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协同 链动万亿新机遇

2023-12-13全威帆

先锋 2023年11期
关键词:锦江双城经济圈

全威帆

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3年多来,川渝两地不断健全产业协同机制、完善产业协同生态、丰富产业协同载体,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多维发力,聚力打造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先进制造业版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两省市联合打造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4个万亿级产业去年累计实现产值5.5万亿元。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都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探访他们如何拓展供应链、开拓新业务,在“双城记”里找到了新的机遇。

拓展供应链,50多家重庆企业来配套

占地面积超25万平方米的厂区里:机加车间,一台台数控设备分区域整齐排列,伴随阵阵声响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工作业;SMT(表面组装技术)贴片车间,自动化加工设备正在电路板上表贴焊接各种元器件,一旁身穿白色防静电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仔细察看着设备运转情况;宽敞的总装车间,数台高约2米的方舱旁,工人们正在对一款雷达产品进行最后的调试……11月21日,本刊记者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电锦江”)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有序忙碌的场景。

建成于1958年的中电锦江是一家集电子系统、机电设备等产品研制、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电子信息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过去,传统“大而全”的自主生产保障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自身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特别是气象雷达、水文监测设备等产品的订单不断增长,以前立足成都周边就近保障的供应链体系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中电锦江市场总监、科技发展部部长杨晓晖表示,企业这一发展难题,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启动键”逐渐得到化解。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两地产业合作关系拉近。”杨晓晖介绍,成渝一小时经济圈的逐步建成,让企业的供应链有了更多选择。对配套单位的选取,从“以成都为主,川内或周边200公里内辅助”逐步扩大到300公里之外,尤其是机电制造、伺服传动、北斗导航、集成电路等重庆地区的优势产业对公司的供应链形成了新的更大支撑。“现在供货距离增加了,但由于便捷的交通以及重庆的产业集群效应,反而使企业的配套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让我们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红利”,杨晓晖说。

“这个雷达装配的液压设备就来自重庆。”在总装车间,中电锦江某型重点装备工艺主师杨松林指着一台雷达产品向本刊记者介绍,两地产品在技术上形成互补,相互支撑优势产业发展,像这样的成渝两地彼此配套的产品还有很多。

“近年来,中船重液、电科芯片、重庆航凌等一大批重庆地区优势企业加入我们的供应链,为我们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提升了企业的配套效率,提高了产品的交付效率。”杨晓晖介绍,在民用产品方面,中电锦江的天气雷达、水文监测设备和天线系统等产品的配套单位中,位于重庆地区的占比约24.5%,“公司供应链中,重庆已成为供应商数量第二多的地区,目前有50多家企业为我们进行零部件配套,后续预计这一数据还会提升。”

中电锦江科技发展部副部长彭勋透露,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中电锦江不但优化供应链体系,还凭借技术优势以及区位优势,顺利获得天府国际机场C波段天气雷达以及双流国际机场改扩建天气雷达项目,为企业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公司还积极跟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以及遂宁等周边支线机场建设项目,希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产業之一。成都市新都区集聚了中电锦江、微网优联、旭光电子、永星电子等重点电子信息企业40余家,有较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虽然当前产业聚集度还不够高,但依托成都都市圈发展建设、信息技术创新等机遇,新都区正着力打造超高清显示、网通装备、电子元器件三大特色电子信息细分产业,完全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投资促进部副部长陈文明表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发布,明确提出成渝将联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深入实施,将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红利。

开拓重庆业务,近3年每年增长10%

汽车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导产业、核心产业、优势产业,也是成渝地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的标杆领域之一。当前,川渝两地汽车产业正在打通信息链、提升产业链、融合创新链、共享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共建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11月22日上午11点,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的运输区内,一批批“成都造”汽车散热器风扇总成正被有序装车发往重庆。

“这批汽车零部件供往重庆的长安福特。对方提需求,我们保供应,上午发货,下午就能到。”成都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占胜介绍,每天都有一批零部件发往重庆,每年交易额上亿元。

“今年1-10月,公司汽车散热器风扇总成销售了近90万台,产值约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0%。”陆占胜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公司在重庆地区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50%以上,这一占比,正是近年来逐渐提升起来的。

据了解,这家以汽车散热器风扇总成为主要产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自2013年扎根成都以来,一直致力于开拓本地的汽车制造市场,在成都地区积累了一汽大众、沃尔沃、神龙汽车等客户,但与外地的业务量较小、发展较弱。

“国内汽车聚集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这些地方拥有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大型整车企业,城市周边也聚集了大量成熟的零部件厂家。”陆占胜认为,相较其他汽车产业成熟的城市,成都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起步较晚,供应商落地西部的步伐也相对迟缓,导致行业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速使两地汽车产业合作关系拉近。两地相继推动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重庆和成都签署《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合作协议》,其中“产业配套”成为关键词;成都和重庆方面还明确提出探索成渝两地企业优先采购双方配套零部件的优惠政策。

“通过政府搭台等方式,我们逐渐扩展与重庆汽车厂商的业务协作。”陆占胜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该公司抓住机遇,优化发展方式,采用了积极扩张的销售策略,“我们主动与重庆地区的主机厂联系沟通,目前已经和长安汽车、长安福特等公司展开了业务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近3年,重庆方面的业务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

陆占胜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与重庆当地新能源汽车厂商展开业务协作,助力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预计在2024年针对重庆塞力斯生产的华为问界车型提供配套散热器风扇系列产品,并依托总部资源开发出了新能源车型热管理系统作为公司未来的拳头产品进行推广,通过成渝地区便捷的交通、优惠的产业政策等,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本刊记者从龙泉驿区汽车局了解到,成都已聚集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博世、麦格纳、江森等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1000余家,产品覆盖电池、电机、底盘、车身、内外饰件、汽车仪表、汽车电子等领域。目前,成都企业为重庆汽车行业做配套的情形已很常见。比如,迪安汽车部件(成都)有限公司为重庆长城汽车配套车用油箱产品,成都宁江昭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为重庆长安汽车配套减震器产品,成都永华富士离合器有限公司为重庆隆鑫等企业配套离合器等产品……如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满载汽车产品的货车,奔驰在成渝之间的道路上,联结彼此、密织成网。

猜你喜欢

锦江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锦江集团面临扩张瓶颈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