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川红工夫茶发展策略分析

2023-12-13许艳艳刘明丽何美樟刘跃云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宜宾市工夫宜宾

许艳艳,曾 旭,刘明丽,刘 云,彭 云,何美樟,刘跃云*

(1.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四川宜宾 644000;2.筠连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宜宾 645250)

宜宾是四川省茶叶的主产区,是四川工夫红茶(简称川红工夫) 的发源地。川红工夫原产于宜宾市筠连县、高县、宜宾县(现叙州区)、珙县等地,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我国传统出口茶类之一[1-2],与“祁红”“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3],其品质优异,尤其橘糖香风格突出[4],享誉中外,为新中国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工夫红茶发展迅猛,川红工夫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宜宾作为四川省茶产业大市,川红工夫的传统核心产区,在自然生态、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红茶产业形势,找准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加快川红工夫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茶农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国际国内红茶产业发展趋势

1.1 国际红茶发展趋势据统计,全球有64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树,自2010年以来,全球茶叶产量保持逐年递增,2020年全球茶叶产量达626.9万t,其中大部分为红茶。红茶具有滋味浓醇、香气鲜甜的特点[5],是全球第一大茶类,也是世界上生产最多、消费区域最广、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占茶叶总贸易量的75%以上[6],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表示[7],预计今后10年,世界红茶产量将保持2.2%的年增长率,将在2027年达到440万t,其主要产量增长将出现在中国、肯尼亚和斯里兰卡。

1.2 国内红茶发展趋势我国红茶生产地域广泛,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6个省份均生产红茶。近年来,随着国内传统红茶的逐渐恢复,以及新兴红茶福建“金骏眉”、河南“信阳红”、四川“筠连红”红茶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国红茶的热潮,进一步推动红茶年产量的增加。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2021年我国红茶产量为43.45万t,在六大茶类中排名第二,较2020年增长了7.47%,占茶叶总产量的14.18%[8],我国红茶的产量呈增长趋势,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红茶内销市场也平稳上行。2021年红茶内销量为33.88万t,较2020年增长7.62%,占总销量的14.72%;内销额为503.0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0.4%,占总额的16.12%。同时随着消费群体对红茶消费的倾向性增加及茶饮料开发对红茶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红茶市场增长。据《2022—2026年中国红茶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分析,预计到2026年我国红茶消费量将增长到53万t。

1.3 四川工夫红茶发展趋势四川工夫红茶在贸易上简称“川红”,创制于20世纪50年代,主产于宜宾市,与“祁红”(安徽祁门红茶)、“滇红”(云南红茶)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20世纪90年代,受苏联和东欧国际市场变化和国际红碎茶市场的强势冲击影响,川红工夫遭到重创,甚至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精制川茶联系领导组印发《精制川茶产业培育方案》将川红工夫纳入“一主三辅”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发展,以宜宾为主作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推动川红工夫发展,红茶产量增势明显。2016年四川省红茶产量仅0.43万t,2021年红茶产量达1.82万t、增长了323.26%,约占全国红茶产量的4.1%,其中川红工夫红茶产量达1.69万t,占全省红茶产量的93.1%。

2 宜宾市川红工夫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环境适宜,禀赋优越宜宾市地处云、贵、川3省接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3江交汇处;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 ℃左右,降水量1 000~1 300 mm,无霜期344 d[9-10];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6%,森林间布、生物多样;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pH多在4.5~6.5,土壤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

2.2 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宜宾市拥有3 000年的种茶史,据我国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公元前1022年,宜宾人就开始种植茶叶,宜宾僰人向周武王贡茶[11-1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即选定在宜宾市筠连县、高县罗场镇、宜宾县古柏镇等地建立了红茶推广站,开发红茶生产,扩大红茶出口,1958年农历正月初一和1959年9月14日,川红工夫2次献礼毛主席,开启了“川红”的传奇和辉煌。1979年,宜宾茶厂生产的“川红工夫”茶在当年的春季广州国际交易会上以7 320美元/t成交,超过祁红售价的14%。1985年,川红工夫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的第24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这是宜宾第一个跨出国门,夺得世界金牌的产品,以其“外形秀丽、毫锋显露、汤色红亮”的品质特征享誉中外[13],为“川红”也为四川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2.3 基础扎实,前景广阔据业务数据,2021年,宜宾市红茶产量1.49万t,占四川省红茶产量81.87%,占全国红茶产量的3.43%。2014年,川红集团的“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川红工夫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川红工夫”在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被授予 “世界名优红茶”称号。2021年,筠连的醒世茶业公司刘一平、川红集团的孙洪获评国茶工匠·人物推选——红茶类制茶大师;2021年,筠连县川红特色小镇(巡司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特色小镇”。目前全市以红茶生产为主的企业20余家。搭建了“川红工夫”(宜宾市级)和“筠连红茶”(筠连县级)2个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川红集团、醒世茶业、川茶集团、早白尖集团等在继承“川红工夫”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红贵人”“黄金白露”“叙府金芽”“贵妃红”等红茶产品品牌。2022年6月6日,川红集团“红贵人”成功入选第一批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

