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及改革研究

2023-12-13王凯凡黄延春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外双减体育课

王凯凡,黄延春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减轻学生负担工作和整治校外培训乱象做出战略部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雷霆之锤,是对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佳的问题做出的直面回应。

1 “双减”政策前学校体育的发展不足

“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绝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而是立足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探明“双减”政策实施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明确改革着力点、评估改革效果的必要之举。

1.1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达标、不理想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虽然近些年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有所遏制,但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的占比达到21.9%,同时我国学生也存在身体姿态不良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驼背、直背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压力大,任务多;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开展到位,学生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学生健康是关乎国家大计的战略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工作就必须重视起来。

1.2 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我国教育领域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有学上”的机会满足,而是“上好学”的选择要求。矛盾的变化使得学校体育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资源供给不充分和制度供给不充分。这些都是阻碍我国学校体育良性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具有跨界性和复合性的特点,需要多部门协同努力,同时这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之一,谁主导,谁配合,如何协同配合,如何平衡关系等,错综复杂,一个环节处理不好,整个问题就不能被完美地解决。着眼于当下,跟随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未来在实现体育强国的道路上,这一座座大山终会被跨越。

1.3 体育课堂教学形态不成熟、不完善

体育课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但课堂教学处于微观层面,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也只能起一个引导作用,具体还要结合本校实际和体育教师的解读和执行能力。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场地设施、不同的授课方式都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长期的实践表明,我国的体育课是一种“不出汗”的体育课和“三无体育课”(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近些年我国也不断通过教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来解决此类问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这是学校体育领域必须要直面且需完美解决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这个问题就不能将就和处于一个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的程度。

1.4 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不足够、不明显

前几年关于学生的运动技能问题,提及最多的就是“学生学了12~14年体育课却一项运动技能都未掌握”,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用“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来解释:学生喜欢体育的原因是有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或者运动项目,并且这种体育运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满足感,他们享受并且愿意投入到体育中去,但现实的体育课可能满足不了他们对体育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千篇一律的授课内容,“蜻蜓点水、低级重复”的教学劝退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向往,使得学生们在体育课上“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汪晓赞等(2021)认为运动技能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掌握1或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基本实现,这是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值得肯定,但我们也需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改革的成效也需要进一步检验。面对如今学校体育的形势,面对巨大的区域差异的现实,我们需要改变观念,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保证“到2030年基本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圆满实现。

1.5 校内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是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的手段,但当前我国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校领导只看重学校教学质量,对体育活动选择性忽视,导致学校里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往往很多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都会选择传统的阳光“三大件”,即跑步、广播体操和学校自编操。另一方面,时代的变化让学生和家长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度重视校内安全的今天,家长对孩子倍加疼爱,学生经受不了教师的批评,学校对学生受伤心存忌惮,因此有的学校就淡化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以此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让校内课外体育活动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2 “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改革契机

2.1 助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虽然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有所缓解,但“小眼镜”“小胖墩”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学习成绩的压力,导致学生缺少体育锻炼,带来的后果就是我国学生阳刚之气的缺乏,身体素质的降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等一系列的反应。我们需要的不是只会学习的人,而是充满阳光和朝气的新青年。学习成绩不是成长的全部,这也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因而我们应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弘扬体育的育人价值,借助“双减”政策的东风,让学校体育高质量地快速发展起来。

2.2 加速打造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学生对学校体育有了更加多元的需要,过去传统的授课内容和开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一方面,借助“双减”政策,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新和丰富体育授课和活动内容,加速“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普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专项化学习,必然会打破“学生学了12年什么都没学会”的不良局面。另一方面,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硬件设施有所提升,体育教师存在感大大增强,过去那个“爱生病”的体育老师可能比过去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人民体育教育事业中去,这必将加速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为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2.3 推动建设适应学生的校园体育

