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火蚁防治困难的原因分析

2023-12-13吴鹏董英健陈加红杨武高姚剑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红火蚁

吴鹏 董英健 陈加红 杨武高 姚剑平

摘要 红火蚁属于社会性昆虫,具有繁殖快速、入侵性强、破坏力强的特点,危害性较大。在侵袭的过程中,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且防治较困难。介绍了红火蚁的发生情况及危害、常见防治方法,分析了红火蚁防治困难的原因,并就红火蚁的科学防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红火蚁;防治困难;科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001-03

红火蚁(Solenopsi sinvicta Buren)俗称火蚁,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社会性昆虫。红火蚁身体颜色呈现红褐色,触角约十节,呈棒状,腹部末端长有螫棘。与弓背马蜂相比,红火蚂蚁具有攻击性,危害性较大,被其咬伤后皮肤会感觉辣痛感。红火蚁破坏力非常严重,除了可以破坏绿地面积,还能咬人,致人休克甚至死亡,是具有威胁的入侵昆虫,现已成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点对象之一。

1 红火蚁发生情况

红火蚁有2种蚁后类型存在,分别为单蚁后类型和多蚁后类型。单蚁后蚁群体密度小于多个蚁后蚁群,蚁穴密度一般约为200个/hm2。多蚁后蚁群指在1个蚁群中生存有多只且有生殖能力的蚁后,由1个或多个蚁后传播至某个新的环境,进而形成新的群体。但这种传播方式十分缓慢,且多蚁后群中并没有蚁群领导核心。因此,单位面积的群体密度比单体蚁后族群的密度高6倍以上,达到了1 000只/hm2。在水流上升时,2个群体均能够借助湍流传播,浮游于海面之上,并可生存数周,直至水平坠落或漂移再传播至岸上。

红火蚁是世界上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首次出现的地点在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在20世纪初入侵美国。入侵后美国不久,红火蚁相继入侵日本、新西兰、韩国,同时,红火蚁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截至2021年4月,我国已有12个省份的多个县市区皆有红火蚁入侵报道。2015年贵州省首次发现红火蚁[1]。

2 红火蚁的危害

通过观察和统计,红火蚁主要出现在草地、花坛、菜地、果园、林地和行道绿化带等地。红火蚁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在红火蚁入侵时,当地的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对当地的土壤和其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破坏土壤的原有状态。例如:红火蚁大量捕食蚯蚓等对土壤有益的动物,使土壤动物的数量与种类减少。由于竞争作用,本地种蚂蚁因红火蚁的入侵而迁移。红火蚁的入侵还会重建部分当地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红火蚁不仅会影响土壤动物,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栖息地,造成严重危害。针对农作物,红火蚁以种子、根系、果实等为食,危害幼苗,导致产量减少。同时,裸露在土壤表面的蚁巢使得耕作难度增加,破坏农业灌溉系统,降低工作效率,并影响畜牧业,从而对农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当红火蚁进入住宅区时,往往会造成电力设备受损和道路故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红火蚁每年导致超过10亿美金的农业损失。

红火蚁不仅会破坏原有土地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其具有侵略性和很强的叮咬能力,在被红火蚁咬伤后,皮肤会感觉到被烫伤一样,出现红肿的水泡,多数人会感觉到火灼感或瘙痒,少数人甚至会产生过敏,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并且有死亡的危险。若水泡破裂,不注意清洁卫生,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据报道2021年7月24日,广西玉林1名女子被红火蚁咬伤后出现高烧症状,随即被送往医院治疗,28日该女子不遵医嘱擅自离院,下午被发现于家中身亡。

3 常见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3.1 化学防治

在红火蚁泛滥地区,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化学防治,主要有毒饵诱杀、药剂浇灌、挖巢喷杀、颗粒剂灭杀、粉剂灭杀、药剂重杀等。

