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国槐栽培管理技术
2023-12-13张丽芳
张丽芳
(辽宁省国有喀左县十二德堡林场 辽宁 喀左 122300)
国槐又被称为槐花木、槐树等,属于落叶乔木,树体可高达20 m,树冠呈圆形,树体优美,耐阴耐旱,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宜性,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等地。国槐不仅应用于荒山造林,而且在城区绿化中较为常见,是较好的行道树树种之一。本文根据国槐栽培实际,从播种、扦插、埋根和嫁接方面对其繁殖技术进行分析,并对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北方地区国槐栽培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国槐繁殖技术
1.1 播种繁殖技术。国槐的播种繁殖要求地块较为平坦,土质为沙壤、壤土等,土壤肥沃、深厚,排灌条件良好。从健壮的母树上选择饱满的种子采摘下来,之后做好播种前处理,可选择沙藏法、浸种法等。①沙藏法。选择饱满的种子在干净的水中浸泡24 h,之后拌入到3 倍种子体积的沙中(含水量60%左右),充分拌匀后覆盖1 层湿布,保持湿润条件,期间勤翻动,1 次/d,当种子中1/2 左右萌发时即可用于播种。②浸种法。将精心选择的饱满种子浸泡在水中,温度在75 ℃~80 ℃,之后温度逐渐降低,在45 ℃前勤搅拌,之后静置24 h,并将膨胀的种子取出来,再次浸泡、静置,2 ~3 次后种子即可完全膨胀,最后在种子上覆盖1 层湿润的布进行闷种催芽,1 ~2 d 即可见到2 成左右的种子萌发,此时即可播种。
1.2 扞插繁殖技术。对采集扦插条的母树要求长势健壮、无病虫害、幼龄;选择已经木质化、萌芽能力强、直径8 ~20 cm 的1 年生硬枝为好,将其截成小段作为插条,长度约15 cm。插条要求上切口平、下切口的角度45°,上、下切口与芽之间的距离分别在1 ~2 cm、5 mm。插条每50 根捆在一起,上下端整理齐整,之后插条下端置于生根粉溶液(50 mg/kg)中,3~4 h 后将整捆插条取出。扦插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以沙壤或者壤土为佳。排灌条件好,光照条件充足。结合土壤肥力施入有机肥等作为底肥,可添加适当的杀虫剂,以对地下害虫起到灭杀效果。精细整地,扦插之前深翻土壤并整平地表。国槐插条扦插按照20 cm×40 cm 的株行距进行,之后覆地膜。也可先将插条浸泡在清水中,扦插后待插条有根系长出后再炼苗,或者覆盖1 层沙土。第2 年春季温度超过10 ℃时即可扦插。
1.3 埋根繁殖技术。埋根繁殖是将槐种根进行繁殖,国槐落叶后即可引进种根,定植前在湿沙中埋藏保存,维持适宜湿度及温度条件,避免根段干枯及湿度条件过大而导致根段腐烂。育苗地要求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深厚,方便排灌,结合土壤肥力施入有机肥等作为底肥,必要时施入杀虫剂,对地下害虫进行灭杀。北方多数地区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可选择比南方地区稍晚的时间进行育苗,一般以4 月初为好。选择表面光滑、无病虫害、无损伤、2 年生的根段,以直径5 ~10 mm、长度4 ~7 cm 为宜。顺畦开沟,沟深在5 cm 左右,沟距在50 cm 左右,之后将选好的根段放入其中,并覆盖1 层细沙,以起到保水的作用,最后覆盖1 层地膜,30 d 左右即可出苗。
1.4 嫁接繁殖技术。在长势良好的母树上选择健康的枝条作为接穗,将上面的叶片全部去除然后在水中浸泡,接穗上要求有饱满芽3 个。选择1 ~2 年生苗木作为砧木嫁接,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绑1 层塑料薄膜,之后去除嫁接口上方的砧木,使养分集中供应接穗。嫁接2 周后,如果接穗上有嫩芽长出,则表明已经嫁接成功。
嫁接的方式还包括切接,接穗一般采摘枝条后应立即进行嫁接。北方地区国槐的嫁接以春季末、秋季初为好,此时外界的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
