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常不足探析食疗对小儿抽动障碍的调护 *
2023-12-13崔正九王欣欣孟小雨潘月丽
崔正九 王欣欣 孟小雨 金 敏 潘月丽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2.日照市中医医院儿科,山东 日照 2768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山东 济南 250014)
抽动障碍是一类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本病幼龄高发、症状复杂、误诊率高,严重影响了广大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1]。本病以不自主、突发、反复、快速、无节律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或发生抽动为主要特征[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儿童学龄期学业压力的增加,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逐日上升。作者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以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分析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食疗在调护小儿抽动障碍方面的临床价值,并从辨证、辨病、辨症三个方面论述中医食疗防治本病的方法。
1 小儿脾常不足理论溯源
《黄帝内经》曰:“脾胃者,仓癝之官,五味出焉”。运化水谷是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脾健以灌四傍,水谷精微充养脏腑、血脉和皮毛,使机体正气充足,外邪难侵。《颅囟经》提出“胃气虚”是诸多病症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指出了“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和“小儿胃肠嫩弱”的观点,说明了小儿脏腑发育不成熟,尤以脾胃易受邪伤。万全依托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和钱乙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指出“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首次提出小儿“脾常不足”的理论,其还在《幼科发挥》中提到:“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此论“脾不足”为小儿的正常生理特点,说明了小儿脏腑娇嫩,脾脏功能还未健全,需要后天不断发育成熟,而“肝有余”的生理特点也易致木旺乘土,最终导致“脾气虚弱”的病理状态。
2 食疗调护疾病的优势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按理、法、方、食进行合理配伍,从而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3]。孙思邈提出了“安神之本,必资于食”的食养原则。中医食疗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依据不同体质、年龄、分属证型辨证施药,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可靠性。食疗所选的材料皆为药食同源之品,安全性高,有研究[4]表明部分药食两用中药在防治肝损伤中具有养治双重作用。食疗药物口感佳、取材易、适宜广,更易被患儿接受。中医食疗既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科学膳食结构,又强调“食能以时,身必无灾”的正确饮食习惯。小儿抽动障碍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或波动,多呈慢性进展趋势,部分合并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5],中医食疗的简、便、廉、效等特点在调治本病方面优势突出。
3 小儿抽动障碍病因病机
抽动障碍多由饮食不节、禀赋不足、疲惫劳倦、情志不调、感受外邪等单一或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形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云:“人以水谷为本”“谷气通于脾”。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导致其易受外邪或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出现脾虚之病理状态,通过病理产物、阴阳失衡或五脏相乘相侮等触发疾病,引发抽动。脾主运化水液,脾虚则聚湿生痰,蒙蔽心窍;木乘土,脾虚则土虚木亢,气机不利,引动肝风;脾济肾,脾虚则水寒不生,虚风内动;脾升清,脾虚则五脏失养,易被外风引动;亦或因脾虚痰郁日久,化热生火,扰动心神,皆可发为抽动。初起为肝亢风动者也多在后期出现脾胃损伤,发展为脾虚肝旺证。脾为中土,若抽动障碍日久不愈,久病伤脾,累及他脏,则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尤以肝肾、心脾为主,引发多种并发症。本病的病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整个演变过程是动态的、相对的,涉及多脏腑(心、肝、脾、肾)、多种病理产物、多个进展途径[6]。总之,“脾常不足”是发病的潜在因素,为病因之本,而“脾虚”则是发病的直接要素,为病因之标,均突显出脾是防治抽动障碍的重要脏腑。
4 中医食疗调护方法
4.1 辨证调护
4.1.1 脾虚痰聚证《诸病源候论·虚劳痰饮候》中提到:“劳伤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为痰饮也”。脾虚痰聚证患儿在饮食调护上应以健脾化痰为主,可选取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药物。“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在祛除痰邪的同时还要调畅气机这一枢纽,可选择莲藕、陈皮、萝卜等行气之品,亦可给予山楂、白术、麦芽等消食化湿行气的食疗药物。陈皮粥、黄芪山药薏苡仁粥、粉葛赤小豆鱼汤等健脾化湿药膳可供选择。
4.1.2 脾虚肝旺证脾虚肝旺证以脾虚为本、肝旺为标,《幼幼近编》云:“若因饮食停滞,痰涎壅满,而见此证(发搐)者……宜健脾消食,其证自愈,不可用凉惊等药”,故应选取青皮、谷芽、山楂等健脾消食的食疗药物,配以决明子、青笋、枸杞子等清肝无大寒之品。肝主疏泄,肝气郁则易化火,可酌加百合、白芍、陈皮等疏肝理气之品。也可选取健脾调肝汤、佛手当归茶、独脚金猪横脷汤等健脾养(清)肝的药膳。
4.1.3 阴虚风动证阴虚风动证患儿的饮食调护应以补土滋水、柔肝息风为原则,可选取食疗药物中的桑椹、枸杞子、芝麻等滋补肝肾之阴和白扁豆、糯米、红薯等补脾益气。此类患儿多伴有潮热,故不可冒用寒凉之品,在补益的基础上可加入蜂蜜、银耳、罗汉果等清虚热的食疗药物。本证患儿的脾胃功能在疾病或药物的长期作用下多有损伤,在饮食选择上应以清淡为主,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果蔬。