毒饵诱杀是通过工蚁间的交哺习性将药剂传给蚁后并灭杀,见效相对缓慢,这种方法适合在红火蚁蚁巢密度较大、普遍分布的区域。施藥时直接将饵剂撒施在蚁巢0.5~1.5 m范围内。选择一些毒饵放在红火蚁经常出现的地方,红火蚁在四周进行工作时,就会将毒饵带回去,或者当即吃掉。利用红火蚁具有流动的特性,使药性在整个群体中蔓延,以达到群灭的效果。毒饵诱杀法对灭杀红火蚁的效果不错,该法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等优点[2]。但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需要14~42 d才能够完全消除。须注意切勿扰动蚁巢,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雨后或晨露后施用,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保存与运输时切忌将饵剂与其他药剂、食物等混放。

药剂灌巢是指将配制好的药剂直接灌入蚁穴灭杀红火蚁,虽然这种方法的作用效果较为迅速,但会影响和污染环境,或防治效果达不到最佳,且严重威胁到人和环境。针对防治区域,灌巢前,不要惊动红火蚁,应先在蚁巢外围喷洒1圈药液,形成隔离带,用药液淋湿蚁丘表面,直到感觉能够渗透蚁巢底部为止。灌巢时要保证药液量充足,每巢根据蚁巢大小用药量10~20 L,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等避免使用。

触杀药液浇灌法。通过这种方法消除红火蚁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药物标签配比药液。在蚁巢周围20 cm处喷洒药液,以防止外逃,然后迅速挖开蚁巢进行浇灌,这种方法效果较佳,能够快速且大量灭杀红火蚁。但这种方法仅局限于24 h,若没有全部消除,还可能会使其蔓延更为严重。

粉剂撒播法,即用颗粒剂或粉剂防治红火蚁,将这些药物撒至老巢,然后全部引出红火蚁接触药剂。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需要扩大20~40 cm的位置,此方法灭杀红火蚁的难度较大。

3.2 物理防治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红火蚁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开水处理、挖巢水淹、机械破坏、液氮处理等[3]。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特殊地方,如城市住宅区和多水地。

沸水处理法,先用沸水浇湿蚁丘的表面,再用铲子挖开蚁丘的泥土。继续此操作,1个星期左右红火蚁便可得到控制。红火蚁在遇到水淹情况时,会迅速抱成团以漂浮于水面之上,并且能随着水流扩散至远处,因此,采取此法时要避免水体流动,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沸水处理的优点是对环境没有污染,缺点是需沸水量较大,且沸水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挫伤,而且操作时应尤为当心,否则工作人员也有被烫伤的可能。

水淹法可以灭杀蚂蚁,对红火蚁的迁徙、扩散等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但防治效率较低,而且过程较复杂。水淹法是指将蚁巢深挖出来,将整个蚁巢放入20 L左右的水。在挖开蚁丘时会遭受许多红火蚁的叮咬,所以处理蚁巢前应提前准备手套,或利用杀虫剂配合处理,避免红火蚁攀、沿、爬、叮、咬,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4]。此法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处理危害面积较大的地方[5]。

液氮处理法是指用高压液氮经蚁巢通路,直接充分注入蚁穴,能够达到高效灭杀红火蚁蚁群的目的。

3.3 生物防治

抑制红火蚁发生的生物因子种类很多。在其原产地南美洲,红火蚁的天敌至少有数十种。红火蚁之所以无法暴发成灾,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强有力的竞争物种和各种捕食性、寄生性天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因子,将红火蚁蚁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减少红火蚁的优势,增强该地物种的竞争优势,从而控制红火蚁。

生物防治是控制红火蚁的一种重要方式,红火蚁的寄生性天敌有寄生性蚤蝇、寄生蚁、寄生蜂和部分螨类。目前,寄生性蚤蝇已成功在美国引入,在田间释放、定植和扩散,以防治红火蚁。

