与发表核心期刊文章数十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国情、放眼寰宇、面向未来的视野下就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价值,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极大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文化”出于《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括地讲,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其强大的价值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人类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语境中,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根脉”,处理好“根脉”和“魂脉”的关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筑牢了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充分打开了马克思文化理论的创新空间,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是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极大地丰富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的文化发展理念。

习近平文化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共同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经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淬炼,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创新性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从根本上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是“两个结合”理论的最好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文化维度对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理论总结,其价值引领力体现在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让我们更加自觉地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在广阔的文化建设思考和实践中,独立自主地探索立足自身、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道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纵观人类历史,只有在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变化后,关于文化的认识才达到了自觉、深刻和科学的程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和部署推进,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号召我们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重要”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关键性意义。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随后,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又重提“三个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新论断,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精准运用和最新发展,既坚持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又充分地强调了先进思想文化强大的能动作用,创造了诸多鲜活的理论话语,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规律性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来、从我们自己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来、从我们自己概括总结的文化理论中来、从我们自己坚守的文明传统中来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具备实践性、科学性、真理性等宝贵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所以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并成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价值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从根本上坚持了系统性、创新性、人民性等特征,形成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系统性。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如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思考,系统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了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地位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根本制度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第二个结合”与新的文化使命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论、提升新闻舆论“四力”论、网络安全和网络强国论、思政教育立德树人论、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文明交流互鉴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论、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论等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框架。习近平文化思想下各领域、各部分之间具有深层次的内在统一性,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环环相扣,是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稳步推进中,不断碰撞出的先进思想。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发展就没有止境,习近平文化思想必将随着我国文化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科学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阐释了文化的本质,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增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文化主体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以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以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确保我们党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断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卓越的创新性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生命力,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人民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和鲜明特征予以总结,其中“体”是指文化实质本体,“用”则指对文化的实践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不仅是文化创造创新的主体,也应是文化思维指向的客体。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条主线。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一切为了人民”的文化发展价值立场上,坚持人民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享受者的定位,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并提升了我国的全球文化竞争力,既深刻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体现在“造福人民”的文化建设价值追求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着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鲜明的人民性品格。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体现了“让人民满意”的价值评判标准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正是这种关键的理论品格从根本上推动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将我们的文化建设实践不断引向深入。为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主体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具有强大真理力量,是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行动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为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雄厚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开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我们要在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既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又要深入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涵养支撑作用,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创造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王晓云,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