4.1.4 其他证型外风引动证患儿虽以表证为主,但多兼见脾虚征象,可选取豆豉、葱白、生姜等解表,另加党参、白术、白扁豆等健脾益气之品;如有从阳化热者,可食用菊花、苦瓜、芹菜等清肝热之品。痰火扰神证要依据疾病虚实选方用药,实者可选取丝瓜、梨、柿子等清热化痰之品,虚者可选择茯苓、乌梅、薏苡仁等健脾化湿之品。依据本证病机,该类患儿可加用菊花、薄荷、莴苣等清心疏肝的食疗药物,忌食羊肉、牛肉、芒果等热性食物,以免助邪化热,加重病情。初起为肝亢风动者可参考脾虚肝旺证施治,应以清肝为主,佐以健脾。
4.2 辨病调护抽动障碍患儿临床上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品行障碍和学习障碍,皆与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脾主意,可解释为思考、意念、灵感,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乏源,脑失濡养,“意”不灵,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故在调护时应重视健运脾胃,可食山药、薏苡仁、焦三仙等。
4.2.1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并发时症状较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7]。大量研究表明患儿的锌、镁、铁和维生素D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8]。故可增加小麦芽、禽肉、蘑菇等富含锌的食物,小米、火龙果、玉米等富含镁的食物,油菜、芹菜、大枣等富含铁的食物,鱼类、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酌加酸枣仁、远志、首乌藤等养心安神的食疗药物。
4.2.2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反复、持续的以侵入性思维和重复性动作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精神障碍[9]。调护上要以保障患儿的身体正常发育为原则,患儿饮食应以谷类为主,要多吃奶类、大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增添蔬果摄入,适量吃鱼、禽、蛋,少喝含糖饮料,控油控盐。亦可增加柴胡、白芍、玫瑰花等疏肝解郁的食疗药物。
4.2.3 品行障碍和学习障碍伴有品行障碍和学习障碍的患儿应加强对其饮食行为和习惯的引导,指导其通过餐桌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逐步增强自律能力。在调护上,患儿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增加粥类食物摄入,细嚼慢咽,避免夜间进食,进而固护脾胃,保证气血充足,促进脑功能发育。食疗药物可辅以胡桃肉、何首乌、益智仁等补肾益脑之品。
4.3 辨症调护辨症调护是辨证、辨病调护的补充和完善,在运用时仍要以证为纲,症证相参。清嗓明显者,可加玄参、薄荷、桔梗等;眨眼明显者,可加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耸肩明显者,可加木瓜、茯苓、艾叶等;吸鼻明显者,可加辛夷、苍耳子、白芷等;喉部异常发声者,可加射干、瓜蒌、锦灯笼等;喉中有痰者,可加浙贝母、竹茹、半夏等;粗言秽语者,可加郁金、龙胆草、栀子等[10]。
5 中医食疗思想浅析
5.1 饮食原则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对食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饮食搭配的合理性与机体强健有密切关联,因此对于儿童饮食调护不但要足更要精。孙思邈提出了“安神之本,必资于食”的食养原则。《素问·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曰:“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崔圣涛[11]证实小儿抽动症与微量元素锌、铁、维生素A及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对该类患儿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痊愈、免疫力提高。因此调护抽动患儿应重视饮食搭配,按需供给,一人一策。要遵循《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根据体质辨证选取食材,这是中医食疗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寿世青编·养脾说》中提到“茹素则心清而肠胃浓”,这说明清淡饮食能够使人静默清心、脾胃功能健运[12]。抽动障碍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摄食全面,以谷物、蛋白质为主,着重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少食含有防腐剂及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品,宜食量固定、食温适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13]指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等。另《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14]增加了合理选择零食,多饮水、少喝含糖饮料等内容,突显出儿童饮食习惯与成人的不同。
5.2 饮食习惯王煊[15]指出喜食零食、暴饮暴食是小儿抽动障碍的相关性因素。元代儿科医生曾世荣曰:“外护寒邪,内节饮食,审物顺时”,则“何疾之有”。可以看出儿童饮食习惯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然而小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足,需要家长不断督促和引导,才能逐步养成正确、健康、可持续的行为习惯。抽动障碍患儿的饮食调护,提倡按时定量、减少零食摄入、细嚼慢咽、避免夜间进食,从而保护脾胃、增强体质。《吕氏春秋·季春纪》云:“食能以时,身必无灾”。饮食之时有两个含义:一是在一日中应规律三餐,做到“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二是在一年中应当季取材,根据人体和自然界阴阳变化调整饮食。《随息居饮食谱》提出“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故在饮食调护上应增加粥类食物,以助脾运。在抽动发作时应禁止进食和饮水,以免因喉肌痉挛发生呛咳甚至窒息。还应对该类患儿加强餐桌文明礼仪教育,使其能够逐步控制自身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 结语
“脾常不足”是小儿抽动障碍发作的重要病因之一,是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调护时应对脾的状态和功能加以考虑,全面寻找病位。在食疗指导时应遵循整体观念,通过内外结合,动态分析疾病,以辨证为纲,结合辨病与辨症,遵循饮食原则、饮食习惯,对疾病标本兼治的同时,顺应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中医食疗在临床预防和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方面具有广阔前景,要进一步加大对食疗古方、验方的挖掘和研究,逐步让中医食疗融入儿童疾病治疗体系,使其在防病、治病、康复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