当“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的目标无法实现时,“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锦上添花。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改进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让近年来“名存实亡”的课外活动重焕生机,升级传统的例如广播体操、跑操等形式,适当改进形式引进内容,创办体育社团等,各学校结合当地特色开设适宜的体育项目,在满足学生兴趣的同时,又有利于学校“一校一品”和“体育走班制”的实现。校园,是学生们的校园。校园体育,是学生们参与的体育。“双减”政策给予了学校体育充足的发展空间,必将还给学生们一个完美的体育校园,把体育的育人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4 统筹推进中高考体育深化改革

虽然“双减”政策针对的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但是我们要运用系统的思维,统筹考虑。可以说,造成如今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考试和升学制度,中高考的巨大压力始终压制着学生和家长。“双减”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轻了负担,但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的教育是紧密相连的,与中考、高考制度息息相关。“双减”与“中高考改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双减”政策为中高考改革提供了契机,而只有中高考改革才能保证“双减”政策目标的实现。我们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用全面系统的眼光,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3 “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的变革路径

3.1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要保障学生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首先需要加强校园运动设施以及社区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建设,满足学生在校内和校外最基本的场地需求。加强学校体育师资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可以考虑扩大从体育院校或者综合类院校的体育学院招收优秀体育教师的名额,补齐多年以来体育教师空编的问题。虽然这是一个短时间难以快速解决的问题,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借助“体教融合”和“双减”政策的东风,加快运动保障体系建设,争取“2022年学校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教会’‘勤练’‘常赛’的标准与要求”,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建设配置达标率达到100%。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力度,多途径、全方位建立学校体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确保体育经费有增无减,确保每笔经费能够落到实处,做到去向可追溯、追究可问责。

3.2 切实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是关系着“双减”政策能否落实到位的重要因素,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把握。第一,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探索和组织更有价值和更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育参与感和愉快感。第二,体育教师要加强教学修养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学会钻研和反思,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找到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法和相处诀窍,提高教学效率。第三,要优化和丰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加多元的需求,结合当地特色开设校本课程,探索“体育走班制”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完成体质水平的提升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3.3 提升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游离于课程之外,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一部分,与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第一,做好校内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勤练”的重要手段,采取“体育社团”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运动项目,同时安排专业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在“勤练”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熟练掌握1~2项专项运动技能。第二,以赛代练,开展“全员运动会”,严格运动会程序设计,分组别,进行预赛和决赛,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避免“运动会只是少数体育生的狂欢”这种现象的发生。第三,开拓课后体育延时服务新形式,与校外优质培训机构开展对接服务,开设校内没有的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校内场地设施不足以及师资短缺的问题。

3.4 建立“家校社”共育机制

家校共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向来就不是学习一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协同配合。现如今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状况不佳,近视率攀升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家校社”联动不足导致的。建议由学校牵头,积极引导家长和社区参与其中,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共同培养模式。家长需要为孩子做好监督和表率,陪同孩子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积极配合体育老师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等。社区则需要为孩子打造充足的运动空间,为孩子参与运动提供便利,合理规划场地使用安排,定期举办社区运动会,增进社区与业主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5 完善学校体育评价和监督制度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必须要做好学校体育相关的评价和监督工作。评价工作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价。政府部门要把学校的体育课程质量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开展情况纳入学校体育动作的评价指标,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第二,体育教师的工作评价,把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作为体育教师工作的业绩评价标准,把体育教师在校内带队训练、运动竞赛以及课后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关具体的量化指标,避免陷入纸上谈兵的误区,保障体育教师的利益,才能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第三,学生的体育成绩以及升学考试评价标准。加速中高考的体育考试改革工作,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采用综合评价标准,避免“一考定终身”,将学生的平时体育成绩,体质达标测试成绩,体育竞赛成绩等作为中高考体育成绩的重要部分。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绝对的监督工作,在校内体育工作上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的发生,在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上避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4 结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体育要克服成本制约的发展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多方联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为国家筑基,为社会育人,为家长解忧。

猜你喜欢

课外双减体育课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小满课外班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我的“课外老师”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