1987年,巴西报道了一株针对红火蚁的寄生真菌,这种真菌可以攻击小型昆虫,其依靠孢子附着在红火蚁体内生长,导致红火蚁死亡,可将真菌直接用于蚁穴土壤。1999年,Williams等将微孢子虫用于野外红火蚁防治,将室内饲养带病红火蚁放于野外红火蚁中造成微孢子虫病传播流行。由于红火蚁是社会性昆虫,并且种群间的自然传播相对缓慢,加之微孢子虫本身特有的传播特点,因此,该微孢子虫具有开发成为防控红火蚁入侵的有效微生物杀虫剂的广阔前景[6-7]。

4 红火蚁难以根除的原因

红火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成熟的红火蚁巢内个体数量可达20万~50万头,由工蚁、有翅繁殖雄蚁和雌蚁、蚁后组成[8]。红火蚁入侵性较强,传播较快,一旦发生难以根除。

4.1 繁殖能力强

红火蚁繁殖非常快,成熟蚁巢中的蚁后每天能产几千枚卵,各种卵发育成各种蚁,大量的蚁给灭杀效果带来的难度较大。每年春季是它们繁殖和自然扩散的季节,其中,蚁后担负起蚁群的延续责任,包括产卵和繁衍后代,在1个蚁巢中可能会有1只或多只蚁后,而1只蚁后的产卵数量多达几百上千枚,因此蚁群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增,每个蚁巢中的蚁数量不等。若红火蚁被外界干扰,就能看见数量巨多的红火蚁从蚁巢快速涌至表面。它们不但繁殖快、传播迅速,而且对当地地区的人畜生命健康和当地设施安全、农林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

4.2 分布范围广,传播途径多

目前,红火蚁已经传播至我国多个省份,各个省份均暴发了红火蚁疫情,主要发生在农田、丛林和城市中的绿地等公共区域,因此,防治难度较大。红火蚁的扩散方式包括无干扰扩散和人为扩散,无干扰扩散主要是指生殖蚁飞行或随洪水流动扩散[9]。人为扩散主要由于一些人为转移的原因,如某些生物、设备、车辆在转运过程中有红火蚁的存在,而在此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尽管各地均在积极防控红火蚁,但形势依然严峻,各地普遍反映多种传播途径是红火蚁难以防控的重要原因之一。

4.3 有效防治措施欠缺

现阶段,群众对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在没有科学有效方法的指引下,采用火烧、水淹、有毒溶剂灌溉蚁巢、喷药等方式灭杀红火蚁,这样的灭杀方法可能造成越杀越多的状况。人们看见红火蚁时只能远离避让,不去破坏它,还需请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这就使得防治难度加大,且效率低。故没有及时有效地灭杀红火蚁,使得红火蚁能够迅速生长繁殖,逐渐扩大,造成更难以灭杀的现状。

4.4 蚁后难以灭杀

目前,市面上对红火蚁灭杀的有效农药众多,而只有少部分化学农药与生物制剂对红火蚁的防治较好。在这些农药的使用方法上、使用药量上也会出现灭杀不干净的情况。若农药喷洒蚁巢表面使用量少只能杀灭蚁巢表面的工蚁,蚁巢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如果农药无法浸入蚁巢深部,就会导致无法杀死蚁后,而一窝蚁巢有多个蚁后,若蚁后没有彻底杀死,仅几天后就会在原有的巢穴或附近筑新巢,在新巢繁衍并持续扩大。

5 红火蚁防治建议

5.1 明确责任,协同配合

在红火蚁入侵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红火蚁的防治工作,注重监测与防控,将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以保障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各部门应统筹规划,相互配合,共同制定防控红火蚁计划,及时对红火蚁发生的区域进行位点监测,并掌控红火蚁的蔓延动态,构建防控红火蚁预案。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合理地调配各项资源,更好地开展红火蚁防治工作,以增强防控效果。

