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生态乡村建设的探讨

2023-12-13吕晓洁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乡村建设

吕晓洁

摘要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但在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生态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生态乡村建设的进程。基于此,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乡村的内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生态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生态乡村建设策略。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乡村;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03

生态乡村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乡村建设的关键阶段,乡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生态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此,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乡村内涵的基础上,对生态乡村建设展开深入探索。

1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乡村的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针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说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理论出现在20世纪后期,1978年,当时作为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主席的布伦特兰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在这份名为《我们的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倡导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主张当代人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持续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代表着人类对过往粗放型发展方式破坏生态环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思考。

从本质上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追求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和持续性发展。人类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自然的发展,并将人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损耗程度联系起来,探索人类的发展方式,尽可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使之能够循环再生。

从内容上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的内容。(1)可持续性原则。该理论着重强调一种有限制的发展行为和方式,并且要在考虑自然资源损耗效率的基础上开展人类的生产建设活动。(2)公平性原则。当代人类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发展权利,但后代子孙也拥有相同的发展权利,当代人在追求美好生活时不应该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同时,地球上各个国家的人民都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全球资源应进行合理分配,各国在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时不能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全球各国都应参与实现和谐发展的过程,发展决策和行动都要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旨在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让全体人类都享有满足需要和获得发展的权利,还要保证后代人获得发展的权利,让自然环境和人类都获得长久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兼顾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结合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科学发展理念。

1.2 生态乡村的内涵

生态乡村的内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理解。从狭义上看,生态乡村是指人类的活动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的居住区域,且人类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可持续的、有节制的,以使其持续到未来;从广义来看,生态乡村是一个聚合农业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生态系统。狭义上的生态乡村是指村庄层面的结合自然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合系统,广义上的生态乡村则是包括整个县域乡村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乡村的建设是指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应用于乡村建设,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改善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处理好农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在主观意识层面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观念,并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继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具体内容上,生态乡村的建设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建设、生态社区建设、生态居住地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

生态乡村的建设在我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和农业的生态化发展,是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应用体现。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少地区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采取了如围湖造田、过度砍伐、不合理排放等粗放型发展措施,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旱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要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乡村发展建设,就要大力开展生态乡村的建设工作,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科学统筹,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不断探寻绿色的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生态乡村建设存在的問题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在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专项资金的限制和融资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使得一些生态乡村的建设规划项目遭到搁置甚至无疾而终。建设生态乡村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将难以维系相关项目的发展。

第二,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不足会导致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从而影响生态乡村的建设进程。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多地在建设生态乡村的过程中出现了公共基础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使得乡村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仍在沿用,阻碍了生态乡村的发展。

第三,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地区的政府和村民缺乏相应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导致当地的生态被严重破坏,极大地阻碍了生态乡村建设[1]。

第四,乡村村民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生态乡村的建设需要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参与,村民更是建设生态乡村的重要主体。但由于村民的生态观念不强、参与意识不足,加之目前生态乡村建设工作开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有所不足,一些经济实力较差的乡村在建设过程中不受重视,导致整体上生态乡村的建设脚步较为缓慢。

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生态乡村建设的策略

3.1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生态乡村专项资金

生态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推动这一行动的持续性开展,政府要加大对生态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资金难题,为生态乡村的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一,政府要增加对乡村地区的财政补贴,并制定具体的使用规划,不断加大对生态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此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生态乡村建设;加大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对乡村财政的直接投资;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进一步优化乡村的融资环境,为生态乡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设立生态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为生态乡村相关项目的开展做好资金的规划和预算。为了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财政支持要在全面分析现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明确财政供给范围,合理规划财政支出,着力解决财政政策的僵化、固化等问题。为此,政府要划定好财政保障的合理范围,做好关键项目支出的保障工作,不再根据支出总额和具体项目安排关键支出,确保切实需要支出的重点项目有足够的资金,对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项目支出予以更加灵活有效的财政保障。此外,政府还要加大并集中对乡村地区饮用水源的保护性支出,以及垃圾处理、畜牧养殖污染、污水排放等的治理投入,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健全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保障。

