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促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2023-12-13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先锋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天府文旅成都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写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的大文章,重视文化文博复兴,文化创新驱动城市更新,文化艺术营造场所精神,成为赓续城市文化底色,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有益探索。

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城名未改、延续至今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占有独特且不可或缺的位置。2020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成都坚持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植根天府文化,构建覆盖全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凸显成都历史文化整体价值的同时,持续巩固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走在全国前列、文旅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支柱产业的工作成果,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坚持以文润城,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新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成都深入贯彻“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要求,着力赓续历史文脉,强化活化利用。

一是加大保护力度。出台大遗址保护条例,对639处文物保护单位、6914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城市控规,加大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革命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文化遗存的抢救性、系统性、原真性保护力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系统性保护工程,建设邛窑、宝墩、东华门等十大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出土珍贵文物20余万件,重大考古发现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考古前置”改革获国家文物局肯定。

二是擦亮文化名片。深入研究阐释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推动建设“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诗歌文化中心”,提档升级薛涛纪念馆,成都博物馆、武侯祠、金沙遗址等连续斩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项,举办“汉字中国”等高品质特展,精心办好金沙太阳节等文化活动,推进重要文化遗迹考古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天府文化重要标志,彰显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和生机活力。

三是努力创新发展。打造“古蜀金沙”等数字藏品和文创衍生品3000余种,文博场馆的数字藏品和文创衍生品创收持续攀升。创作展演舞剧《大熊猫》、川剧《烈火中永生》等精品剧目150余部,舞剧《努力餐》荣获“荷花奖”。在全国率先创设非遗公共品牌“成都手作”,建设道明竹艺村、明月国际陶艺村等10个非遗特色产业集聚区。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元素、成都文艺、成都礼物精彩呈现,天府文化惊艳世界。

坚持以文化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模式

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要求,为市民提供丰富宜人、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一是用新场景引领高品质。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天府文化地标累计建成126座,国家级博物馆20座,音乐厅、剧场数量达76座,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天府艺术公园、自然博物馆、金沙演艺综合体等28个文化场馆陆续呈现,每年“亲民化”改造升级46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打造“留灯书屋”“驿书房”等图书馆社会分馆193个,新型文化空间遍布城乡。

二是用新产品丰富新体验。年均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乐动蓉城”“荟萃蓉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0万余场次、音乐演出1000余场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形成“一县一品牌、一镇一亮点、一村一特色”,遍布城鄉的“街头艺术表演”浓厚了城市音乐氛围,两届成都双年展观众突破200万人次。

三是用新服务赢得新赞誉。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和建设管理成效正在显现。全面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错时开放,推出“图书馆之夜”等活动,建成“文化天府”云等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市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中获评优秀,得分排名西部第一。

坚持以文兴业,构建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新格局

成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的重要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消费提质升级,是成都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有益探索。

一是注重龙头项目招引。实施招商引智攻坚行动,大力招引培育链主企业,文创产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旅游业发展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音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陆续引进推动熊猫古镇·理想新城、天府动漫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开放融创文旅城,极大延长游客在都江堰停留时间。

二是注重文旅品牌培塑。获得“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等称号,安仁古镇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高能级品牌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等国家级旅游品牌体系初步建成。宽窄巷子、东郊记忆、天府艺术公园等3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实现公园生态场景价值转化。

三是注重重大活动提能。成功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顶级文旅活动,借势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赛会平台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文博艺术、文娱潮玩、亲子研学等消费新业态迅速发展。

坚持以文聚力,培育文旅市场规范发展新服务

成都坚持以优质服务传递城市人文温度,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是筑牢行业监管网络。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全面推行文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市旅行社达937家、音乐企业3500余家、星级酒店81家、旅游民宿3300余家。建设智慧文旅平台,以切实有力的执法手段、监督方式守牢行业安全底线,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安全规范有序。

二是提供高效文旅服务。设置2000万元“旅游诚信金”,专项用于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旅游纠纷快速赔付,构建旅游投诉仲调衔接试点机制,提级提速办理12345热线诉求,坚持接案即办、现场解决,处置时间缩短为当前的1到2天,受到市场游客好评。

三是聚力破解监管难题。出台旅游民宿、网约房、校外艺术培训机构、露营旅游、剧本杀等新业态专项政策文件,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文化事业单位“一馆一策”改革创新,为引导扶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新时代新征程,成都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努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迈向新台阶。

一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实施城乡文脉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传统民俗活动品牌建设行动,推进“一县一博物馆”工程,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加快建设宝墩、东华门、邛窑等考古遗址公园和天府文化古镇、赵子龙祠文化园等重大项目,培育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品牌。

二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建立“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计划,开展“最美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创建活动,推广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繁荣文艺创作和艺术演出市场,依托大运场馆、大型演出演艺场所、重点博物馆等资源,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国内外高品质音乐会、演唱会、艺术展。

三是著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成都文化旅游都市型、国际化、综合性特点,将天府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开展天府文化守正创新创意转化、公园城市场景旅游化、新文旅新消费创新发展、文化旅游国际竞争力提升等四大工程,充分释放文旅经济活力,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彰显世界文化名城新魅力。

四是擦亮城市文旅金字品牌。用好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都江堰灌溉遗产、蜀锦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世界遗产金名片,联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等,打造以成都为集散地和目的地的世界级遗产观光之旅、巴蜀文化走廊之旅、大熊猫国家公园之旅、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公路之旅、国际休闲度假之旅等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产品,力争创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更多高品质文旅品牌,不断提升成都旅游的国际美誉度和吸引力。

五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加快建设智慧文旅平台,加大对虚拟偶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新技术新内容的监管和扶持,增强文旅市场服务治理效能,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剧本娱乐、电竞酒店等领域执法监管,严守文旅市场安全底线和红线,持续完善风险联合管控机制,确保全市文旅市场安全平稳。

猜你喜欢

天府文旅成都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文旅照明的兴起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