3 存在的问题

3.1 主体带动作用有限宜宾市虽有醒世茶业、川红茶业等红茶企业带动,以及部分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红茶,但总体上还是缺乏闯市场、创品牌的意识,又因吸纳资本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加工设备陈旧,盈利能力十分有限,导致引领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有限。

3.2 品牌市场知名度低目前,宜宾市红茶产品品牌主要有“黄金白露”“红贵人”“贵妃红”“叙府金芽”等,但各企业生产数量较少、销售区域小,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够,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而“川红工夫”公共品牌的培育力度、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品牌传播速度受限,市场知名度不高,与“祁红”“滇红”等红茶品牌相比差距明显。

3.3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宜宾市茶树品种多而杂,且主要供发展早春名优绿茶需要,红茶多数情况下是在名优绿茶所需鲜叶采摘后才制作,原料以芽头为主,加工技术不规范,丧失了很多传统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橘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的品质特征,再加之全市技术创新能力弱、加工设备陈旧,红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提升的质量与获得的效益严重不匹配。

3.4 茶叶产业化水平不高宜宾茶叶种植生产规模虽然大,但产品单一,多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出售。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生产整体标准化水平不高,特色红茶新产品开发与其他工夫红茶相比差距较大。适合加工红茶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水平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3.5 政策支持有待加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茶叶提质增效、红茶加工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先进技术研发推广、产业链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4 加快川红工夫产业发展建议

4.1 完善规划布局根据宜宾市“川红工夫”红茶产业发展资源,以筠连县、高县、翠屏区、叙州区等区域为核心发展区,对标全国先进产区,制定川红工夫红茶产业发展专题发展规划,突出高标准、全链条,科学布局,进一步厘清核心发展区域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按照《关于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要求,依托其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历史文化和产业基础,明确从主体壮大、品牌培育、品质基础、科技支撑、政策支持等环节,巩固提升以宜宾为核心的红茶集中产区,示范带动全省,真正将川红培育成与滇红、祁红齐名的中国工夫红茶,引领红茶产业发展。

4.2 加大主体培育鼓励四川酒茶集团等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合作,支持茶企同行业整合、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红茶领军企业。盘活川红集团、川茶集团等有文化、有品牌、有市场、有影响力的重点红茶企业,加大对醒世茶业等头部红茶企业支持力度,规范培育一批从事川红工夫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制定完善川红工夫品牌标准体系,改善加工环境,优化加工工艺,研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川红工夫红茶单品,加快对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加工设备的应用,促进上规模、提质量。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涉茶单位,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和行业社会组织,建立川红工夫茶产业联盟,支持建设茶青交易市场,持续建设高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和筠连川南国际茶城,加强产销衔接和利益联结。围绕川红工夫产业,延伸发展具代表性的茶包装、茶器具、茶食品等关联产业。

4.3 强化品牌塑造建立健全川红工夫原产地保护,支持积极组织制定川红工夫红茶标准。持续开展 “川红工夫”区域品牌打造,加大红茶品类的品牌宣传力度,在国际年会、四川茶博会、中国茶博会等重要活动、显著位置设置川红工夫红茶窗口和专柜,不断增强川红工夫红茶品牌集聚效应。加大“川红工夫”“筠连红茶”市、县级区域品牌的支持力度,在全国重大茶事活动中,统一布展、统一形象、统一宣传,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川红工夫红茶区域品牌。支持“红贵人”“黄金白露”“叙府金芽”等企业品牌,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推介和省级以上、具有公信力的行业组织举办的红茶产品评优,国家非物质遗产认定、中华老字号等荣誉称号的评选,全面提升川红工夫红茶品牌知名度。深入弘扬川红工夫茶文化,讲好川红工夫茶故事,振兴川红工夫红茶,进一步享誉全国,香飘海内外。

4.4 突出品质提升规划建设川红工夫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主产县区申报创建以川红工夫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防治、名优茶机采技术等减肥减药减工技术应用和推广,建立数字茶园,推行质量追溯体系,为川红工夫产品提供更多更好优质安全的原料。坚持适区适种、适品适种的原则,加快推广具有宜宾特色的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早白尖5号等川红工夫红茶品种,发挥其花香、果香的高品质工夫红茶品种价值,引种选育适制川红工夫专用品种,为川红工夫红茶独有的甜、醇、橘糖香品质特征提供保障。注重红茶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应用光补偿萎凋、富氧发酵、变温干燥等加工技术全面提高红茶产品质量。建立川红工夫品质分析数据库,感官和理化数据诠释品质特征,复盘品种、生产、加工过程,为茶叶品质提升提供实施路径。

4.5 加强科技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宜宾学院、宜宾职技院等科研院校、推广机构和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陈宗懋院士、刘仲华院士团队的深度合作,充分依托国家、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集中攻关红茶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先进装备,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协同推进品种、设备、工艺、产品创新。成立川红工夫专家工作站、专家顾问团,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川红工夫红茶产业推广技术人才培养,加大对技术骨干、茶农、营销人员等产业链各环节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宜宾市工夫宜宾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功夫”和“工夫”
宜宾(外四首)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