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美声教学中表演技巧的培养方法与意义
2023-12-13崔心宜
崔心宜
(檀国大学,京畿道 龙仁 16890)
引言
(一)美声的起源
欧洲的美声唱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种艺术的出现既反映了欧洲音乐的演变历史,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中世纪时期(1450 年前)。11 世纪开始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一些新的音乐形式,例如拉丁盛行的孔杜克图斯(Conductus)。这不仅推动了音乐的发展,而且丰富了音乐的内涵。此后,一些世俗音乐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如游吟诗人(Troubadour)、恋诗歌手(Minnesinger)和工匠歌手(Meistersinger),也开始尝试超越传统的音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艺复兴时期(1450—1600 年)。此时欧洲音乐开始走向复杂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声部。在这个时代,声乐表演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性歌手和男性歌手的搭配越来越多,而圣咏的旋律也开始由男性歌手来演绎。随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问世,标志着欧洲声乐艺术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为古典音乐的演绎提供了科学而强有力的支撑,并将其推向巅峰,开创了美声唱法的新纪元。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年)。巴赫、维瓦尔第等以遵循规整和秩序的音乐家为主流,音乐理论发展迅速。数字低音和调性体系逐渐完善。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年)。这一时期许多歌剧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集体,开始逐渐与个人自由和爱情有关,并且鼓励使用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段。因此,在歌剧舞台上,一种新的表演模式出现,即男声扮演女声,而女声扮演男声。这标志着欧洲歌剧的一次重大转变。此时的音乐旋律优美均衡,主题单纯明朗,表现手法丰富。不论是歌剧还是艺术歌曲,莫扎特和海顿都成为红极一时的作曲家。
浪漫主义时期(1820—1910 年)。欧洲文化和艺术界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流派,被称为“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贝多芬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中间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表现了英雄主义。19 世纪早期的“歌剧全盛时期”是由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多尼采蒂和罗西尼推向高潮,展现了当时声乐界的高超技艺。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懈努力,19 世纪“掩蔽”(或“关闭”)唱法的出现,为男高音演唱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给歌剧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促进了男性角色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浪漫主义音乐强调 “顺其自然”,音乐开始有标题,表现个人情感,德奥艺术歌曲也得到空前发展。
20 世纪(1900—至今)。各领域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都有所发展。新音乐打破了传统创作技法,这种竞争也促进了演唱技巧的多样化,音乐剧和爵士的融合,使得美声唱法得到更加贴合现代人审美。
(二)基本特征
美声唱法科学而独树一帜,它是一种调动全身肌群配合呼吸的发声技巧。根据不同的音高和音色需求,通过使用身体不同的共鸣腔体,表现出独特的音质和效果。对于美声唱法,强调用身体作为演奏乐器,呼吸作为发声动力,以腔体“带出”声音,结合剧院的声场设计,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听觉盛宴。因此,积极配合是美声唱法的关键。同时在使用演唱技巧的时候,还需要保持适当的尺度和分寸。例如艺术歌曲大多是含蓄内敛的,以诗歌为主题的,因此我们需要更注重歌词的表达和自我理解下的音乐处理;而歌剧中,咏叹调的诠释则更多的需要我们尊重作曲家笔下的人物性格来塑造,往往需要更加强烈的情感表达。因此美声唱法并不能量化和一概而论,不同曲目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这需要通过演唱者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和日积月累的音乐素养来实现。
一、美声唱法与表演技巧的培养方法
(一)美声教学中表演技巧培养的意义
在实际情况下,许多声乐学习者都渴望通过演出来实现他们的音乐梦想。在舞台上,无论是单独演出还是与他人合作,不仅需要足够的演唱技巧,更需要通过精彩的表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诠释歌曲的内容。演唱者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将成为最终表演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种关键性又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表演的质量。为了获得成功的演出,演唱者必须具备吸引力,并能够唤起观众的兴趣。通过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来打动观众的心灵,并让他们感同身受。如果说歌曲是已经被作曲家既定的,那么演唱者就赋予了歌曲二次生命,这种诠释是独特和唯一的。这就是为何美声作品长久以来,同一剧目由不同演唱者参与,依旧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显然,对于真正的表演者来说,表演技巧会直接决定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传授美声的表演技巧,我们应当积极引进有益的课程内容,将表演和演唱相结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魅力,从而更好地吸引他们的兴趣,也完成了自己多作品的展现。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唱者的歌声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感,沉浸式体验美声带来的享受。同时观众的反馈不仅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在舞台上更大地潜力,从而脱颖而出。尽管许多院校及机构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但表演时错误的表达或没有任何表演会让整个演出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许多年轻歌者对表演十分生疏,害怕登台,导致他们的表现与平时大相径庭,从而导致无法向观众展现出自己的真实风格。因此,作为一名美声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通过肢体和眼神的专业训练,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通过正确的指导,我们可以让学生的演唱与表演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提高整体的演出质量,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美声演唱技巧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它是发声的动力,也是表现出优美悦耳的歌声的必要条件。