第三,政府还要为生态乡村的建设提供政策上的扶持,加大优惠政策倾斜力度,完善相应的规划建设。为了保障生态乡村建设规划的长远实施,政府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加强相应的规划编制和体制机制保障,不断优化生态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并以创新生态补偿机制、产权制度、治理体系为重点,发挥体制机制对治理环境、发展经济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同时,政府还要做好生态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合理编制生态乡村建设规划,推动规划的有效衔接和实施,进一步完善生态乡村治理体系[2]。

3.2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在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重点整治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在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长久以来,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废水垃圾乱排乱放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和谐统一,在建设生态乡村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

首先,加大对乡村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建设生态乡村、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乡村地区必须扭转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错误思维,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使用低能耗、低污染的设备,并控制污物排放,从污染源头上做好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重点展开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连片的治理工作,做好乡村环境的清洁工作。例如:对乡村水源进行整治,强化对乡村水质的监测,合理划分饮用水的保护范围,并加大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积极改进乡村地区的能源结构,以缓解乡村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将秸秆和沼气作为重要的能源,依托先进科技开发利用路径,积极探索2种能源的利用方式和使用场景,提高能源的商品化和资源化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乡村地区可以通过设立监督机制和完善环境立法等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惩治,打击乡镇小作坊和小企业的污染行为,完善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体系。

其次,加强对乡村地区生态破坏的修复,重点对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区和资源开发区进行治理和保护。例如:进一步开展退耕还湖、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积极推进乡村生态屏障的建设工作,着力打造造林生态工程,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使其更加满足地区的防洪防旱要求;加强乡村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严格控制资源开采工作,推动绿色矿山工程的建设工作。

最后,健全生态乡村保障制度,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地方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政策,用以保障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生态乡村建设守住环境底线。根据目前乡村发展的情况来看,政府还应完善乡村建设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定,提高环保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能力。

3.3 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增强村民生态意识

首先,村民是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政府应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其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贯穿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发展生态乡村建设,政府还应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将这一理念贯彻乡村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使得所有村民都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立起人与生态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其次,从生态乡村建设的内容来看,生态乡村的建设包括对乡村生態文化的建设,但从总体上看,乡村村民生态意识乃至文化程度都相对较低。为了促进生态乡村的建设,政府应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创建良好的乡村社会风气,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下的生态乡村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最后,生态乡村建设是影响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相关部门要密切结合村民的发展需要,使之与生态乡村的发展建设相契合,确保村民享有充分参与决策、监督的权利,提高农村群众对生态乡村建设的关注度;在决策过程中,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信息,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决策的实施更加贴近现实,同时避免规划不合理、发展项目未能满足村民需要等问题,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生态乡村建设的益处,转变对生态乡村的态度,并积极参与生态乡村的建设过程。

3.4 发展乡村生态产业,促进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在乡村地区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但在这些资源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中,必须发展好生态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贯穿乡村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乡村的建设必须加快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在生態乡村建设过程中发展生态乡村产业应从多个层面出发,不断调整和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构建绿色产业链,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合理地分析当地的区位优势、产业环境和消费市场,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产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挖掘,着力开发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关的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再次,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立足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拓展新型乡村产业业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最后,积极主动推广并利用新型循环农业技术,缓解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产品的使用和排放,并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使生态农业能够可持续循环发展,树立循环发展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进而推动生态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3]。

4 结束语

生态乡村建设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成果,关系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重要举措。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导下,乡村地区要大力推进生态乡村的建设,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集中治理和修复乡村环境,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积极配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诗雨.当代中国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2] 雷明,邹培.生态乡村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美丽乡村建设[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21(Z2):87-91.

[3] 纪珊珊.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与途径[J].南方农业,2021,15(18):152-153.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yu Xiao-jie (Fuji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 Fuzhou, Fujian 350100)

Abstract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sufficient funding, and weak ecological awareness, which have affected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ecological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Ecological countryside; Rural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乡村建设
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
“互联网+”在乡村中发展探讨
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中国土地生态管护内涵及发展策略探讨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及当代价值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