2 国槐栽培技术
2.1 移栽前准备。为了减少移栽过程对国槐苗木的损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苗木的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将顶部骨架枝的3 ~5 根保留下来,抹除其余的枝条。骨架枝上将主枝保留下来,所有的分枝抹除,主枝长度控制在35 ~40 cm,以对苗木的根系、树冠进行有效的平衡,为苗木的生长创造条件。苗木运输中如果出现损伤要及时封口,以免外界病原菌侵染苗木,封口即在伤口位置包裹1 层塑料袋,或涂抹1 层油漆与汽油的混合物。移栽以每年的3 月下旬~4 月上旬为好,将栽植穴挖好,并控制好苗木及土壤中水分条件。
2.2 苗木移栽。选择3 ~4 年生、健壮的国槐苗木进行移栽。移栽的株行距控制在40 cm ×80 cm,栽后在主干上方5 cm 左右的位置截干。国槐有着较强的萌芽能力,截干后很多新芽萌发出来,当萌芽嫩枝长到15 ~20 cm 时,选留1 条直立向上的壮枝作主干,将其余枝条全部抹除。主干上的侧枝可结合需求暂时保留,以免出现主干弯曲等情况。
3 移栽后的管理
3.1 水肥管理。结合温度、土壤湿度、降雨等条件确定灌溉频率及灌溉量。一般国槐出苗后一直到雨季,期间需要灌溉水2 ~3 次,土壤封冻前需要灌1 次。遇过大的降雨时及时排水。施入有机肥、圈肥作为底肥,施用量为45 t/hm2,主要在6 ~8 月施肥,6 月可在灌溉的同时将尿素等施入,7 ~8 月将尿素+复合肥混合后施入,之后不再施肥。
3.2 松土除草。国槐移栽后结合整地的方式开展松土除草管理,包括全面抚育、穴状抚育、带状抚育等。在林间有较多的杂草时即可除草,可人工割草,确保地上部分杂草高度在8 cm 以内,将割除的杂草放在行与行之间,或者集中运到林外。松土时不可对幼苗产生损伤,之后逐渐填平穴面,覆盖1 层浅土。还可在国槐苗木行间采取间作的方式起到松土除草的效果,种植的作物与苗木之间的距离至少达到50 cm,以免对国槐幼苗的生长产生影响。一般在每年的7 月前开展松土除草管理,每年如果开展1 次,则以6 ~7月为好;如果开展2 次,则分别在5 月中旬~6 月下旬、6 月下旬~7 月中旬进行为好;如果开展3 次,则分别以5 月中旬、5 月末~6 月初、6 月下旬~7 月中旬为好。
3.3 整形修剪。结合国槐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整形修剪。国槐树的树形主要有3 种,分别为自然式合轴主干形、自然开心形、杯状形。自然式合轴主干形:将主枝留好,之后按照留强去弱的原则进行修剪,以确保形成的分枝健壮、树冠不断扩大。自然开心形:当主干高度超过3 m 时进行定干,主枝选择3 ~4 个枝条,要求角度适中、长势健壮,去除主枝下的所有萌芽、侧枝。冬剪时对主枝进行中短截处理,保留长度50 ~60 cm,促进副梢的生长,更好地形成小树冠。杯状形:在树干定干后选留3大主枝,冬季修剪时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 个侧枝进行短截,最终形成6 个小枝,进入夏季后为了对枝条的生长进行控制,需要及时摘心,第2 年冬季再在每个小枝上各选2 个枝条进行短截,最终形成的树形即为杯状形。
3.4 病虫害防治。国槐在种植栽培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侵染,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带化病、白粉病、溃疡病等,主要虫害有槐蚜、槐尺蠖、叶柄小蛾、锈色粒肩天牛、美国白蛾等。对于国槐病害可根据不同的病害类型选择使用50%甲基硫菌灵、四环素等抗生素、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国槐虫害可根据不同的虫害类型选择杀螟松乳油、灭扫利乳油、辛硫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阿维菌素乳油、鱼藤精、马拉硫磷乳剂、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进行单独或复配使用,也可采用生物加化学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