5.2 联防联控,加强指导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要求,各地方政府应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统筹重点地区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高度关注红火蚁特情防控,全面、深化了解,准确把握红火蚁的发展形式,根据不同的红火蚁生长情况的蚁穴大小制定不同的防控计划,并组织专家提出防控意见,指导各地扎实做好防控工作[10]。

5.3 联想创新,科学防控

积极与科研院校协作配合。结合地方实际和普查监测数据,加强对红火蚁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深入进行分析,细化防控关键时期,明确防控重点和關键技术,集成优化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通过防控示范进行推广,努力将红火蚁疫情控制在最小发生范围,将损失降至最低[11]。

环保部门应加大对红火蚁防控工作的投入,科创部门应加大研发高效、低成本的药剂,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积极研究创新防控技术,并加强推广,为实验指导提供有力支撑。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下,组织有关检疫实验人员对红火蚁泛滥成灾的地区进行灭蚁活动,确保科学有效,能够达到最佳效果,逐步防治红火蚁,最终根除红火蚁。

5.4 科学监管,合理用药

在红火蚁泛滥地区,各部门人员应提高认识,并且加强对红火蚁的识别防控和法律法规技术宣传,针对红火蚁,需认识到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从而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和监测方案或措施,防止红火蚁进一步扩散,减轻其危害。在选择药剂时,应注意药剂的某些功能或作用,防止对有益生物产生影响和环境污染。在施药时,使用有效的药剂對红火蚁蚁穴进行喷药和灭杀,对红火蚁防控前和防控后都要进行观察和详细记录,应根据灭杀效果选择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药剂防治。严格管理施药人员,在施药时做好防护,以防止施药人员被咬伤或药剂中毒。

5.5 科普宣传,强化保障

利用现代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多种形式进行红火蚁防控的科普宣传,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到红火蚁的危害,发挥群众的力量,做到人人管理、人人参与。农业农村和林业草原等各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提高红火蚁识别和防控技术的能力,做到入侵红火蚁早发现、早解决[12]。

6 结束语

红火蚁泛滥成灾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在红火蚁扩散之后,其高速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使红火蚁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形成新的群体,且在刚筑巢之时,形成的蚁穴或蚁巢体积很小,不容易发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火蚁所筑的巢体积将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明显,会严重降低生物多样性,并对经济产生重大打击,因此,防控红火蚁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江兆春,范刚强,张慧,等.贵州省红火蚁防控工作与对策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22,42(4):47,95-98.

[2] 刘政军,刘治波,刘志俊.红火蚁的危害及国外有效防治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7):29-31.

[3] 刘栋,江世宏,张国安.入侵红火蚁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4):417-422.

[4] 李宏玉.红火蚁鉴别与防治方法概述[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3):83,84-85.

[5] 方毅,梁华丽,林盛红,等.汕尾口岸入侵红火蚁的识别及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117-118,123.

[6] 王玉强.微孢子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5,5 (7):7-8,58.

[7] 王建国,胡学难,林小琳,等.入侵红火蚁的防治方法[J].植物检疫,2005(6):20-23.

[8] 孟醒,钟春燕,黄益强,等.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21,49(11):139-141.

[9] 许志刚.植物检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卢修亮,邱立新,高亮,等.我国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21(1):44-49.

[11] 薛爽,宋侦东,王洪亮,等.长沙县黄兴镇红火蚁监测与防控[J].农业与技术, 2022,42(10):30-33.

[12] 罗全丽.黔南州红火蚁监测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89-90.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Control

Wu Peng et al(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chool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Biological Scienc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trac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belong to social insec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reproduction, strong invasion, strong destructive power, more harmful. In the process of invasion, it seriously harm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endangers human health, and it is difficult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and common control methods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Key words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Control difficulties; Scientific control

猜你喜欢

红火蚁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
中国大陆红火蚁防治费用投入变化趋势分析
致命红火蚁再度现身
喜树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红火蚁的毒力和行为影响
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治疗红火蚁蜇伤的临床观察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毒饵法毒杀红火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