中国传统声乐论著中提到:“气者,音之师也”,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呼吸的重要性,它是歌唱技巧的根本,也是表现出优美悦耳的关键。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它对于声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歌唱者都非常重视呼吸的作用。拥有一种正确的呼吸技巧,是在演唱时能够轻松地表现出来的关键。目前常用的两种呼吸方法是快吸慢呼: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为了提高效率,建议定期练习,例如快速吸气,再慢慢呼出。想象一下,当一位久违的老友突然出现在面前,让人震撼不已,他那熟悉而又神秘的嗓音仿佛将我们从沉睡中唤醒,但最终,这份激动仍未能消逝。几秒钟之后,一股巨大的力量猛烈地撞击着小腹,它不断抵抗着这股外力,最终缓缓地将自己的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此刻,横隔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小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其能够安全地呼吸。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保持自然、平静、柔和的呼吸。
而发声练习是声乐的基础。这种方法通过将原始的动词和乐句使用母音和音节,转化为简单的元素,在特定的音域中进行半音上升和下降的重复演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来练习发音,并且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因此,每个人都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例如,抒情性演唱者需要着重训练长线条的乐句,注重legato 的连贯;花腔型则该注重跳音练习,腔体的高位置及横膈膜的控制。
在声乐训练中,说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的像说话一样(Speak—like)去唱歌,才能达到最接近自身音色的自然唱法。歌唱是一种将声音与语言结合在一起,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歌唱,我们可以直接展现作品的文学内容和思想内涵,突出作品的风格,并展示歌曲的图像和意境。基本要求包括:发音精确而敏捷,元音的形状得到恰当的维护,辅音的送气,自然地进行和谐的呼吸,还应该把握住重点和紧迫性,注意语调和气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在演出中获得全面的成功,声乐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注重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相关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演唱和表演方面都取得成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以增强歌曲的意境。例如,可以通过探索自己在情歌方面的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创作时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最终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歌曲可以更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指引他们,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从而更容易沉浸在歌曲中。国外一些歌剧院的导演经常会对演员们做一项训练,即扮演他人。例如他会让你去观察公交车上的一位路人,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诠释。这看似容易,实则许多细节需要琢磨,通过看这个人的穿着打扮,行为习惯猜测他是什么样的身份,有什么样的习惯,想法是什么。经常做此训练会锻炼我们的共情能力,情感会更快的代入所在的角色中。同时,作为一名歌唱演员,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歌曲的氛围和含义来合理表达情感。这样才能给听众带来积极和深刻的感受,使表演更加充实有力。
(四)加强对于学生肢体语言的指导
在进行美声演唱时,如果没有适当运用一些肢体动作,就会影响观众的观看效果。正确使用手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美声演唱中,这种表达方式比起其他形式的演出,更加依赖于手部动作。因为对于美声而言,气息的支撑极为重要,为了避免气息不稳,通常情况下演唱是需要站稳,眼神和上半身做出表现即可,间奏时根据需要可以走动。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表演水平,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掌握动作技巧,以便在舞台上更加自如地展现出来。为了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我们可以适当增添相关课程。国外有许多项目值得借鉴,例如身体运动(Body Movement),亚历山大技巧(Alexander Technique)等课程,这些课程极其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控制能力,将肢体动作和音乐相结合训练,达到完美的融合。通过专业的训练,学生们可以更自如地运用这些技巧。其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象征性、情绪性和模仿性,只有把握住了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从而增强角色的感染力和表现能力。
(五)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若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不佳,即便平时的训练表现良好,但一旦登台表演,由于情感的波动,他们的呼吸、声音和节奏将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导致整体的表现水平发挥失常。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仅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多关注其生活和心理健康。声乐的学习是相互信任的,要做到因材施教。也可以通过尽可能多的模拟进行训练,例如每月一次的声乐研讨会,每位学生演唱他目前在学习的曲目,大家相互指导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缓解他们的压力,避免闭门造车,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和评价。还可以每学期一次和学生谈论近期目标以及排忧解惑,更好建立信任关系。作为老师应该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以便在演出中展现出最佳水准,以及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这将为演出的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结语
总体来说,为了促进我国美声教育的发展,应该合理地引入相关表演技巧的课程,以提高演唱者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构建专业人才体系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